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诊断综合应用.ppt_第1页
中医诊断学--诊断综合应用.ppt_第2页
中医诊断学--诊断综合应用.ppt_第3页
中医诊断学--诊断综合应用.ppt_第4页
中医诊断学--诊断综合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5/28,中医诊断学,下篇诊断学与辨证综合运用,2020/5/28,中医诊断学,第11章,诊断思路与方法,2020/5/28,中医诊断学,第1节病状资料综合处理,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状资料,为辨证辨病做好准备,是辨明病证的初步阶段。 因为病情资料是辨别病证的原始依据,为了正确、准确地辨别病证,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020/5/28,中医诊断学,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判断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分析病情资料的属性,2020/5/28,中医诊断学,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里有,全身有局部,单一有复合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关系到各方面,病情资料应尽量完整系统。 2020/5/28,忽视中医诊断学、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其漏诊和简单性往往导致漏诊、误诊。 忽视病情资料的系统性,其杂乱,主次不明确,往往难以得出结论。 2020/5/28,为了中医诊断学,在收集临床资料时,根据四诊参与的原则,临证时不能只靠症状和体征加紧诊断,不仅强调或夸大某种诊断方法的作用,而且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发挥医生的主导作用,总结各种诊断方法2020/5/28,中医诊断学,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反映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应包括四点气候、地区水土、生活环境、职业性质、工作条件、生活习惯、性格差、精神情志、体质强弱等。 素问疏五过论、素问征四失论警告的医生不要注意患者的全面理解,尤其是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况等造成的错误。 因此,病情资料中不仅要发现症状和体征,还要发现疾病深重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以要统一观察全身的形状和神,观察机体和环境等。 2020/5/28,中医诊断学,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临床表现复杂,如果病情资料不正确、客观,就会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断。 2020/5/28,中医诊断学为了确保病情资料,正确运用各诊断方法,防止其“大小不合,握手不够”的不正当态度已经受到张仲景伤寒论序的批评,如何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避免成见和暗示。 问诊时不仅“询问需要”和“录制需要”,不仅影响病情资料的完整性,还影响病情资料的客观性。2020/5/28、中医诊断学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症状资料和有无、轻、重、明确、需要阶段性定量的“呼吸少”“呼吸短”等,有不得混杂语言的症状,但似乎并非如此。 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态度,反复调查病情资料和动态观察,借用客观的检查手段(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等),证实病情资料的可靠性,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看患者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病情。 2020/5/28,中医诊断学,三,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 主要症状多为患者诉说最明显、痛苦的不适,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任何病证都有其主要症状,是辨别病证的主要依据。 2020/5/28,为了中医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快确定主要症状,收集有关主要症状的资料,无止境,无目的地罗列症状,如有主要症状资料,系统、重点、主要清楚。 对于主要症状,应特别注意识别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和加重因素等。 在疾病过程中,主要症状有一有几,必须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选择。分析2020/5/28、中医诊断学、四、病情资料属性分析病情资料属性,要求判断患者出现的症状、患者自觉症状、体征及检查仪器等检查异常结果,为识别病情提供依据。 2020/5/28,中医诊断学,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1 .必要性资料:该资料必然可见疾病或症状,不足不能诊断为该病。 2 .充实性资料这种资料只见于该病或症状,其他病证中没有,但该病证并不一定见于该症状。 3 .偶发性资料是指这些资料在病证中的出现率较少、可能出现还是不出现取决于个人差异。 2020/5/28,中医诊断学,4 .否定资料是指某种病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的症状。 如果出现,可否认其病证,否定资料对病证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2020/5/28,中医诊断学,病情资料属性变化病情资料属性不固定,随病程变化。 例如,肺癫痫病的化脓期病是咳嗽需要吐出大量脓血痰的资料,肺癫痫病的早期、成痫期是否是定性资料。 此外,瘦多见于病证,一般是非特异性的,但如果身体急剧瘦没有其他原因,应认为可能是恶性肿瘤,瘦不再是非特异性的资料。 2020/5/28,中医诊断学,第二节辨证思维的方法和程序,辨证过程主要是在分析感性阶段的病情资料的基础上,在正确思维指导下,运用辨证的基本知识进行推理活动,求证名的结论。 因此,研究辨证思维,把握其基本规律和要求,按照正确思维和程序进行辨证,是提高临床辨证水平的重要途径。 2020/5/28、中医诊断学、一、辨证基本原则、辨证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否则可能导致辨证错误。 辨证的基本原则概括如下5点: 2020/5/28,中医诊断学,以主病为中心进行辨证诊断,以主病为中心收集病情资料,可以整理病情资料体系,突出重点,明确主次。 到了辨证阶段,如果不知道应该把握主症,以主症为中心进行辨证的谁是主症,谁是副症,就必须把辨证引入歧路。 患者出现咳嗽、痰稀白、恶寒发热、头痛、不出汗、傲娇白、脉搏紧张等症状时,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稀白,应识别为寒束肺证的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时,可识别为肠伤寒表现实证。 2020/5/28,中医诊断学、客户名称以单一证据表现所有证据时,如果以一证型概括患者临床表现的多证型来说明,则无法抓住关键点,治疗目的性也不强,给立法处方的用药带来不便。 但是,由于病证的复杂性与脏腑的关联性,也可能存在一个以上证的复合、共存,因此,在单证型中难以统一临床表现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复合证、夹证。 如肝与胃不协调证、肝与脾不协调证、虚中挟证等。 2020/5/28,中医诊断学,第一常见的多发性证书和多发性证书在临床上很常见,因此,首先考虑常见的多发性证书的诊断,这种直接思路可以简化辩证过程的复杂性。 但是,疑难杂证、危急重证等,应该考虑罕见的证据。 对于从痰、瘀证论治奇怪疾病等不能长期治愈的患者,特别要考虑罕见证据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各辨证体系中列举的如气性虚证、血虚证、太阳脑卒中证、卫生分证等都是常见、多发证。 2020/5/28、中医诊断学、辨证纠正症状,因不典型,既有简单复杂的过程,又因其他因素的干预而使症状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所以辩证,从表里到现象到本质,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所提出的初步证词名诊断是假说,其正确与否尚待验证,必须不断修正和完善。 如咳嗽,最初由于外邪侵犯肺,病变以肺为中心,病机不利于肺气的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或不适当治疗时,实际上变得虚弱,病变逐渐波及心脏和肾脏等污染。 2020/5/28,中医诊断学,处理各种辨证关系的中医总体看法是有机的整体,由于天人相应、形神一体、机体脏腑、血气、经络、内外、上下相互关系,在辨证过程中应注意机体与环境、形神、局部与整体等辨证关系。 2020/5/28,中医诊断学,总之,辨证应根据人、时、地而适当,也就是说,辨证时不应只孤立地看待各种病情资料,要重视患者整体情况和不同患者的特点,不要看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质因素、心理因素多方面对病证的影响2020/5/28、中医诊断学、二、辨证的具体要求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因此辨证要求正确阐明其本质,具体应做以下四方面:掌握辨证特点,辨别辨证之间差异;明确辨证的主次,主证详细审查辨证候选标本在辨别优先顺序辨别寒热虚实,辨别真伪本质的2020/5/28、中医诊断学、三、辨证思维方式的辨证过程中,有分析、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这些都是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方法所必不可少的。 2020/5/28、中医诊断学、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分析病情资料的基础上,辨证的常见逻辑思维方法有类比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020/5/28,中医诊断学,这三种辨证逻辑思维方法相互联系,不独立,常见适合多发性诊断,但这种诊断只是假设,尚未得到验证。 因此,在辩证过程中,要发挥主动积极思维,克服惰性思维,避免诊断僵化或停滞。 对于一些疑难杂证、疑似证、危重证的诊断,也应适用特殊的想法。 2020/5/28、中医诊断学、疑难病杂证、经验再现、线索追踪、病因窘迫及试验性治疗等着名中医正确、疗效良好,与丰富的辨证论治临床经验无关,故继承、发现、临床反复实践着名中医诊疗经验、2020/5/28、中医诊断学、多种辨证运用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中医理论不断发展,对辨证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建立了有效的多种辨证方法,具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特点由于互不相补,形成了辩证体系的纵横交叉网络,要求这些辩证的2020/5/28、中医诊断学、八纲辩证是各种辩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反映了证的整体性质和部位,其他的辩证方法都是其具体化。 脏腑辨证是核心,基于脏腑理论,尤其是因为五脏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脏腑辨证可以反映机体多方面的病变,其他辨证方法多与脏腑密切相关,多执行于脏腑病位、病机,脏腑辨证就取代了其他辨证方法2020/5/28,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开始外感热症辨证论治的先河,多应用于伤寒,强调寒邪原因的卫气营血辨证是基于六经辨证的发展,多应用于温病,强调患热湿热之邪的三焦辨证是基于卫气营血辨证,湿热之邪2020/5/28,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血气津液辨证、经络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辨证,但以脏腑辨证为中心的气血津液病证表现突出,与气血津液辨证结合的经络循环部位症状有密切关系,则与经络辨证结合。 病因辨证以识别六淫、疥疮、七情等原因为主要目的,是对以上各种辨证方法的补充。 2020/5/28,中医诊断学灵活运用了各种辨证方法,但并非全面。 为了避免多种多样的辩证错综复杂和名实异同,在辩证思维中,应根据具体的病证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辩证方法进行辩证。 2020/5/28,中医诊断学,四、辨证具体程序辨证的目的是寻找疾病发生发展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确定证明名称。 因此,辨证探究病因,识别病性,执行病位等,最终必须确定证明名称的具体程序有以下7个方面:病因;病性;病性;病性; 第三节辨证与辨病结合,辨证与辨病是诊断疾病的两种方法,中医诊断通过分析、判断认证名称与病名的双重诊断病情资料,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抓住疾病的本质。 2020/5/28,中医诊断学,诊断应以辨病为纲。 诊断能抓住辨证纲领,应把辨证病放在第一位。 辨病在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得到对疾病的总体认识。 辨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的总结。 因此,证明一方面受到疾病的规定,另一方面也受到体质、情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因此,从疾病的辨证中,不断深入具体识别病,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特色。 2020/5/28,中医诊断学,辨证论治相辅相成,互利双赢。 辨病辨证,以病为纲领,从病的辨证,有整体观念和整体认识,有灵活的机动性和阶段性认识。 因此,辨别疾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重点在于全过程的辨证有助于疾病的具体化,重点在于现阶段。 疾病治疗有专药,其目的是强证治疗凭证,其柔软性强。 因此,辨病和辨证应相互补充,不可偏重。 2020/5/28,中医诊断学,另外,中医辨证主要通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病证诊断模糊。 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进行辨证,另一方面,西医的辨证和微观的辨证可以从没有中医辨证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另一方面,对于在一些西医检查中被诊断为没有阳性结果的疾病,根据中医的辨证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就是说,辨证与辨病密切相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要求和特色。 2020/5/28,中医诊断学,第四节疾病诊断概述,疾病诊断简称诊病或辨病。 临床上对患者患病在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高度概括,得到符合病情、切中病机的正确病名和证明名称,统称诊断。 前者是疾病的诊断或辨证,后者是症状的诊断或辨证。 因此,辨病是中医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5/28,中医诊断学,一、“病”的概念和意义已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有病的概念,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诊病也在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 唐宋以后,形成了内、外、妇、儿、五感等多个专家,各专家有各自的疾病诊断,由于与人体各系统的疾病有关,因此区分疾病在临床各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2020/5/28、中医诊断学、“病”这一概念的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源远流长,但对疾病的概念有很多解释。为了回答疾病是什么,还必须弄清与疾病相关的证据、疾病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0/5/28,中医诊断学,1 .疾病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疾病是由于某些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