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_第1页
平面构成教案_第2页
平面构成教案_第3页
平面构成教案_第4页
平面构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年平面构成教案高一1班、高一2班任课老师:黄洁仪第一课平面构成的基础时间:第一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用平面构成的广告设计海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有关本门课程的概念1、平面构成具有单纯性;2、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1、如何创造形象;2、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3、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根据美的形式法则,构成所需要的图形。)二、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要素1、点的构成;2、线的构成;3、面的构成。(概念、在构成中的特性与表现、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三、作业:临摹一幅黑白色点的构成;8开纸上完成第二课平面构成的概述时间:第二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 评讲上堂课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讲授新课:一、定义:平面构成中的单形,指的是一些简单形体的构成。生活中凡是可见的物象,均有一定的“形”。二、形与形相遇时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关系:分离、重叠、透叠、差叠、联合、接触三、平面构成中形式美法则1、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又名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由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就成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4、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图案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图象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5、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图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一幅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内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7、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 9、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 四、复习:1、做连线,形与形相遇时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关系;2、形式美法则:和谐、对比与统一、对称、均衡、比例、重心、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 第三课点的构成时间:第三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点的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 展示范画,引起学生注意。讲授新课:一、定义 在几何学中,点只表示某一位置,而无形状和面积。而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是以形象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点有多小,它都会有自己的形象。二、点在构成中的表现1、点的线化: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 2、点的面化:在点的线化的基础上,点向四周连续排列时,可产生面的感觉,其距离越近时,面的特性就越显著。 3、点的构形:可根据点的大小排列来构造形体。三、练习根据点在构成中的表现,分别设计1、点的线化2、点的面化3、点的构形四、作品欣赏五、作业创作两幅点的构成要求:1、每个尺寸10CM10CM,8开纸上完成2、选材不限3、构图大胆,设计新颖,工整大方4、黑白稿5、作业右下角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四课线的构成时间:第四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线的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复习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构形讲授新课:一、定义在几何学的定义里,线只是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宽度和厚度的。它是点移动的轨迹,并且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 然而,从造型的含义来讲,线只能以一定的宽度表现出来。线来自于点,线的粗细也是由点的大小来决定的。当然,线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线在一个平面中,加粗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往往把这个面看成是一个面或一个长方形。二、线的分类:直线、曲线、自由曲线三、线的特征一般来讲: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自由曲线有不安定的感觉。1、直线:是男性的象征。具有简洁明了、直率的性格。它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 粗直线:表现强力、钝重、粗笨; 细直线:表现秀气、锐敏、神经质; 锯状直线:有焦虑、不安定的感觉; 从线的方向来说,不同方向的直线,会反映出不同的感情性格。 垂直线:具有严肃、庄严、高尚、强直等性格; 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静寂等性格; 斜线: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向前的感觉。2、几何曲线:是有规律的曲线,它是女性化的象征,比直线较有温柔的感情性格。 常见的几何曲线有:正圆形、椭圆形、涡线形、抛物线等。 它们具有:轻柔、优雅、圆滑、流利、婉转、起伏、多变等性格特征。3、自由曲线:用圆规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曲线。它更加具有曲线的特征,富有自由、幽雅的女性的感觉。 自由曲线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及弹性。 用徒手画出来的线,由于使用的工具(笔、纸)不同,就会产生出种类繁多、不同性格的线。运用到设计中,可以取得丰富的效果。四、线在构成中的运用 1、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对线的方向、宽窄、疏密、节奏韵律与均衡关系等问题的处理,体现线性格的多样化。 2、线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化的线:将线条进行密集、等距离的排列,使线条明显地趋向于面的视觉效果。再将这些由不同的线形成的面,经过适当的组合,考虑个部分的大小、疏密、节奏等因素,形成优美的画面。粗细变化的线:将粗细不同的线进行基本等距的排列,这时,较粗的线条明显给人以靠近、实在的感觉;而细线则表现出远而虚的形态。所以,粗细线的排列变化也能塑造一种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疏密变化的线:把线按不同的距离进行平行排列,线距大的部分看起来空灵;而线距密的部分则表现出厚实感。这样的构成,可以体现出平面的纵深感,并能表现平面的明暗调子,是较为常见的透视空间表现技法。不规则的线:不规则的线的形式和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画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物体质感、空间感和体感的素描作品就是用各种线条反复琢磨、描绘出的。五、作品欣赏六、作业设计一副线的构成作业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颜色:上墨(黑白色)3、构图完整、设计新颖、画面工整第五课面的构成时间:第五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面的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复习:面化的线;粗细变化的线:疏密变化的线:不规则的线讲授新课:一、面的定义:(书本41页) 面,在几何学中的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 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 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 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 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二、面的种类 平面上的形,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直线形2、几何曲线形3、自由曲线形4、偶然形直线形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正方形,它能呈现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是男性性格的象征。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几何性质的面。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的感觉。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感觉。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地”。四、图与地的“各向异性”: 黑白两图形的关系,相互转移,背景成为图形,或者图形退成背景,图与地的这种性能,在视觉艺术中称为图地的“各向异性”。 互嵌图形有双向性,即正反皆可成立。 图形递变从某种图形逐渐变化成另一种图形。五、面的构成形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直接以面作为构成表现的作品有很多,设计中面构成的方法十分灵活,而且形式丰富多彩。 面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几何形的面:将一些几何形状的面作自由组合,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寻找一些自然界的物体,如:动物、人、植物等形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立体的形象、繁复的形象作单纯平面的剪影形式的概括。大胆地屏弃了形象的刻画,用高度概括简化的手法,表达了形象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3、人造形的面:将人们创造出来的各种物体,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复杂的形象变得黑白分明、整齐统一,节省了观者无目的性的视觉移动,达到了把准确的意念和信息迅速传达给观者的效果。4、偶然形的面:用自由喷洒、点滴、火烧等方法来制作一些预料不到的、偶然间形成的面。偶然形的面充满自然的魅力,具有浪漫、抒情、丰富、强烈、奔放的特性。六、练习:自由选择面的构成形式:几何形、自然形、人造形或偶然性创造一副面的构成作品。七、作品欣赏八、作业:设计一副面的构成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上黑白色(墨色)。3、构图饱满,设计新颖,画面工整。4、作品右下角写上: 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六课重复构成时间:第六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重复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复习:几何形的面;自然形的面:人造形的面:偶然形的面:讲授新课:课本46页 一 、定义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态和骨骼连续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重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采用重复的构成形式使形象反复出现,作用就是加强对象的视觉记忆。 二、重复构成在生活当中的使用包装纸、室内装修的壁纸、地砖等等 三、重复构成的形式 重复的平面构成可以分成三种形式:1、基本形重复构成2、骨骼重复构成3、重复骨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1、基本形重复构成:在设计中连续不段的使用同一元素,成为重复基本形。(大的基本形重复,可以产生整体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形重复会产生形态机理的效果。) 2、骨骼重复构成骨骼重复构成中的骨骼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使图形有秩序的排列。 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还可以根据画面的需求变化)。若将骨骼线在方向、宽窄上加以变化,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骨骼排列形式。 3、重复骨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它的特点是骨骼线的距离相等,给基本形在方向和位置方面的交换提供了条件,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变化。根据形象的需要,可以安排正负形的交替使用,也可以在方向上加以变化。重复骨骼构成所具有的特点是基本形的连续排列,这种排列构成要力求整体形的完整。四、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1、设计一个基本形2、设定骨骼3、将设计好的基本形按照设定的骨骼位置一个个排列好4、上墨色5、调整五、作品欣赏六、作业创作一幅重复构成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画面工整,设计新颖3:黑白色(上墨色)4:作品右下角工整写上:姓名、班别、作业名称(重复构成)、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七课近似构成时间:第七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近似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小游戏:先在练习本上画上6个重复的圆圈,然后在这六个圆圈里面画上六种不一样的表情讲授新课:课本第54页到第63页一、定义:近似是重复的轻度变异。形象彼此相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画面乍看上去很相似,但图像之间的大小、位置、形体结构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二、1、形状相似基本型相似,但形体结构不一样2、大小相似基本型相似,但大小结构不一样。3、方向相似基本型相似,但方向、排列不一样三、相似的图形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四、范例欣赏五、作业:创作一幅近似构成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画面工整、设计有创意。3、黑白色(上墨色)。4、作业右下角工整写上:姓名、班别、作业名称(近似构成)、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八课特异构成时间:第八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特异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找上十个同学,九女一男上讲台,让全班同学来玩“找不同”的游戏,找出十位同学的不同点,从而引起新课。讲授新课:课本第91页到103页一、定义:指构成要素在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打破常规)。二、特点:1、特异构成形式能使单调的画面变得生动,因此应用较广。2、特异的部分能够迅速形成视觉焦点,引人注目,从而强烈地突出主题。三、特异的构成因素:大小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结构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色彩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以打破单调。位置特异在设计中把比较明显的位置作为特异基本形的部分,可同时结合基本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异。形状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方向特异大多数基本形是有秩序的排列,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状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异效果。骨骼特异在规律性的骨骼中,故意用破坏规律的方法取得特殊效果。四、特异构成在生活中的表现:五、范例欣赏六、广告欣赏七、作业:创作一幅特异构成的作品要求:1 20*20CM,8开纸上完成2 黑白色(上墨色)3 设计新颖,有创意,画面工整4 作业右下角工整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九课渐变构成时间:第九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渐变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渐变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感受,如近大远小、火车铁轨由宽变窄等,具有强烈的透视感与空间的延伸感。讲授新课:课本第64页到第76页一、定义:渐变指逐渐变化,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规律。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规律性地、循序地无限变化。这种变化是以节奏感强和韵律感好为前提。 二、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位置、方向、层次等,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都可以达到渐变的效果。可分为:基本形的渐变和骨骼的渐变。(一)基本形的渐变 基本形的渐变就是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逐渐变化。 1、形状渐变: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为另一个形象。可以采用对一个形的压缩、削减、位移或两形公用一个边缘等途径来实现从一个形到另一个形的转化。有具象渐变和抽象渐变两种形式。 2、大小渐变:依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序列的变化。给人以空间感和运动感。 3、方向渐变:将基本形作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4、位置渐变:将基本形在画面中或骨骼单位的位置作有序的变化。会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 5、色彩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暗渐变变化。 (二)骨骼的渐变:即骨骼线的位置依据数列关系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往往产生令人眩目的效果。1、单元渐变:单元渐变也叫做一次元渐变,即仅用骨骼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作单向序列渐变。 2、双元渐变:也叫做二次元渐变,即两组骨骼线同时变化。 3、等级渐变:将骨骼作横向或竖向整齐错位移动,产生梯形变化。 4、折线渐变:将竖的或横的骨骼线弯曲或弯折。 5、联合渐变:将骨骼渐变的几种形式互相合并使用,成为较复杂的骨骼单位。 6、阴阳渐变:使骨骼宽度扩大成面的感觉,使骨骼与空间进行相反的宽度变化,即可形成阴阳、虚实的转换。 三、渐变构成的设计要点: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或骨格线的变化,其节奏与韵律感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如果太快就会失去连贯性,循序感就会消失;变化如果太慢,则又会产生重复感,缺少空间透视效果。采用具象图形、渐变骨格、几何图形来表现渐变要注意节奏的连续性、循序感。可利用图地转换。(每一个形象都可以由完整至残缺、由简单至复杂、由具像至抽象、渐变成其他任何形象。)四、范例欣赏五、作业:创作一幅渐变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求:1、尺寸:20CM20CM,8开纸上完成。2、黑白色(上墨色)。3、设计有创意,画面工整,大方整洁。4、作品右下角工整写上:姓名、班别、作业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课发射构成时间:第十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发射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展示从万花筒往里看到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讲授新课:课本第84页到第91页一、定义: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具有渐变的视觉引导作用,其射线强而有力,能产生闪光或闪电式的效果。在自然界中,鲜花的结构,太阳四射的光芒,都是发射式。阅读课本,找出发射构成的三大特征及表现形式。二、发射构成的三大特征:1、具有多方向的对称;2、具有强烈的焦点,此焦点通常位于发射点的中心;3、能造成光学的动感或产生爆炸性的感觉,使所有形象向中心或由中心向四周散射。根据发射方向的不同,在构成形式上,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移心式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多种形式结合使用。 1、离心式发射 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发射线向外方向发射的构成形式。 它是发射骨格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 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从中心或附近开始向外面各个方向扩散,常用骨格线有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2、向心式发射是与离心式方向相反的发射骨格。其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的一种构成形式。 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由外向内收进。而中心并非所有骨格的交集点,而是所有骨格的弯曲指向点,各级骨格线弯折并指向中心。 常用骨格线有向内折线、向内弧线等。3、同心式发射 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基本单元一层一层地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展开,骨格线形之间的间隔可等宽、渐变或宽窄随意变化。 常用骨格线有圆形、方形、螺旋形等。 4、移心式发射发射点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律的变化。5、多心式发射在一幅作品中,以数个点进行发射,有的是发射线互相衔接,组成单纯性的发射构成。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态,空间感较强。 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画面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基本单元依托这些中心以放射群形式体现。 三、范例赏析四、作业:创作一幅发射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求:1、尺寸:20CM20CM,8开纸上完成。2、黑白色(上墨色)。3、设计有创意,画面工整,大方整洁。4、作品右下角工整写上:姓名、班别、作业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一课密集构成时间:第十一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密集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磁铁吸钉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聚合的现象。讲授新课一、定义(书本第110页到115页):密集构成在构成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成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密或最疏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视觉设计的视觉焦点。 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二、骨骼密集骨骼可分三类 1趋于点的密集-以点状位置为中心的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点的周围。2趋于线的密集-概念的线在画面内构成骨骼,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线的周围。 3无定性密集-设计可随意构成。 三、设计要点:3、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来进行构成。4、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四、密集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五、范例欣赏六、作业:创作一幅密集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上黑白色(墨色)。3、构图饱满,设计新颖,画面工整。4、作品右下角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二周对比构成时间:第十二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对比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放姚明与黎明一起的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课一、定义(书本第76页到83页)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物。(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二、构成中常见的对比关系:大小、明暗、黑白、图底、正负、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冷暖、坚软、曲直、浓淡、静动、锐钝、轻重等,都是常见的。 二、构成中常见的对比关系: 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一定会产生对比,但应注意统一感。在几何形、有机形、直线的形、曲线的形都可禁止互产生对比关系。大小的对比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抽形成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比。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纹理的凹凸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偏侧、中内、前后感觉的不同所产生的对比。重心的对比重心的稳定、不稳定、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空间的对比平面中的正负、图底、远近及前后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虚实对比画在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虚,虚的地方大多是底。 三、对比构成中的设计要点:1、统一的整体感的问题,就是在对比的同时,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2、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四、想一想,回答:在生活当中存在的对比现象。五、范例赏析六、作业:创作一幅对比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上黑白色(墨色)。3、构图饱满,设计新颖,画面工整。4、作品右下角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三课空间构成时间:第十三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展示室内效果图,引起学生注意力讲授新课:一、定义平面构成所涉及到的所谓空间,主要是指平面中的形给人视觉上造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感觉。二、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空间的表现可以使用线、点的渐变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用形与形的重叠来实现。1、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2、大小空间: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物体在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根绝这一视觉现象,在平面中就会产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后的空间关系。 3、倾斜空间: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果,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空间深度感。 4、曲面空间: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有深度的幻觉,从而造成空间感。5、投影空间:由于投影本身就是空间感的一种反映,所以投影的效果也能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感。 6、面的连接:在平面设计中,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面的弯曲可以形成体,面的旋转也可以形成体,而体是空间中的实体,因此,能够形成体的面都具有视觉上的空间感。 7、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位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8、模棱两可的空间表现。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模棱两可的变化。 三、透视的种类及画法1一点透视: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平行透视。2二点透视: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3三点透视: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四、小练习用练习本画一下三种透视的画法五、范画赏析六、创作一幅空间构成的平面构成作品,放学前交齐。要求:1、格式如下: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上黑白色(墨色)。3、构图饱满,设计新颖,画面工整。4、作品右下角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四课分割构成时间:第十四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分割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展示分割构成的平面构成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讲授新课:一、定义:( 课本第115页到116页)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叫分割。在构成形式中,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分割的形式。形与形的分割、形与空间的分割。只要有“面”的存在,就有对“面”的分割构成。不论具象或抽象,都是依据分割来组织形象进行组合的。小游戏:右图包含了多种比例的矩形,你可以选出你最感兴趣的,或者说看上去最舒适的一个来。 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高雅美学品味的人,对艺术和文化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如果你选择了其他,那么很遗憾,你可能看电视看多了。 黄金分割率:1:1.618的比例关系。这是构成美的标准尺度。将主体放到黄金分割的位置,或者让画面中的分隔线处于黄金分割的位置,就可以产生视觉愉悦。在不加提示的情况下,你的目光很自然地会落在残塔上,并将注意力放在门拱那里。如果画出提示线,你会发现这个画面完美契合了黄金分割的比例。 二、分割构成的形式:1、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2、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 不需求得型的统一3、自由分割:灵活、自由(1)、等形分割:是一种以数理关系为基础,并严格按照数理进行为分割的画面构成方式。(把画面分成完全相等的几部分) (2)、等量分割:它是利用分割的比例关系来追求画面的一种有秩序的变化。(黄金比例分割 、 等差数列分割 、 等比数列分割、斐波那契数列分割 、调和数列分割) 等量分割:它是利用分割的比例关系来追求画面的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斐波那契数列分割 :是使分割画面的每一部分的数值都按前两部分数值之和来进行的分割。 ) (3)、自由分割:在规则分割的基础上,加进了画面自由构成的因素。其特点是规则分割的条理和自由分割的生动兼而有之。 范例赏析作业:创作一幅分割构成的平面设计作品。要求:1、尺寸:2020CM,8开纸上完成。2、上黑白色(墨色)。3、构图饱满,设计新颖,画面工整。4、作品右下角写上:姓名、班别、作品名称、指导老师、成绩、日期第十五课分解重构时间:第十五周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分解重构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认识,培养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用具:平面构成作品,PPT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难点:新颖的设计, 创作得新颖,富于个性。导入新课:分解: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为几个部分。(GIF动画)讲授新课:一、定义:(书本第110页)1.分解重构: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2.树立敢于破坏规则、规律的观念,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破坏其排列关系,进行再重组。使图形既有内在的数列构造因素,又变化灵活,从中发现新的形式组合效果。二、设计要点:1、分析原设计图形的数列构架关系,基础构造规律。 2、打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