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汝窑瓷器釉面的显微观察玛瑙入釉汝窑神秘而独特的天青釉,在宋代文献中,记载它含有丰富的玛瑙粉末。以今天科学的角度解读,玛瑙是石英的一种,由二氧化矽沉积而成。在釉中加入玛瑙粉末对瓷器的釉色、质感、开片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汝窑产地盛产玛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开采,加上汝窑表面闪烁著若隐若现的淡粉色光泽,无不让人以为这正是玛瑙入釉的现象。满釉支烧为追求瓷器完美无瑕的质感,多数汝窑以满釉支烧法烧造,制作时仅在底部以支钉隔开瓷胎和匣钵,以让瓷器於烧造过程不致变形,也让釉尽可能覆盖住整件作品,达到满釉的效果。烧制完成的汝窑,底部存留的支钉细小若芝麻。传世盘、瓶、碗类的汝窑和稍大的洗,底部存在五个支钉痕,而小尺寸的洗和碟用三个支钉,水仙盆用五个或六个支钉。时代不同,工艺烧造的过程及使用原料的成分也就不同,各种窑烧瓷器的釉层必然存在不同的面貌,因此瓷器的鉴定除了根据器型款式、轻重、色泽来辨认,以及运用科学仪器做成分分析之外,器物表面的显微观察是方便又直接的方法,因为釉面上呈现的各类现象如气泡、开片、刻痕等,亦可作为研究瓷器工艺技术及鉴定的入门。除窑址出土的破片之外,传世汝窑的显微照相不多,因此国立故宫博物院科技室规划拍摄本院典藏的汝窑瓷器的釉面影像,以提供作为鉴定研究的参考。拍摄所使用的仪器是MS-L150型携带式显微镜,以150倍数进行釉表面观察,为了贴触器表进行细部观测,特别商请厂商研磨制造一只可调整焦距的透明压克立接触头,以避免直接接触器面,可能引起的损伤,同时也搭配使用影响捕捉及分析系统,使影像即时呈现於电脑萤幕上,方便观察。同时,也能进行显微照片的同步的同步拍摄与存档。摄影的方式是先做全器的显微观察,再进一步择点进行拍摄,选拍的部位集中於器皿内外侧右面的气泡、后釉、断面、缩釉、冰裂纹、底面刻字及支钉痕等处,并以相关破片进行比较观察,以下即是初步观察的心得。一、釉面气泡的观察由显微镜头观察院藏汝窑釉层的气泡分布,初步归纳出几项特征,汝窑釉的流动十分明显(图1),形状如同流动的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气泡随处可见,而且气泡的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的数倍至十数倍。大致上气泡的分布较自然,分散於釉层中,但有层次感,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韵动感。气泡外层具较厚的乳白状圈痕。在釉面的观察中,气泡、流纹(釉流动形成的纹路)与裂纹,三者是观察的重点,同时也发现三者也有时间先后、空间深浅的复杂关系(图2、3、4),通常内外器壁上观察到的流纹比器底面来得明显、而缩釉及气泡周遭的流纹也较为剧烈。其次,若以宝丰县清凉寺出土的破片做观察(图5、6),亦得到相似的釉面气泡与流纹的分布状况。同时透过对汝窑胎釉的研究报告,得知釉料中的石英质颗粒、气泡及乳白云雾状物质(指液相分离的釉质)是造成汝窑乳浊感的原因。此现象透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气泡孔由胎或釉层本身形成(图7),而继续在釉层中逐渐长大,气泡形成时,气体将釉质推向外,形成了我们观察所得到的气泡壁较厚白的现象。此时气泡周围的乳白云雾状物质绕过气泡继续流动,而气泡背面未接触流动的周遭是低密度云雾状物质的釉质形成长条带状(图8、9),图中以红箭头标出高密度乳白云雾状物质(液相分离的釉质)的流动方向。有时气泡离开气孔,随釉层流动,则可看到气孔已不在气泡的中央。大型气泡有时可发现多个气孔,也有可能是数个出气的来源汇合后,有足够的气源让气泡撑大的缘故。残片断面照显示(图10),气泡长大的过程中,经常留下同心圆的痕迹。气孔中心点是釉质密度最低之处,几乎为气体所占满,所以也是最容易破裂的地方。二、开片与流纹的观察瓷器烧造过程中,若温度出现改变,由高温降为低温,此时由於釉层与胎层的收缩度不同,正是产生开片的主要原因。院藏一件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图11)是传世唯一一件不带开片的汝窑瓷器,藉此机会,我们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并记录釉面的特征加以拍摄。至於另一件形制相同却多处带开片的水仙盆(图12),经过显微观察后发现全器多处可见开片。通常开片发生的部位,气泡常易破裂,裂纹因污渍的渗透呈现暗褐色(图13)。釉面上的冰裂开片(图14),每一道冰裂纹造成的区块在光学显微镜下竟然呈现出不同亮光。观察气泡的过程,也许可以推测出汝窑烧造时釉面上的大气泡破裂后,周围的釉质会流入填补,但由於熔融时间不足,无法完全填平,便留下釉质旋动的痕迹(图15、16),图十五釉面上左右下侧各有两个较大的气泡,右侧已破裂。如果熔融时间足够,周围的釉质随流入填补(图17),但仍可见釉质回旋的痕迹。图十八显示釉面上的缩釉现象,犹如黑洞般的企图吞嗜附近的气泡。缩釉现象的原因与上层大气泡破裂,或者施釉料浓度低即缺釉的部位,产生周围缩釉而露出胎层。厚釉处的气泡(图19、20),视觉上纵深较大,表面的气泡清楚浮出釉乳浊分相层,显得格外透明清澈。三、铭文与支钉的观察现藏汝窑底面常存在后刻铭款,内容包括收藏记号及御题刻铭,例如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为十八世纪的刻铭,而奉華、丙蔡之蔡等刻款,有以为可能早於十八世纪。汝窑青瓷奉華碟的底部所刻的奉字(图21),经显微观察,可清楚看出字是烧造后才刻上,原气泡孔因刻而划呈现九十度折角缺空。又如汝窑青瓷碟底部的丙字、汝窑青瓷圆洗底部的甲字及汝窑青瓷丙蔡碟底部的丙、蔡字(图22、23、24),都可观察到刻字边缘釉线较锐较直,以及釉表气泡孔因刻字而被破坏的痕迹。而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如汝窑青瓷圆洗底部的乾字及汝窑青瓷盘底部的宋瓷方是瓷的宋字(图25、26),皆表现出刻痕较浅,刻铭之下犹可见到气泡釉层。汝窑烧造方式以满釉支烧为主(图27、28),支钉与胎土接触点犹如芝麻粒状痕。经显微观察,看到周围的釉层与支钉接触部位有不少的小黑点状(图29、30、31),原因可能是汝窑脱去支钉时,釉层与支钉接触点表面微小气泡孔破裂的缘故向来物以稀为贵,由於汝窑被视为稀世之珍,北宋之后亦出现相仿的青瓷作品。相形之下,南宋官窑葵花式碗(图32),釉面气泡略小,数量较多,大的气泡相较减少,分相釉质的流动及气泡的清晰度皆不及汝窑。明、清后防汝窑青瓷(图33、34、35),釉层明显较厚,气泡大小略为一致,流纹较不明显,且常见气泡团簇而无层次及分散的感觉,比之北宋汝窑气泡现象有所不同,可以直接从显微照相的观察中来区分。院藏仿汝窑青瓷奉华尊(图36),观察到的气泡及流纹分布情形也不如前面提到汝窑的特征,反而比较像是南宋以后的分布情况。五、结语 釉流动纹路的形成,是汝窑在烧制过程中有较长时间的冷却速度下或还原气氛下所产生液相分离,在温度过高及保温时间过长则不利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四川绵阳长虹美菱中国区营销总部招聘智能交易中心平台产品运维管理岗位1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师范大学招聘教学管理人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毕业论文系工作总结
- 2025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7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格
- 专升本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山西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所属企业社会招聘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知识产权交易股东权益分配合同
- 简单个人房屋买卖合同
- 2025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选调教师(9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想为、敢为、勤为、善为
- 面点摆盘造型技术
- 2025年e答网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石油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
- 2025年教育管理领导力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信息平台造价管理办法
- DG-TJ08-2202-2024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
- 2025年度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计划
- 护士分配科室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