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常见症状_第1页
诊断学--常见症状_第2页
诊断学--常见症状_第3页
诊断学--常见症状_第4页
诊断学--常见症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疾病状态。体征:是医师或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第一节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体温腋下3637,口腔温度36.337.2,腋下温度比口腔低0.20.4生理变异24小时波动1000ml,除上述症状外,出现失血性休克,心率四肢厥冷、出冷汗、血压50ml即可出现黑便。便血颜色的不同取决于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高低以及血在消化道存留的时间。,.,一、病因,便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1、上消化道疾病,视出血的量与速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2、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小肠肿瘤或溃疡、小肠血管瘤、肠套叠。3、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炎。,.,4、直肠肛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结肠炎、直肠癌、直肠息肉、痔、肛裂、肛瘘等。5、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及K缺乏症、肝脏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二、临床表现,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1、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量多而且停留时间短为鲜红色,停留时间长可为暗红色。直肠肛管疾病出血量少鲜红,可为便后滴血或射出。痢疾、直肠癌,常有里急后重感,血便常常带有粘液。,.,2、柏油样便:黑、亮,不成形。如果成形则称为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血液中RBC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因为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而得名。上消化道出血50ml即可出现黑便。,.,3、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阿米巴痢疾。4、粘液脓血便:急性细菌性疾病。5、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6、隐血便: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ml),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者,须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三、伴随症状,1、腹痛: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2、里急后重:肛门、直肠疾病。3、发热: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4、全身出血倾向:急性传染病及血液病。,.,5、皮肤改变: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关。皮肤粘膜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提示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6、腹部肿块:肠道恶性肿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咯血(hemoptysis),重点:咯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定义: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一、病因,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为常见。1、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扩、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支炎。出血机制主要由于炎症、肿瘤或结石损伤支气管粘膜或病灶处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或粘膜下血管破裂所致。,.,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脓肿、肺炎。在我国,咯血的原因首推肺结核(尤其是浸润型、空洞和干酪性肺炎)。出血机制:(1)少量咯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2)中等量咯血:病变侵蚀小血管破裂;(3)大量咯血:小动脉或TB性支扩继发的动静脉瘘破裂。,.,3、心血管疾病:风心病二狭、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房缺、动脉导管末闭)。4、其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白血病、血友病、急性传染病、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等。,.,二、临床表现,1、咯血量小量:痰中带血,每日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300-500ml,多见于肺TB空洞、支扩、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等。,.,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鲜红色:肺TB、支扩、肺脓肿、支气管TB、出血性疾病。铁锈色:大叶性肺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粉红色浆液泡沫样血痰:左心衰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血痰:肺炎杆菌性肺炎。喑红色血痰:风心病二狭。,.,3、年龄青壮年:肺TB、支扩、风心病二狭、40岁以上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纸烟20支/日20年以上)者,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三、伴随症状,1、发热:感染性疾病;2、胸痛:大叶性肺炎、肺TB、肺梗塞、支气管肺癌等;3、呛咳: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等;4、脓痰:支扩、肺脓肿、肺TB空洞、化脓性肺炎等;,.,5、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等。6、黄疸: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塞等。,.,.,.,再见,.,.,呼吸困难,.,概念,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精神因素:,病因,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代谢性酸中毒:急性感染: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因难2心源性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4血源性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2)呼气性呼吸困难(3)混合性呼吸因难,重症颅脑患:癔症:叹息样呼吸:,.,病机:特点:临床意义:,(1)吸气性呼吸困难,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或梗阻,吸气时间明显延长(抬头),伴干咳、哮鸣,三凹征,炎症水肿、痉挛异物、肿瘤、喉上/喉返神经麻痹,大气道,.,锁骨上窝,肋间隙,胸骨上窝,三凹征(threedepressionsign),.,病机:特点:临床意义:,(2)呼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肺组织弹性减弱,呼气时间明显延长(抬头)伴哮鸣音,.,病机:特点:临床意义:,(3)混合性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大片肺不张大面积肺梗死大量胸腔积液/气间质性肺病,肺换气障碍,呼吸浅快,.,2心源性呼吸困难,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时气喘、哮鸣、面色灰白、出汗、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湿啰音、心率加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迷走神经兴奋性回心血量,心源性哮喘,.,伴随症状,伴发热肺炎、肺脓肿、胸膜炎、急性心包炎、咽后壁脓肿等伴一侧胸痛大叶性肺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肺梗塞、自发性气胸、急性心肌梗塞、支气管肺癌等伴昏迷脑出血、脑膜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性脑病、急性中毒等,.,伴咳嗽、咳脓痰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感染、化脓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并发感染等,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大块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复习思考题,什么叫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有哪些?试述吸气性、呼气性和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试述心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与粘膜呈现青紫,广义的发绀,包括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如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皮肤粘膜青紫现象,概念,.,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皮肤、粘膜呈青紫色。,舌、口唇、鼻尖、颊部、甲床等,定义,.,.,发绀(cyanosis),.,.,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原因,肺性紫绀,心性混血性紫绀,如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肺气肿、肺淤血、肺水肿)胸膜疾病、肺血管疾病(肺栓塞),如法鲁四联症,中心性发绀,()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0g/L),.,发生机制,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不足,心肺疾病,临床表现,全身性,皮肤是温暖的,除四肢与颜面外还累及粘膜与躯干皮肤,中心性发绀,.,原因,淤血性周围性紫绀,缺血性周围性紫绀,如右心功能不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如严重休克肢体小动脉强烈收缩(如遇寒冷时),如雷诺病,周围性发绀,.,发生机制,过多的血红蛋白被还原,周围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多发生在末梢部位,皮肤温度是冷的,如手指或足趾、鼻尖及耳廓等处,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发绀可消退,周围性发绀,.,2、周围性紫绀:,发绀部位,.,原因为前二者并存,可见于全心功能不全时,因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肺水肿,使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加上右心功能不全,造成周围血液回流障碍,血液在周围毛细血管中脱氧过多所致。,混合性发绀,.,原因,药物或化学药品中毒所致(如亚硝酸盐、非那西丁、伯氨喹啉、苯胺等),临床表现,紫绀呈骤然出现病情严重静脉注射亚甲蓝溶液或大量维生素C可使紫绀消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0g/L),(二)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行化物,.,原因,药物或化学药品中毒所致(如亚硝酸盐、非那西丁、伯氨喹啉、苯胺等),临床表现,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月或更长血液成蓝褐色,硫化血红蛋白血症,.,伴随症状,()伴呼吸困难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梗阻、气胸等。(二)伴杵状指常见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三)伴衰竭状态和意识障碍常见于某些药物或化学药品急性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功能不全。,.,_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_原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静脉淤血,动脉缺血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除四肢与颜面外,多发生于末梢位,还累及粘膜与躯干的皮肤.如手指皮肤、鼻尖及耳廓皮肤温度是温暖的等处,皮肤温度是冷的_,.,思考题,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到多少可出现紫绀?A、2030gLB、40gLC、50gLD、80gL肺心病属中心性or周围性or混合性紫绀?,.,谢谢,.,一、概念:水肿是组织间隙液体增多的现象,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第八节水肿,.,二、水肿产生的机理:1、水钠潴留: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胶渗压降低:5、淋巴回流受阻:,.,三、病因与护理要点:全身性水肿:常见: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其特点: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如非卧床病人首先出现在下肢,尤其是踝部;卧床病人首先出现在腰骶部),此外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右心衰,颈静脉充血,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中心静脉压增高,.,orthopnea(端坐呼吸),.,.,足踝关节水肿,.,.,.,2、肾性水肿:常见于各种肾炎、肾病。其特点:水肿首先出现在颜面、眼睑,伴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患病时,平时,同一患者正常状态和发病状态,.,.,.,.,.,.,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其特点:水肿首先出现在踝部,以后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伴有腹水。,.,.,.,.,.,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特点:水肿先于消瘦、体重减轻出现,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5、粘液性水肿:见于甲减。常在颜面、眼睑及下肢出现非凹陷性水肿,伴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6、特发性水肿:常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因站立过久或行走过多所致,多见于女性。,.,局部性水肿,炎症性静脉阻塞性,淋巴水肿,肢体血栓,丝虫病,局部静脉炎,局部性水肿,.,.,上肢水肿,.,.,伴随症状,1、肝大:心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2、重度蛋白尿:肾源性3、呼吸困难、发绀: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4、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消瘦、体重减轻:营养不良,.,1、试述心肝肾性水肿的临床现。,思考题,.,再见,.,恶心与呕吐,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呕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等。呕吐:则是胃或小肠的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概念,.,病因、发生机制,中枢性呕吐,反射性呕吐,神经官能性,前庭障碍性,病因可归纳为下列几类,.,病因、发生机制,(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药物或化学毒物的作用:如抗生素、抗癌药(3)其他:妊娠、代谢障碍(如酸中毒、尿毒症等)、精神因素(如癔症、神经性厌食),中枢神经感染脑内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癫痫,中枢性呕吐,.,(1)消化系统疾病:(2)其他系统疾病:,口咽刺激胃肠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肝、胆、胰疾病:如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膜及肠系膜疾病如急性腹膜炎,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肾绞痛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等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急性传染病,反射性呕吐,.,如迷路炎、晕动病等,如胃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前庭障碍性呕吐,神经官能性呕吐,.,二、临床表现1.呕吐的时间:育龄妇女晨起呕吐见于早孕,也可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功能性消化不良、鼻窦炎;晚上或夜间呕吐见于幽门梗阻。2.呕吐的特点:精神性呕吐,恶心很轻或缺如;颅内高压,以喷射状呕吐为特点。,.,3.呕吐与进食的关系:进餐中或餐后即刻呕吐,可能为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餐后1h以上呕吐称延迟性呕吐,提示胃张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餐后6h以上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餐后近期呕吐,集体发病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4.呕吐物的性质: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不含胆汁,梗阻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含多量胆汁则在此平面以下;含有大量酸性液体多有胃泌素瘤,无酸味者可能为贲门狭窄或贲门失弛缓;上消化道出血常呈咖啡渣样呕吐物。,.,五、伴随症状1.伴腹痛、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霍乱、副霍乱及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2.伴右上腹痛、发热、寒战或黄疸者应考虑胆囊炎或胆石症。3.伴头痛及喷射状呕吐者常见于颅内高压或青光4.伴眩晕、眼球震颤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5.药物副作用,如应用抗生素、抗癌药。6.已婚育龄妇女晨起呕吐应注意早孕。,.,第九节呕血与便血,一、呕血概念:凡是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者称为呕血。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量及血液在胃内停留的时间长短。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则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量少、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则血液呈咖啡色或黑褐色。,.,病因1.食道疾病:如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2.胃及十二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最主要因素)急性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胃癌、胃粘膜脱垂等。3.肝、胆、胰腺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等。4.血液系疾病: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等。,.,5.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重症肝炎等。6.其它:如重症肺性脑病、脑溢血、重症尿毒症等。上述(1)消化性溃疡(2)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急性胃粘膜病变,是引起呕血最常见的三大原因。,.,(三)临床表现,1先兆:呕血前多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之后出现呕出血性胃内容物。2.呕血与黑便:食管/胃底部大出血或出血快者呈鲜红、暗红色可有血块。出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Hb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时,呈咖啡色。呕血时由于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3失血性休克若出血量大可致失血性休克,其程度轻重与出血量多少、出血速度等有关。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则病情就越重,常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口渴、头晕、乏力、心悸、脉搏增快等,严重时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1)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400-500ml):有头晕、畏寒,但无血压及脉搏改变及全身的表现(2)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1000ml):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3)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BP下降、脉细弱、呼吸促及休克)。,.,3发热出血量大的病人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多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4血象血液被稀释才出现RBC与Hb减少。大出血早期不能根据RBC与Hb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量。5氮质血症血液进入肠道,Hb分解产物在肠内被吸收,故在出血数小时后血BUN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如无继续出血3-4天即可降至正常。,.,(五)、伴随症状,1.呕血伴上腹痛:溃疡病、胃癌2.呕血伴肝脾肿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3.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败血症、重症肝炎。4.呕血伴黄疸:肝硬化、肝癌、钩体病。5呕血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二、便血,(一)定义:指粪便带血或自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一般为下消化道出血,即屈氏韧带以下部位。若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短,也可表现为便血。,.,(二)病因,1.小肠疾病:小肠憩室、Crohn病、肠伤寒、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2.结肠疾病: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结、肿瘤。3.直肠疾病:炎症、息肉、肿瘤。4.肛门疾病:痔、肛裂。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三)临床表现,1.便血: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则血便颜色愈鲜红。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柏油样,下消化道出血往往排出较鲜红血便,但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亦可呈柏油样便。,.,仔细观察血便的颜色、如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急性细菌性痢疾多为粘液脓性鲜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粪便,并有腥臭味。少量的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隐血便。,.,2.全身表现:出血大急时可有贫血和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出血缓慢、量少时,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少量血便;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诊断便血前,须排除下列情况:,1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假阳性。2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咽下后也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3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时,粪便可呈黑色。,.,(四)伴随症状,1伴腹痛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律性-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黄疸伴便血-胆囊或胆管出血。2伴里急后重见于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3伴腹部肿块见于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4伴发热常见于传染病、恶性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5伴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等。,.,第十节疼痛,概述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是许多疾病的先兆信号,也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疼痛使机体采取防卫性措施,因此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强烈的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发生机制,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致痛物游离神经末梢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疼痛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包括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等。,.,疼痛的类型,1.皮肤疼痛定位明确,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双重痛感:先刺痛后烧灼痛。2.内脏痛真性内脏痛:深部、缓慢、持续、定位不够准,类似内脏痛:如胸膜、腹膜。3.深部痛肌肉、肌键、筋膜、关节痛。4、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某一部位,也发生痛觉或痛觉过敏区。,.,临床上一般将腹痛分为急性和慢性腹痛两类。急性腹痛病因:1、腹膜炎症由:胃、肠穿孔引起者最常见2、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或慢性胃炎、肠炎、胰腺炎、阑尾炎等。3、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泌尿道结石梗阻等。,三、腹痛,.,4、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囊肿扭转,急性内脏破裂如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5、腹腔内血管阻塞6、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肺梗死,.,7、腹壁疾病8、全身疾病所致的腹痛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膜引起腹痛;铅中毒时则引起肠绞痛。2.慢性腹痛的病因(1)腹腔内脏器疾病: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炎症性肠病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泌素瘤等。腹腔内脏器的扭转或梗阻:慢性胃肠扭转、肠粘连、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等。脏器包膜张力增加:肝淤血、肝炎、肝脓肿、肝癌、脾肿大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肿瘤压迫及浸润:胃癌、胰腺癌、大肠癌等。,.,(2)中毒及代谢障碍:慢性铅中毒、尿毒症等。(3)胸、腰椎病变:如脊椎结核、脓肿等。(4)器质性神经病变:脊髓结核、脊髓肿瘤等。,.,二、发生机制(基本机制有3种)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1.内脏痛特点为:部位不确切疼痛感觉模糊常伴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2.躯体性腹痛特点为:定位准确,.,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可伴局部肌紧张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3.牵涉痛亦称感应痛、放射痛,是腹部脏器病变放射定位于某部体表。,.,涉及多种发生机制的腹痛如阑尾炎早期痛位上腹脐周伴恶心、呕吐为内脏性痛。发展转右下腹剧烈伴局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为躯体性痛。,.,三、临床表现,内科急腹症先有发热、呕吐后出现腹痛外科急腹症则先有腹痛,继之发热,.,腹痛部位,腹痛起始和最明显的部位,病变所在部位转移痛,放射痛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网膜回肠-中上腹/脐周胆道病变-右肩背部放射胰腺炎-左腰部放射肾绞痛会阴放射,.,腹痛的性质,腹膜炎呈持续性锐痛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为阵发性绞痛脏器扭转或破裂强烈的绞痛或持续性疼痛血管梗阻疼痛剧烈、持续中毒与代谢障碍腹痛剧烈而无明确定位,.,腹痛的特点,持续性腹痛多反映腹内炎症和出血阵发性腹痛多为空腔器官梗阻或痉挛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炎症和梗阻并存初期呈进行性加重多为急性炎症,.,.,病例,.,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急性腹膜炎静卧减轻,腹壁加压或改变体位时加剧铅绞痛时患者喜按压胆绞痛时因脂肪餐诱发急性胃扩张常有爆食史暴力作用常是肝脾破裂,.,腹痛时的体位,辗转不安,腹痛喜按压多为胃肠道疾病;拒按多为肝、胆系疾病。活动疼痛加剧,蜷曲侧卧痛减轻多为腹膜炎。前倾坐位或膝胸位痛减轻多为胰腺疾病。,.,伴随情况,恶心、呕吐反射性阑尾炎,溃疡穿孔呕吐-较晚较重-肠梗阻腹痛后停止排便排气机械肠梗阻腹泻或里急后重-肠炎或痢疾腹痛伴血便: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伴随情况,小儿果酱样便肠套叠绞痛伴有尿频及尿痛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伴有胸闷咳嗽血痰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肺部炎症心绞痛肺栓塞伴寒战高热腹腔脏器脓肿、大叶性肺炎等伴黄疸急性肝胆道疾病、急性溶血等,.,伴随情况,伴休克急性腹腔出血、绞窄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心肌梗死等伴血性腹水:腹腔内脏或异位妊娠破裂,恶性肿瘤腹腔内转移。脓性腹水:化脓性腹膜炎,.,腹泻,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病因,1.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肠道缺血等。(2)急性中毒:服食毒蕈、河豚鱼、鱼胆及化学药物如砷、磷、铅、汞等引起的腹泻。,.,(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4)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引起腹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胃酸缺乏等。肠道感染:如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性痢疾。肠道非感染性病变;结肠多发性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慢性腹泻,肠道肿瘤:小肠、结肠癌肿、恶性淋巴瘤等。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肝胆疾病: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等。,.,(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其他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3)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药物、消胆胺等。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可致腹泻。(4)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功能性腹泻。,全身性疾病,.,1分泌性腹泻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2渗透性腹泻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3渗出性腹泻是由粘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致血浆、粘液、脓血渗出。,发生机制,.,4动力性腹泻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末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5.吸收不良性腹泻由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如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临床表现,1.起病及病程急性腹泻起病骤然,病程较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护士在给脱水的患儿穿刺补液,.,.,护士在给腹泻患儿推药,.,等待补液的腹泻患儿,.,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如为细菌感染,常有粘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慢性腹泻,多每天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亦可带粘液、脓血,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直肠癌等。粪便中带粘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腹泻为明显。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伴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等;伴里急后重者见于急性痢疾、直肠炎症或肿瘤等;伴明显消瘦者多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伴随症状,.,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等;伴腹部包块者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伴重度失水者常见于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伴关节痛或肿胀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敬请指正谢谢!,.,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巩膜黄疸皮肤黄疸,.,全身黄疸,.,.,.,.,.,.,黄疸的分类,黄绿,浅黄,金黄,.,溶血性黄疸:1、病因:凡能引起RBC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某些药物、毒蕈、蛇毒中毒等。2、机理:RBC大量破坏大量间胆入血超过肝C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示意图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时,常表现为突然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酸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或浓茶色)。慢性溶血时仅有轻度黄疸,伴贫血及脾脏肿大。溶血性黄疸一般黄疸轻微,呈浅柠檬色。由于非结合性胆红素增多,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肝细胞性黄疸:1、病因:各种致肝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2、机理: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泌功能降低。,.,示意图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皮肤呈浅黄至深黄,肝功能减退的症状,重者有出血倾向。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肝内:癌栓、寄生虫病等。肝外: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2、机理:胆道阻塞,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黄疸。,.,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