(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后训练达标_第1页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后训练达标_第2页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后训练达标_第3页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后训练达标_第4页
(区域地理)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课后训练达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学生用书p183(单独成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7高考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回答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解析:第1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第2题,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第3题,据题中信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可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答案:1.c2.d3.d(2018高考全国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回答45题。4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bcd解析:第4题,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故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第5题,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答案:4.d5.b(2019郑州外国语学校检测)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水过度开采b地表水污染严重c水体矿化度较高d万元gdp用水量大7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实行海水淡化b增加地下水开采c进行跨流域调水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解析:第6题,水资源强脆弱区位于沿海地区,而低脆弱区位于内陆,说明水体盐度对该区域水资源脆弱强度影响非常大,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水体盐度大,矿化度高。第7题,海水淡化对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增加地下水开采会使海水倒灌,加重水体矿化度;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最合理的措施是完善灌区排灌水网。答案:6.c7.d(2019襄阳模拟)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示意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回答810题。8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四川盆地b太湖平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9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a河汊纵横,气候湿润b中低周高,排水不畅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林海雪原,寒冷干燥10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二人转c昆曲d秦腔解析:第8题,图示剪纸反映了马拉爬犁景观。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多降雪,为了适应地理环境,当地人经过长期摸索,制作出了一种冬季可以在冰雪上行进的交通工具爬犁。由于冰面、雪地上的摩擦力较小,马拉爬犁行进其上比在路上行进的马车还要快。而车轮经常打滑,且车轮极易陷进雪窝,而爬犁则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因此说“马拉爬犁比车快”。所以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平原,故c项正确。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应为林海雪原,寒冷干燥,故d项正确。第10题,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二人转,故b项正确。答案:8.c9.d10.b(2019开封模拟)下图示意20002013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据此回答1112题。11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a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b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12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a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b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c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d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解析:第11题,结合经纬度,我国废水重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依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经济发展速度;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位于中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鄂州市只可能在2007年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第12题,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减少可以导致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是废水重心北移的原因;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不能表示废水排放减少。答案:11.c12.d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陕北地区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的地势差异。(6分)(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耐旱杂粮是陕北地区传统的农作物,广种薄收式的经营方式,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收益低,而且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陕北地区兼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建立一批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3)简述陕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及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5分)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4)简述陕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条件,并说出当地能源对外输送的主要方式。(5分)解析:(1)可从等值线的数值和变化趋势方面描述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古长城南部为黄土高原,北部为内蒙古高原。(2)读图可知图中城市基本沿河而建,原因结合本地气候、地形回答即可。(3)陕北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利于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方面分析其意义。(4)陕北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和管道输送能源,西电东送通过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答案:(1)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 mm;自东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递减。地势差异:长城以南(东)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长城以北(西)地势平坦。(2)特点:各城市基本沿河而建。原因: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河流沿岸地势较平坦,适宜城市建设。(3)有利的气候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退耕还林还草,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能源输送方式: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公路运输;石油、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通过输电线路输送电能。14(2019湖北七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上发育的年轻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西北部海拔35 m左右,东南在5 m以下,汉口仅3 m。唐宋荆江(长江的枝江至城陵矶段)统一河道形成以前,荆江两岸存在着众多分流水口(穴口),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为荒芜的低洼湿地,人烟稀少。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完成,使北岸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从此,长江大部分水、沙由南岸排入洞庭湖区,汉江带来的泥沙对江汉平原地形的进一步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江汉平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1)简析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地势特征的形成和湖泊分布的影响。(6分)(2)自荆江北堤完成迄今数百年间,洞庭湖面积经过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简析其原因。(6分)(3)简述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的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解析:(1)荆江北堤完成,使北岸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则江汉平原的泥沙都来自汉江,离山口越远沉积的泥沙越少,故西北部泥沙沉积多,地势高,东南部泥沙沉积少,地势低,易积水成湖。(2)洞庭湖湖水与长江河水相连,故洞庭湖面积扩大主要是大量河水涌入,淹没区域增加,后期随着泥沙淤积,加上人为活动使湖泊面积缩小。(3)主要从灾害的减轻、耕地的增加以及带来的环境改善、人口增加等角度分析。答案:(1)荆江北堤修建后江汉平原的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汉江,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湖盆后形成巨大的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由西北向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