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途库存解决方案在途库存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原材料所有权和风险已转移企业但未到厂的业务。比如进口原料采用FOB/CIF等国际贸易方式,货物在装运港通过相关转移手续后风险转移到企业时点就是企业的在途库存; 或者企业根据合同已付购货货款但实物到厂还需要一定运输时间; 供应商的发票和货物非同步到达发票先到的,皆会形成企业的在途库存,注意只有未来采购合同的物料不是在途物资,那么ERP中如何处理这些在途库存呢? 每个企业可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必须考虑对财务和后勤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在途物资入库价格未最终确定情况, 解决方案要尽量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成本核算等多方面的管理需求,下面介绍最常见的2种处理方式。相关核算科目:物资采购|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应付暂估|GR/IR新准则取消“物资采购”科目的,并明确区分“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其中,“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如果来抠字眼,感觉一会计划成本一会实际成本的,比较混乱。GR/IR(英文为Goods Receipt/Invoice Receipt),它是SAP系统收货和发票环节的中间科目,包含多层意思:应付暂估、在途物资和材料采购,就搞一个中间科目多好,不要一会计划一会实际的忽悠的人头发昏!方式1: 兼顾后勤和财务某制造企业将在途库存先收到冻结库存,参与MRP运算,但不允许发料等动作,即只做库存不准移动,有时在途库存的入库价格可能并未最终确定,有一种叫Oracle的ERP将采购收货发票校验分3步走,参考分录如下:I.接收时: 借:材料采购 (采购单价格)贷:应计负债/应付暂估(采购单价格)*设置一种特殊的虚拟接收类型,将”材料采购”科目配置为”在途物资”,也就是说,这类接收和入库时都使用”在途物资”做中间科目,不正可很好核算在途库存? 连暂估问题也解决了。II.入库时: 借:原材料 (计划价格)贷:材料采购 (采购单价格)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假设I和II两会计分录合并,则为:借:原材料 (计划价格) 贷:应计负债/应付暂估 (采购单价格)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III.发票匹配:借:应计负债/应付暂估 ( 采购单价格)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贷:应付帐款 (实际发票价格)由此,此处Oracle的应计负债/应付暂估即为SAP的GR/IR科目,现在,在SAP中如何实现将在途库存收到冻结库存产生如第I步的分录:借: 在途物资(SAP默认为OBYC-BSX 定义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 贷: GR/IR (SAP对应的科目)根据SAP的后勤科目自动确定逻辑,无非是工厂+评估类决定科目,很自然会想到如下方式:(1).建立专门的在途库存工厂,设置该工厂的BSX存货科目对应到在途物资,实际到厂后再转移到正式原料工厂或生产工厂,发票校验可在在途工厂,这样兼顾了后勤和财务成本管理要求,缺点是要建立虚拟工厂,并且跨工厂跑MRP没有专门的APS模块处理也不方便。 (2).放置在同一原料工厂,但设置“在途物资”分割评估,方便同一工厂跑MRP(SAP运行MRP不考虑分割评估,MRP认为是使用同一料号的物料是同一个东西),缺点是如果存在从在途物资转到正常采购分割评估,可能对物料分类帐产生影响。*SAP的分割评估类国内ERP所谓的按仓库核算的增强版,存货按仓库规定一计价方式似乎不很灵活。(1)(2)的在途工厂和分割评估可对应到专门一在途评估类决定原材料-在途物资科目。(3).如果企业认为在途库存就是自有库存,可以参与期末加权价或移动平均价计算,可Copy 101比如Z01 MIGO专做在途库存收货,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的移动类型只要做一个专门的在途库存地点就可以,和正常收货一样直接进原材料(通过Z01区分出在途库存并自动冻结收发但参与MRP),等实物到厂时,从在途库存地移到普通库存地就可以。这种将在途存货当普通收货一样处理的方式简单,有什么缺点呢?设想一下:*.实物未到影响盘点?应对:设置专门一在途库存地,将这部分库存排除,实物到移到普通库存地,没有什么影响,读者觉得还有什么其他影响的,可以补充。以上三种方式还能满足在途物料不允许进行生产物料的月末加权平均计算要求,并且在途库存能明细对应到实际物料,专设的在途工厂和在途分割评估查询在途库存时一目了然,缺点是需多一步骤转储动作加大收货人员量,精细管理本来就是以牺牲工作量为代价的。当然还有其它解决方法,不再一一介绍。GR/IR究竟是什么科目?上面的(1)(2)(3)方法产生的会计分录无非是:Dr:原材料-在途或在途物资科目 Cr:Gr/IR (为什么不是应付暂估?)象上面的分录在期末GR/IR贷方重分类时就是应付暂估(注:暂估缺少进项增值税部分!);同样GR/IR的借方余额重分类到在途物资,所以说GR/IR按照中国的说法,带有3重身份,使用计划成本的物料平时记帐时类似”材料采购”,月末重估为”应付暂估”和”在途物资”。方式2:只考虑财务成本核算 (1).财务直接记帐期末将本月的在途库存由财务部门直接根据采购单价格(票货全未到)或已到达的发票是金额(票到货未到)。借:在途物资(是否需明细到物料还是一笔视企业实务)贷:应付账款-暂估(如可能尽量明细到供应商,所有应付类都应明细到供应商)*如果货未到但发票提前到,可考虑增加进项增值税分录。先将此笔业务挂此供应商应付账款,将此供应商应付帐款在当月报表反应,实际到货后立即将此财务凭证冲销(即货到冲回),再按照SAP常规流程进行收货、发票校验等操作。此法优点是核算简单,但无法明细到在途库存的具体材料,适用于无需精确运行MRP且简化核算的企业 。如果企业在途物料很少,象炼油工厂,由于在途原材料单一通常就是原油,并且使用的是原油计划跑MRP,这种处理方法切实可行,如果途物资科目在财务记帐能带上各种在途原油物料号、数量甚至采购单号,则在途,效果更佳,尤其,如果是集团内部购销,销售方已开票确定应收但采购方却未及时确定应付,内部往来抵消出现差异,手工凭证最好要带集团合并使用的贸易伙伴避免往来抵消差异,关于这种业务,有的ERP提供了集团内部自动实时通知和对帐的统一平台,即集团内部企业A产生应收/应付,即时通知对应的B企业应付/应收及时入帐,并在合并系统自动产生一笔抵消分录,记帐调整参考下图:上图中在途物资手工记帐时输入数量,在”其他”中输入物料号(企业如确实需核算在途库存到明细物料),如果确实需要对应到供应商,由于SAP中一般总帐科目禁止直接输入供应商,则考虑输入采购凭证和行项(企业重要的在途库存确实需要核算到供应商,通过采购单/行项目获取供应商和在途物料信息,也就是说物料号都可不输),本法适用于在途存货品种单一、在途较少或针对重要在途库存的明细核算。(2).后勤发票直接校验(Tcode:MIRO)企业发票校验通常需要所谓的几单匹配(即供应商的送货单,供应商的发票,企业的收货单或其他更多原始单据匹配),发票来了,不再3单匹配,直接确定应付,上面介绍过伟大的GR/IR科目,现在发票校验参考分录如下:Dr:GR/IR (GR/IR期末F.19重分类即是在途物资,但未明细到物料) 进项增值税(增值税直接入帐,因发票实物已到达) Cr:应付帐款(不再是暂估)如果实物来了,做收货就行,不再校验,Dr:原料,Cr:GR/IR,自动抵消了中间科目GR/IR,潜在的风险是,如果实物来了发现数量质量等争议,需冲销;确定应付时无企业收货单据原始单据不完整;F.19重分类的在途物资没有细分到物料和供应商,其实理由很简单,ERP只考虑主要财务报表,要是考虑各企业的明细报表需求,那设计者天天都会给整哭。现在由本人来瞎增强一下SAP的相关设计逻辑:a.在后勤发票MIRO增加一选项叫“在途校验”,此类发票GR/IR行项目有个在途标志,重分类时可选择“在途校验”类的GR/IR是否明细到物料和供应商。b.在途到货MIGO收货时,如果数量满足交货完成标志,GR/IR平衡,则自动取消“在途校验”发票GR/IR行的在途标志。ERP存货暂估核算存货暂估实际上包括两个内容:存货暂估和应付暂估,采购流程无非是采购询价报价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订单-采购收货-采购发票校验-付款结帐这些步骤,之所以会产生暂估业务的原因有:1. 采购单价格可能是预计的,尤其是SAP中的各种采购附加费通常都很难准确地在采购单上计价。2. ERP是管理软件,处于管理控制,收货和发票通常分两步骤,由仓库和财务两部门人完成,无论发票是否到达,SAP收货时存货都是暂估,对方为暂估科目(GR/IR科目),收货和发票的价差采用统一采用票到补差处理方式,除非是重大价错才采用冲销收货修改采购价再重做收货。3. 货票达到时间不一,刚才说过,即使是货票同时到达,SAP收货时存货都是暂估。存货暂估业务情形货和票达到情况根据排列组合分为4种情况:a.货票全未到 对应暂估的在途库存和应付暂估,库存虽在途,但所有权以转移到企业。b.票到货未到 票到货未到也是在途,注:ab都属于在途库存情况,上面已讨论过在途库存的几种处理方法,不再叙述。c.货到票未到 直接做收货,分录如下: Dr:原材料Cr:GR/IR d.货到票也到 这个业务最好处理,不再叙述。如何最佳最简单处理暂估业务,SAP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其实就两个原则:1无论是收货还是发票,GR/IR都是对应到采购行项目明细和采购物料,可满足任何明细核算要求。2收货时总是采用采购订单上的预计价格(对标准价格也是,收货成本为标准成本+采购差异即采购预计价格)。现在来回顾国内财务软件处理存货暂估的3种方式:月初冲回、票到冲回和票到补差,简单回顾一下SAP存货暂估处理,非常简单:收货:Dr:原材料 (严格地讲,收货必定为暂估价)Cr:GR/IR-材料 (采购材料预计价) GR/IR-各种采购附加费用 (采购条件类型预计价)*如果发票及时到,GR/IR期末重分类到应付暂估。发票校验: Dr: GR/IR-材料 (采购材料预计价) GR/IR-各种采购附加费用 (采购条件类型预计价) Dr:进项税 Dr: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营业外收支(小额差异) Cr:应付帐款(实际发票额)*1.如果确实先发票校验未收货,则GR/IR重分类到在途物资。2.如果发票和收货出现价差,由于GR/IR能对应到采购行项目和物料,非常方便能自动调整到存货和材料成本差异,这点类似”票到补差”。3.期末F.19重分类GR/IR然后在下月初冲回,将GR/IR调整到资产负债表的应付(暂时)和存货(在途),类似”月初冲回” ,冲回只体现在财务模块,并不冲回收货。因为中间科目GR/IR是针对采购行项目的,很容易追溯到物料,现在来瞎掰一下,整个存货业务逻辑:收货: Dr:原材料 + 料1 原材料 + 料2 原材料 + 料2 Cr: GR/IR + 采购行项目1/料1 GR/IR + 采购行项目2/料2 GR/IR + 采购行项目3/料3发票校验: Dr: GR/IR + 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理科数学试卷
- 餐饮摄影服务合同范本
- 秦都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山东开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3篇)
- 小学放暑假前安全工作排查报告
- 包包双十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配套西师版的数学试卷
- 北京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马鞍山高三三模数学试卷
- 传媒营销活动合同范本
- 2025年体育教练员执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住培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重庆辅警管理知识模拟100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42∕T 2151-202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
- 2025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
-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1 We have new friends(Lesson2) |人教精通版
- 《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