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拟)_第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拟)_第2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拟)_第3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拟)_第4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七上保山月考)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 , 各展其长。B . 春游的路上,同学们呼朋引伴 , 跨过一座座崎岖的山岗,终于到达了目的地。C . 哪怕是他的任何一点点的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D .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晚会上,镇康中学的报告厅被装扮得花枝招展 , 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2. (2分) (2018九上廉江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将“营造”改为“打造”)B . 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句末加上“的生动局面”)C . 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将“长于斯”与“生于斯”互换位置)D .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土地宽广,地域辽阔,是我国工农业原料的基地。(删去“地域辽阔”)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8九上丽水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 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 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4) 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 (5) 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 (6) 渔家傲中用互文手法表现将士们思家恋亲的句子是:_,_。 (7) 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读拼音写汉字juibindugozo_择阻_狡_落_药枯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 (2019七下中山期中) 根据划线句子仿写,构成排比,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 (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 , 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 , 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诚能如是(_)令心意不驰走(_)(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4)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7. (12分) (2019七上镇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A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B 。”【注】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令”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 ) A . 可令二子来B .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C . 三令五申D . 巧言令色(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3) 根据语境,将(甲)“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与(乙)“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两句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4)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 ) A . 德行B . 言语C . 方正D . 雅量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8. (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I是如何做决策的?吕之品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觉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为开发这个工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声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响。如果AI改变判断,那说明图片的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05 有删改)(1) 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A . AI的重大缺陷B . AI发展的前景C . AI决策的过程D . AI决策的特点(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B . 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易被人所知。C . 格林软件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陷。D . 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一成不变的。(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AI是如何做决策的。B . 文章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C . 第段划线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 . 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分类别。9. (20分) (2019九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关“月”的主题阅读【材料一】古诗云:“月有阴晴圆缺”月球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地球运动,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这被古人看作月相的开始,叫作“新月”。随着月球亮区逐渐转向又转离地球,会依次出现“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等月相,最后,又会回到“新月”。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创制了阴阳合历的特殊历法,后逐渐发展为现在仍在使用的农历。农历将月亮由新月至满月再至新月的周期定为“月”,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为“年”,并以闰月调整年与月的差值。这样古人抬头望月,便知道某一天是几月几日了。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月与气象的关系。“月晕则风”“月亮撑伞要下雨”等谚语就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释名释天中对月相的记载: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材料二】一直以来,月亮元素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这是一种把自然诗意化的行为,取得了园林的视觉美和人文美相统一的效果。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善于将自然之月同园林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杭州西湖有著名的景点“三潭印月”。其设计者在湖中建造了三座中空的石塔,球面体塔身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形似满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燃灯烛,洞口蒙上白色薄纸。烛光从纸面透出,倒映于湖上,形成水中之月。此刻,天上月、塔身月、水中月交相辉映,融为极富诗情画意的奇幻美景。另外,设计者还将园林建筑设计为月的不同形态,表达人们寄托在月上的独特情怀。苏州园林中有不少形如满月的门洞和弦月造型的漏窗,造型雅致可爱,蕴含着人们对人生有圆满也有残缺的独特思考。设计者更将文化中的“月”运用到园林中。含有月意象的诗文楹联与园林景致相配合,营造了一系列以观月、品月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沧浪亭,园外溪水映月,园内竹影摇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楹联,就把诗意融入园景之中,赋予沧浪亭无限情韵。【材料三】假如月亮不见了,假如地球没有月亮陪伴,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地球的自转和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使地球和月亮处于种动态平衡,月亮就是地球的稳定器。如果没有月亮,后果会很严重。地球的南北轴会发生严重偏移,最大的偏移角度可能会达到90度。也就是说,南极、北极会变成赤道,赤道会变成南北极。如此来,地球的气候彻底混乱,人类即便还能在地球上生存,也得经常搬家、迁徙。就算地轴偏移没那么大,几度的偏移也有可能使现在北极圈的极寒地区在加拿大、俄罗斯之间不断移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曾经是风调雨顺的地区,由于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地轴小小的偏移,才形成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少有人住,而那个偏移只有1度。然而,我们在庆幸地球能拥有一颗月亮时,有一个事实正在发生着:月亮正以每年不到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未来月亮离地球会比现在远得多,地球甚至可能彻底失去月亮。虽然那将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未来发生的事情,但已经有科学家开始为此设计解决方案了。【材料四】月亮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与月亮有关的信息:月相变化的规律、 _、月与气象的关系、_。(2)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 我们在庆幸地球能拥有月亮时,有一个事实正在发生着:月亮正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B . 据释名释天中对月相的记载,“朔”“望”分别对应上图月相中“蛾眉月”和“满月”。C . 月亮为我们排解寂寞,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D . 假如地球没有月亮,地球的南极北极会发生严重偏移,最大的偏移角度可能会达到90度。(3) 下面的链接说明了选文中哪则材料的内容?请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鹦鹉螺的贝壳上有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一个月形成一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鹦鹉螺每隔一里生长线的数目与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天数恰好相同。现在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在30条左右,而古鹦鹉螺化石显示;在距今约1.37亿年前的白垩纪,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是22条;在距今约2.8亿年前的侏罗纪,每一隔的生长线是18条,到距今约4.2亿年前的奥陶纪,每隔的生长线是9条,也就是说,那时月亮绕地球周只需要9 天,算起来,那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4) 下面的链接材料是著名景点“月到风来亭”的介绍,请你参看下图并结合原文, 简要说明“月到风来亭”的设计意图。 【链接材料】“月到风来亭”地势较高,踞水涯而建,三面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