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之缺陷及完善_第1页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之缺陷及完善_第2页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之缺陷及完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之缺陷及完善【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这是民事诉讼法学界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在司法实践的操作中也是非常的混乱。而诉讼第三人制度又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理论界争议也比较多。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相关制度,然后考察了这些制度当中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民事诉讼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制度一、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只有原告和被告双方当事人。但在一些民事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有时诉讼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此时,既然会涉及到案件当事人之外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可能要参加到原被告的诉讼中去。依据第三人的参诉根据、参诉方式、参诉地位,民事诉讼立法将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这一条款规定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参诉方式及其诉讼地位。由此条款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人之所以参加诉讼就是因为诉讼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如何来理解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与事实上的利害关系不同。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依某法律关系而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而事实上的利害关系则不然,它意味着在情感上、经济上或声誉上等,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但从法律上来讲,并不必要承担义务或享有权利。 刘晴 路泽君主编:民事诉讼法(上)实务与案例评析.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第161-162页。事实上的利害关系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一家人之中的某甲被当地流氓地痞打了,这时候他的家人就会很担心,并在情感上、经济上等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他的家人与案件仅仅只有事实上的利害关系,但却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们并不因为有这种事实关系而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那么也就是说,案件的处理结果与第三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第三人也就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之一存在着某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且关键的这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牵连关系。也就是说,诉讼当中实际存在两方面的利害关系,即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第三人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之一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两种相互联系权利义务关系,才使得第三人有可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诉讼中去,从而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一、 缺陷及完善。由于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规定的比较混乱,所以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而在理论上也存在诸多争论。对于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如何完善有以如下分析:其一,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此可见,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确立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其法律地位在一审判决前并不明确,只有到一审终结时才能决定是否具有当事人地位。事实上,第三人参加诉讼是两种法律关系相互牵连而发生的。正是由于第三人参加到了诉讼中去,使得案件的情况、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清晰。而且,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并不从属于本诉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所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应该是独立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加入到诉讼中来。因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该享有本诉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只是其是中途加入到诉讼中去,所以有些权利其不能享有,无权对案件管辖权提出异议。但这种独立的相当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应该在第三人一加入到诉讼中去的时候就应该确定。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不及时确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及相应的义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第三人有可能表现出消极态度,从而不利于案件事实及权利义务关系的厘清。第二,从诉讼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在审判过程中不想有充分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从而要承担民事责任,之后很可能要通过二审、再审等程序的话,无疑不利于纠纷的解决效率。因此虽然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原被告双方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应该充分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其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诉方式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可以自己申请,也可以有法院通知。第三人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诉讼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确立既有出于诉讼经济的考虑,同事也是出于诉讼公正的要求。因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诉方式也应该要考虑到这方面的要求。对于法院依职权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不妥。应当取消法院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规定。 蒋为群: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甘肃政法学院院报2002年第六期。因为法院作为一个中立的裁判者的角色,它行使职权应该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如果第三人对于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来说非常重要,双方自然会强烈要求把第三方加入进来,此时法院即可依职权将第三人追加进来。那么这是就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纵然本诉双方当事人知晓第三人非常重要,却并没有强烈要求其加入进来该如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利益的最好的维护者,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自己负责。因此,这种情况法院就没有义务强制第三人加入进来。而产生的一切不利影响自然就由原被告双方当事人自己承担。第二,如果法院依原被告双方当事人之一的请求强制第三人加入,但其拒绝加入该如何?此种情况有点类似于被告应诉的场合,但第三人又不具有被告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义务。但是其又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此时,如果第三人可以证明案件处理的可能的结果,其根本不负有任何法律上的责任,那么第三人就有权拒绝加入到诉讼中去。反之,就有义务加入到诉讼中去。也就是说,为防止因本诉双方当事人的错误申请而防止法院错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必须建立相应的程序保障制度。应原被告当事人请求而强制把第三人加入到诉讼中来,类似于美国第三方被告制度。那么如果是依第三人申请而加入进来的该如何?我认为也应该将其归入到第三方被告的地位上,虽然其实主动申请,但亦可依第三方被告制度一次性解决。因为该第三人既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申请加入进来,就应该有当事人的全部权利义务。其实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自愿或非自愿的参加到诉讼中区,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一方面也是法院为了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而将两个诉合并审理,最终有利于事实的查清和纠纷的解决。参考文献:1.章武生 段厚省著.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第四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3.何文燕 廖永安.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4.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