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像寺水街报告_第1页
铁像寺水街报告_第2页
铁像寺水街报告_第3页
铁像寺水街报告_第4页
铁像寺水街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文化天府演绎活力新城,一、天府文化解读二、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项目概况街巷水岸,文化公园活力商业,艺术人文三、特色项目案例及工作安排,汇报纲要,一、天府文化解读,千年古蜀因水而兴,善,蜀历经四千五百年,拥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她的肇始、兴盛,与治水有密切关系。古蜀不仅有以大禹治水、李冰治水著称的农耕文明,而且有发育较早的工业和商业,是中国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历代蜀人依水而居,乐水而活,与水而亲近,与善为品格。“海纳百川”的蜀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二江抱城、环街大渠、夹街小渠”,水是成都城市的灵魂,是成都城市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天府文化解读,禅意祥和永续福祉佛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之一,在成都蜀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唐以来,蜀地是禅学传播的一个中心,有“言禅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可不知禅”的说法。成都的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等,成为著称国内外的宗教名胜。铁像寺据华阳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掘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铁像名寺。1930-1940年间,由爱国高僧能海上师两度进藏学法后开创为汉族地区(简称汉地)七个金刚道场之中唯一的尼众道场。历经五百年,风蕴祥和是民众祈福的圣地。,禅,天府文化解读,蜀风流长众乐怡然蜀地从古至今“乐山乐水”,民风淳朴,文化悠远。中国戏剧起源之一的说唱艺术,最早见诸汉代蜀郡。在街巷之间,人们喝盖碗茶、摆龙门阵、听川戏,看变脸,逛庙会,舞狮舞龙,其乐融融,怡然自得,呈现一幅快乐生活的景象。,乐,天府文化解读,成都宽窄巷子地区街巷肌理,街巷合院市井人和成都由古至今商业活动都极为繁茂,城市传统空间中街市众多,街巷连接,院院相套,有的熙来攘往,有的曲径通幽。老成都街坊院落结构中更有“九街十庙、庭院艺坊”之说,城市中随处可见走大街、穿小巷、跨门道、进院落、上堂屋、入居室的生活情趣。,和,天府文化解读,历代蜀地文、史、哲、艺名家辈出,如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三国两晋时期的诸葛亮、陈寿、常璩(qu),唐代的陈子昂、李鼎祚,宋代的“苏门三父子”、黄庭坚,元代的虞集,明代的杨慎、来知德,清代的唐甄、费密、李调元,近现代的郭沫若、巴金、张大千、蒋兆和等。蜀地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涌现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大家,以及沉醉于巴蜀文化的名人骚客,使天府之国的文化与艺术历史悠久、灿烂。,天下名都传文颂雅,雅,天府文化解读,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自古以来“麻辣鲜香、百菜百味”的川菜推陈出新,雄居中国四大名菜之列,享誉海内外;品种繁多、色香味独特的小吃,遍布市井街巷,使人流连忘返。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食在蜀都味承天下,味,天府文化解读,传承文明天府新篇“天府之国”述说着农耕文明的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造未来,我们要书写“天府新区”这一现代文明的时代华章。刘奇葆书记在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科技、商务、国际、时尚、宜居,新,天府文化解读,二、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项目概况街巷水岸,文化公园活力商业,艺术人文,1、项目概况,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传承文化天府,演绎活力新城。,铁像寺水街,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铁像寺水街所位于成都天府新城大源组团,项目西临铁像寺,北临天府国际社区,东面与南面为高档居住区。项目用地中肖家河由北向南流过,将用地划分为由公共绿地和商业用地共同构成的带状滨水空间。项目总用地面积4.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铁像寺水街总平面图,2、街巷水岸,文化公园,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1理念与构想景观设计理念,街区景观设计以肖家河衍生的景观界面为主轴,结合西南侧建筑围合而成的景观次轴、铁像寺关系延续产生的景观虚轴共同组织景观序列。合理组织空间的收放、开合,延续“自然生长”的总体设计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使用本土的植栽、木材、石材等资源创造富有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街道景观;通过连续一致的环境标识系统、照明系统使街区更为统一。滨水空间的塑造为设计的重点部分。设计运用自然草坡、叠石、石阶、临水木平台、垂直驳岸、栈桥等景观元素,结合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构建了灵动雅致的水岸形态,提供了多样性的水岸活动空间。铁像寺轴线末端周边,设计采用绿地和扩大水面为铁像寺留出隔离带,使寺庙与街区隔而不分,体现出对铁像寺的尊重。,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1理念与构想尊重与融合(原创),呼应寺庙轴线扩大水域,紫藤园,铁像寺后门空间,设计依托铁像寺的历史影响力,通过建筑和景观设计手法写意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呼应。设计于铁像寺原寺院轴线的延长线上扩大肖家河水域,形成宽阔水面,以西蜀园林之风韵续写铁像佛意。选择在佛教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的树种,通过植物造景和寓意强化和彰显了项目对佛教文化的表达。,菩提-悟道之树,娑罗-涅槃之树,无患子-念珠之树,柳树-观音之树,忍冬-轮回之树,暴马丁香-寺院之树,瑞香-祥瑞之树,茉莉-供奉之花,莲花-净土之花,曼陀罗-彼岸之花,银杏-佛指甲、圣果树,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1理念与构想尊重与融合,保护香樟古树构筑戏台茶园,内街街道两侧均为商业界面,H/D值约为1.5,两侧连续商业经营空间围合出商气浓郁的街道空间。,沿河半边街街道一面临河,一面为连续商业界面,街道宽度约为,H/D值约为1.0,形成了由柔性与刚性界面界定的步行空间,是街区主要街道空间。,两岸双街河道两侧均为沿河街道,两条滨水街道共同构成了H/D值约为0.8的疏朗、通透的滨河廊道空间。,2.2街巷空间,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设计以模式化的语言对开放空间断面和河道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内街、沿河半边街、两岸双街等街道形态,由河街巷院室的空间层次,完善了内部空间分级,形成既变化丰富又线性连续的空间模式语汇。,2.2街巷空间,入口广场设置4个入口广场于街区南北入口处,形成街区面向城市打开的展示性空间界面。,巷次要步行道路或为建筑侧向相对处,H/D值约为2.5,形成较幽闭的夹巷空间氛围,,内院根据建筑单体规模不同而各异,H/D值约为0.8,与传统川西民居院落中天井尺度相仿,适于打造精致的内院经营空间。,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简练而富有韵味的建筑外立面,低调而富有质感的建筑手法,传承了中式传统建筑的神韵,并与国际流行的简约风潮不谋而合。从传统的城市肌理到现代的光影艺术所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及叠翠修竹掩映之下的巷道所营造出的清幽意境,不同的手法流露出同样的主题骨子里的天府文化。,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3现代中式,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理水,肖家河河道通过改造,宽度由8米扩宽为835米左右,水域面积由3859平方米增加至7263平方米,形成由开合有致的肖家河水域、内街水道以及景观水景构成的街区水域系统。在水岸景观设计中运用自然草坡、叠石、石阶、临水木平台、垂直驳岸、栈桥等景观元素,设计结合临水建筑,构建了多层次、软硬质交错分布的驳岸景观,设计内街浅水皮系统和入口节点水景观,再现了成都水文化的经典景致。,2.4水岸,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高升桥,洗面桥,送仙桥,万福桥,通锦桥,万里桥,古代的成都市内河流纵横,桥梁众多,李白诗云“锦江东流绕锦城,高桥北挂象天星”更是描绘了古成都水美桥美的城市风光。设计于肖家河上布置六座古桥,分别以古成都保留的桥名命名,展现历史变迁、沧海桑田,表达对城市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古桥,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高升桥取名城西南古石桥。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讲学士颜楷曾为此桥题名,寓意步步高升。,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洗面桥得名于城西南名桥。三国时期刘备前往衣冠庙祭拜关羽时于桥下河边洗去满脸风尘表达哀思。,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通锦桥得名于城西名桥。唐宋时代,成都织造业繁荣,通锦桥沿街商铺林立,蜀锦销售盛极一时,取名通锦则有锦绣通途之远大寓意。,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送仙桥得名于城西名桥。城中元宵灯会的灯盏喧嚣恍若天上八洞金仙下凡。送仙桥,更与其相邻的古戏楼巧喻暗合。,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万福桥得名于城北名桥。万福古桥建于城北河道府河之上,因桥头有“万福来朝”的匾额而得名,寓意吉祥多福。,2.5古桥,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万里桥得名于李冰在成都二江上所建的七桥之一万里桥。唐张籍诗云:“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描绘了古代成都的水岸繁华。,2.6青瓦木枋,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6青瓦木枋,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6青瓦木枋,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于项目北入口广场设计流水景墙文化构筑物。景墙立面以古蜀水文化画像组群配合活字浮雕重现古代成都依水而居的生活场景,作为引导游人进入铁像水街街区的景观标志物。,荷塘渔猎,驷车跃桥,泛舟锦江,采荷射雁,水田种稻,活字浮雕,画像砖,流水景墙透视图,2.7流水景墙,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明代中叶以后,塔与佛教脱离,选址以风水为据,或耸立闹市,或雄踞寒山,或镇守江畔。回澜塔取韩子“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到”而得名,以保护风水为目的而修建,坐落于四川省邛崃市城东南3km的回澜塔,是成都境内最高的古塔,中国现存最高的风水古塔。设计借鉴邛崃回澜塔之形和“回水安澜”之意,于项目北入口设置回澜塔,塔为七级六边形塔,通高20米,与北面外籍人居住区教堂广场上现代钟塔形成中西辉映之势。,邛崃回澜塔,邛崃回澜塔,回澜塔及北入口广场透视图,2.8回澜塔,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石羊雕塑设置于项目北入口码头处,石羊卧于肖家河东岸,是项目北入口区重要的文化景观构筑物。石羊雕塑原被挖掘于项目东北侧的石羊场,现存放于四川省博物馆,为唐代遗迹。设计依照唐石羊雕塑原样雕刻,表达了项目对地域文化的再现和传承。,2.9石羊,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作为中国传统纪念性构筑物,牌坊可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等三种。项目中选择四川尧坝进士牌坊为蓝本,于南北地块中部市政路西侧设计高10米、宽10米的三间四柱两楼式牌坊一座,作为项目中部面向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并将南北地块有机联系起来。,四川尧坝进士牌坊,功名坊,功德坊,标志坊,2.10进士牌坊,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中心广场牌坊效果图,2.10进士牌坊,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2.11石敢当,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于通锦桥头,立泰山石敢当,复刻自绵竹双忠祠。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是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辟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项目中部紧邻铁像寺围墙设计布置古戏台和连廊。利用戏楼前观演场地对现状七株香樟树进行保留,形成了朱墙翠竹为帘,古樟掩映的诗意场所。戏楼为木结构传统建筑形式,雕栏画栋,翘角飞檐,檐角风吹铃响。逢初一十五、传统节气,上演民俗古戏,繁华热闹,丝竹曲乐之声常年萦绕,营造出繁荣祥和的川西风情。,2.12戏台,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戏台,香樟广场戏楼效果图,2.12戏台,铁像寺水街项目介绍,于铁像寺后门区域设计紫藤园,将桂湖紫藤王分株种植于此,打造与铁像寺一墙之隔、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