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及答案_第1页
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及答案_第2页
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及答案_第3页
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及答案_第4页
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选读学习指导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东汉末年 2关于伤寒论一书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较确当( ) A. 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 B.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 C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病兼述杂病 D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病,未论及杂病 3.伤寒论变证的概念是( ) A实证突然转为虚证 B热证突然转为寒证 C寒证突然变为危候 D病情不循一般规律发展,而发生性质变化 4决定六经病证是否传变的主要因素是( ) A. 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医护的当否 B病情的轻重,护理的当否,误治与否 C感邪的轻重,护理的当否,失治与否 D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护理当否 5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气受损,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治宜( ) A.小承气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小柴胡汤 7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 ) A阳虚汗漏,湿邪留滞 B阳虚汗漏,津液不足 C阳虚汗漏,水饮内停 D. 阳衰阴盛,水寒互结 8“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治宜( ) A.麻黄汤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C麻杏石甘汤 D葛根芩连汤 9下列方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 A葛根汤 B麻杏石甘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10大结胸的治法是( )A.清热涤痰开结 B攻下实热,涤痰宽胸 C泻热逐水破结 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 11心下痞满,按之则痛,脉浮滑,最适宜用( )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附子泻心汤 C小陷胸汤 D大陷胸汤12呕吐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大柴胡汤13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比较确切( ) A胃肠燥热亢盛 B胃肠实邪阻滞 C.胃肠邪气盛实 D肠中燥结成实14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用( )A牡蛎泽泻散主之 B栀子厚朴汤主之 C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D枳实栀子豉汤主之15白虎汤的药物组成是( ) A知母、石膏、黄连、炙甘草 B知母、石膏、粳米、生甘草 C知母、石膏、粳米、炙甘草 D知母、石膏、黄柏、炙甘草 16栀子柏皮汤证,除身黄发热的症状外,还当有下列哪项( )A心烦、口渴、苔黄、舌红 B头痛、身痛、无汗,心烦 C蒸蒸发热,汗出,心烦 D潮热,大烦渴不解 17大柴胡汤证中“心中痞硬”的机理是( )A胆热犯胃,升降失常, B邪踞少阳,胸胁不利,气机阻滞 C.邪犯少阳、阳明,里气壅滞 D热结阳明,腑气不通18理中汤的加减法中,若吐多者的加减是( )A去白术加半夏 B加半夏 C.加半夏、生姜 D.去白术加生姜19下列何证应以“身反不恶寒”为辨证论治的关键( )A四逆汤证 B.四逆加人参汤证 C通脉四逆汤证 D白通汤证20桃花汤方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A与诸药同煎 B吞服药末 C一半入煎,一半吞服 D另煎汁,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仲景著作的标准本是( ) A宋本伤寒论 B宋本金匮玉函经 C.宋本金匮要略 D千金翼方 E伤寒论纲目 2先表后里的治则适用于( ) A少阳兼太阳证 B太阳蓄血轻证 C少阴兼表证 D.热痞兼表证 E太阴兼表证3太阳表证的脉象能见到( ) A浮紧 B浮数 C浮缓 D洪大 E.结代4由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的方剂是( ) A桂枝附子汤 B桂枝加附子汤 C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D甘草附子汤 E附子汤5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6下列各证哪几项是猪苓汤的适应证( )A下利 B心烦不得眠 C.汗出多而渴 D.渴欲饮水 E咳而呕7下列哪几项为小柴胡汤的功能( )A寒温并用,扶正祛邪 B和解少阳,以利枢机 C疏利三焦,调达上下 D宣通内外,和畅气机E外散风寒;内清郁热8以下证候哪几项是真武汤证的主症( )A心下悸,头眩 B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C骨节痛 D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E腹痛,下利9下列方证可出现厥证的是( )A乌梅丸证 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瓜蒂散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白虎汤证10下列哪些方是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 )A猪肤汤 B桔梗甘草汤 C苦酒汤 D芍药甘草汤 E半夏散及汤11下列方证可出现呕吐的是( ) A竹叶石膏汤证 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桂枝汤证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E五苓散证12“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热型可见于( )A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B.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C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D柴胡桂枝汤证 E大青龙汤证13白虎加人参汤主治的证候( )A.身热,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 B表里俱热,大渴不解,舌上燥而渴,时时恶风 C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D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 E.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洪大14.根据原文,属于大承气汤证的症状是( ) A腹满痛 B绕脐痛 C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C.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 E小便数,大便硬 l5引起湿热发黄的关键在于( ) A.小便不利 B.大便不利 C.发热 D无汗 E腹满16心下痞硬可见于( )A生姜泻心汤证 B柴胡桂枝汤证 C.十枣汤证 D.旋覆代赭汤证 E.小陷胸汤证 17.下列哪些方中附子炮用( )A.真武汤 B干姜附子汤 C.芍药甘草附子汤 D桂枝加附子汤 E通脉四逆汤 18.烦、悸并见于( ) A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B小建中汤证 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D少阳病误汗的变证 E栀子豉汤证 19恶寒与发热同见于( ) A白虎汤证 B白虎加人参汤证 C四逆汤证 D桂枝汤证 E小柴胡汤证 20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 B腹中痛者加芍药二两 C呕者加生姜二两 D咽痛者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_者,名为伤寒。(3)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 发热者,_,桂枝汤主之。(12) 3伤寒中风,有柴胡证,_,_。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 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 4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日:身热,_,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5少阳之为病,_,咽干,目眩也。(263) 6自利不渴者,属太阴,_ 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7少阴病,_,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 主之。(318) 8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_,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 9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_,此名霍乱。(382)四、名词术语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目瞑 2脾家实 3厥热胜复 4寒格 5柔痉五、简答题(共10分) 1如何辨阳明发黄三个汤方证?(3分) 2。阳明里热有哪三种清法,各自的代表方剂是什么?(3分) 3竹叶石膏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4分)六、论述题(共20分) 1表里同病下利有哪些证候类型。各自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10)2六经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什么?(10)七、病案分析(10分) 病人,男,50岁,有咳喘史多年,时发时愈,三日前,因感受风寒,而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舌谈苔白滑,脉浮紧。 诊断(伤寒论病证名): 病机: 辨证分析: 治法:方药: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D 4A 5B 6B 7. B 8A 9.D 10C11C 12A 13A 14D 15C 16A 17C 18D 19.C 20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BD 3ABCD 4AC 5ABDE 6ABDE 7ABCD 8ABDE 9.ACDE 10ABCE11ACDE 12ABC 13ABCD 14ABCD 15.AD 16ACD 17ACD 18BD 19BCD 20ABCD三、填空题1脉阴阳俱紧 2鼻鸣干呕 3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4汗自出 5口苦6以其脏有寒故 7四逆 8心中疼热 9.呕吐而利四、名词解释题1.两眼昏暗。2.脾阳恢复之意。3.是厥阴病在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反映。其表现为厥热交替出现,一般是阴气盛则厥逆,阳气复则发热。4指因寒邪壅塞于内导致气机阻遏,升降失司,以吐逆为主症的证候。5属于痉病的一种。痉是以颈背强,角弓反张为主证的疾病。其证伴有汗出者为柔痉。五、简答题1.阳黄三证的辨证要点是:若有成实之里,如腹满便秘等,可用茵陈蒿汤下之可也;若有可汗之表,如发热恶寒无汗身痒,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可也;若内无可下之里,外无可汗之表,热重于湿,宜用栀子柏皮汤清之也。2阳明有清上、清中、清下三法。其代表方为清上栀子豉汤,清中白虎加人参汤,清下为猪苓汤。3竹叶石膏汤证的主证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伴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差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痰阻气逆。治法:清热除烦,益气养阴,和胃化痰。方用竹叶石膏汤。药由竹叶、石膏、人参、麦冬、甘草、粳米、半夏组成。六、论述题1.表里同病下利可见如下几种证型:葛根汤证。证候: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下利清稀。病机:寒束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水寒内迫大肠。治法:发汗解表,升津止利。方用葛根汤,药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葛根芩连汤证。证候:下利臭秽,灼肛、喘而汗出,或有轻度表证。病机:太阳病误下,病邪化热入里,热迫大肠。治法:清热坚阴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药由葛根、甘草、黄芩、黄连组成。桂枝人参汤证。证候:发热、恶寒、下利稀溏、心下痞硬。病机:太阳病误下损伤脾阳,运化失职而表证不解。治法:温中解表。方用桂枝人参汤,药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组成。先用四逆汤,后用桂枝汤证。证候: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病机:少阴阳衰阴盛而太阳表证不解。治法:先温里、再解表。方药:温里宜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解表宜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五苓散证。证候:吐利交作、发热、头身疼痛、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吐利交作。病机:表里俱病,气化不行,水液偏走胃肠。治法:外疏内利,两解表里。方药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2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而且始终贯串着“扶阳气”和“存津液”的基本精神,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治法的具体运用上,实际包含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诸法。三阳病多属表、热、实证,然而不同的病情又当施用不同的祛邪方法。例如太阳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但太阳又分经腑二证,经证宜用汗法。腑证又有蓄水与蓄血之别,治法各异,蓄水宜化气行水;蓄血则用活血化瘀之法。阳明是里热实证,亦有经腑之分,经证用清法,腑证用下法。少阳为半表半里证,治法当以和解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证,治法以扶正为主。其中太阴病属脾虚寒湿证,治法以温中散寒燥湿为主。少阴病多属正气虚衰,气血不足,但有寒化、热化之分,寒化证宜扶阳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厥阴病,证候错综复杂,治法亦应随之变化,如热者宜清下,寒者宜温补,寒热错杂者宜寒温并用。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六经病是互相传变的,有表病及里,里病达表,表里同病,即论中所述变证、合病、并病、直中、两感等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