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Logit 模型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5级 刘小润指导教师 王莉莉 讲师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重点之一。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对我校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数据,建立Logit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和检验,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特征、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作用大.关键词:logit模型,回归,就业 Survey Analysis to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 based on Logit ModelLiu Xiao-Ru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Grade 2005Directed by Wang Li-li(Lecturer)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employment in China. From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grade 2005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 collect data and establish a Logit model. Then by model estimation and test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levant to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gles and finds that such factors as graduates gender, English level, Computer level, social activities, and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play a relatively greater role in their job opportunities.Key words: Logit model, Return, Employment1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快速增长1,据了解,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往年增加52万人。其中,四川省高校毕业生有2818万人。四川农业大学今年有本专科毕业生5544人,研究生870人。 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需要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而在今年金融危机下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2。随着每年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规模的壮大,在整个社会劳动力就业群体中,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属于“高阶劳动力”。由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的人力财力资源的投资,大学毕业生已经是高人力和搞资本的存量,假设大学生未能够成功找到工作而成为了失业者,这就将大大降低人力投资收益,况且由于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来可能已经不会对现有的人才资本存量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以后的新的追加投资会越来越大,而收益却可能会更小,最后,他们将有可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3。从社会这个大角度来看,失业人数的增加和失业时间的加长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增加了新的压力,不利于经济的增长4。因此,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之一首先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于大学生就业这一严重问题,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或科研机构都进行大量研究。而这些大量的研究中主要是理论性论证或实证描述,无法获知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更不能从数量角度对毕业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的就业机会比率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说服力和应用效果值得商榷。本文通过建立Logit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2模型介绍及变量选取 2.1 Logit 模型介绍在研究居民是否购买商品住房、大学生是否能够就业等现象时,因变量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其取值只有两种状态:是与否。这种现象在计量经济学中称为“二元型响应”现象,即随机变量 (“1”表示“是”,“0”表示“否”)对的模型设定形式通常可选择(逻辑)生长曲线形式,即为Logit模型5。当选择逻辑生长曲线作为的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形式时有 (1) 为简化起见,令,其简化后的一般形式为: (2) 式(2)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随着时趋向于,为的饱和值;反之,一是随着时趋向于0;二是式(2)具有拐点,在拐点之前,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拐点之后,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逐渐趋于0。若,这两个特征是满足一般经济现象变化的特点。 为了使式(2)能够进行估计,并且消除与以及与非线性关系,若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则对(2)进行方程是变化有继续求解可以得出整理后有 (3) 由上面式(3)可以得出:不仅是的线性函数,而且是的线性函数。比率通常称为机会比率,即所研究的事件“发生”与“没发生”的概率之比,设为 ,则对(3)式两边求导,整理得 (4) 由(4)式可得,变动一个单位,机会比率的变化率变动个单位,此模型称为Logit模型。Logit模型是解决“二元型响应”类现象的模型之一。本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比率,属于“二元型响应”现象,通过影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发生后的机会概率比,找到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以及影响的程度。2.2 变量选取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众多,既包括的有宏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关于微观方面的原因。宏观原因有社会经济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状态,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诸多因素;而微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的个体特征、学习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等因素6。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微观因素出发,主要选取的因素有毕业生个体基本特征、学习基本情况、参加实践情况这些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来分析他们分别对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毕业生个体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性别() 和是否为党员()两个变量。(2)学习基本情况。反映学习的指标比较多,如各门功课的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为了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主要选取计算机等级是否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英语是否过了四级()两个变量。(3)参加实践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做过兼职工作,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懂得与人沟通和交往,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因此,选取了变量有无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 来反映学生的参加实践工作情况。本文确定调查对象为四川农业大学大学2009届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毕业生,不包括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学生和没有意愿就业的学生,即调查对象仅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通过对该专业的这些学生的就业具体情况调查和该班的每年的综合测评的详细资料表格,结合就业指导中心资料,搜集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各项影响就业相关因素的数据。3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1 选取的变量以及对就业的预期作用假设因素变量及取值范围预期作用方向毕业生个体基本特征=1 男, =0 女正向=1 党员, =0 其他正向学习因素=1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2级,=1未通过正向=1 英语通过四级,=0 未通过四正向参加实践情况=1 有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 =0 没有正向3.1 变量对就业机会比率作用的假设所选取的变量对就业机会比率的预期作用方向,是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得到的假设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比较直观得到变量的预期作用方向。这些判断结果是否科学,对就业机会比率影响是否显著,需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模型估计与检验,以便得到比较客观的结论,从而为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较科学的建议。3.2 实证分析与模型建设 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Y一共分为两种情况,“0”表示未能就业,“1”表示已签订就业协议或有明确的签约意向但尚未签约的,它是一个二元变量。我们采用logit模型来分析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而在我们调查中,只针对于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根据模型(3),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模型 (5)其中表示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因素矩阵,由于,而无限趋近于1,所以取临界值0,在结合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影响因素的矩阵,我们就可以构建如下的logit模型7: (6) 表2 变量统计调查数据学生姓名YX1X2X3X4X5杨泉111101何友111111张晓芬101010古泽文111111邓惠文101001昝江111111杨菁101011张林111011陈鹏011111王承均111111赵华彬111110范晓芳001000刘海勇011000唐勇111101郭敏001010杨友芬000011兰祥飞011110李锋111000黄伟011000张杰011110简丽100001杜江艳100010游胜011000蔡均100001刘小润110100李昭阳010000吴登科110101夏先建010000袁川010000沈行110000廖力锋110000周科宇010000徐颖010010王长毅110000钟福110000李明010010商智慧010000梁治军010000张超010000卓志霖110001通过对表1各个变量统计调查的数据统计出表2,运用Eviews 软件,对该模型就行估计。首先,我们双击EViews5.0软件,然后建立一个新的工作区,点击FILE菜单,选择new,再选择workfile,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非结构数据,确定为观测的样本数位40,然后点击ok结果显示附录1所示8:然后在点击file菜单,选择Import子菜单下面的Read Text-lotus-excel菜单,进行我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X1、X2、X3、X4、X5的定义和数据录入,结果如附录2所示接着在主菜单中找到Object,选择new object,在method一栏中选择binary方法求解,在模型中选择logit模型,然后在空白处依次输入我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和常数项,结果如附录3所示。然后点击确定,将显示我们所求的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1 模型求解结果显示由图1显示的结果McFadden R-squared的值为0.,说明和同类拟合模型相比拟合优度较好9。结合表1的预期作用假设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统计检验结果看,似然比统计量(LR statistic)为12.64643,对应的概率为0.,说明在0.05显著水平下,所有斜率系数同时为零的假设被拒绝,即所有变量一起对就业机会比率有显著性影响。在所选取的变量中,在0.10显著水平下,只有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对就业机会比率有显著性影响10。在0.10显著水平下,其它变量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在二分回归子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期望符号以及与实际上的对比关系才是首要的。(2)从回归系数的符号看, 是否是男性、是否是党员、英语是否过四级与假设的预期作用相反,其他各变量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作用方向和假设是一致的11。 是否为男性之所以会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成正相关,和我们预期的作用相反,大概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女性更加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就业中困难,所以女性在就业中会显的更加的积极和有准备,所以他会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成正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过2级能够会与就业机会比率成正相关,计算机水平相对高的毕业生更加能够利用计算机,能够真正的应用网络学习以及进行资料的搜索,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而不在是利用网络沉迷于游戏和电影等娱乐方面。以在毕业时,能够利用网络获得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12。而且随着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以及人们认识到计算机对自己的办公和管理等各方面起到的方便快捷的作用,所以也就会对于拥有一定计算机水平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水平对于就业机会比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13。而英语是否过四级与我们预期的英语四级对就业比率的正向影响正好相反,这点应该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导致在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体会到英语的优势。由参加实践情况中回归结果可知,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对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相当的大,正好对应了现在就业市场可能存在经验歧视,用人单位对于拥有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的人才比较青睐,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对在校的就读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兼职,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的去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兼职就会。而是否是党员对就业机会比率成反相关,也和我们预期的假设相反,只是影响力度不是很明显。但是也能够说明在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处理入党和学习关系时候有所不妥,没有利用在党内活动的时间多多学习知识,多多学习社会经验和多多进行社会实践14。4 结论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15,通过对估计的对于就业因素有影响的变量的数据搜集,然后建立Logit模型,通过EViews5.0软件对模型估计和检验并与预期假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对就业的机会比率影响作用大,且和我们预期的作用相反,同时是否为党员对就业机会比率影响的作用也和我们预期的作用相反;高校应该加强对党员的培养。(2)在学习因素中,计算机水平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且作用比较明显。英语水平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的作用与我们预期的作用相反。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重视到英语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要重视英语的实用性。并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3)在参加实践情况中,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对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相当的大,大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其提高从业经验和公关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现在就业的需求方普遍存在经验歧视的情况下,需要高校加强职业培训,还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解决就业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6。参考文献1 蔡克勇.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2 许小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40-523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39(6):87-954 李景华.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