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章活性污泥法,重点:活性污泥法基本概念与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与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基础、曝气池的需氧与供氧、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难点: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与影响因素、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基础、曝气池的需氧与供氧、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13.6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13.7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13.0概述,13.1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13.2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13.3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13.4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13.5曝气及曝气系统,13.8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13.0概述,污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物质的方法。生物处理的主要作用者是微生物,根据反应中氧气的需求,可把细菌分为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称为好氧生物处理法;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称为厌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的重要地位我国的河流97%以上都受到有机物的污染1.应用的普遍性:95%以上的城市污水35%以上工业废水2.高效性:SS,COD、90%以上3.灵活性:大,中,小水厂高,中,低负荷4.连续运行,可自动化5.工艺(运行方式多样),功能多样化,可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和发展1.超大型化(集中化)微型化2.高效快速(高负荷,节省体积)3.节能,减少运行费用4.深度净化功能,多功能化(N,P)5.自动化控制管理6.提高氧利用率7.减少占地面积,返回,目前,活性污泥法是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有机性工业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工艺,13.1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13.1.1基本概念与流程,活性污泥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活性微生物为主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来源河流自净启示人工强化命名根据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存在状态(悬浮,附着)可将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分为活性污泥法(悬浮的有活性的生物絮体)和生物膜法(附着的有活性的生物膜),及后来的复合式(悬浮,附着)生物处理、技术。,基本流程污水格栅泵间沉砂池初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1.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2.二沉池:泥水分离3.污泥回流: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4.曝气: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活性污泥反应器,来自空压机的空气,剩余污泥,污泥井,混合液,回流污泥系统,二沉池,处理水,进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得基本条件1.污水中有足够的可溶解性易降解有机物2.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3.活性污泥再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4.活性污泥连续回流5.及时排除剩余污泥6.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进入,13.1.2活性污泥的形态,组成,形态多为黄色或褐色絮体,含水率超过99,比表面积大。组成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组成(1)Ma活性污泥微生物;(2)Me活性污泥代谢产物;(3)Mi活性污泥吸附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4)Mii活性污泥吸附的无机物。,微生物组成细菌(9095,甚至100)、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13.1.3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作用,水处理微生物复习,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组成了小型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细菌为主。菌胶团细菌构成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成分,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也可防止被微型动物所吞噬,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免受毒物的影响,沉降性好。丝状菌形成活性污泥的骨架,增强沉降性,保持高的净化效率,但是大量会引起污泥膨胀。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二承担者原生动物指示性动物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曲线1.在温度适宜,溶解氧充足、营养物质一次充分投加,微生物种群随时间以量表示增殖和衰减动态。2.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存在抑制物质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主要取决于有机物(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它也是有机物降解速率、氧利用速率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13.1.4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规律,1.适应期:在未充分适应基质条件时,开始会经历一个适应、迟缓期或调整期。长短取决于污水的主要成分和微生物对它的适应。2.对数增长期:F/M较大,营养充分,氧利用最大,微生物增殖速率和有机物降解速率最大。污泥活动力强,污泥松散,不易沉降(利用有机物不足),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四个阶段,3.减速期F/M减小,有机物量成为增殖的限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率和有机物降解速率下降,污泥沉降性好,出水效果好。,4.衰减期F/M最小,(内源呼吸期)微生物活动能力低,絮凝体,沉降性好,此时污泥量出现下降,出水水质较好。,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如果营养与污泥之间的比值(常用F/M表示)高,F/M大于2.2,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能量水平高,污泥凝聚性能差;F/M小于2.2,营养与污泥微生物比值下降,致使微生物增长处于增长率缓慢降段;F/M小于0.1,营养物很少,营养相对不足和能量水平较低,细菌活力低,运动能力弱,致使微生物增长处于增长率下降段或其后期,彼此结合成絮凝体,故易于凝聚。2.当有机营养物质和氧气充足时,活性污泥以合成为主。在新细胞合成的同时,还进行着部分老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在有机营养缺乏时,这种自身分解则成为主要的获能方式,生物处理的内源呼吸也就是指的这种情况。,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13.1.6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过程,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作用是由吸附和氧化两个阶段完成的,活性污泥在与废水初期接触的2030min内,就可以去除75%以上的BOD,在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200010000m2/m3),且其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层。氧化分解在吸附阶段之后,所需时间比吸附时间长的多,可见暴气池的大部分容积是在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和微生物的合成。,构成活性污泥三要素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作用(污泥)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对象微生物底物(营养)充足氧气、充分接触好氧处理的条件生物絮体形成机理目前认为絮体是由细菌内源代谢分泌的聚合物在微生物之间起粘胶剂的作用,因此只有当内源代谢分泌聚合物与微生物成适当比例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絮体。如果微生物增殖率过高,内源代谢分泌的聚合物不是以粘连吸附新增殖的微生物,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絮体。如果有机物浓度过低,内源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质被微生物当成食物消耗,则絮体也难以形成。,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两个阶段:a.吸附阶段巨大的比表面积b.微生物降解作用,有机物合成,微生物分解,13.1.7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BOD负荷率(污泥负荷)Ns过低,丝状菌膨胀Ns过高,絮体活性高,不易沉降Ns,(污泥增长),(底物降解),Se,V,cNs,(污泥增长),Se,V,cBOD负荷在1.50.5kg/kgd范围内时,SVI控制在100左右比较合适。,营养物质:平衡用BOD5:N:P的关系来表示,一般需求为100:5:1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含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但工业废水含量低。溶解氧:DO,Se运行费用高对于游离细菌来说应保持在0.3mg/L对于活性污泥的絮凝体应保持在2mg/L,不低于1mg/LpH值:最适宜在6.58.5PH9时,菌胶易解体活性污泥凝体遭到破坏。,温度:最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强劲、旺盛,表现在增殖方面则是裂殖速率快,世代时间短。活性污泥微生物多为嗜温菌,其适宜温度1530。小型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应保温。水温过高的工业废水要降温。有毒物质(抑制物质):重金属、氰化物、H2S等无机物,酚、醇、醛、燃料等有机物。但是毒害作用也是当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才能显露出来,这个浓度焦灼有毒物质的极限允许浓度。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是否驯化等因素有关。,返回,13.2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13.2.1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共同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用MLSS表示。MLSS=Ma+Me+Mi+Mii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用它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比用MLSS更为切合实际。MLVSS=Ma+Me+MiMLVSS与MLSS有一定的比值,例如生活污水的比值为0.7左右。,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1.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混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SV值在1530%左右。2.污泥容积指数:SVI静置30min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ml/g),一般为70150(ml/g)时沉降性能较好,过低无机物含量过高,污泥活性不好,过高易出现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的活性评定指标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一般用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其单位mgO2/(gMLVSSh)或mgO2/(gMLSSh)OUR在运行中的重要租用在于反映有机物降解速率,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将用于系统的自动报警。活性污泥的OUR一般为820mgO2/(gMLVSSh),温度对OUR的影响很大,不同温度的OUR没有可比性,一般在20测OUR,13.2.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BOD负荷BOD负荷有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1.污泥负荷Ns(Ls):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污泥负荷的实质是F/M。2.容积负荷Nv(LV):指单位暴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m3D,污泥龄c(ts)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式中QW剩余污泥排除量(m3/d)Xe净化水的污泥浓度(mg/L)Xr剩余污泥浓度(mg/L)。由于随着净化水排出的Xe很小,所以:,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流量Q之比,常用表示。则曝气池内混合液满足:曝气时间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也称水力停留时间。,返回,13.3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活性污泥动力学研究的假定条件曝气池为完全混合式;在稳定状态下;进水和出水中没有微生物;二沉池中不发生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底物浓度、用可降解的有机物浓度表示;温度不变,进水有机物成分性质不变。,13.3.1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增殖,1.微生物增殖基本方程,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量的增加是同化合成和内源分解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活性污泥微生物净增殖速率,活性污泥微生物合成速率,活性污泥微生物内源代谢速率,则“净增=合成-内源”得:,积分,因为,Y产率系数,kgMLVSS/kgBOD,Kd自身氧化率,d-1,其中:,处理,转换成污泥龄的计算式,其中:Se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浓度Sr污水中被利用的有机物浓度qBOD比降解速率,量纲与污泥负荷相同,单位kgBOD/kgMLSS.d,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微生物的总需氧速率=降低底物的氧速率+自身氧化的需要速率,剩余污泥量计算,微生物静增长量=微生物增长量微生物衰减量,13.3.2莫诺(monod)方程及其推广,莫诺(monod)方程,单位质量微生物的增殖速率(kg/kgd)d-1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度饱和常数S反应器曝气池中的底物浓度(mg/L),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正比底物降解速率,底物降解速率,城市污水一般有机物浓度低,常用描述,符合一级反应.,Monod方程式的推论,完全混合曝气池中底物降解速率及动力学常数确定,在完全混合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处于减速增长期,1.有机物物料平衡,与上面的,联立得:,根据污泥负荷率,与上式联立得到:,化简,对一定污水,、是常数,2.动力学常数的计算方法,求,形如,求、,形如y=kx+b,返回,13.4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13.4.1传统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曝气池内污水与污泥混合后呈推流式从池首向池尾流动,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连续完成吸附和代谢过程。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去除活性污泥悬浮固体后,澄清液作为净化水流出。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以回流形式返回曝气池,再起净化作用: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BOD负荷是0.20.4kg/kgd,一般在0.3左右净化效果和沉降性能均甚好。,运行水流一端进,另一端出,沿途曝气,推流前进。,特点1.吸附减速增长内源呼吸,BOD降解曲线是呈缓慢下降曲线2.耐冲击负荷能力差(尤其对有毒或高浓度工业废水)3.不易污泥膨胀4.供氧与需氧不平衡5.处理效果好,13.4.2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需氧量,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沿曝气池池长均匀供氧,在池末端供氧与需氧量之间的差距较大,严重浪费能量,而提出的一种能使供氧量和混合液需氧量相适应的运行方式。目前的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都采用这种供氧方式。,13.4.3分段进水(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的BOD负荷在池首过高,需氧率沿池长逐渐降低,而氧气却沿池长均匀供给,造成了浪费。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将废水沿曝气池长分数处注入,即形成阶段进水方法,这种方法除了能平衡曝气池供气量外,还能使微生物营养供应均匀。另一个特点是BOD浓度沿池长是变化的,曝气池出流混合液浓度降低,对二沉池工作有利。,型式廊道式流态推流式(多点进水),特点:1.需氧和供氧较平衡2.耐冲击负荷力强3.处理效果好4.BOD降解曲线是呈锯齿缓慢下降曲线,13.4.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把活性污泥对基质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混在同一曝气池内进行,适于处理溶解的BOD。对含有大量胶体的和悬浮性的混合基质的废水,因初期吸附量大,以及吸附的有机固体物在生物酶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物质再向水中扩散,遂产生了把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分别在两个曝气池中进行的构想,从而出现了吸附再生法。由于再生池仅对回流污泥进行曝气(剩余污泥不必再生),故节约空气量,且可缩小池容。经过再生的活性污泥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因而吸附活性高。再则,再生池的污泥微生物很快在池末端遇到营养不足环境,丝状菌不适应这样的空曝环境,所以其繁殖受到限制,有利于防止污泥膨胀。在使用上,吸附再生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型式:廊道式(吸附池和再生池可合建)流态:中间进水,推流特点:处理质量较差耐冲击负荷强适合处理胶体物质含量高的工业废水BOD降解曲线是呈急剧下降、缓慢下降曲线,13.4.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法中的入流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即与池内废水完全混合,曝气池内营养物和需氧率都是均匀的,微生物接触的是浓度与出水浓度一样的废水,故可承受一定的冲击负荷。完全混合法的,曝气池与沉淀池有分建与合建两种类型。完全混合法的工作点可以处于微生物对数增长期也可处于衰减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特点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BOD降解曲线是呈缓慢下降型直线曲线2.池中各点水质相同,各部分有机物降解工况点相同,便于调控3.处理效率差于推流式4.易出现污泥膨胀,13.4.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特点1.由于负荷低,延时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较大2.对水质水量变动性强3.产污泥量少4.处理效果好,13.4.7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特点1.由于负荷高,高负荷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容积小,占地面积较小。2.处理效果差,60703.产污泥量高4.适合做预处理,13.4.8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特点:1.溶解氧Do8mg/L2.污泥浓度MlSS很高,高达400070003.剩余污泥量x很少4.污泥指数SVI低,沉降性能好,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高,13.4.9深水曝气和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特点:氧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可以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水。,13.4.10选择器活性污泥法,该工艺是在曝气池前加一个水力停留时间很短的小反应器,全部污水和部分回流污泥进入选择器,形成高负压区。从而使有机物浓度高,有利于菌胶团的优先生长而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生长,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选择器可以用好氧选择器也可用厌氧选择器,返回,13.5曝气及曝气系统,曝气的作用是向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液相供给溶解氧,并起搅拌和混合作用。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混合曝气,某些情况下也采用射流曝气。鼓风曝气是将压缩空气通过管道系统送入池内的散气设备,以气泡形式分散进入混合液。机械曝气则利用装设在曝气池内的叶轮的转动,剧烈地搅动水面,使液体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液面并产生剧烈水跃,从而使空气中的氧与水滴或水气的界面充分接触,转入液相中去。射流曝气则是利用水射流泵将空气吸入,使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并溶解的曝气方式。,常用曝气方式a.曝气b.机械曝气c.鼓风曝气d.射流曝气曝气作用a.充氧-生化反应b.搅拌,使水,气,液三相良好接触提高氧利用率c.维持液体的足够速度以使水中固体物悬浮,13.5.0曝气方式和曝气作用,13.5.1氧转移原理,菲克定律(传质规律)其中:物质扩散速率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双膜理论a.气液两相接触面存在层流的气膜和液膜(分子扩散)b.气液两相紊流不存在浓度差c.阻力主要在气液两膜d.气膜中存在分压梯度,液膜中有浓度梯度,梯度是推动e.氧难溶与水,因此液膜中存在氧的主要阻力,氧的转移模式由菲克定律(设M为物质量,A为界面面积),根据双膜模型a.气膜阻力小,Pg=Pi=Cs是氧分压Pg时溶解氧饱和浓度b.设液膜厚度为Xf(很低),则液膜内DO浓度梯度:,将上面两个公式联立:,则单位体积氧转移速度,其中:单位体积的氧转移速率,kgO2/(m3h);液膜氧传质系数,m/h,,在液膜内DO浓度梯度:,中浓度变化的系数为氧的总转移系数:,则氧向水中转移模式:,由上式分析提高氧转移速率的方法:1.提高,加强液相主体紊动,降低液膜厚度,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例如微孔曝气。2.提高CS,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例如压力生物反应器、纯氧曝气、深水曝气。,氧总转移系数的确定,氧总转移系数是计算氧转移速率的基本参数测定:采用充氧试验(清水)对曝气池混合液,反应器氧转移速率测定,13.5.2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污水质的影响,1.表面活性剂影响,影响气液膜,2.含盐量影响,影响分子扩散,水温修正后:,氧的分压,H: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m;Ea:曝气装置的氧利用率,。,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饱和度,或者,其中,13.5.3氧转移速率与空气量的计算,氧转移速率的计算,测定空气扩散装置的氧转移系数实在标准条件下测定的:水温20,标准大气压,测定用水是脱氧清水。在标准状态下的氧转移速率Ro,其它状态下的氧转移速率R,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1.氧转移效率,Ea指脱氧、清水、20,1大气压的氧利用率()S鼓风机供氧量(kgO2/h)Ro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氧量(kgO2/h),2.供气量,Gs鼓风机供气量(m3/h),由上部分的公式:,稳定情况下,氧的转移速率=活性微生物需氧率,对于机械曝气,叶轮在标准条件下的充氧量,kg/L,v叶轮线速度,m/s;,D叶轮直径,m;,13.5.4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空气扩散装置一般也称曝气装置或曝气头,空气扩散装置在曝气池内的主要作用是:1.充氧:将空气中的氧(或纯氧)转移到曝气的混合液中,以满足微生物呼吸的需要。2.搅拌与混合:使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处于均匀的混合液,使活性污泥、溶解氧、污水中的有机物三者充分接触。3.防止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沉淀,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1.动力效率(Ep):消耗单位电能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2.氧的利用率(EA)或氧的转移效率: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氧量的百分比。3.充氧能力(EL):通过机械曝气装置的转动,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表示一台劫些曝气装置的充氧能力。评定鼓风Ep,EA;评定机械Ep,EL,鼓风曝气系统和扩散装置,1.微气泡扩散器,它常称为射流曝气器,气泡直径在100m左右,射流曝气器通过混合液的高速射流,将鼓风机引入的空气切割粉碎为微细气泡,与混合液充分接触混合,促进氧的传递,氧利用率20%-30%;,扩散板与扩散管,膜片式微孔空气扩散器,固定式平板型空气扩散器,2.中气泡扩散器,常用穿孔管,孔直径为23mm,孔眼气体流速不小于10m/s,以防堵塞,其特点是氧利用率8%-12%,但空气压力损失较小;,4.大气泡扩散器,常用曝气竖管,直径为15mm左右,底口敞开,其特点是气泡大(直径3mm以上),分布不匀,氧利用率4%-6%,不易堵塞;,3.小气泡扩散器,有微孔材料制成的扩散板和扩散管等,其特点是气泡小(直径在1.5mm以下),氧利用率15%-20%,但阻力大,易阻塞;,5.水力剪切空气扩散器,6.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器,7.水下空气扩散器,机械曝气装置,机械曝气设备有泵型轮,倒伞型叶轮,平板型叶轮和卧式曝气转刷。曝气叶轮一般装于水下,淹没深度为10100mm,可调节。淹没深度大时,提升水量大。叶轮转速一般为20100r/min。卧式曝气转刷淹没深度为直径的1/31/4,转速在70120r/min,转动时转刷将大量液滴抛向空中,并使液面剧烈波动,促进氧的溶解。,曝气机理1.形成水跃,卷入空气2.提升与输出,更新水面从空气复氧3.形成负压,吸入空气,1.竖轴曝气装置,2.横轴曝气装置,返回,13.6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异步培养法:先培养再驯化2.同步培养法:培养驯化同时进行3.接种培养培养法将其他相以污水厂污泥作为种泥进水方式1.连续进水:适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2.间歇进水:一般,闷曝-沉淀-排除上清夜-加新鲜水-闷曝-沉淀,13.6.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3.6.2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与控制参数,试运行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正常运行1.对供气量(曝气量)的调节每天早晚各调节一次供气,大型的废水处理厂每周调节一次。2.回流污泥量的调节使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保持相对稳定3.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调节排放的剩余污泥应大致等于污泥增长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检测处理效果指标COD,BOD,TOD,TOC,SS有毒物质污泥营养及环境指标PH温度NP污泥沉降性SV%MLSSMLVSSSVIDO生物相生物相观察,13.6.3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系统种的污泥沉降性质发生改变,不易沉降的现象。污泥变质时,不易沉淀,SVI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1.危害:a.污泥不易沉降,污泥流失,反应器中处理的污泥浓度不够,b.污泥浓度不足,处理率下降c.排入水体,生物污染2.分类:a.丝状菌膨胀b.结合水膨胀3.原因:丝状菌膨胀:a.C/N过高,缺少营养b.DO不足c.水温高d.PH过低结合水膨胀:排泥不通畅,高负荷运转,污泥解体出现的絮凝体细小,沉淀水浑浊等污泥絮凝体解体的现象原因:曝气过量:紊动过分剧烈,使絮状体破裂中毒:微生物活性抑制或死亡污泥腐化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产生H2S,CH4等气体而上升污泥上浮缺氧状态下,污泥反消化,产生的气体促使污泥上浮。泡沫问题表面活性物质造成。处理方法有消泡剂、消泡水管。,在工程计算中常用的工艺及计算,可在课程设计中参考,13.7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13.7.1脱氮原理与工艺技术,氮污染的危害,1.富营养化N、P引起,藻类问题(滇池,太湖);2.提高制水成本污水消毒时,增加投氯量;3.污水回用填塞管道NH3N可促进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4.农业灌溉TN不大于1mg/l,否则对农作物有影响。,1.有机氮2.氨态氮(NH3N、NH4+N)3.NO2N、NO3N4.N2,氮的存在形式,二级处理技术的局限性,合成代谢对氮磷的去处率低,水中氮磷过剩nCxHyOz+nNH3+n(x+y/4-z/2-5)O2(C5H7NO2)n+n(x-5)CO2+n/2(y-4)H2O,13.7.1.1氮的吹脱处理,NH3+H2ONH4+OH-PH=7时,以NH4+存在PH=11时,90%NH3存在PH升高,去除NH3上升T上升,去除NH3上升,脱氮塔技术的特点:除氮的效果稳定;操作简便,容易控制;NH3二次污染(可回收);使用CaO易结垢(改用NaOH)水温下降时,效果差,原理,脱氮塔,1.PH值PH升高到10.5以上,去除率增加缓慢,2.水温水温升高,效率升高3.布水状态滴状下落最好,膜状下落,效果大减4.布水负荷率填料6m高以上时,其值不超过180m/m.d5.气液比填料6m高以上时,2200-2300以下为好。,脱氮塔工作影响因素与设计参数,13.7.1.2生物脱氮原理,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N、P只满足生理要求即可,因此对二者去除率低,仅为20-40%;5-20%,概述,污水生物处理中氮的转化过程,1、氨化反应,氨化反应原理,RCHNH2COOH+O2RCOOH+CO2+NH3,氨化菌,氨化菌为异氧菌,一般在氨化过程与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同时进行,有机物去除结束时,已经完成了氨化反应,2、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原理,总反应,硝化菌的特点,硝化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统称;硝化菌属于化能自养菌,可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硝化菌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所以有以下指标:,溶解氧:氧是电子受体,DO不能低于1.0mg/l硝化需氧量(NOD)4.57g(氧)/g(N)碱度:7.1g碱度(以CaCO3计)/1g氨态氮(以N计),一般碱度不低于50mg/lPH:硝化菌对PH变化敏感,最佳值8.0-8.4,效率最高,温度:适应20-30,15时硝化速度下降,低于5完全停止有机物:BOD应低于15-20mg/l污泥龄(SRT):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c)N(c)Nmin,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c)Nmin有害物质:对硝化反应抑制,某些重金属,高浓度NH4+N,高浓度NOxN,有毒有机物、络合物阳离子。,3、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指NO3N和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成气态N2的过程。,同化反硝化反应原理,异化反硝化反应原理,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以NO3N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合成的细胞物质较少。,污水中的碳源:BOD5/TN3-5时,勿需外加碳源PH:主要的影响因素,适当的值为(6.5-7.5),PH8,或PH11,磷的形式,正磷酸盐(PO4)聚磷酸盐:去除难易程度焦磷酸盐(P2O74-)三磷酸盐(P3O105-)90%,2.工艺功能:,1.工艺流程:,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2.反应器单元功能:厌氧反应池:释放磷+氨化(有机氮)缺氧反应器:脱氮好氧反应器:去除BOD,硝化,吸收磷,3.工艺特点,除磷效果很难提高脱氮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2Q,不宜太高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总的HRT很短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好氧,厌氧交替运行),无污泥膨胀,SVI100污泥中含磷浓度高,肥效高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搅拌,运行费用低,4.缺点,13.7.2.4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传统的废水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增加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系统为维持较高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运行费用。抗冲击能力弱,高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进水会抑制硝化菌生长。,新突破,硝化过程不仅由自养菌完成,异养菌也可以参与硝化作用。某些微生物好氧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反硝化作用在厌氧条件下,NH4+N减少。聚磷菌能利用硝酸盐实现反硝化和过量吸收磷。,SHARON工艺,1.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将氨氮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反硝化。,2.应用:污泥硝化池上清液处理,3.基本特点:,硝化与反硝化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简化工艺流程,节省碳源。硝化产生的酸度可部分地由反硝化产生的碱度中和,减少供气量。缩短水利停留时间,减少反应器体积和占地面积。,OLAND工艺,比利时微生物生态实验室于1998年培养了一种用于高浓度含氨废水处理的自养硝化菌,其关键特征是能通过自身供氧而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电子受体不足时可消耗其自身(即消耗NO2-)来氧化氨。OLAND工艺即是由自养硝化菌作为生物催化剂所发生的氧化还原除氮,为氧控自养硝化反硝化的简称10、12。据报道,该工艺可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节省供氧62.5%,节省电子供体(碳源)100%。在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中,亚硝化菌可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生长。控制该过程的关键参数是氧浓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混合菌群连续运行的条件下尚难以对氧和污泥的pH值进行良好的控制。若可通过化学计量方法合理地控制氧的供给,即可使污泥处于亚硝化阶段。实验室研究表明,该工艺对的去除效率相当高50mgTN/(Ld)。,ANAMMOX工艺,由反硝化时氨氮和硝酸盐同时消失的现象开发一种新处理工艺。研究表明,化能自养型细菌可以在无分子态氧的条件下以CO2(CO32-)作为碳源、NO2-为电子受体、NH4+作为电子供体,将NH4+和NO2-共同转化为N2。这一反应过程的发现为利用生物法处理高氨、低BOD的废水找到了一条最优的途径。理论上利用这一原理将比传统工艺节省62.5%的O2,同时不需任何外加碱度和有机物(反硝化菌的碳源和电子供体)。ANAMMOX反应过程如下,该反应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传统脱氮过程:NH4+2O2+0.83CH3OH0.5N2+3.17H2O+H+0.83CO2亚硝酸盐型硝化+氨的厌氧氧化过程:NH4+0.75O20.5N2+1.5H2O+H+NH4+NO2-N2+2H2O(G-358kJ/mol)该反应的微生物属自养型厌氧细菌,生长速率非常低,但将氨氮厌氧转化能力非常高,可以达到4.8kgTN/(m3d),最佳运行条件:温度为1043,pH值为6.78.3。,Deammonification工艺,Hippen等人报道了一个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新工艺。该工艺中,氨转化为氮气的过程不需要按化学计量式消耗电子供体,这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命名为aerobicde-ammonification(好氧反氨化)工艺。该工艺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目前尚不太清楚。工艺的关键是控制供氧。Muller等人也报道过自养硝化污泥在非常低的氧压力下(1kPa或气相中约2.0%O2)可以产生氮气。当溶解氧压力在0.3kPa时,氨的最大氧化率达58%。然而,该过程还未实现稳定和可行的工艺设计。Binswanger等人报道过利用生物转盘反应器通过硝化反硝化工艺去除高浓度NH4+,废水中的氨。结果表明:当表面负荷为2.5gN/(m2.d)时,去除速率达90250gN/(m3.d)。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碳化合物。反应机理可假定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被NAD+还原。,返回,13.8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13.8.1氧化沟,氧化沟,氧化沟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和发展,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池体狭长,池体较浅,曝气池一般呈封闭的环行沟渠装,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作不停的循环流动,水利停留时间长,在曝气池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的转动,推动沟内液体迅速流动,起到曝气和搅拌两个作用。,氧化沟基本构造,氧化沟的特点,1.氧化沟中形成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脱氮除磷;2.池型较大,占地面积较大,多在室外,动力效率低,能耗高;3.负荷低,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少;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5.常不设计初沉池,也可以不单设二次沉淀池。,氧化沟的构造形式及流态,环形沟渠结构,水流流态循环混合式,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之间,氧化沟的技术参数,1.污泥负荷0.070.4kgBOD5/kgMLSSdd2.容积负荷0.282.4kgBOD5/m3d,3.泥龄530d4.产泥率0.61.2kgss/kgBOD55.MLSS30006000mg/L6.HRT424h,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1.供氧2.保证其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使污水、空气和污泥三者充分混合与接触3.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沿池长流动,保持氧化沟的净化功能。,常用的氧化沟系统,1.卡罗塞尔氧化沟渠道更深、效率更高、机械性能更好,改善和弥补了转刷式氧化沟的弱点。,2.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容积相同的池子串联工作,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无需污泥回流系统,必须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水质好,污泥比较稳定。,3.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同心圆式的多沟串联系统,用的比较广泛,运行时,外、中、内的溶解氧的剃度很大。,3.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有称合建式氧化沟,减少战地面积,免除污泥回流系统,但是有待进一步完善。,4.帕斯韦尔氧化沟系统,5.T型氧化沟系统,13.8.2AB法废水处理工艺,1.无初沉池2.A,B段各拥有自己的回流系统,两段分开,有各自的微生物群体3.由于A段的负荷高,有效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4.可以分期建设,条件成熟建二级。,AB法工艺流程,AB法特点,13.8.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SBR法的运行方式,SBR法有成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充排式反应器的改进形式,所谓序批:一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顺序、间歇的方式进行,由于污水是连续排放,所以要至少两个池子。二是每个SBR反应器的操作也是按次序的间歇运行。,SBR法的工艺特点,1.工艺简单,可省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2.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3.沉淀效果好4.不易发生污泥膨胀5.通过运行方式调节(前加缺氧,厌氧时间)可脱N除P6.便于自动控制(时间参数)7.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装置,SBR法的工艺流程,ICEAS工艺,13.8.3SBR的发展及其主要的变形工艺,1.ICEAS的循环操作过程,在反应器的进水端增加了一个预反应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间歇排水。,2.ICEAS的优缺点:,主反应区处于停曝搅拌状态进行反硝化时,连续进入的污水提供碳源,提高脱氮效率连续进水,配水稳定,简化了操作程序。现有的SBR处理法可较容易的改造成这种运行方式。在沉淀期时,进水在主反应区底部造成水力紊动影响泥水分离,冲淡了SBR降解有机物的推动力,3.ICEAS的反应池,反应池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预反应区,也称进水曝气区,后一部分为主反应区。主、预反应区之间的底部有孔洞相连,污水以很低的流速有预反应区进入主反应区。,CASS工艺,1.CASS的循环操作过程,2.CASS的反应器及原理,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3.CASS的优势,(1)与SBR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其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需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而SBR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滗水器完成的,随水面逐渐下降,均匀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时水流对底部沉淀污泥的扰动。CASS法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2)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建设费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运转费用省;管理简单,运行可靠;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无异味。设备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设备使用寿命长;对原水的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DATIAT工艺,1.DATIAT工艺流程,DAT池为预反应池,也称为连续曝气区,池中水流呈完全混合流态,绝大部分有机物在这个池中降解。IAT相当一个传统的SBR池,但进水为连续流。,DATIAT系统的主体构筑物由一个连续曝气池和一个间歇曝气池串连而成。一般情况下,DAT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连续流入IAT,在IAT完成反应、沉淀、出水等工序。,DAT池和IAT池串联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吊机购买合同范本
- 饰品订单合同范本
- 家具木工劳务合同范本
- 租客个人转租合同范本
- 策划意向金合同范本
- 单位房产赠与合同范本
- 食品原料购买合同范本
- 玉米批发合同范本
- 兄弟合作开店合同范本
- 公司合资成立方案
- 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培训课件
- SES N 3293 试验测试标准
- 建筑施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控制清单
- CPK数据图表生成器
- 割草机 打草机 割灌机正确使用方法
- 医保异地备案个人承诺书
- 新教师入职培训-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 小学道法一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课件
-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新七年级小升初英语分班考试(含答案)
- 重庆.住宅物业单位服务等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