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医案_第1页
柴胡桂枝汤医案_第2页
柴胡桂枝汤医案_第3页
柴胡桂枝汤医案_第4页
柴胡桂枝汤医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英 200950404050 09级康复治疗学2班一、 发热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1。诊其脉缓而弦,色质红,苔薄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药用: 柴胡24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 (天津中医1989;:39)按语: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方剂张景岳指出:“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李氏认为,临証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兼见少阳証与否,即投本方,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在使用时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以上,柴胡用量可达2430克,否则难以凑效。自按:脉缓而弦,色质红,苔薄白,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柴胡桂枝汤主是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投之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泄肝胆。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二、 畏寒(神经官能症)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1990年七月20日初诊。1989年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O”、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下着绒线裤,其形体偏胖,面色青滞无华,行走步履自然。寻其所苦,言怕冷、汗出、身疼,每遇天气变化时加重,时有乏力,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睡眠及二便尚可,脉弦张按之无力,色稍红苔薄白,月经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淤血块。此乃外邪侵入太少两经,阳气郁遏不伸所致。治用柴胡桂枝汤:柴胡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5剂,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 (国医论坛1991;:15)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阳气不伸所致。其証除畏寒外,常兼见身疼、汗出、恶心、口苦、月经不调等,用柴胡桂枝汤太少两和,每收奇效。自按:恶寒怕冷,汗出、身疼,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脉弦张而无力,色稍红苔薄白,月经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淤血块,即外邪侵入太少两经,阳气郁遏不伸所致,投柴胡桂枝汤调畅气机解郁散寒。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三、 寒热周少逸医案:沈某某,男,52岁。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于1982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今年8月23日午前始则形寒畏风,继之身热,体温37.5(原基础体温36.536.6),闭塞流涕,微咳泛吐,次日病发如前,伴有头痛,色质略淡,苔薄白润,咽红,脉浮滑带数。从外感论治,选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连服两剂,咳嗽加频,任每日上午910时许先形寒畏风,体温逐渐上升至37.537.8,下午35时得小汗出热退而安。在病发时查血疟原虫(一),白细胞4400,中性70,淋巴26,嗜酸性4。患者第五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任未已,纳减乏力。9月10日(即患病第19天)。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0克,红参6克(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0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当日,未发寒热,亦无畏风,精神好转,食量渐增,二便通调,脉来和缓,继后未在复燃。 (江苏中医杂志1985;:24)按语: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畏风头痛、鼻塞、脉浮乃太阳証未罢。实属太少同病,故单用解表而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自按:柴胡桂枝汤由太阳表証和少阳半表半里証两部分症状组成。治太少合病每有奇效,是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四、 胃痛张志明医案: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两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服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剧痛,5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加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瘥。予柴胡桂枝汤原方:桂枝一两半(去皮)(6克),芍药一两半(6克),黄芩一两半(6克),人参一两半(6克),炙甘草一两(3克),半夏二合半(洗)(7克),大枣六枚(3枚),生姜一两半(切)(6克),柴胡四两(12克)。1剂后,头晕、口苦、肢倦等症减半,寒热除,胃痛大减,纳渐增。2剂后,诸証均除,食欲更佳。再服2剂,能食干饭。 (浙江中医杂志1980;:553)按语:胃痛每以感寒诱发或加重,并有寒热等表証;又见口苦、纳呆、胸部不适、头晕等少阳见证。辩证应属太少同病,乃太阳表郁不解,少阳气机不利而发胃痛,故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散邪,疏达气机,太少同治,果两投而愈。自按:此病症诊为太少合病,感冒之后加剧,应解表散寒和并健运脾胃。以柴胡桂枝汤投之有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五、癫痫兰景宽医案:刘某,女,19岁,1988年9月12日初诊。诉5年前因生气出现典型癫痫大发作,后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经用中西医各种疗法无效。刻诊:癫痫35天发作一次,轻度口苦,两胁胀,舌稍红,苔薄黄,脉略弦数。脑电图有位置不定的零散棘波。証属肝气郁结,化火生风,上扰神明故发癫痫,治以疏肝解郁,降逆散结。柴胡15克,桂枝、半夏、党参各10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共服150剂而愈,其中服60剂后癫痫10天发作1次,余症消失,至90剂后一直未发作,查脑电图未见棘波,又服60剂,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 (辽宁中医杂志1990;:36)按语: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国内外屡有报道,治愈率达73%左右。西药抗癫痫药虽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发作,但一旦停药,发作较前更加严重,并有麻痹脑末梢神经副作用。日本学者根据大部分癫痫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有胸胁苦闷、精神抑郁、口苦、脉弦等症状,设想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实验表明,本方能控制癫痫发作,并促使脑部新城代谢逐步正常化。使用本方时注意:标本兼顾,根据具体情况适加调补药物;守方连服23个月;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排除发病之诱因。自按:轻度口苦,两胁胀,舌稍红,苔薄黄,脉略弦数,証属肝气郁结,化火生风,上扰神明故发癫痫,应治以疏肝解郁,降逆散结。柴胡桂枝汤可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运化疏泄有偿,病自解之。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六、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赵东明医案:申某某,男,51岁,1987年9月20日初诊。缘于三个月前在劳动后饮水,顿觉汗出身凉,舒服不已。但于当晚即见恶寒,发热,体温达38.3,汗出,周身痠重不适。午夜出现座跨痠胀疼痛,并沿左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背窜痛。在当地卫生所口服解热镇痛药后热退痛减,但仍汗出不已。次日,复发热,并感左腿痛甚,痠重无力,步履困难。经多次封闭及针灸治疗,疼痛虽有所缓解,但终不能根除疼痛。并见每于左腿冷痛前有低、全身不适感。先后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数十剂,仍五寸效。今特邀余诊治,刻诊:左侧腰胯痠痛,每痛即窜及左下肢,可沿后侧痛及足背,足不敢着地,并诉疼痛多于发热后发作,伴纳差,自汗,面色皓白,舌淡红,苔厚白,脉象浮弦。西医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血沉:33mm/n,抗“O”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环跳、承山穴处有压痛。诊为坐骨神经痛(原发性)。脉症合参,症属少阳、太阳并病,治宜和解少阳,兼宜表散寒,柴胡桂枝汤出入:柴胡15克,半夏12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早晚分二次温服。服上药1剂后,患者即感痛减,效不更方,又连服5剂,诸証尽消,痊愈而归。 (黑龙江中医药1990;:41)按语:本案属“痹症”范畴,因过劳饮冷,汗后受凉,风寒之邪犯及太阳不解,传及少阳发病。前医不识,妄用祛风湿、强腰膝之品,不切病机,难以取效。当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待少阳枢机通利,精气畅通,而疼痛自消。自按:恶寒发热身疼、自汗,为太阳表証,风寒流连于表而气机不和,营卫不和。食纳差,舌淡红,苔厚白,脉象浮弦,为邪犯少阳,取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宜表散寒。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主编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 2005-3(重印)七、 感冒郑某某,男,42岁,农民。1990年2月16日初诊。10日前因家务事劳累汗出,脱去衣服,致感受风寒,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闭塞流涕,村医予西药安乃近片,服后汗出,但未愈。现症:恶风寒,发热(体温38.3),闭塞流涕,背痛,胸胁满闷,口苦,呕吐。舌偏红,苔薄白,脉浮弦数。诊为感冒,証属风寒在肺卫,兼太阳、少阳二经病变、治宜和解少阳、解肌散风寒。拟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15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黄芩10克,党参10克。水煎服。服3剂病愈。按语:患者感时令之风寒,如证见恶寒发热,闭塞流涕,背痛,为感受风寒在肺卫而涉及太阳经;胸胁闷满,口苦,呕吐,脉弦,属少阳经脉证。感冒的病位在肺卫,比例涉及太阳、少阳二经病变。其实,太阳经病变包括了肺卫病变,故太阳经麻、桂诸方剂常用于治疗感冒。本病用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达邪,桂枝汤解肌(因已用西药发汗剂,不可更汗,只宜解肌)散风寒。自按:此病証诊为感冒,証属风寒在肺卫,兼太阳、少阳二经病变、治宜和解少阳、解肌散风寒。拟柴胡桂枝汤有效。经方治病验方录/刘含堂 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八、胃痛陈某某,女,43岁,工人。2003年11月16日初诊。1周前无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厂医予西药解痉止痛剂,服后仅缓解临时之痛,药效过后疼痛如前。现症:胃脘灼痛,涉及左胁,按之稍舒,汗出,恶风寒,低热(体温37,8),口苦、呕吐、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浮弦数。诊为胃痛,症属少阳胆火犯胃,兼风寒在表。治宜和解少阳,和胃止痛,解肌散风寒。用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服3剂而愈。按:此例胃痛,如胃脘灼痛,涉及左胁,恶风寒,口苦,脉弦,为少阳胆火犯胃之明征;汗出,脉浮,为风寒表虚证的根据。故辩证为胆火犯胃兼风寒表虚证。投柴胡桂枝汤,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胆和胃,止呕散邪,桂枝汤解肌散风寒,且有抑木培土止痛之功效。自按:此胃痛症属少阳胆火犯胃,兼风寒在表。治宜和解少阳,和胃止痛,解肌散风寒。与柴胡桂枝汤功效贴合。经方治病验方录/刘含堂 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 九、 周身奇冷某男,49岁。春节上坟祭祖时,突有“阴风”吹过而“受凉”,回家后自服APC2片后痊愈。次日饮酒后,又觉周身奇冷而痛,服解热止痛散2袋后身痛消失,但身冷不除。自觉周身寒冷袭人,得衣不减,以终日近火取暖。当地医院诊为感冒,给予西药对症处理后无效。曾服中药解表剂10余剂,效果欠佳,患者自谓为“鬼神”所作。症见身冷不已,面苍唇乌,头顶拘谨,咽痛,口渴不饮,纳食正常,二便尚可,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此为邪入少阳而太阳表征未罢之证。宗仲景之法。方用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15克,酒炒黄芩12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三枚。3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各服一剂。服上药后身有微寒,身冷减轻,头紧口渴消失,面色微红,但咽痛加重,舌脉同前。遂予上方加青黛8克(包煎),炒小米30克(包煎)继服3剂。服3 剂后身冷消失,咽痛减轻,自觉胃脘不适,恶心欲呕。遂予上方去青黛加夏枯草、苏梗各10克,继服2剂而愈。 (张金玺 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第7期)按语:柴胡桂枝汤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组成。本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治少阳半表半里;本案身冷头紧,当为太阳表邪未去,口渴、咽痛乃邪入少阳之侯,与柴胡桂枝汤效贴合,投之而效。自按:柴胡桂枝汤为太少表里之轻剂,可疏解气机,和解少阳,健运脾胃,疏肝利胆。奇病怪症诊疗秘典中原农民出版社十、 半身汗某女,45岁。半身汗出3年,经多家医院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证见左半身汗出溱溱,右半身無汗,纳谷尚可,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弦。从太阳、少阳并病论治。方用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各6克,党参10克,桂枝5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2克,生姜2片,小红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左半身汗出减少。继服7剂,左半身已不出汗。随访1年,未有复发。 (乔作现,中医研究,2000年第一期)按语:患者半身出汗,认为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谷维素、维生素B等药,或中医从气虚、阴亏入手,用牡蛎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等治疗效差。半身汗出,乃营卫失调,病位在少阳、厥阴经,故方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和调营卫的桂枝汤,合而为柴胡桂枝汤,药虽平淡,但谨守病机,故药效迅速。自按:苔薄白,脉弦,半身汗出,乃营卫失调,为邪犯少阳,故用太少表里双解的柴胡桂枝汤。奇病怪症诊疗秘典中原农民出版社十一、痛经 李某,女,21岁,本院护士,1980年1月24日初诊。痛经3年,每次月经来潮前腹痛难忍,甚时翻身打滚肌注杜冷丁方可之痛。月经尽则痛经解,经血血暗有血块,量适中,素有少腹凉,脉弦有力,舌质稍案,苔白薄。投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甘草12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7枚,桂枝10克,白芍12克。水煎服。复诊,服上方4剂后,此次来月经腹痛减十分之八九,连续调治3个周期(即每次月经来潮前服4剂柴胡桂枝汤)后痛经完全消失,追访1年多未复发。经方临床应用/陈宝田 主编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8自按:经血有血块,少腹痛,即有寒証内蕴。十二、胆结石 石某,女,59岁。1年前起,右背及肩胛内侧有压迫感,X线检查发现2枚胆结石,10mm左右。每食油腻过多时,胆囊部必有痛感,但并不剧烈腹诊右季胁下有抵抗压痛。投给柴胡桂枝汤后,食欲增加,心情好转,精神焕发服药3个月后,病状完全消失。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临床治验)自按:柴胡桂枝汤具有疏肝利胆,健运脾胃之功效,故投之有效。伤寒论临証发微/柯雪帆著。上海:上海科技术出版社,2008.6十三、外感 林某某,男,28岁。前日因涉水回家,既感头痛,发热恶寒,腰痛如折,胃胀,口苦不欲食,腹痛时作时减,二便如常,脉浮弦,舌苔白。此外感风寒,邪将入里,用柴胡桂枝轻剂:柴胡6克,桂枝4.5克,黄芩6克,半夏4.5克,党参6克,芍药6克,大枣4枚,生姜1.5克,甘草3克。1剂。翌日复诊,药后汗频多,寒热已愈,胃胀腹痛剧减,証减半,复进原方1剂而愈。 (福建中医药1864;5:34)自按:发热恶寒,头、腰腹痛,知太阳証未罢,风寒犹流连于表;胃胀,口苦不欲饮食,脉浮弦,舌苔白,为邪犯少阳,胆热内蕴且上达于口,枢机不利。故为太少合病,即投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疏肝利胆,健运脾胃。伤寒论现代研究与临床/王天思主审。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8.9十四、低热温某某,女,42岁,医师。1982年3月5日就诊。病者有结核病史,白细胞偏低,经常感冒,低热37.5左右,微恶寒,鼻塞流涕,语音重浊,头晕眩冒,四肢酸痛,诸身疲乏,食纳差,大便软,脉缓而弱,舌润薄白。处方:柴胡6克,桂枝6克,白芍10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西党参1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服5剂后,热退,身体清爽,食纳倍增。继服补中益气汤加桂枝竣功。按:患者前后三年,多次发病,症状如故,发则低热、身重、疲乏为主症,均已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热退后继之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固表获效。经过几年的调治,屡治屡验,反复施治,几成常规。自按:伤寒原意治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証未去的少阳病兼表証。而,禀赋不实,体虚外感者,往往低热不已。质言之,治低热之机制,仍在调和营卫。中医临证经验与方药朱进忠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3-1十五、太少合病胡希恕医案:岩某,女,34岁,病历号是16753.1961年1月26日初诊。3天前感冒经水适来,在本国使馆以西药治疗不效而求中医会诊。现寒热往来,身体疼痛,口苦咽干,微呕,微恶风寒,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太少合病,治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与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大枣4枚 党参10克 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诸症已,月经已净。自按:柴胡桂枝汤証由太阳表証和少阳半表半里証两部分症状组成。辩证要点:身体疼痛,微呕,微恶风寒,苔薄白,脉弦细。还是一张不用补药的保健良方。中医临证经验与方药朱进忠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3-1十六、感冒胡某某,女,46岁,工人。1984年5月10就诊。病者已病月余,有数人抬来就诊。主诉:低热多时,每于五月热度升高,一般体温37.538.3左右。20多天前,感冒发热,强服力银翘片、板蓝根冲剂、退热片等药。热已退,人稍安。随之低热,每日从上午十一时许自觉诸身酸痛,洒淅恶寒,继之发热。至午夜体温可升至38.6左右,后半夜热退。精神疲乏,食纳差,进食则呕,大便半个月不畅,身寒畏风身穿棉袄,口不渴,埋浮弦而虚,舌薄润。查血象正常,疟原虫阴性,拟诊为:感冒(属表里不合,营卫不足)。处方:柴胡6克,西党参15克,桂枝6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炙甘草5克,大枣3枚。嘱服2剂。二诊,服前方2剂,发热已退,发热时间缩短,热度在37.6左右,身体酸胀减,脱去棉袄,深感暖和,不呕,食能稀饭,大便解少许,脉缓弦而虚,舌苔白润。守原方桂枝、柴胡加至10克,加葛根15克,嘱服4剂。三诊,服前方8剂,身无不适,饮食增加,热退未反复,睡眠安静,脉缓而平,舌苔薄润,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嘱服10剂以资巩固。此后病者一切如常,恢复健康。按:凡感冒初起,如失于辛散解表,多酿成凉遏留邪。复不可攻表,又难于和里,补之碍邪,清之伤胃,唯有用柴胡桂枝各半汤,小制其气、无需取汗、切记功里,期待取效。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药朱进忠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3-1自按:本方具备小柴胡汤的和解表里,疏泄肝胆,具备桂枝汤的调和营卫,健运脾胃。十七、过敏性鼻炎小某,男,12岁。5年前还过敏性鼻炎,鼻涕很多,但喷嚏不多,食欲不振,体型瘦弱,腹诊有胸胁苦满症。从改善体质出发,投给柴胡桂枝汤提取物粉末剂1.5克,每日两次。服后两周,鼻涕明显减少,基本停止。伤寒论临証发微/柯雪凡 著。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6自按:柴胡桂枝汤具备小柴胡汤的和解表里,疏泄肝胆,具备桂枝汤的调和营卫,健运脾胃。是一张不用补药的保健良方。十八、过敏性鼻炎徐某某,男。遇风冷或花香则鼻痒,眼痒,喷嚏流涕7年多。医诊过敏性鼻炎。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以中药祛风益气等药相配合治疗3年多亦无功。细审其証,除上述诸証之外,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弦缓。综合脉証,思之:脉弦者,少阳枢机不利之脉;缓者,营卫失调之脉。和而论之,乃少阳枢机不利,营卫失调。治宜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桂枝10克,白芍10克。服药6剂,诸証全失,继服6剂,愈。中医临证经验与方药朱进忠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3-1自按:脉弦者,少阳枢机不利之脉;缓者,营卫失调之脉。和而论之,乃少阳枢机不利,营卫失调。治宜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又柴胡桂枝汤由调和营卫的桂枝汤与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组成,是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合当用之。十九、雀斑牛某某,女,23岁。颜面颈部大量浅棕色、暗褐色斑一年多。大小不一,小者如针头,大者约一到二毫米,圆形或椭圆形。某院诊为雀斑。审其証,除雀斑外,并见胸满心烦,脘脾纳呆,胃脘疼痛,月经失调,舌苔薄白,脉弦缓。予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半夏、桂枝、党参、白芍、黄芩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4片,生薏米30克。服用药12剂后,云:不但胸满心烦、胃脘疼痛好转,而且雀斑明显减少。继服12剂,雀斑消失而愈。自按:脉弦者,少阳枢机不利之脉;缓者,营卫失调之脉。审其証,实属太阳少阳合病,投以柴胡桂枝汤加生薏米,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和解少阳,健运脾胃,生薏米和胃强肾。中医临证经验与方药朱进忠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3-1二十、疣曾治患者张某某,男,8岁。全身突然出疣数百个,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高粱,微痒。经某院皮科治疗一月未效。审其精神、食欲均正常,予柴胡桂枝汤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