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兄弟》书评_第1页
活着—余华《兄弟》书评_第2页
活着—余华《兄弟》书评_第3页
活着—余华《兄弟》书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着读余华兄弟作者:丁洲兄弟分上、下两部,讲述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摘自兄弟网络评论(一) 有关人性我在读书时有这样一个标准,评价一个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就看作者对他性格的刻画是否真实而精确。人性诚然不是可以简单描述出来的东西,而好作品的字里行间,往往可以展现出那种让人心醉神迷、同时又振聋发聩的复杂性来。在余华的兄弟里,只有一个绝对化了的人格,就是两兄弟的父亲宋凡平。他作为一个理想人格出现,代表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具备所有可歌颂的品质:善良、乐观、坚强、幽默、有原则、责任感。小说里所有有关宋凡平的情节,无一不增添了这个人物的魅力。这也就使他后来在文革中遭受的种种苦难和屈辱更显悲壮苍凉。对宋凡平的陨落的描写,是书中揭露文革对人性的毁灭、对人的迫害的一个主要方面没有任何用以遮羞的布缕,只有赤裸裸的真实。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理想人格的殉难的确能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在兄弟中,人性的阴暗面亦被用近乎荒诞离奇的讽刺笔调鞭挞入骨,更加令人触目惊心。什么是真实?宋凡平、陶青和苏妈的善是真实,大多数人的冷酷、愚昧、残忍和嗜血更是强烈的真实。利己、贪婪、虚伪,被戏剧化处理的情节高倍放大在每个读者的眼前。这样强烈到近乎偏执的存在足以让你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看之刺眼、不看惊心。兄弟的两个男主角都表现出复杂的人格来,其中以李光头为甚。他的流氓性让你厌弃,他的重情重义却让你感动,他的聪明油滑又让你忍俊不禁。无论何时,他都不是纯善或是纯恶的形象,既不会让人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也不会让人深深喜爱、心驰神往之。提到这个人时,你最有可能的表现是先叹息一声,接着摇头说:“这个人不好说。”人性从来都不能用非黑即白来界定;人性的善恶也不是一个人身上坏事与好事的简单减法。在现实世界中,用普世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无疑是正确的,却也无疑是幼稚的。人性最难揣摩之处,在于它的易变。因为易变,所以既无比迷人,又令人胆寒。在兄弟中,林红的变最让人瞠目。从最初那个美丽清纯、一心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到后来背弃丈夫、与李光头疯狂偷情的妇人,再到最后操办皮肉生意、庸俗不堪的皮条客,这样的转变不得不说是非常惊人的。环境因素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人心。我们民族千百年来提倡“气节”、“操守”,正是希望人们能够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污泥之中保持自身的信仰和坚持。然而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始终只占少数。因为可贵,因为难以达成,才愈见其重要性。从情节发展上看,林红的变送上了压倒男主角宋钢的最后一根稻草,并将书中所有人事推入了完全的光怪陆离之中。兄弟的下部就这样在荒诞中走向了结局。(二) 有关命运俗话中的“性格决定命运”,在我眼里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它忽略了社会环境的作用。若不是遭逢乱世,脸厚心黑的刘邦绝不能成就一代大业,顶多是个左右逢源的小官罢了。若不是清廷腐败无能,善弄权术的慈禧绝不能左右近代中国历史进程,顶多在后宫权势通天,最后落得一个“奸后”的名声而已。时也,命也;四个字的短短嗟叹,足以高度概括社会环境对一个人命运的重大影响。当社会总体面貌呈现出的是疯狂和荒谬时,这种影响就愈发明显了。近乎完美的宋凡平在文革中死于同镇人的拳脚和棍棒之下,善良的宋钢在相继失去事业、尊严和爱情后选择死亡,而油滑粗鄙的李光头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扶摇千里,一跃成为一个GDP人物。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君子在时代和社会的大掌之下零落成泥,而小人则如鱼得水、活得风生水起。在畸形的社会中,不正常才是常态。在兄弟中,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是扭曲的。善良诚实正直导致潦倒甚至凋亡,而寡廉鲜耻阿谀奉承则引向财富、地位和成功。这种微妙的作用似乎已经了成为人人心明如镜却绝口不提的潜规则,但是余华却偏偏用电子显微镜放大了来给读者看,甚至是逼读者看、逼读者直面。他的笔触是狠辣的,态度却是轻浮调笑的;除了偶然流露出的沉重情绪,全书的描写似乎都过于轻狎和荤腥,在视觉上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也加强了讽刺力度。脱离开书来看,余华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段历史的思路,但是这种思路的个人色彩和文人气质都太过强烈,以至于可能会对某些方面过于夸张,或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在市场经济刚刚兴起的背景下,人心的浮躁和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由此导致的种种怪象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对于这阶段中整个社会道德标准的降低,文人们的愤慨、无奈和呐喊都是可以令人理解并赞同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愤慨和唾骂究竟有没有言过其实呢?究竟贴不贴合社会的真实形态呢?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文人们的思考是否实用,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连这些人都停止了思考和批判,那么社会离变成一滩死水也就不远了。(三) 其他兄弟在发行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可以称作“文革卷”,下部则是“现代篇”。两个主角在上部中尚未成人,主要描写他们父母一辈在文革中经受的命运,和两兄弟在患难中的感人情谊;而在下部中,两个主角在成人之后走上了迥然相异的两条道路,最终以阴阳两隔作结。有人评论道,兄弟的下部是狗尾续貂之作,难以与上部比肩。老实说,看书时我也有这样的疑惑下部的风格太过荒诞不羁,与上部并没有一脉相承之感,甚至可以分开成两个故事来看。然而站在作家的立场来看,这样的转变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文革一向是文艺创作的敏感题材,很多作品都只是隔靴搔痒、点到即止而已,兄弟上部中集中笔墨的描写显然有些大胆;而下部的光怪陆离在冲淡了原有的历史感的同时,自然也可以冲淡原有的敏感度。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真相究竟如何,只有作者余华才知道了。其实独立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