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解剖(po) 阐证(chn) 逞辩(chng) 味同嚼蜡(jio)B层累(li) 趱行(zn) 狡黠(xi)锲而不舍(q)C谀词(y) 省亲(xng) 星宿(xi)矫枉过正(jio)D灵柩(ji) 佯装(yng) 搽粉(c) 佝偻承蜩(tio)3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B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C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D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4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恰”在诗中竟然这样的传神。真正的好文字也是恰好。我最喜欢的是后两句,“恰恰”多有意思的词语,生动鲜活,惟妙惟肖,有音律之美。小时候读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原来“恰恰”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见蝴蝶在花丛中蹁跹起舞,枝头的黄莺忍不住唱起歌来。春天的气息一瞬间扑来,莺歌燕舞,花开陌上,内心充满无限的喜悦。ABCD二、现代文阅读5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含标点限40个字内)(2)第段画线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含标点限20字以内)(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6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母爱像棉花盛开徐学平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3)第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三、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7 .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B以顺为正者以待饿者而食之C行天下之大道曾子闻之D不得志,独行其道扬其目而视之8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岂不诚大丈夫(_)富贵不能淫(_)其谢也(_) 黔敖左奉食(_)9 .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10 . 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四、情景默写11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范仲淹)(2)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 (5)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6)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五、诗歌鉴赏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3 .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4 .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15 . 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人生的旅途中,能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有着强烈登临渴望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摧动了奋进的脚步;_,_。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理想信念,才能让心灵辉煌起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七、名著阅读16 . 名著阅读。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师傅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行者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2)文段中的“行者”因为带领群猴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被群猴尊为_,拜师学艺时师傅给他取名_,被玉帝招安后封了个_(官名),最后因为去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_。(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4)鲁迅评价西游记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八、综合性学习17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在我国的东南之滨,有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这里有A碧(b)海篮天簇拥着的B翡(fi)粹小岛鼓浪屿,这里有背依群峰面临大海的C千年古刹(ch)南普陀,这里有绿树D环绕(lo)景色优美的环岛大道这就是家乡厦门。今天,只要踏上厦门的土地,你便可轻易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丽景象,你随时可欣赏到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呼吸到它清新的空气。(1)文段中ABCD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请仿照上文,在语段的省略处补写一句话,使前后语意连贯。这里有:(3)请展开联想,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的景象描绘出来。九、作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