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实施- 发布普洱茶DB53/ .42006DB53云南省地方标准附件2-4ICS备案号:前 言本标准3.1、3.2、3.3、5.1、5.3、5.4、5.5、8.1、8.2.1、8.2.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划分、定义、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代替DB53/T 103-2003普洱茶。 本标准与DB53/T 103-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业协会、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才有、纪文明、江虹建、程达、张勤民、王星银、夏兵、蔡新、卢云、梁名志、苏向宇、张理珉、李太仑、李文华、许琨、周红梅。普洱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分类、术语和定义、类型和等级、品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份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 GB/T 8313 茶 茶多酚测定GB/T 9833.6 紧压茶 紧茶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熟茶)和普洱茶(生茶)两大类型。3.2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3.3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是普洱茶(熟茶)的初始产品。4 类型与等级 4.1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散茶、普洱紧压茶。 4.1.1 普洱散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4.1.2 普洱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4.2 实物标准样 4.2.1普洱散茶普洱散茶根据各级别的品质要求,逢单制作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各级标准样为该级别品质的最低界限。4.2.2 普洱紧压茶普洱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由企业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5 品质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 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5.1.3 普洱茶不得着色,不添加任何非茶自生物质和香味物质。 5.2 感官品质 5.2.1 普洱散茶普洱茶(熟茶)中的散茶,其感官品质特征见表1,审评方法见附录A。 表1 普洱茶(熟茶)散茶感官品质特征品名外 形内 质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紧细匀整褐润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甘爽红艳明亮红褐柔嫩一级紧结匀整褐润较显毫匀净陈香显露浓醇回甘红浓明亮红褐较嫩三级紧结匀整褐润尚显毫匀净带嫩梗陈香浓纯醇厚回甘红浓尚亮红褐尚嫩五级肥硕尚匀齐红褐尚润欠匀带梗陈香纯正醇和回甘深红尚浓红褐欠嫩七级粗壮尚匀齐红褐欠润欠匀带梗陈香纯正醇和回甘褐红尚浓红褐稍粗九级粗松欠匀齐红褐稍花欠匀带梗团陈香平和纯正尚甘褐红欠浓红褐粗松5.2.2普洱紧压茶普洱茶(熟茶)中的紧压茶,其外形整齐、端正、匀称、各部分厚薄均匀、松紧适度、不起层掉面。分洒面、包心的茶,包心不外露。审评方法见附录A。普洱茶(生茶)外形匀称端正、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汤色明亮,叶底匀整。5.3 理化指标普洱茶(熟茶)的理化指标见表2;普洱茶(青茶)的理化指标见表3。表2 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散茶紧压茶水分,% 13.014.0总灰分,% 8.o8.5粉末,% 0.8水浸出物,% 28.028.0粗纤维,% 14.015.0茶多酚,% 15.015.0表3 普洱茶(生茶)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水分,% 13.0总灰分,% 7.5水浸出物,% 35.0茶多酚,% 20.05.4安全性指标普洱茶安全性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普洱茶安全性指标项 目指 标铅(以Pb计),mg/kg 5.0稀土,mg/kg 2.0联苯菊酯,mg/kg 5.0氯氰菊酯,mg/kg 0.5溴氰菊酯,mg/kg 5.0乐果,mg/kg 0.1敌敌畏,mg/kg 0.1杀螟硫磷,mg/kg, 0.5喹硫磷,mg/kg 0.2大肠菌,MPN/100g 30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5.5 净含量允差普洱茶产品包装,其单件产品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批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允许有负偏差;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单件定量包装茶叶的净含量允许负偏差见表5。表5 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净含量(q)负偏差净含量的百分比g5g50g950g100g4.5100g200g4.5200g300g9300g500g3500g1kg151kg10kg1.510kg15kg15015kg25kg1.06 检验方法 6.1取样和试样制备 取样按GB/T 8302规定执行;试样制备按GB/T 8303执行。6.2感官品质检验 普洱茶(熟茶)按附录A执行;普洱茶(青茶)按SB/T 10157、GB/T 9833.6规定执行。6.3理化指标检验6.3.1水分:按GB/T 8304规定执行。6.3.2灰分:按GB/T 8306规定执行。6.3.3粉末:按GB/T 8311规定执行。6.3.4水浸出物:按GB/T 8305规定执行。6.3.5粗纤维:按GB/T 8310规定执行。6.3.6茶多酚:按GB/T 8313规定执行。6.4安全指标检验6.4.1铅: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6.4.3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按GB/T 5009.146规定执行。6.4.4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6.5.5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T 4789.3 和GB/T 4789.21 规定执行。 6.5 净含量检验紧压茶的净含量检验按GB 9833.6执行;其它包装规格的普洱茶用满足称量要求的计量器具,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7 检验规则7.1 组批及抽样 7.1.1 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组批。 7.1.2 抽样:按GB/T 8302进行。 7.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需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灰分、粉末、净含量。 7.3 型式检验 产品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产品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若大肠菌群、致病菌和安全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则直接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其余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可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标签、标识应符合GB/T 191、GB/T 6388、GB 7718、SB/T 10035、SB/T 10036的规定。标签应按本标准第3.2条或第3.3条的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的厂名和厂址、生产日期、质量等级、执行标准编号等标志,并清晰可见。8.2 包装8.2.1选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保障人体健康的材料进行包装。包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长途运输。在包装物上要明确标明“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并用不同的颜色包装,以示区别。8.2.2接触茶叶的内包装纸应符合GB 11680的规定,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卫生安全、无异味,符合SB/T 10036 的规定。8.2.3产品包装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8.3 运输8.3.1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8.3.2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8.3.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8.4 贮存8.4.1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8.4.2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8.4.3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8.5 保存期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方法 A.1 总则A.1.1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项目是指由色、香、味、形等构成的茶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据检验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普洱茶(熟茶)质量的优劣。A.1.2普洱茶(熟茶)的感官审评分为散茶(级别茶)和紧压茶的感官审评两部分。A.2 散茶的感官审评A.2.1散茶感官审评品质因子 品质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A.2.2 审评方法A.2.2.1 外形审评 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00g180g,分别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检视茶叶外形。评比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肥壮、紧结(或紧实)的程度。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松泡、身骨轻的为差。评出供试样相当于标准样的水平。 评比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坏。色泽红褐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评比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评比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并作出相应的记录。A.2.2.2内质审评分取称取已在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茶5.0g,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2次冲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 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之后,又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二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再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又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二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评比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较差。比汤色的深、浅、亮、暗、浊、透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评比香气:比香气的纯度、陈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正常,有酸味、异味、杂味为差。评比滋味:比滋味的醇和、顺滑程度、浓度及回味。以入口顺滑、醇浓、回甘、生津的为好;不苦、不涩、不酸、醇厚回甜的为正常,有酸味、苦味、涩味的较差。 评比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无光泽(或呈黑色碳化)叶底硬,或用手指触摸如泥状均为较差。A.3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A.3.1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因子紧压茶的感官审评进行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内质评审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A.3.2 审评方法A.3.2.1 外形审评由于紧压茶未设标准实物样,且具多种规格形状,故紧压茶外形审评,评比试样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整齐、光滑、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采购团队廉洁自律与职业操守协议
- 2025版体育场馆运营承包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事业单位临时工录用与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合同
- 2025电料合同-光伏发电设备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医疗健康中心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建筑拆除爆破工程安全协议书
- 2025草坪修剪项目政府采购与无人机技术应用合同
- 2025版水库水资源管理与承包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影视基地租赁合同模板(含拍摄设备使用规定)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 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
- EMR术的配合要点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