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课堂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第一单元的课文描绘了四季美景。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春一文的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感情。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细腻、生动的笔调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运用丰富的联想,实写景物,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D雨的四季描写了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2 . 读完下列文段,括号中应填入的内容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 )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人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安慰。A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冬日的阳光 bn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B一片冬日的阳光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bn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C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一片冬日的阳光 bn沙漠中的一泓清泉D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冬日的阳光 pn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3 . 依次填入下列词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是:( )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抚摸大地,_;体贴万物_。A像柳丝的飘忽像细雨的滋润B像细雨的滋润像柳丝的飘忽C像飘忽的柳丝像滋润的细雨D像滋润的细雨像飘忽的柳丝4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B诵读经典对传承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C我区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D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5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色现代农业迷人的风景令人目不暇(xi)接,这些风景主要分布在田阳布洛陀芒果风情园、田东横山占寨等现代农业观光园区。B乐业天坑群被评为国际岩溶与洞穴科考探险基地、中国青少年科学考查(ch)探险基地。C凌云的“开山祭茶”话动在云雾缭(lio)绕的茶山金字塔景区进行。活动庄严而隆重,古老而神秘,渗透着深厚的茶文化和奇特的民族风情。D百色起义纪念馆远看像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整个大只角形像一只巨大的神蛙,外形蕴(yn)含着深刻的含义。二、字词书写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4分)6 . 山lng rn (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7 .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xun x( )之至了。8 .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 yng dn cu( )的话来。9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 z b jun(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10 . 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胜景( )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承受A优美的(2)惟妙惟肖( ) A.相似 B.肖像(3)意想不到( )A.意思 B.心愿 C.料想(4)就地取材( ) A.趁着 B.只 C.靠近(5)巧妙绝伦( ) A.条理 B.同类 C.人伦11 .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夏日深夜,万籁( )俱寂,我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那一串串脍炙( )人口的故事,传达着人类的chng( )憬和理想,引领我们汲取智者的思想,体悟人生的真d(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阳关雪(节选),回答文后问题。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塌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12 . 第至段集中叙写了作者达到阳关古址后的所见、所思、所感,请梳理这一部分的思路。13 . 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雪”,写 “雪”有什么作用?14 . 简要分析唐代为什么“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15 . 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的理解。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么,“清欢”是什么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选自林清玄散文集16 . 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17 . 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18 . 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备选名词:A身B鼻C耳D舌句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19 . 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段中所向往的“清欢”具体指什么。“清欢”在第段中具体指_,在第段中具体指_,在第段中具体指_。20 . 清朝画家盛大士说: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说“机智”和“高雅”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吗?请你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21 . 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飘舞的碎布他是一名货运司机,年前的一个月,准备跑完这最后一趟就回家过年。6岁的儿子闹着要和他一起去南方,他答应了。他开了三天两夜的车,终于到了南方的城市,带着儿子买了一身衣服和一些年货,然后驱车往家走。新闻广播不停地说,南方的很多城市遭遇了罕见的暴雪。他的心担忧起来。他的车刚入安徽,就被从高速公路上赶了下来。安徽下起暴雪,暴雪和冻雨封住了高速路。他连忙拐进国道,但国道也被积雪封住了。他在国道上堵了一夜后,清晨的积雪更多了。他开始后悔带儿子出来,儿子也哭闹起来:“爸爸,我要回家!这里太冷了!”儿子的脸被冻得有些发白,车上空调早就坏了。他用大棉袄裹住儿子,心想必须离开这里,不能把儿子冻坏。他问了好多路上的司机,终于打听到附近的深山有一条老山路,可以走出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于是,他出发了,开车沿着一条颠簸的小路往深山走。那是一个漆黑的夜,雪越来越大,他完全凭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往前开,开得极慢极慢“砰”车猛地一震,陷入了一个塌方的深坑里。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天啊!居然没有信号。他想,这里的电网一定也断了。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整一夜,他在车前的道路上徘徊着。天亮后,他到周围去探路,希望能看到一个村庄或者一户人家。可是,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山,他踩着厚厚的雪,精神恍惚,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他回到车里,忍着疼安慰恐慌的儿子,然后默默地祈祷。整整一天,都没有一辆车从这里经过。又是一个无眠夜,他决定走出去,找到人来救自己和儿子,干粮被儿子吃得只剩一点点。而他,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东西了。早上,他决定独自上路,他要儿子待在车里,乖乖地等他回来。他沿着一条岔路一瘸一拐地往外走,才走了两步,便回头去看,儿子正趴在车窗前张望。他扭头继续前行,再也没有回头,他怕自己涌出的眼泪被儿子看见。他走过一个弯道,开始脱下自己的外套,拿出刀子,将一只袖子割下,撕成几条碎布,然后抽出一条挂在路旁大树的枝头。他深深地明白,自己不知道走到哪里,才能让人找到,而那时,是否还有力气回去救儿子。他必须留下标记,哪怕自己倒下了,或许还能给别人指明一条寻找儿子的路。每走过一段路,他便将一条碎布挂在枝头做标记。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被他脱下,然后一刀一刀划开,一块一块被撕下来。先是外衣的另一只袖子,之后从夹层剖开,一块块撕下来。再后来,就是羊毛衫。他拖着受伤的脚,不知道走了多远,越往前走越绝望,绝望到连眼泪都没有了。他穿着最后一件贴身的内衣,冻得浑身发麻;他饥肠辘辘,头昏眼花,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当他再走了一段路之后,却坚定地脱下内衣,将袖子撕开。他感觉几乎没有力气了,但是却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当他又一次攀上一个山头时,猛然听到那熟悉的汽车喇叭声。他不顾一切地向山下走去,不断地用干涸的喉咙喊叫,那钻心的脚痛也感觉不到了当正在疏通公路的武警战士发现,一个浑身只穿着一条短裤的男人出现在面前时,他们都惊呆了。还没来得及扶住这个男人,他就倒下了。战士们用军袄裹住他,然后把他放上担架抬着往回走,沿着路上的标记,每看到一条飘舞的碎布,年轻的战士眼中就有泪光在闪动。当他们顺利地找到他泪水涟涟的儿子时,他猛地从担架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儿子。儿子不哭了,摇着他的肩膀问他:“爸爸,你的衣服怎么不见了?”他笑着回答说:“撕掉了,过年了,爸爸也想穿新衣服了!”他的话音刚落,山野里回荡起一阵笑声,只是所有人的眼中都盈满了泪花。22 . 请简要梳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 ) 后悔 ( )兴奋(激动、欣喜)23 .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 (2) 当他们顺利地找到他泪水涟涟的儿子时,他猛地从担架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儿子。24 . 结合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出“正趴在车窗前张望”的儿子的心理活动。25 .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他”是一位关爱孩子,处事果断,面对困境不放弃,坚强幽默的父亲。B本文记叙了一位父亲在大雪天为救儿子出困境撕碎全身衣服做路标并最终获救的故事、C“新闻广播不停地说,南方的很多城市遭遇了罕见的暴雪”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D因为怕找不到回来的路,促使他在“他穿着最后一件贴身的内衣,冻得浑身发麻”的情况下,仍把内衣脱下,将袖子撕开、26 . 读了本文,你内心一定充满感动,请把你的感动写出来。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爆竹好惊眠彭秋平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