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麻醉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ppt_第1页
第一讲麻醉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ppt_第2页
第一讲麻醉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ppt_第3页
第一讲麻醉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ppt_第4页
第一讲麻醉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笑气、乙醚揭开近代麻醉学的序幕近代麻醉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nesthesia),1846年20世纪30概念及特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无痛目的(医疗技术为主)内涵:药物或方法的开发和使用,第二阶段:临床麻醉学(ClinicalAnesthesiology),时间: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概念及特征: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从医技转入病人的诊治。内涵:为手术进行提供无痛、肌松及其他所必需的条件,保障病人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术后顺利康复。,第三阶段:现代麻醉学(MordenAnesthesiology),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今概念及特征:研究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医学、疼痛机理研究及诊治的综合性学科。各种新型麻醉药物先后用于临床。内涵:围手术期安全、监测、治疗与调控;ICU;疼痛的研究及治疗。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麻醉学的范畴,临床麻醉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科学研究,临床麻醉的内容,消除疼痛:麻醉及各种疼痛治疗方法保障安全:麻醉前的病情评价及准备、生理功能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麻醉恢复方便手术治疗:肌松、控制呼吸、控制性低压、低温调控生理功能:体液平衡、生理参数,心肺脑复苏(CPCR),初期复苏(心肺复苏)后期复苏(高级复苏)复苏后治疗(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对生理功能的监测呼吸治疗*氧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胸部物理治疗循环功能的调控疼痛治疗术后镇痛、慢性疼痛治疗、疼痛生理的研究,疼痛,疼痛的定义: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疼痛是人类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也是降低人类劳动能力最普遍、最直接的因素。,科研-理论与实践,麻醉技术的提高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危重医学疼痛生理,麻醉学与外科学,如同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关系,麻醉是外科治疗成功的保证;外科手术有轻重难易之分,而麻醉无大小的差异;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大小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可使麻醉的风险增加,而有时手术并非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和排除CO2;进行有效人工或机械呼吸;远离头部进行呼吸管理;便于进行全身麻醉药的应用;呼吸衰竭者;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不仅促进了全麻的发展,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和无痛,同时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气管内插管推动了胸外科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并推动了对胸腔剖开后呼吸生理学的研究。尤其是气管内插管,保证了肺、支气管及胸腔镜手术的开展。,麻醉学与ICU,ICU的发展与临床麻醉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麻醉期间,麻醉医师使用各种监测技术最为频繁,尤其是对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功能的监测;麻醉医师对呼吸道的控制和呼吸管理最为熟悉,包括呼吸模式的观察、进行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等;术中经常进行大量、快速输液、输血,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速效、强效药物;对心、肺、脑复苏知识和技术也最为熟悉。,麻醉方法的分类,1.局部麻醉(localanesthesia):表面麻醉(surfaceanesthesia)局部浸润麻醉(localinfiltrationanesthesia)区域阻滞(regionalblock)神经阻滞(neverblock),2.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block):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block)硬脊膜外腔阻滞(epiduralblock)骶管阻滞(caudalblock)3.全身麻醉(generalanesthesia):吸入全麻(inhalationanesthesia)静脉全麻(intravenousanesthesia)复合全麻(平衡麻醉),4.控制性降压(inducedhypotension):在安全范围内,以麻醉学方法使血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以减少失血,便于手术,控制高血压,保证病人安全。降压措施: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血管扩张药(硝普钠)体位降压,控制降压水平和降压时间,1.收缩压80mmHg,2.MAP:5065mmHg3.降低基础血压的30%4.MAP降至50mmHg时,30min5.降低基础压的30%时,1.5h,5.全身低温(hypothermia):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适应手术或治疗需要。低温程度:浅低温:3634中低温:3426深低温:26体表降温法、体外循环降温法,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研究内容:,半衰期(halflife,t1/2)消除半衰期:机体内药物消除50所需要的时间。(终末半衰期)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一室模型时,以上二者等同静输即时半衰期:在静脉输注中,任一时间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效应室(效应位):药物发挥生物效应的部位。临床麻醉中静脉诱导时,血药浓度可立即达到峰浓度,但效应部位(脑)的药物浓度上升并引起意识消失尚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与其效应是平行的。血浆效应位平衡:效应室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药物浓度与效应成正比。,效应室药物浓度,keo:效应室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eo=0.77t1/2keo=1min,keo=0.227t1/2keo=4min,t1/2ke0: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50%血浆药物浓度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t1/2keo=,keo,0.693,t1/2keo:恒速静脉输注时,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50血浆药物浓度的时间。,效应室药物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及幅度受keo的影响。keo大,t1/2keo短,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效应室药物浓度,效应室药物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及幅度受keo的影响,与k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