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复习导学案 【复习重难点】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梳理】 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秦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汉字功能:是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见证 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特点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2)特点: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3)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p68材料(1)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意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博大精深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 (1)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1)石窟文化(2)优秀的民族文学(3)民族舞蹈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1)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特点的原因 (2)作用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课堂探究一】1.议一议:包容性即包容一切优秀文化。2.辨一辨:.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3.说一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想一想: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C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 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20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B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 二、非选择题5、202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6、(2020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20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20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