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圆纬机选针机构工作原理,本章知识点,1.多针道变换三角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计方法。2.拨片式选针装置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计方法。3.提花轮选针装置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计方法。4.电子选针装置的选针原理。5.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与上三角排列。,一.选针机构的分类:1.直接式选针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用于针踵来进行选针。如:分针三角、多针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第一节织针与沉降片选择装置的分类,2.间接式选针在发出信息的选针元件与执行选针信息的工作机件之间有传递信息的机件。分为:机械式选针和电子式选针机械式如:拨片式、推片式、提花轮式和滚筒式等,用于小花型提花。电子式选针分为:多级式和单级式两类。特点:变换花纹快,花型大小和变化不受限制,但机器价格较贵。,第二节分针三角选针原理,利用针踵的长短和三角的厚薄来进行分针选针。,第三节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及应用1.选针原理通过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踵位织针)和相对应三角的变换来实现选针的目的。单面四针道针织机双面四针道针织机,机件配置三角:EA成圈三角,EB集圈三角,EC浮线三角(不编织)三功位编织织针:踵位0选针踵踵位5压针踵踵位14选针踵,压针三角6不需要调换,只需调整高低位置;其余5块三角都可根据织物组织进行调换;0号起针三角:编织平针组织时,0号起针踵的三角调换成成圈三角,14号选针踵的三角不工作。编织提花组织时,0号起针踵三角不工作,14号选针踵的每一个三角根据花纹要求调换。,2.形成花纹的能力1)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最大花宽Bmax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B0=n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二针道n2三针道n3四针道n4,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列;则最大花宽BmaxB0n若踵位对称排列“”或“”则最大花宽Bmax2B02n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2)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最大花高Hmax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H03n1若为四跑道H03n134180假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花高可扩大,但HmaxM(M成圈系统数),各档三角均为浮线三角,通常B-为总针数的约数H-为成圈系统数的约数B与H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美观,3.设计案例,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一个横列每二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排列呈步步高”/“。,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一个横列要两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呈对称排列织针1524,例3.集圈组织编织实例,图中(1)第1、3横列编织集圈与线圈。第2、4横列全部成圈。该组织只需要两种织针、两条针道的三角(2)(3)。,例4.平针衬垫组织的编织在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编织。一般编织一个横列采用两路成圈系统。左图所示为编织一个完全组织用四个成圈系统。,第四节拨片式选针原理及应用,1.机件配置,2.选针原理1)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挺针片提花片2)提花片有39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137自由选针。3)选针器上有39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个位置。4)选针器上的39档拨片提花片的39档齿,中:拨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这些提花片不被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受挺针片三角作用,挺针片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成圈),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集圈(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槽,挺针片不再继续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织针集圈。,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压入针槽,使挺针片片踵埋入针筒,导致挺针片不上升,织针也不上升即不编织。,三功位选针:完成成圈、集圈、不编织三种状态,3.形成花纹的能力拨片的档数成圈系统数总针数有关,1)花宽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不同花纹纵行数B0=37当提花片步步高“/”或步步低“”排列Bmax=37通常取Bmax36当提花片对称排列“/”或“/”Bmax=72当提花片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则Bmax=N通常花宽B取N的约数,2)花高Hmax=M/eM成圈系统数e色纱数实际设计中当Hmax/H为整数时编织整数个花型当Hmax/H整数时,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成不编织,例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制定上机工艺(排出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位置),(1)机器条件:选用S3P172单面提花圆机;成圈系统数72;拨片档数n37;(2)花宽B=12,花高H=12(3)提花片片齿排列:按单片“步步低”方式排列;(4)色纱配置见图,一个横列需二个成圈系统,机器一转3个完全组织花高。(5)第3横列拨片位置如图所示。,成圈系统及色纱配置,提花片齿排列,第5、6系统拨片位置,第五节提花轮选针与选片原理及应用一、选针原理,每一个成圈系统由起针三角1、侧向三角5和提花轮6组成。提花轮以2040倾斜角安装于每一成圈系统外测。提花轮钢片间距针距,由针踵带动绕自身轴心回转。提花轮针片凹槽中有许多钢米,分高、低、无三种,可使织针分成三条运动轨迹。,提花轮中高钢米织针上升至退圈高度成圈提花轮中中钢米织针上升至集圈高度集圈提花轮中无钢米织针不编织,二.特点结构简单;花纹有明显得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型之间有横向和纵向位移);三功位选针;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统数。,三、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由提花轮提花机形成的花纹区域有三种:.矩形(最为普遍).六边形.菱形假设提花轮槽数=T针筒总针数NN=ZTr正整数;r余数,1.总针数N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r=0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转。花纹的最大宽度:max花纹的最大高度:maxM/e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e色纱数特点: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例1:N=12,T=4,M=4,e1。设计花型。Bmax=T=4Hmax=M/e4,例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机号=18,筒径=28,N=1500,T=15,M=36,e=1。解:(1).设计计算N/T=100r=0Bmax=T=15取B=15Hmax=M/e=361=36横列取H=18(*一般希望B与H较接近)机器1转可织二个完全组织高度。,(2).设计花纹图案,(3).绘制上机图根据意匠图编排提花轮次序决定每一只提花轮凹槽中插钢米的次序和种类分析:单色织物,一路成圈系统编织一个横列,采用成圈和集圈两种选针,所以提花轮用两种钢米:高钢米、低钢米。以第一只提花轮为例,它对应于完全组织的第一横列,第一横列:17,110集圈,其余成圈第一提花轮钢米顺序:6高1低2高1低5高共15凹槽全部排完其余提花轮以此类推,见表。,根据意匠图编排,提花轮次序,决定每一只提花轮凹槽中插钢米的种类。,H高钢米L低钢米,2.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r0当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T整除时,提花轮槽与织针的关系就不会像r=0时那样固定不变。则针筒在第二转时,提花轮起始槽就不会与第一针啮合。,例1N=170T=50170=350+20r=20此时N、T、r的最大公约数为10.针筒第一转提花轮自转3针筒第二转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21槽啮合针筒第三转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41槽啮合针筒第四转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11槽啮合针筒第五转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31槽啮合,25,若提花轮每10针(公约数)作为一段T=50可分为5段.则针筒需转5转,才能完成整个循环。,若进线路数M=1花纹分布为:,上述花型有纵向横移,有横向横移,形成花纹能力的分析:,完全组织的宽度B和高度H完全组织的宽度B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织的宽度B应取N、T、r的公约数。Bmax=N、T、r的最大公约数由上题可知B=Bmax10纵行。,完全组织的高度H则H=M/eT/B=M/eA式中M采取系统数e色纱数T提花轮槽数B完全组织宽度A段数,段的横移段将提花轮的槽数分为几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的槽数等于完全组织的宽度,这个等分称为段。提花轮中的段数AA=T/B段的横移当r0时,针筒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横移。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开始时,开始作用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X=r/B由上例题,X20/10=2,即余数有2个花宽。,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一圈,起始的段号就要更改一次。设针筒某一转开始作用的提花轮段号为Sp(p为针筒第p转)Sp=(p1)X+1KA其中:p为针筒第p转X段的横移数A提花轮槽的段数(等分数)K正整数,保证Sp段数A段号每一段依次编号,花纹的纵移两个相邻的完全组织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以表示。例1中左边一个完全组织的第一横列比相邻的右面完全组织的第一横列升高两个横列,则Y=2在同一横列中,花纹的地I段总是跟着最后一段(如:例1为)若要计算后一完全组织比前一完全组织上升多少,只要知道前一完全组织中,最后一段比第一段上升多少横列即可。,当机器上有一个提花轮,针筒每一转编织一个横列时,第P横列就是针筒第P转PA(K+1)-1/X+1两个完全组织纵移为Y=P1A(K1)1/X当机器上有M成圈系统和e种色纱时,则针筒一转编织M/e横列,则纵移Y为:,又在求得上述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矩形花纹。因为有段的横移和花纹纵移存在,所以一般要绘出两个以上完全组织,并指出纵移和段号在完全组织高度中的排列序号。,3、工艺设计实例(1)已知条件:总针数552;提花轮槽数60;成圈系统数;色纱数e。(2)设计与计算求花纹完全组织宽度N=ZTr55296012552、60、12的最大公约数为12故取12纵行求花纹完全组织的高度,求段数和段的横移数求段数和段的横移数,求花纹纵移,确定针筒转数与开始作用段号的关系1I2(2-1)3(3-1)(4-1)(5-1),设计花纹图案,(3)绘制上机图提花轮顺序按两路编织一个横列,针筒每一转编织四个横列,针筒五转织一个完全组织。段号与针筒转数关系段的横移与纵移在图3-18中表示。(4)提花轮钢米排列表,(5)减轻花纹的螺旋形分布由图的花纹分布可以看出,花纹呈现大约70的斜向配置,成螺旋形分布,有较明显的两色相间的纵条纹,花纹的螺旋形分布才不明显。当成圈系统愈多,花纹的纵移愈大,螺旋形分布也愈明显。只有当r时,花纹的螺旋形分布才会消失。当r时,为了减轻螺旋形分布的不良影响,应在设计花纹图案时,对花纹尺寸,位置布局,纵移横移情况作全面考虑,使相邻的两个完全组织能合理配置,首尾衔接,形成比较自然的左右的螺旋形分布。,第六节电子选针装置的工作原理,一、多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原理1.选针装置1选针刀(68级)2选针电器元件(压电陶瓷或线圈电磁铁)3接口压电式选针元件体积小、工作频率高、发热量和耗电量小等优点。,2.选针原理,机件配置针槽自下而上插:提花片挺针片织针提花片有8档齿,与8级选针刀相对应,每片仅留一齿。提花片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8片一组重复排满针筒一周。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针筒每转过八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选针原理选针器元件不选针控制同级的选针刀向上摆动刀片作用同一级提花片齿将提花片压入针槽提花片上端将挺针片下端压入针槽挺针片下踵不走上挺针三角织针亦不上升参加工作不编织选针器元件选针控制同级的选针刀向下摆动刀片作用不到留有同一档齿的提花片挺针片下片踵沿挺针三角上升织针亦上升参加工作编织成圈,选针器级数与机号、机速关系在针织机运转过程中,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在针筒每转过8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从而实现连续选针。由于选针器工作频率有一个上限,当机号或机速增加时,要求选针器级数也增加,针筒高度也增加。,二.单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器原理,积极式导针防止织针窜跳:起针导针片上的安全踵作用压针织针的片踵作用选针器(永久磁铁)选针区:保持磁性低电平消除磁性高电平、编织,1.选针元件,三角三角6:挺针片起针三角三角7:挺针片复位三角三角8、9分别为成圈三角和集圈三角,均为活络三角三角8、9同时拨向高位做成圈;同时拨向低位做集圈,2.选针原理,在挺针片3即将进入每一系统选针器5时,受复位三角的径向作用,使挺针片片尾10被推向选针器5,并被其中的永久磁铁区域11吸住,挺针片片尾10贴住选针器表面继续横向运动。针筒每转过一个针距,从控制器发出一个选针脉冲信号至选针磁极12。,当挺针片运动到磁极12时,磁极受到高电平脉冲信号磁极12磁性消除挺针片在弹簧作用下,尾端10脱离选针器5挺针片下片踵沿三角6上升,织针参加成圈或集圈磁极收到低电平信号12保持磁性挺针片尾端10被吸住挺针片下片踵从起针三角6内表面经过织针不编织所以该选针机构为二功位选针:编织或不编织、集圈或不编织,3.单级选针器的特点选针速度快,大于2000针/秒(多级式80120针/秒),适应高机号、高机速针织机。选针器体积小,只需一种挺针片,针筒高度低。机件磨损小,灰尘造成的运动阻力小。缺点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高。,2.设计与花型准备速度大大提高,调整修改花型方便.花型准备系统设计绘制花型设置上机工艺参数,三、电子选针圆纬机的特点1.花型完全组织的大小及图案不受限制单针选针:不同花纹纵行数总针数N不同花纹横列数不限,第七节双面提花圆机的上针成圈系统与上机工艺,一、上针成圈系统,织针分高、低踵两种:高踵针离针头近;低踵针离针头远。三角分二条针道,活络可以调节。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