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或鼻窦肿瘤.ppt_第1页
鼻腔或鼻窦肿瘤.ppt_第2页
鼻腔或鼻窦肿瘤.ppt_第3页
鼻腔或鼻窦肿瘤.ppt_第4页
鼻腔或鼻窦肿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人民军医出版社),王付,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连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方剂学科带头人兼学科主任。出版伤寒杂病论著作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研究经方著作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独著著作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发表学术论文居全国方剂学界之首位;每周六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7诊室上班;网站:王付经方论坛,学习伤寒杂病论的有关参考用书伤寒杂病论增补用方伤寒杂病论思辨要旨伤寒杂病论释疑解惑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与治疗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第三节鼻腔或鼻窦肿瘤鼻腔或鼻窦肿瘤是鼻腔或鼻窦出现肿瘤病变的一种疾病。根据鼻腔或鼻窦肿瘤临床表现不同,又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医对鼻腔或鼻窦肿瘤虽然没有特效方药治疗,但根据病人病证表现而合理地选用辨治方药还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表现与减轻病人痛苦。又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鼻腔或鼻窦肿瘤,还能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或鼻咽癌等病证表现而符合鼻腔或鼻窦肿瘤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用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慢性鼻炎、鼻窦炎或鼻咽癌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预防:对季节变化应重视取暖保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起居有节,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物理、化学等物质侵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病因病理】1病因鼻腔或鼻窦肿瘤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基因,或病毒侵袭,或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或环境因素,或外伤等有关。2病理多种原因相互交织而导致鼻腔或鼻窦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突变而引起鼻腔或鼻窦肿瘤。,【病证表现】1鼻部症状以鼻塞,鼻衄,流脓涕或臭涕等为主要表现。2眼部症状以突眼,复视,眼痛,视力减退,流泪等为主要表现。3面部症状以面颊部麻木,肿痛,隆起等为主要症状。4牙龈症状以牙痛,牙松动,牙龈麻痒等为主要表现。5耳部症状以耳鸣,耳聋,听力下降,头痛等为主要表现。,【检查与诊断】1体征检查鼻腔肿瘤可见到鼻腔表面呈菜花状,粗糙不平,或坏死及灰白膜;鼻窦肿瘤可伴有鼻中道与鼻顶息肉。2鼻腔或鼻窦部检查:鼻腔或鼻窦部有充血、糜烂、肉芽、出血、以及赘生物。3X线检查骨质坏死。4病理活检根据检查结果可确诊肿瘤细胞类型。5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鼻腔或鼻窦肿瘤。,【治疗方法】1放射治疗:常用60CO照射,一般肿瘤量为6070Gy,疗程一般为56周。2化疗疗法:具体治疗方案可参考鼻咽癌用药。3冷冻及激光治疗。4手术治疗。,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气郁血瘀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质地坚硬,或嗅觉减退。2辨证要点病因情绪波动加重,痛如针刺,舌暗或夹瘀紫,苔薄,脉沉或涩。3可能伴随的症状痛甚夜间,或头痛,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表情沉默,或急躁急怒,或喷嚏。【治则与选方】理气化瘀,通达鼻窍;可选用通窍活血汤与四逆散合方。【处方用药】赤芍6g川芎6g桃仁12g红花18g老葱3根生姜18g大枣14枚,麝香0.15g黄酒20ml柴胡10枳实10芍药10炙甘草10,【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25分钟,取煎煮药液送服麝香。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不通者,加细辛、麻黄,以温通鼻窍;若肿胀甚者,加穿山甲、皂刺,以溃坚消肿;若情绪异常者,加青皮、香附,以行气解郁;若嗅觉减退者,加大葱白、生姜用量,再加冰片,以芳香开窍通鼻等。【药物功效】方中川芎活血行气,上行于头,祛瘀止痛。桃仁、红花,助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麝香芳香开窍,行气活血。老葱、生姜,辛散通达,上行通达,通阳止痛。黄酒活血通窍止痛。赤芍活血凉血,兼防辛温药燥化。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逆。芍药柔肝缓急。大枣,甘草,益气补中,兼防辛散药活血药伤正。,痰热郁窍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塞,或鼻衄,或鼻痛。2辨证要点鼻涕黄浊,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数。3可能伴随的症状咳嗽,或鼻衄,或咯痰,或口苦,或咽干,或头痛,或耳鸣,或大便干结。【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宣肺通窍;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处方用药】麻黄12杏仁8甘草6石膏24黄连3半夏12全瓜蒌30g,【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湿热甚者,加苍术、黄柏,以清热燥湿;若黄涕多者,加贝母、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鼻痛者,加细辛、川芎、冰片,以辛散通达止痛;若鼻衄者,加白茅根、小蓟、茜草,以凉血止血等。【药物功效】方中麻黄宣肺通窍。石膏清泻郁热,兼制麻黄温热。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黄连清泻郁热,燥湿消肿。半夏宣降气机,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益阴,导热下行,化痰涤饮而不伤阴。炙甘草既能益正气,又能防止辛散药伤气。,寒痰郁闭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塞,或鼻肿,或鼻痛。2辨证要点鼻涕粘稠,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或迟。3可能伴随的症状颈部肿胀,或头晕,或胸闷,或头痛,或大便溏泄。【治则与选方】温化寒痰,宣肺通窍;可选用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处方用药】炙甘草6g干姜5g附子生用,5g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若无生附子,可以生川乌代替,【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5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寒甚者,加川乌、草乌、细辛,以温阳逐寒通络;若痰盛者,加皂荚、天南星,以燥湿化痰通窍;若鼻痛甚者,加细辛、川芎、冰片,以辛散止痛;若鼻塞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薄荷,以通达鼻窍;若颈肿甚者,加鹿角、白芥子、麻黄,以溃坚消肿,通络化痰等。【药物功效】方中附子温壮阳气。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阳化生。麻黄辛温散寒,宣肺通窍。桂枝通达经气,和利血脉。杏仁肃降肺气,开达鼻窍。炙甘草既能益正气,又能防止辛散药伤气。,肝热上扰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塞,或鼻肿,或鼻痛,眼球突出。2辨证要点急躁易怒,情绪低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沉。3可能伴随的症状复视,或眼痛,或视力减退,或流泪,或颈部肿胀,或头痛,或大便干结。【治则与选方】清肝泻火,利鼻通窍;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与苍耳子散合方。【处方用药】当归10柴胡10芍药10茯苓10白术10g牡丹皮6栀子6甘草6g苍耳子8辛夷15白芷30薄荷2,【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热甚者,加黄芩、龙胆草,以清泻肝热;若气逆者,加代赭石、大黄,以降泄浊逆;若复视、眼痛者,加菊花、枸杞子、青葙子、木贼,以益肝清肝明目;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等。【药物功效】方中柴胡疏肝清热。栀子清泻肝热。丹皮凉肝散瘀。白芍柔肝泻肝。白术健脾和肝。茯苓渗利湿浊。当归补血益肝。苍耳子、辛夷、白芷,辛温透达,芳香开窍。薄荷辛凉通窍,兼防辛温药燥化。炙甘草既能益正气,又能防止辛散药伤气。,痰瘀蕴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塞,或鼻肿,或鼻痛。2辨证要点鼻痛固定,头沉,舌质暗或紫,苔厚腻,脉涩或滑。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病证加甚,或面颊部麻木,或头困,或肿痛,或隆起,或头痛,或大便干结。【治则与选方】化瘀涤痰,通利鼻窍;可选用桂枝茯苓丸与二陈汤合方。【处方用药】桂枝10茯苓10芍药10桃仁10丹皮10g半夏15橘红15g炙甘草5g,【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瘀肿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经;若痰结者,加胆南星、白附子、瓜蒌仁,以蠲涤顽痰;若头沉者,加苍术、白蔻仁、冰片,以芳香化湿开窍;若夹热者,加生地黄、玄参,以清热凉血等。【药物功效】方中桂枝温通化瘀。桃仁活血破瘀。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瘀浊。芍药益血通络。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甘草益气帅血行瘀,兼防活血药伤气。,第一章消化疾病第三节从虚证治一、气阴两虚证二、脾胃阴虚证三、脾虚夹湿证四、中虚湿热证五、脾胃虚寒证六、阳虚寒凝证七、脾肾虚寒证八、肝阴虚证,肾虚痰阻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鼻塞,或鼻肿,耳鸣。2辨证要点听力下降,舌质淡,苔腻或厚,脉沉弱。3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流清稀血水,或耳聋,或鼻空痛,或困痛,或头痛,或大便溏泄。【治则与选方】补益肾气,通利鼻窍;可选用肾气丸与二陈汤合方。【处方用药】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半夏15橘红15g炙甘草5g,第一章消化疾病第三节从虚证治一、气阴两虚证二、脾胃阴虚证三、脾虚夹湿证四、中虚湿热证五、脾胃虚寒证六、阳虚寒凝证七、脾肾虚寒证八、肝阴虚证,【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肿者,加鹿角、白芥子、鳖甲,以消肿通络软坚;若鼻塞不通者,加细辛、冰片,以芳香开窍;若夹阳虚者,加补骨脂、鹿茸、鹿角,以温补肾阳;若夹阴虚者,加龟板、白芍、牡蛎,以滋阴软坚消肿;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等。【药物功效】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山药益气助阳化阴。山茱萸固精益肾。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泽泻,渗利湿浊。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甘草益气和中。,医案助读李某,女,61岁,郑州人。2年前作鼻腔肿瘤手术,手术成功可鼻塞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近半年来鼻塞加重,又有轻微鼻痛等不适,经CT复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刻诊:鼻塞,鼻痛,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手心烦热,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腻,脉沉弱。辨为肾虚痰阻证,治当补益肾气,通利鼻窍;给予肾气丸与二陈汤合方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半夏15,橘红15g,炙甘草5g细辛1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鼻塞好转,头痛解除,复以前方6剂。三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