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_第1页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_第2页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_第3页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_第4页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皇家陵寝介绍,明朝陵墓,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前言,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明朝一共十六个皇帝,为什么是十三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谁开创了这片陵区?,朱棣:故宫、天坛、十三陵、武当山、郑和、永乐大典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明显陵,显陵位于中国湖北省钟祥市,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因其修建时间长,用工巨大,从而形成了高水平的建筑。显陵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显陵的建造是明中叶重大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关联着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清朝陵寝,关外三陵(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盛京三陵加上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清东陵、清西陵,构成了一组清朝帝陵体系,浓缩了清朝的历史。,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墓面临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清幽。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阶;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福陵,永陵,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陵宫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窑、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山如屏风矗立背后,苏子河如玉带飘过陵前,河对岸的烟囱山与启运山遥相呼应,使地处群山环绕中的永陵显得十分壮阔。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所以终年香火不断。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9次亲来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昭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与福陵同年竣工,经康熙、嘉庆增建,陵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昭陵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极似一座小城。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清东陵,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完整且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墓群,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规模为清朝三大陵区(关外三陵、东陵、西陵)之冠。始建于清顺治18年(1661年),营建时间达247年。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以南称前圈,在青山环护下,建造了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1座公主园寝,共葬有清朝帝、后、妃等161人。,清西陵,清西陵是清朝入关后建造的两大皇家陵墓群之一,占地8300公顷,共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2座王爷园寝、1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共计14座陵寝,埋葬了清朝帝、后、妃等共80人。1995年12月26日,末代皇帝宣统的骨灰也迁至西陵境内的华龙皇家陵园。,明清皇陵分布,以南京为中心的明初皇陵建筑群、以沈阳为中心的清初皇陵建筑群和以北京为中心的明清皇陵建筑群。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沈阳、南京为两翼的明清皇陵三角形分布格局。,明清皇陵入选世界遗产时间表,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等4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7月3日,经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投票决定,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