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_第1页
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_第2页
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_第3页
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_第4页
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人体学,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112学时学分:7学分,考核评价,课程总成绩,实验项目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平时成绩考核,学习态度、操作、实验报告,占20%,占50%,4次过程性测试,考勤,占20%,占10%,总论,第一节绪论,一、概述,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组成、功能、代谢、出生前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先修课和必修课。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一)正常人体学的概念,(1)解剖学,定义(Definition):人体解剖学(Human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连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1)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门独立的科学。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2)组织胚胎学,组织结构研究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碱性染料(蓝色),酸性染料(红色),显示嗜碱性结构,显示嗜酸性结构,细胞核(蓝紫色),细胞质(粉红色),常用染色方法-HE染色法,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中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电子显微镜,肉眼的最高分辨率为0.1mm光镜的分辨率为0.2m电镜的分辨率为0.2nm超微结构,(3)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二)正常人体学的任务,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以利于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三)正常人体学的学习方法,“三勤”的学习方法勤动脑勤动口(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问电脑)勤动手(多摸、多写、多画),(四)人体的组成和分布,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细胞,人体组成概况,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脏的概念,特点:多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与外界相通,定义: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的器官的总称,功能:内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和繁殖后代。,2、人体的分部,头部-颅部和面部,颈部-颈和项部,四肢-上肢和下肢,躯干的前面-分为胸、腹、盆部和会阴,躯干的后面-分为背和腰,(五)常用术语,1.解剖学姿势,2.轴和面,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垂直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冠状面,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矢状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分成上、下两部,A,B,前后方向下刀,,分成左、右两部,正中矢状面:,水平面:,左右方向下刀,分成前、后两部,C,D,三个面,3、方位,A,B,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A,A,B,B,前和后,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在前臂:,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在小腿:,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内侧和外侧,AB,CD,EF,对空腔器官而言:,距腔近者为内,距腔远者为外,AB,内,外,内和外,浅和深,以体表为准:,距表面近者为浅,距表面远者为深,B,A,对四肢而言:,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距结合部近者为近侧(近端),距结合部远者为远侧(远端),ACB,近侧和远侧,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新陈代谢,定义:人体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合成代谢(伴随能量的储存),分解代谢(伴随能量的释放),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兴奋性,兴奋性: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能力或特性刺激:引起人体或组织、器官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变化。反应: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活动状态的改变。,反应形式,兴奋,抑制,刺激引起反应的三个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时间,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出汗,判断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阈上刺激阈下刺激,兴奋性,三、人体的内环境,1、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2、内环境及稳态,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是细胞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内环境,体液,(占体重60%),细胞内液(占体重40%),细胞外液(占体重20%)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脑脊液,2、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定义:细胞外液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在不断变化中保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意义: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条件。,四、人体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2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4.意义和特点: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迅速、局限、短暂、精确。,(二)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人体各部分发挥调节作用。,2意义和特点: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作用较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1.概念: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环境变化的刺激时,其本身所呈现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脑血流量和肾血流量调节。2.意义和特点:协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调节幅度小。,反馈的概念,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反馈。,(四)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第二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形态:,细胞的概念: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一)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单位膜,脂类,蛋白质,糖类,化学成分主要有,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式图,膜上的蛋白质-两种存在形式,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分类:,*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酶蛋白,糖类-多以糖蛋白、糖脂形式存在,糖脂,糖蛋白,与细胞识别、代谢、调节控制等有关。,细胞膜的功能,维持细胞的完整性;,选择性通透作用;,细胞膜受体功能;,构成细胞的支架;,(二)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核基质,1.核膜有内外两层生物膜组成,2.染色质与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质,染色体,3.核仁合成核糖体的场所,4.核基质由核液和核骨架组成,细胞器,基质,细胞质,(三)细胞质,内含物,1.细胞基质,基质填充于细胞质的有形结构之间,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基质的化学成分:水、离子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类物质,还包括脂类、糖类、核酸、酶蛋白等大分子物质。,2.细胞器,(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细胞器,(2)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3)粗面内质网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细胞器,(4)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固醇类激素、储存和释放离子以及解毒等,细胞器,(5)高尔基复合体细胞的加工厂,(6)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细胞器,(7)微体细胞的防毒小体,细胞器,(8)中心体细胞分裂的推动器,(9)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丝,细胞器,构成细胞内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功能:,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四)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运输,通道运输,泵转运,胞吞及胞吐作用,转运小分子物质、离子,转运大分子、颗粒物质,一些脂溶性物质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一)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扩散的物质:,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1、顺浓度差2、不需要膜蛋白帮助3、不消耗能量4、主要转运脂溶性物质(非极性分子),特点:,不消耗能量(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浓度和电压依从性(特殊膜蛋白质的变构是有条件的,如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在膜蛋白质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特点:,转运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需要膜蛋白的帮助,1.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channal),带电离子在通道(channel)蛋白质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通道的概念:通道的特点:,能使离子跨过膜屏障进行转运的蛋白质孔道,也称离子通道,离子选择性:(相对特异性)门控特性:,离子通道在未激活时是关闭的,在一定条件下“门”被打开,才允许离子通过,把这一过程又称为门控过程。,目前已知在各种组织的细胞膜上存在Na、K、Ca2+、Cl等不同的离子通道。,分类:,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配体门控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通道开放时,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通道关闭时,尽管存在着浓度差,很少有离子通过,通道的状态:,物质+位点构变物质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carrier),载体是细胞膜上有活性的转运蛋白质。,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载体(carrier)白质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特点:,高度特异性(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竞争性抑制(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三)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概念:,特点:,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的转运。,耗能需膜蛋白质的“帮助”逆电-化学梯度,分类:,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ActiveTransport),钠泵(钠-钾泵,钠-钾ATP酶)、钙泵、碘泵、质子泵等,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钠钾泵,钠泵转运的生理意义:,*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钠-钾泵:分解1个分子ATP,使3个Na+移出膜外,2个K+移到膜内生电性钠泵泵入和泵出正离子数相等-中性泵,*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容积的相对稳定;,*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所造成的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条件;,*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造成的某种物质的势能贮备而对其它物质进行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过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肠粘膜处的转运。Na+-H+交换、Na+-Ca2+交换和Na+-K+-Cl-交换,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四)胞膜运输(vesiculartransport),指大分子和颗粒物质,通过复杂的膜结构的功能改变进出细胞的过程。,1.出胞(exocytosis):,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2.入胞(endocytosis):,指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如细菌、病毒、异物等)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三、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