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Nursing,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整个标识以圆形为基底圆环外配以橄榄枝组合,给人以一种平和安全的感觉圆环中心采用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圆环上还可配以适当的中英文字符采用蓝、黄二种颜色,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醒目性标识外形和内涵皆具国际性,发现Detection报告Reporting反应Response现场抢救OnSceneCare运输途中监护CareinTransit转至院内救治TransfertoDefinitiveCare,突发事件,海啸12349.11恐怖事件12SARS事件12禽流感123矿难12火灾12车祸12意外事故,录象,海啸,海啸,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尸横遍地,死亡人数2月25报告印尼234271斯里兰卡30957印度10749泰国5393马尔代夫82马来西亚68缅甸61法国250德国60瑞典59英国51美国17挪威16韩国12中国15,9.11恐怖事件,SARS,禽流感比非典更让人不安,WHO警告:全球将爆发禽流感疫情,亚洲防治禽流感会议召开苍蝇感染禽流感2005.2.23,2004年12月底越南已死亡或扑杀150万家禽。2003年起,越南已有44人感染禽流感,其中的32人已经死亡。,日本发现苍蝇感染禽流感,黑龙江龙煤矿难171人遇难,矿难,矿难遇难者家属无言的伤痛,火灾,车祸,2006年1月12日沙特因道路堵塞发生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埃及客轮红海事件,电梯,行李传送带,煤气爆炸,山体滑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救网络及急诊科的任务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国内外现状、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研究、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及抢救治疗的专业学科。,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急诊是指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院前急救也称初步急救(firstaid),由现场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或伤者本人的自救,同时通过各种通讯联络工具向急救系统进行呼救,以达到非医护人员与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护相结合。灾难医学(disatermedicine)研究如何迅速有效的组织抢险救灾,因需要救治的人员较多,必须事先有所准备,灾害一旦发生,就可立即组织救灾人员赶赴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初步急救、分诊、安全转运等。复苏学(resuscitology)研究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抢救。,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或C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及CCU负责院内救护。,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急诊急救的现代观念,快速反应观念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现代的急救知识观念对急诊、外伤病人初步的病情识别观念现代的监护技能与水平现代的全程服务观念病人及家属的现代护理质量标准等,第一节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起源与发展,起源与发展,起源与发展,世界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现代急救护理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辅以“铁肺”治疗,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心电示波、电除颤、人工呼吸机、血透机使用,重症监护病房建立。,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标准化;国际间统一呼救电话,加强急救车装备,交流急救经验等。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证会。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安全、高效、畅通、规范”。1980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站”,是世界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古代伤寒杂病论、“麻沸散”解放前战争年代50年代,重危病房、急救站。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急救护理的发展,1980.10.30,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1983年卫生部颁发“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的方案”。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1988年9月在重庆举行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会。急救护理学确立为必修课,中华护理学会多次举办急救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急救走向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外急救二、急诊科抢救三、危重病救护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一、院外急救,定义: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帮助。普及急救知识、初步急救技能。,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从急诊医学概念讲,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延伸与发展;从空间概念讲,病人发病地点在院外;从时间概念讲,对病人实施救治的时间是在病人进入医院以前。,二急诊科抢救,独立成区,足够编制,高素质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三、危重病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研究范围: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的技术,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呼救通讯设施。,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急诊医学、急救护理学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加强急救护理的科研工作。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EMSS一体化,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EMSS系统,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急诊服务;强化治疗(ICU)。,EMSS发展主题,教育、规范、法制,专业化EMSS的发展方向,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体系是EMSS建设重点,政府重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紧急救援中心医疗救治机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医疗救援专业技术,温家宝海啸峰会:同舟共济建美好家园,现代国际救援医学理念,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急诊医疗体系(EMSS),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室)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急诊医疗体系管理组织体系与参与人员建立急诊医疗通讯网络改善城市救护站条件,改变救护车只运不救状况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科应急能力,第三节急救护理人员素质,思想素质:高尚的医疗道德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有团队作战精神。业务素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急救护理相关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集知识、智慧和实际工作能力于一身。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章院外急救,教学目标:掌握院前急救的任务、现场救护及转运途中的监护。熟悉院外急救的特点及原则、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院外急救的特点三、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四、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五、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一、概念,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的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过程。,概念,院外救护的含义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二、院外急救的重要性,现代急救理念中的核心内容是急救生存链,它包括四个环节,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院外急救的重要性,现场抢救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有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2/3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缩短起病至到医院的这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积极联系医生,待病情稳定容许转送时,才转送医院进行治疗。,三、院外急救的特点,突发性:社会性强、随机性强紧迫性:时间就是生命艰难性:急救环境条件差复杂性:病种多样,多发伤灵活性:就在取材对症治疗为主:条件所限体力强度大,四、院外急救的主要任务,总任务: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养活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具体:负责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参加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负责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一类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对这类病人必须现场抢救,目的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道梗塞、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病人,大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需要就地做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低于5。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现场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如骨折、急腹症、高热、哮喘等,大约占60。一类是慢性病病人。目的是需要救护车提供转运服务,而不需要现场急救。大约占1015。,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对遇难者的急救除应做到平时急救的要求外,还需要与现场的其它救灾系统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并注意救护者的自身安全。当有大批伤员时,需加强伤员的分类和现场救护,合理分流和运送。,参加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特殊任务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外国元首来访等。执行救护值班任务的急救系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急救中心,市民呼救,分中心救护车急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其它救灾系统,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可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成功率。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增强公民的急救意识,增强应急能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平时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公民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现场救护及复苏知识的教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此,人人都要学会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当自身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及时、正确处置,就有可能“死里逃生”或免于终身残疾。,急性心梗的急救,心绞痛发作时,常有胸骨后或心前区短时或长时间疼痛,常伴有出汗、烦躁不安。,心肌梗塞发作后应就地平卧或卧床,不要翻身,不要走动。松开领扣、裤带,保暖。,心脏病确诊后,家中应备救心盒、自动注射针、氧气等应急药品以备急用。,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1.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地抢救,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2.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或用消心痛冠心苏合丸一粒、速效救心丸10粒含服等,有条件可肌注杜冷丁50100毫克,以缓解疼痛,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3.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烦躁不安时可服用安定等镇静止痛药。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要保暖。4.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病情好转稳定后,安全转送到医院救治。,五、院外急救的原则,总原则: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是现场救治的原则。,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10-20分钟白金时间1小时黄金时间6小时白银时间6小时白布单时间紧密衔接,前后一致:无缝隙救护,四、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有独立的急救中心。以具有现代化水平和专业配套设施的独立型的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代表,实行院前-急诊科-ICU急救一条龙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急救网点,努力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的急救反应时间47分钟的水平。,北京急救中心,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2.“上海医疗救护中心”型模式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急救中心负责调度,分站负责院前急救。医疗救护中心在市区和郊县都设有救护分站,院前急救系统拥有救护车队,组成急救运输网。市区急救半径为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3.“重庆急救中心”型模式附属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或由全市数所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协助网。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其特点是院前、院内急救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但医院的医护人员随车出诊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浪费。,重庆模式,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外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4.“广州急救指挥中心”型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出诊。,广州模式,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5深圳模式:既依托大医院,又自成体系。调度原则:集中受理,分区处理,就近派车。大医院急诊科为急救单位,中心负责重大事故的抢救。,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香港模式:与消防署、司警统一的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日常医疗救护由消防署负责,大型事故由医疗辅助队、救伤队参与。,共性,具有现代化灵敏的有线或无线通信设备基本健全了急救网络,使抢救半径缩短在5公里左右。给病人以最快速度和高效的院外急救护理,从而减少伤残率、病死率。,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卫星定位GPS,上海,青岛,天津,武汉,七、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体制,设置原则:数量:中心30万人口设一个,分中心按社区需要设立。地点:区域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方便,靠近医院,特殊需要地带。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10万:随车人员: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城区km,郊县10-15km,反应时间1015分钟。,管理,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利用通讯调度平台建立信息系统通讯调度指挥系统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基础,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急救电话收接畅通(120、999、112等)。自动显示呼救方位与救护车的动态变化。自动记录呼救时间,自动同步录音。急救资料储存。危重病人病情资料储存,提供医疗咨询。6“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软件系统中的三方通话功能可以达到中心调度台、现场救护人员和患者三方通话。,管理,装备齐全和完好的运输工具:流动急诊室;我国最常用的是救护车。,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救护车,管理,配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操作规程与医疗评价标准,规范化管理。,急救网络的质量指标,城区急救半径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分钟监护型救护车辆,院外急救人员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术,常见病情、伤情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脑复苏技术止血技术骨折固定技术伤口的清理和包扎技术搬运伤病员的脱险技术呼吸的技巧各种灾害伤病员的脱险技术伤病员的心理治疗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搬运、体位等操作技术和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院前急救护土应是护理专科学校毕业学生,经过12年的临床专科轮转学习后,再参加院前急诊护理工作。急救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院前急救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器、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等。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的需要。,院前急救的出诊程序,呼救急危重病人、家属或第一目击者用任何电话拨通“120”或其它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发出呼救,简要说明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车地点及联络电话号码。调度中心调度员写好电话号码后,立即向院前急救科发出调度指令,救护车必须在13分钟内开出医院,如呼救范围在110公里以内,1015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急救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迅速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一旦病情允许,马上将病人送往附近的医院。如救护现场是成批病人,应首先进行宏观检查,排除危险因素,立即向中心调度室报告情况,根据病人的不同伤情,进行伤检分类,并迅速分散转运。,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监护,现场快速评估,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现场环境有无危险因素。快速评估危重病情: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紧急呼救,救护启动:早期呼救,启动救援系统。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紧急呼救,电话呼救:120,999,112。呼救人电话号码、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拟去医院。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接车在点、周围标记和最佳路径。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况。灾害事故、突发事件要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受伤人数以及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现场救护,原则:立即脱离险区,先救命后治病,争分夺秒,就地取材,保留离断肢体,加强途中监护。体位检伤分类,体格检查,体检原则体检顺序体检内容,体检原则,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三清”:进行体检时,要注意听取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查看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体检原则上尽量不移动病人身体,尤其对不能确定伤势的创伤病人,移动有时会加重伤情。检查应迅速而轻柔,对不同病因的病人,体检的侧重点不同。检查中,要随时处理直接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体检顺序,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意识状态。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如表面的皮肤损伤、语言表达能力、四肢活动情况,病人对伤情或症状的耐受程度。全面体检从头、颈、心、肺、腹、背、脊柱、四肢进行检查。,体检内容,院前急救的体格检查以生命体征、头部体征为主,包括颈部体征、脊柱体征、胸部体征、腹部体征、骨盆体征、四肢体征等,生命体征,包括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温度。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瞳孔是否固定,压眶或角膜反射是否存在。瞳孔不等大常提示有颅脑损伤,瞳孔一侧散大常提示有颅脑血肿及脑疝。双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常提示有有机磷、吗啡、毒蕈中毒及脑干病变。双侧瞳孔散大到边,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常是濒死或已死亡的征象。血压常规测量肱动脉压。若病人双上肢受伤,应测量腘动脉压。血压过高需立即给予降压措施;血压过低提示有大量出血或休克存在。脉搏测量脉率及脉律。常规触摸桡动脉。桡动脉触摸不清,提示收缩压80mmHg。猝死病人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心率120次/分是病情严重的表现。,生命体征,呼吸测量呼吸频率,观察其速率、深浅度和节律有无异常。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被动呼吸体位、发绀及三凹征。体温及末梢循环状况必要时测体温,否则主要观察和触摸病人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有无皮肤湿冷、发凉、发绀或发花。在测量生命体征时,可通过与病人对话判断其意识状态、反应程度、能否正确表达病情和有何医疗护理需求,如病人感到疼痛难忍、体位不适、口渴等。回答问题准确,说明大脑血液供应良好,颅脑无严重损伤。烦躁不安提示脑缺氧。精神异常或神志不清是伤情严重的表现。,头部体征,口口唇有无发绀,口腔内有无呕吐物、血液、食物或脱落的牙齿。如发现牙齿脱落或安装有假牙要及时清除。观察口唇色泽及有无破损,有无因误服腐蚀性液体致口唇烧伤或色泽改变。经口呼吸者,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有无呼吸阻力或异味。鼻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无血液或脑脊液自鼻孔流出,鼻骨是否完整或变形。眼观察眼球表面及晶状体有无出血、充血,视物是否清楚等。耳耳道中有无异物,听力如何,有无液体流出,是血性的还是清亮的,耳郭是否完整。面部面色是否苍白或潮红,有无大汗。头颅骨是否完整,有无血肿或凹陷,颈部体征,轻柔地检查颈前部有无损伤、出血、血肿,颈后部有无压痛点。触摸颈动脉,检查脉率的强弱和脉律,注意有无颈椎损伤。,脊柱体征,主要是对创伤病人,在未确定是否存在脊髓损伤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搬动病人。检查时,用手平伸向病人后背,自上向下触摸,检查有无肿胀或形状异常。对神志不清者,如确知病人无脊髓损伤或非创伤性急症,护士应把病人放置在侧卧位,这种体位能使病人被动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胸部体征,检查锁骨,有无异常隆起或变形,在其上稍施压力,观察有无压痛,以确定有无骨折并定位。检查胸部,观察病人在吸气时两侧胸廓起伏是否对称;胸部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双手平开轻轻在胸部两侧施加压力,检查有无肋骨骨折。,腹部体征,观察腹壁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腹壁有无压痛或肌紧张;确定可能受到损伤的脏器及范围。,骨盆体征,两手分别放在病人髋部两侧,轻轻施加压力,检查有无疼痛或骨折。观察外生殖器有无明显损伤。,四肢体征,上肢:检查上臂、前臂及手部有无异常形态、肿胀或压痛。如病人神志清醒,能配合体检者,可以让病人自己活动手指及前臂;检查推力和皮肤感觉,并注意肢端、甲床血液循环状况。下肢:用双手在病人双下肢同时进行检查,两侧相互对照,看有无变形或肿胀,但不要抬起病人的下肢。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病人的足能否有力地抵住检查者的手。,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意义:提高效率及病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判断应在min内完成呼吸、脉搏急救标记第I急救区红色:病伤严重,危及生命第II急救区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第III急救区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第IV急救区黑色:死亡伤病员,分类,根据伤员的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及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伤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四类:1.危重伤此类损伤需立即急救,并在专人护送,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下,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其伤情范围包括:窒息、昏迷、休克、大出血,头、颈、胸、腹的严重损伤,脏器伤及大面积烧伤、溺水、触电、中毒。2.重伤指伤情暂不危及生命,可在现场处理后专人观察下送往医院救治者。一般头部、胸部、颈部、腹部损伤及两处以上肢体骨折、肢体断离、大出血、骨盆骨折,均为重伤员。有过昏迷、窒息的伤员为重伤员。大面积烧伤、软组织伤,肢体严重挤压后肿胀均为重伤员。,分类,3.轻伤指伤情较轻,能行走。或仅有一处骨折或软组织挫伤的伤员,经门诊或者手术处理即可回家休养而不要转送医院者。如:皮肤割裂伤、擦挫伤、烧伤或烫伤面积不大者,关节脱位或一处肢体、肋骨骨折者。4.死亡指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均消失,瞳孔固定散大者。,现场医疗救护,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清除痰液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呼吸兴奋剂和扩张支气管药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呼吸机通气。对重度气胸的病人进行穿刺排气,必要时气管插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和各种休克的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心电监测,电除颤和心脏起搏,体外心脏按压术等。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急性脑水肿的降颅压治疗等。急性中毒、意外事故的处理。颅脑、脊柱以及其它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疑有脊柱损伤应制动,以免造成瘫痪。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配合急救的护理措施,1.病人体位的放置:不要随意移动病人无意识、呼吸、心跳者,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即仰卧位,并置于硬板上,解于衣领纽扣与裤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神志不清但有呼吸和循环者,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体位可以使病人最大程度地放松,且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意识、呼吸、心跳存在者,根据受伤、病变部位不同摆好正确体位。,配合急救的护理措施,在处理成批伤员时,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不能照顾周全时,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体位具有最大的安全性。,配合急救的护理措施,2开放静脉穿刺针管径要大,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快速输人液体和药物。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选择上肢静脉穿刺明显优于下肢静脉。尽量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开放静脉,即使病人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也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而且,套管针可保证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病人在短时间内扩充血容量极为有利。,配合急救的护理措施,3脱去病人衣服的技巧对于猝死、创伤、烧伤等病人,为便于抢救和治疗,有时需要适当地脱去病人的某些部位的衣服。尤其对创伤、烧伤病人,衣服不仅掩盖了真实的创口或出血,且有直接的污染作用。脱去衣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免因操作不当加重伤情。,应掌握的方法有-脱上衣法,解开衣扣,将衣服尽量向肩部方向推,背部衣服向上平拉;提起一侧手臂,使其屈曲,将肘关节和前臂及手,从腋窝处拉出;脱下一侧衣袖后,将扣子包在里面,可以卷成一卷将衣服从颈后平推至对侧;然后拉出衣袖,使衣服从另一侧上臂脱下来。若病人有一侧上肢受伤,脱衣袖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脱长裤法,病人呈平卧位,解开腰带及扣子,从腰部将长裤推至大腿下,保持双下肢平直,将长裤向下平拉脱出。注意不要随意将下肢抬高或屈曲。若确知病人无下肢骨折,可以下肢屈曲,小腿抬高,拉下长裤。,脱鞋袜法,托起并固定踝部,以减少震动,解开鞋带,顺脚型向下再向前脱下鞋袜。,脱除头盔法,若病人有头部创伤,且头盔妨碍呼吸时应及时去除头盔。但对于疑有颈椎创伤者脱头盔时应十分谨慎,必要时与医生合作处理。其方法是:用力将头盔的边向外侧扳开,解除夹头的压力,再将头盔向后上方托起即可去除。整个动作要稳妥,不要有粗暴动作,以免加重伤情。,转运与途中监护,转运技术途中监护,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担架:舒适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限制。汽车: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轮船:运送平稳但速度慢。飞机: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但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对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等病人不利。,转运技术,1.搬运方法有四人搬抬法、侧翻搬抬法、扶持法、背负法、双人坐椅式搬抬法、持抱法等。2担架运送法抬担架运送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尽量保持病人身体呈水平状态。行走时,病人的足在前,头在后。3急救车内病人体位及担架的摆放有些病人有强迫体位,应以病人舒适为主。有些病人病变部位在行驶中须减震。担架摆放平稳,病人头在前,足在后。,转运技术,4运输过程注意事项避免突然刹车时车内人员受伤;病人的担架应该牢固固定;医务人员和陪同者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病人在车内体位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可以坐位和头低位,但大多数应平卧位;脊椎伤病人下垫硬板,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骨折病人要防止车辆剧烈颠簸造成损伤加重;昏迷、呕吐病人应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或呼吸道阻塞;若病情变化,车辆行进中不能操作,应立即停车急救。,途中监护,1、体位:不影响治疗时采取安全、舒适的体位。头部在前2、心电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持续心电监测。3、给氧或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4、建立或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持续生命支持和监护。6、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做好伤员的交接工作。7、正确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技术院前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术、体外除颤术、气管插管术、静脉穿刺术、导尿术等。同时,还要熟练掌握院前常见急症病人的抢救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应用与观察技术,各种创伤抢救与包扎技术,以及院前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应用技术。,脊柱损伤的搬运,急救止血术,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标:掌握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及护理工作流程。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原则、急救绿色通道及护患沟通。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制度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急诊科的任务1、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2、接受院前救护转运的伤病员3、负责对危重病人的抢救4、承担灾害性事故的急救工作5、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和教学6、培训急救护理人员和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急诊科的设置原则,方便病人就诊,以快捷、简单、安全为原则要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急诊科设置形式,现行的急诊科设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以内、外科为主的综合性急诊科;以各科急诊为主成立专科急诊室。,急诊科的主要设置,预检分诊处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隔离室洗胃室,急诊科辅助设施,持号室收费室药房检验室急诊超声室急诊光室,急救绿色通道,概念:是指对危急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检查、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病人范围:生命体征不稳定、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硬件: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绿色通道流程图;标记醒目;急救医疗设备齐全。人员要求:24小时值班,院内会诊10分钟到位;2年以上工作经验,熟练胜任工作;定期协调、探讨新问题及解决办法,不断完善;成立绿色通道抢救小组,由业务院长领导。相应制度:首诊负责制;记录制度;转移护送制度;备用药管理制度。,急诊科的人员组成,急诊科:院长直接领导,科主任负责制,医务处业务指导。设护士长一名,护士受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双重领导,以护士长为主。急诊室:业务副院长负责制,门诊部副主任负责。急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医务科主任、各专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等组成。急诊护理单元独立编制。,急诊护理人员编制标准,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护师人员占护理人员20%-30%。护理人员要求:正规护理专业学历,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医德高尚、业务娴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团队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负责护送病人检查、拍片等,减少中间环节,实施全程服务。,急诊科的工作制度,急诊室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急诊观察制度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急诊查房制度急诊值班制度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出诊抢救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呈报制度等,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急:分秒必争,迅速处理。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杂:病种复杂,传染病人,无主病人,涉及法律和暴力事件的病人,工作复杂。,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接诊:主动热情,合理安置分诊:快速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就诊,同时登记,25分钟内完成。处理:及时合理处置。,分诊,资料收集:询问、观察、查体。分诊技巧:1、SOAP(主观感受)(客观现象)(估计)(计划)2、PQRST:适用于疼痛病人的分诊,P(诱因)Q(性质)R(放射)S(程度)T(时间)3、CRAMS评分:是采用循环、呼吸、运动、语言4项生理变化加解剖部位的一种简易快速、初步判断伤情的方法。病情分类:类危急症,类急重症,类亚紧急,类非紧急分诊要求,分诊要求,1、熟悉业务、责任心强。2、坚守工作岗位。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做好分诊登记。4、如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5、急危重症病人应进入绿色通道应先抢救后办手续。6、遇有成批伤员时,应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7、传染病人或疑似者应到隔离室就诊。8、无主病人先予以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神志不清者随身所带物品财物应两人清点并上交保卫科保存。,处理,是将进入急诊室的病人,经评估分诊后,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置。1、一般病人处理:专科就诊。2、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8754:2025 EN 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content -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正版授权】 IEC 60947-8:2003/AMD1:2006 EN-D Amendment 1 -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8: Control units for built-in thermal protection (PTC)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
- GB/T 45961-2025气象计量标准器通用技术要求温度
- 校园防盗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法语面试题目答案
- 培训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教育宣传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的困惑
- java面试题及答案ip段地名
- 沈海高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船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安徽龙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T/CNCA 048-2023矿用防爆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 安装家具合同协议书范本
- 购买肉牛合同协议书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三套)
-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小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三会一课培训内容
- GB/T 45309-2025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
- 膜性肾病护理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