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_第1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_第2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_第3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_第4页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3 文言文阅读(三)(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跟踪检测13文言文阅读(三)(建议用时: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淩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淩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淩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淩犹不遣。淩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征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景元二年,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节选自三国志王基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b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c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d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c 解析a项,“寇贼未殄”与“猛将拥兵”结构一致,表意相承,应在“兵”后断开,排除。b项,“检之则无以应敌”与“久之则难以遗后”结构一致,表意相承,应在“敌”后断开,排除。d项,“不务以除患”意为不致力于消除祸患,其中“患”作“除”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故选择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琅邪: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琅邪国、琅邪郡等。b别驾:官名,汉代设置,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乘同一车驾,故称。c辟: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征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d起家:就是“起于家”。“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指“创立事业”,文中“起家”指“布衣出身,接受官职”。d解析“起家”在文中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并非“布衣出身,接受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基为官耿介,深受他人赏识。司徒王朗征召王基,王淩不让王基前去;王基因辅佐王淩有功得到了青州士人的称赞。b王基体恤百姓,敢于谏言。魏明帝大兴土木使百姓劳苦,对此,他深感忧虑,上书引用贾谊的话加以规劝。c王基刚正不阿,蔑视权贵。曹爽专权,导致国内风气败坏,他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批评。d王基有远见,擅长军事分析。东吴声称要攻打扬州,他认为孙权必定不会出兵。最后孙权果然没有出兵。a 解析由原文“淩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可知,应为王基的辅佐使王淩得到青州士人的称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5分)译文:_(2)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5分)译文:_解析(1)改易:更改。据持:坚持。抗衡:对抗。(2)衅:祸乱。卒:通“猝”,突然。痈疽:毒疮。答案(1)(王肃)更改了郑玄的旧观点,但王基则坚持郑玄之说,经常与王肃对抗。(2)孙权要是亲自率兵出击,就会怕内部祸乱突然爆发,像毒疮发作溃烂一样无法对付;若派遣将领率兵出征,则老将已经没有了,新的将领他又不敢信任。参考译文王基字伯舆,是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悉心抚养(他),王基也因孝顺王翁受人称赞。十七岁时,郡里征召他为府吏,这不是他所喜欢的,于是离开,进入琅邪境内游历求学。黄初年间,他被举荐为孝廉,授任郎中。这时,青州刚刚平定,刺史王淩特意上奏章请求(朝廷)任命王基担任别驾,后来征召(王基)任秘书郎,王淩再次请求让他回青州任职。不久,司徒王朗征召王基,王淩不让王基离去。王朗上书弹劾王淩说:“凡是卿大夫臣属中的优秀者,就应举荐给三公和辅相,三公辅相中的优秀者,就应进入朝廷做天子的职官,所以古代侯伯有向朝廷荐举人才的礼制。现在州郡获得应护卫朝廷的臣子,留用可进入尚书省的官吏,真是很少听说过。”王淩还是不让王基离去。王淩被青州士人传颂,也是由于王基协调配合的辅助。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百姓劳累困苦。王基上书说:“我听说古人用水来比喻老百姓,说水可以载船航行,也可以使船沉没。从前汉朝拥有天下,到汉孝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贾谊深感忧虑地说:把火放在堆积着的柴火下面,而自己睡在上面,还自以为很安全。如今敌人并未消灭,勇猛的将领掌握军队,把他们约束起来就无法应付敌人,长久下去就难以将帝位传给后代,正当昌盛的时代,不致力于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后代再不争强,国家就有忧患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有比从前更加深刻透彻的忧虑。”散骑常侍王肃撰写了各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的注解,又讨论制定了朝廷礼仪,(王肃)更改了郑玄的旧观点,但王基则坚持郑玄之说,经常与王肃对抗。大将军曹爽请他担任从事中郎,又出任安丰太守。安丰郡界临接吴国,王基治理政事清正严明,恩威并施,公开设置防务守备,敌人不敢进犯。被加封为讨寇将军。东吴曾调动大批军队聚集在建业,声称要攻打扬州。王基说:“以前孙权两次进犯合肥,全琮出击庐江,朱然侵犯襄阳,但都没有收效而撤退。如今陆逊等老将已死,而孙权也年纪大了,宫内没有贤德的继承人,朝中又没有能干的谋臣。孙权要是亲自率兵出击,就会怕内部祸乱突然爆发,像毒疮发作溃烂一样无法对付;若派遣将领率兵出征,则老将已经没有了,新的将领他又不敢信任。这次他不过是想补救安定亲信党羽,回过头来保护自己而已。”后来孙权终究没有领兵出击。当时曹爽独揽权柄,风气教化衰败,王基撰写时要论来批评时事。因病请求回到故乡,又从家中被征召为河南尹,还没有赴任,曹爽被处死,王基曾经是曹爽的属官,按照惯例被罢免。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为司空,谥号为景侯。(2019广西桂林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此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令集百僚于尚书省议。公卿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玚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玚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袆为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袆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余,配流岩州。卒于路。(节选自旧唐书宇文融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b解析“分往天下”意为分别派往天下各地,句意完整;“所在”意为所到之处,“所在检括田畴”意为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句意也完整。故应在“所在”之前断开,排除a、c两项。“则免其六年赋调”意为就免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句意完整,“其六年赋调”作“免”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择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驰传”,意为驾驿站车马急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d“配流”,古代的刑律,指把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c解析“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朋党”指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的集团。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失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御史的权利;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侍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帝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括客”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再生父母。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袆一案而遭罢相,又因结交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后流放岩州,死在路上。c解析“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括客的举措”错,由原文“议者颇以为为不便”“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唯户部侍郎杨玚所得不补所失”可知,朝中大臣并非“一致”赞同他“括客”的举措。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5分)译文:_(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5分)译文:_解析(1)希:迎合。务:致力。虚张:夸大。(2)引:邀请。由是:因此。为:被。答案(1)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数目,也有把现居百姓作为流失人口的。(2)但他性情急躁,多次发表议论,又邀请门客旧友,早晚饮酒谈笑,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指责。参考译文宇文融是京兆万年人。开元初年多次调职任富平县主簿,明察善辩,具有治理才能。当时全国居民逃跑户籍丢失,免除徭役的名额大多是假造不实的,朝廷深深地认为这是一大忧患。宇文融于是陈述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上奏请求考察假造不实的情况,搜寻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宇文融充任劝农使推行(这一措施)。宇文融于是上奏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天下各地,所到之处清查已耕种的田地,招抚百姓入户籍。那些刚归附的流失人口,就免除他们六年的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赋给官府。议论的官员认为此举骚扰百姓太厉害也不便利,上书都陈述搜寻流失人口没有益处。这时皇帝正信任宇文融,侍中源乾曜和中书舍人陆坚都赞同这件事,因此各道搜寻得到流失人口共八十多万,田亩数也与此相当。州县官吏迎合宇文融的意思,致力于大量搜获(流失人口),都夸大数目,也有把现居百姓作为流失人口的。年底征收得到流失人口几百万税钱,宇文融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上书进言的人仍旧说搜寻流失人口损害现居百姓的利益,皇帝下令召集百官在尚书省商议。公卿以下的官员畏惧宇文融的恩宠权势,都随声附和不敢有不同的意见,唯独户部侍郎杨玚提出意见,认为搜求流失人口对现居百姓不利,征收不在户籍册上的农户的田税,使百姓贫困疲敝,所得到的不能弥补所失去的。不久,杨玚出京到外地任职。宇文融于是乘坐驿站的马车巡行视察全国。宇文融所到之处,必定要召唤集合老幼百姓宣布皇帝的诏命,百姓感动于他的诚心,甚至有流着眼泪称他为再生父母的人。十七年,授任黄门侍郎,与裴光庭一同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宇文融已经官居宰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