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食品污染,第五章食品污染,前言:食品卫生学概述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食品卫生学概述,天然食品本身一般不含有或很少含有有害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则可造成对食品的污染。人类的食物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制作到贮运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利因素,使食品受到污染,从而降低食品卫生质量,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卫生与食品卫生食品污染与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及分类,一、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卫生:指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符合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而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食品卫生: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状态。,一.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食品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食物链: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经过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一、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均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可造成食物的污染。生物性污染物:包括微生物与其毒素、寄生虫、媒介昆虫等化学性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毒金属、食品加工中的亚硝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包装材料等物理性污染物: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及有机杂质,二、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食品质量降低食源性危害影响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危及社会的安定,第一节食品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概述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真菌污染及危害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质量指标其他生物性污染物,一、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1.概念:微生物并非是生物学分类上的名称,而是指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等。,(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分类:微生物按其细胞结构可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无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仅有原始的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缺乏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器。真菌属此类。,(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3.特点:(1)体形微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没有细胞构造;(3)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4)容易引起变异,使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而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地产生;(5)数量多,分布广。,(二)微生物生长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繁殖方式:简单的二分裂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4个不同阶段:(1)缓慢生长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4)衰亡期,生长曲线图,(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大多有益、工农业生产、医药工业生产以及食品工业等;有害:食品腐败变质、病原体引起的食源性危害,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一)细菌形态、结构1.形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细胞型低等生物。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通常以微米(m)作为测量单位。常见球菌的直径为0.5-1m,杆菌为(0.5-1)(1-5)m.,球菌形态极其排列,(一)细菌形态、结构,2.结构:细菌由基本结构构成,有的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具有特殊的结构。基本结构指各种细菌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组成。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特殊的构造。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各种鞭毛类型,细菌的芽孢,(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在食品卫生学中,把食品上常见的细菌叫食品细菌。食品细菌可分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三大类。食品中常见细菌(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返回,(二)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1)原料污染(2)产、贮、运、销过程中污染(3)从业人员污染:(4)烹调加工过程污染,三、真菌污染及危害,(一)真菌、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真菌:是指一大类不分根、茎叶和不含叶绿素为特征的,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低等生物。霉菌:凡是生长在食物或营养基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菌丝的真菌统称为。霉菌毒素: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基本形态结构,真菌的无性繁殖,(二)霉菌发育和产毒条件,1、水分和湿度粮食水分在1718%、环境相对湿度为8090%是霉菌繁殖与产毒的良好条件。2、温度20-28生长良好、霉菌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很强。3、食品基质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氮和无机盐,当环境湿度、温度适宜时极易在粮食及其制品上生长和产毒。,(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在1960年英国发生的霉变花生“火鸡X病”引起10多万只火鸡死亡事件中被发现的,是导致火鸡死亡的病因,并证实该物质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命名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1)化学结构,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2)特性a.耐高热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b.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c.紫外线下产生荧光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作为分型和鉴别依据。,2、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是分布最广的霉菌之一,分布遍及全世界,我国各省都有分布。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2、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2、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3、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急慢性毒性: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2)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人类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4、预防霉菌及毒素污染的措施,(1)防霉: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其根本措施是防霉。通过控制霉菌生长繁殖产毒的条件,以达到防霉目的。如控制水分、湿度等。(2)去毒:可采用挑选霉粒法、碾轧加工法、加水搓洗等方法去毒,植物油可用加碱去毒(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四)、食品中常见霉菌及毒素,四、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预防,(一)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过程。,(一)食品的腐败变质,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为主的因素(2)食品本身的因素(3)环境因素,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引起食品变质主要因素是微生物利用食品成分生长繁殖的结果。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和霉菌。,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2)食品本身因素食品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其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食品本身酶活性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中水分、pH、渗透压食品本身的状态和不稳定的化合物富含营养成分的食品,适应微生物生长,极易发生腐败变质,这类食品被称为易腐食品。,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3)外环境因素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温度湿度氧气紫外线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多数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关。食品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合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下,就能促进食物的腐败变质。,(一)食品的腐败变质,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2)细菌学指标及卫生意义(3)化学指标,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肉、鱼、禽、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被腐败菌作用分解,产生酮酸、羧酸、胺类、粪臭素和吲哚,腐败的特征是恶臭。,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1)食品腐败变质化学变化及产物碳水化物为主的食品在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的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生成各种碳水化物的低级分解产物醇、醛、酮、羧酸、CO2及水,食品腐败则以酸度升高、产气、醇类气味为特征。食用油脂与食品中脂肪产生酸败。,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2)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氮是指食品水浸液中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用作鉴定鱼、肉的鲜度及腐败的指标。TVBN15mg/100mg为一级鲜度;TVBN25mg或35mg/100mg为二级鲜度。,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3)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如培养基及其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生长长繁殖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意义:反映食品一般清洁状态的指标;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的指标。,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3)细菌学指标大肠菌群:指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所排出的粪便中的多属细菌。如肠杆菌科的埃氏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以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表示。卫生学意义:食品受粪便污染的指标;食品受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标。,3、腐败变质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1)腐败变质食品卫生的意义:食品质量下降或恶化产生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及组织溃烂;食品营养成分的分解破坏大大降低营养价值;微生物污染严重,致病菌及微生物毒素存在机会较大,引起食物中毒等食源性危害的可能性高。,烹饪营养卫生学习,3、腐败变质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2)处理原则在对变质食品处理时应遵从确保人体健康的原则,区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轻度腐败的鱼肉通过高温煮沸加工腐烂蔬菜水果可拣选分类处理单纯感官性状变化的食品可加工复制明显腐败变质的食品只能废弃,(二)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1、低温保藏2、高温保藏3、脱水与干燥保藏4、食品腌渍与烟熏保藏5、提高氢离子浓度保藏法6、食品辐照保藏此外,还可采用超声波、防腐剂等方法保藏食品。,五、其它生物性污染物,(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二)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三)鼠类及媒介昆虫的污染,(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1、概述: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一类微生物,其个体比细菌还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病毒结构简单,由单一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组成。,(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1、概述: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是专性寄生微生物,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提供条件,在活细胞内复制。病毒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最大的如痘病毒类呈砖状。,(一)病毒对食品的污染,2、病毒对食品的污染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空气、衣物、接触等传播,更主要的是污染食物,引起消化道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存在于食品中的病毒称为食品病毒。人类的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相当部分是经过食物传播的。,(二)寄生虫污染,1、寄生虫概念:寄生虫寄生于其它生物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生物,称为寄生虫。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称为宿主。,(二)寄生虫污染,2、人体寄生虫:蠕虫类如绦虫、线虫及吸虫等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昆虫主要包括可造成食物污染的媒介昆虫,如苍蝇、蟑螂等。,(三)鼠类及媒介昆虫,1.老鼠:老鼠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和蜱、螨、蚤等病原体及媒介昆虫,在四处处活动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并能传播很多种传染病。,(三)鼠类及媒介昆虫,2.苍蝇苍蝇的食性很杂,人类的食物、腐败物、排泄物、垃圾等均是蝇的食物。蝇多毛的带粘液的肢体经常携带大量病原体,是人类食源性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三)鼠类及媒介昆虫,3、蟑螂蟑螂又名蜚蠊,是广泛污染食品的害虫。蟑螂多生活于地面及缝隙中,一般昼伏夜出。蟑螂为杂食性,食物、粪便、垃圾都吃,物时边吃边拉,同时分泌一种臭味物质,体内常带有细菌、病毒、虫卵等40多种病原体,可污染食物及传播疾病。,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一、农药和兽药污染,(一)农药和兽药污染食品和环境的途径1、农药直接污染食用作物;2、农药通过灌溉用水污染水源;3、通过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造成对食用作物的污染;4、超标使用农药,造成植物性原料中的残留,进而影响动物性食品。,一、农药和兽药污染,(二)食品的农药和兽药种类及污染危害1、常用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和毒性:见表2、食品的农药和兽药对人体的危害:急、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动物体内的耐药性人的过敏反应因生物浓集作用造成更大危害,一、农药和兽药污染,(三)农兽药残留的控制1、制定农产品和食品农兽药残留标准;2、强化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和监督;3、发展绿色食品;4、改善工艺和使用方法;5、加强控制消费和食用环节。,二、有毒金属污染,有些金属,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极少的数量或者人体可以耐受极小的数量,剂量稍高,即可出现毒性作用,这些金属称为有毒金属或金属毒物。从食品卫生学角度讲,汞、镉、铅、砷、铬较为重要。,二、有毒金属污染,(一)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来源自然环境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农业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二、有毒金属污染,(二)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毒性金属毒物在体内不易分解,有的可在生物体内浓集,有的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二、有毒金属污染,(二)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毒性1、镉(Cd)的毒性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疼痛和骨质疏松的“骨痛病”,以及因缺铁、缺铜而出现的贫血。2、汞(Hg)的毒性可引起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中毒病变,还产生致畸形。例如,日本发生“水俣病”主要由甲基汞引起。,二、有毒金属污染,(二)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毒性3、铅(Pb)的毒性可引起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等明显的变化,血铅高低与儿童智力IQ成反比关系,铅也有“三致作用”。4、砷(As)的毒性可导致皮肤癌、内脏癌、恶性增生和肢端坏死等,另外,砒霜,即三氧化二砷还是一种急性剧毒成分。,二、有毒金属污染,(三)影响金属毒物在体内毒性作用的因素金属毒物的存在形式生物体的营养状况金属间的相互作用,三、容具和包装材料的污染,(一)塑料和塑料添加剂1、塑料以及合成树脂2、塑料添加剂3、对人体的危害与食品接触时,向食品中移溶,可引起肝血管肉瘤;若存在游离甲醛,可导致肝脏可出现灶性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三、容具和包装材料的污染,(二)橡胶胶乳及其单体和橡胶添加剂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两大类,两者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如瓶盖、奶嘴、橡胶、管道等。天然橡胶胶乳本身既不分解,也不被人体吸收,一般认为无毒。而合成橡胶及橡胶添加剂则应重视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三、容具和包装材料的污染,(三)其他包装材料1、陶器、瓷器2、包装纸的卫生问题,四、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的使用和管理,(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及使用原则(三)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和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1、结构和性质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如图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亚硝胺与亚硝酰胺两类。对动物有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一)N-亚硝基化合物,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2、食品中亚硝胺形成及影响因素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亚硝胺含量甚微,一般10g/kg以下,但其前体物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仲胺等则广泛存在自然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一)N-亚硝基化合物,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2、食品中亚硝胺形成及影响因素亚硝胺合成有许多影响因素,主要有:氢离子浓度(pH)反应物浓度胺的种类催化剂的存在,(一)N-亚硝基化合物,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3、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发霉的食品,如霉变的玉米面和红薯渣。发酵食品和饮料中也可能有亚硝胺存在,如苹果酒、腌制鱼、肉制品;,(一)N-亚硝基化合物,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一)N-亚硝基化合物,3、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一些乳制品存在微量的挥发性亚硝胺,如干奶酪、奶粉、奶酒等。长期贮藏的某些蔬菜和瓜果中也可产生微量的亚硝胺;啤酒酿造的过程中,大麦芽在窑内直接用火干燥时,也可产生二甲基亚硝胺。,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4、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致癌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干扰碘的代谢在肠道可使维生素A氧化及破坏,而且干扰胡萝卜素向维生素A转变引起氧化血红蛋白症,出现机体组织缺氧的急性中毒症状,对于婴儿则更为严重,(一)N-亚硝基化合物,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1)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加工腊肉和腌制鱼类食品时,最好不用或少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用前应将盐、胡椒和辣椒粉等分别包装,勿预先混合存放;改进熏制工艺。,(一)N-亚硝基化合物,5、亚硝胺危害的预防措施,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2)防止食品霉变和微生物污染:选择新鲜原料含硝酸盐多的蔬菜尽量低温贮存腌制过的蔬菜含量较高,提倡饭菜现做现吃,(一)N-亚硝基化合物5、亚硝胺危害的预防措施,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3)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蔗糖、谷胱甘肽、脯氨酸、鞣酸和酚类摄入量,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4)施用钼肥可降低硝酸盐;(5)可曝晒污染食品和饮水;(6)制订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及食品残留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一)N-亚硝基化合物5、亚硝胺危害的预防措施,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二)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1、概述多环芳烃(PAH)由2个以上苯环组成,其中5环、6环的多环芳烃为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化学致癌物,其中苯并(a)芘为其代表物。苯并(a)芘的污染最广,致癌作用强,因而常以苯并(a)芘作为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的监测指标。,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2、污染食品的途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污染食品成分在加热时衍生生物合成B(a)P,(二)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3、B(a)P对人体的危害B(a)P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致癌作用。长期接触B(a)P这类物质可诱发皮肤癌、阴囊癌、肺癌等,经食物污染作用于机体主要引起胃癌和消化道癌等癌症。,(二)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4、防止B(a)P污染及去毒措施改进烟熏食品的熏制技术;烘烤糕点等应采用无烟焖炉、电炉或远红外线烤炉;加强三废管理;已受污染食品的去毒。,(二)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三)杂环胺(HCAs)杂环胺是食品中蛋白、肽、氨基酸热分解时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的芳杂环化合物。几乎所有经过高温烹调的肉类食品都有致突变性,而不含蛋白质的食品致突变性很低或完全没有致突变性。,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三)杂环胺(HCAs)1、影响杂环胺形成的因素:形成杂环胺的前体物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肌酸或肌酐;加热温度和时间;食物与明火接触或与灼热的金属表面接触;食物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24)第七单元《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练习题附答案
- 矿用维修工程车司机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油钻采设备装配检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材磨边机校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柠檬酸发酵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 美丽乡村-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单元(3课时)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单招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三 任务一 熟悉角色理论
-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调试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试卷
- 2025年XX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高级电工证考试题库电工考试题库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Unit 1 Food matters
- 糖尿病足中医辩证治疗
- 脑膜瘤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铝合金门窗安装流程
- T-ZJFS 010-2024 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
-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课件 1《老子》三章
- 药物临床试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