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史学常识与史研方法的考查方向,第二部分高考热点专题,高考常考的史学常识,高考对史研方法的主要考查方式,一,二,(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纪年法1.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高考常考的史学常识,3.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5.民国纪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当时规定与公元纪年法并行。但官方多用民国纪年法,个人档案中也用。民国年换算公元纪年减去1911,得出民国多少年。,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据你所掌握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丁卯”最有可能是公元()A.1627年B.1638年C.1640年D.1644年,A,例1,(二)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较早朝代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时期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1.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也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义。,2.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3.年号: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确定什么样的年号纪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改朝换代以后,新的皇帝即位,需要重定正朔,以显示奉天承运,上顺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确定年号纪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种表示。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历代的皇帝所用的年号共有708个,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示受命于天的,如应天、天兴、天授等;表示神圣祥瑞的,如万利、河清、大圣等;表示改朝换代的,如太始、开元、皇初等;歌颂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等;希图安宁平顺的,如安定、广顺、永宁等;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长久、天寿、长乐等。,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下列哪位皇帝的谥号含有平庸和无能的含义()A.汉明帝B.汉景帝C.唐睿宗D.晋惠帝,例2,解析明、景、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没什么能力的皇帝的谥号。,D,(三)避讳的对象和方法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其字号则无必要。1.避讳的对象有四类(1)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2)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3)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4)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2.避讳的方法有三种(1)改字法: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以用同义字为最多。此法在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后代继续沿用。对于帝王或圣贤之名,众所共讳,称为公讳。公讳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有如下几种:为避皇帝之讳而改姓;改名为避讳,有直接改原名的,亦有只称字、号的;改官名包括了改爵名;改地名;前朝的年号与本朝君主犯讳,亦要避讳;改干支;改物名。,(2)缺笔法:用本字而省缺笔画。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3)空字法: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下述哪一避讳方法明显与其他方法不同()A.唐人撰隋书,为避李世民讳,书王世充作“王充”B.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C.唐朝为避李世民讳,将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称“户部”D.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镏,把石榴改为“金樱”,例3,解析A项属于空字法;其他三项为改字法,B项为改地名,C项为改官名,D项为改物名。答案A,(四)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学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明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晴、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2.五行学说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五行相克的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的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例4,解析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德,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解题时抓住关键词“禅让”,即为相生关系,由五行相生次序可知,火生土,土生金。,A,(五)十二生肖、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的匹配1.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对应,2.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匹配,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其中的“申时”指()A.午后一点至三点B.下午三点至五点C.下午五点至七点D.傍晚七点至九点,例5,B,(六)二十四节气记忆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注解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有则关于节气的民谚如是说:“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句中“”代指()A.芒种B.白露C.惊蛰D.小满解析据诗句中所提节气是按顺序写成的。介于雨水和春分之间的节气是惊蛰。,例6,C,二、高考对史研方法的主要考查方式,(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如何考证史料的真伪。辨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史料。要考辨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利用常识和推理证明。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为证据。,(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例7,解析本题以甲骨文证实史记记载商王世系的真实性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描述、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属考古发现,史记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及对其后世长期的不确定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其证实,说明了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项正确;实物资料可用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A项所述不确切;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从体现;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历史记载中当事人的文字记述、社会遗存等不一定非要经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排除C项。答案D,方法指导(1)关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甲骨文的记事资料,使人们有可能结合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大致了解商代社会的概貌;甲骨文的资料还可以与现存文献史料相印证,以补正文献资料的不足或错误;甲骨文本身也是一种形象化的史料。(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3)实物资料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2013四川高考)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例8,A.B.C.D.解析“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所以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依据排除法,排除含的选项,故答案选择D项。,方法指导(1)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作者对当时历史的反映,但并不完全是当时真实的历史。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例9,解析本题考查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B,方法指导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面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也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要从两个方面去对待。一方面,不能把传说当真实的历史,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的真实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用历史事实去衡量远古传说。科学的做法是,从神话传说中找出合理的部分,从点滴中寻找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例10,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小农经济的特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模式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材料二“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分析概括。答案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和材料二引文出处分析;第二小问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如材料三中的“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材料四中的“美国最新式战车”“3AEM意为财政贷款”;第二小问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答案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方法指导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史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一、二,同样是反映中国近代经济的两则史料,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如何正确认识其史料价值呢?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一认为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显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显然不具备普遍性。两则材料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各自的真伪性。材料,三、四,同样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但两则材料体现的观点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之所以出现差异,是人们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而已。2014年,考查史料的试题比较多,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参考2014年山东文综高考第38题。,(二)历史评价方法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1)比较法。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纷繁复杂,千差万别,但大都可以从某个角度归纳。同类的现象、事件、人物都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进行比较评价。(2)综合法。历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要求全面具体地分析综合,对重要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他们的全部活动。,(3)功过法。历史上有不少重要人物,其活动有的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对社会发展、历史前进有重要意义。有的则违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妨碍甚至阻碍了社会发展、历史前进。,(2014北京高考)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废除哈里发制度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工业实行教育改革A.B.C.D.,例11,解析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依据所学可知,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故含有、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B、D三项。故应选C。答案C,方法指导近现代历史主义的意义。(1)本体论认识,历史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规律的客观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人类自身的历史实际活动的发展。(2)认识论意义:历史主义要求从历史的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现象,即把历史现象和产生它的各种历史条件联系起来,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去认识,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从历史的深度中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3)价值论意义:历史主义要求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置于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去评价,既不能把历史人物理想化而任意拔高,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例1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明题意,理解各选项。A项仅仅从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无法判断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材料不充分。B项以点代面,论据不充分。扬州一个城市的人口比重并不能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论据不充分,故D项错误。C项论据充分,结论合理,故C项正确。答案C,(2014山东高考,38)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例13,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1.一天,鸣凤在走廊上遇见2.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大太觉慧便习惯地称呼觉慧为太周氏派人来找鸣凤“三少爷”。,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解析我们可以从材料一“节妇烈女”在各个朝代人数的变化再联系主题“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和女性解放”可以很快得出前者是后者的对比信息。答案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解析关于新旧交替,一方面要举出新事物方面的事例,同时也要举出守旧方面的事例,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答案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工程材料运输车辆调度方案
- 16. 难忘师生情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岭南版六年级下册-岭南版
- 2025年安全生产标准化总结分析(6篇)
- 2025年租房合同范本简化版
- 毕业论文致谢7篇
-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6篇
- 2025年精神病学病例分析讨论答案及解析
- 2025股权转让合同协议及其扩展资料
- 退化林整地与土壤改良方案
- 2025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及适用性评估服务合同
- CJ/T 225-201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 公司技术成果归属协议书
- 公司利益分成协议书
- 2025-2030年吸尘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Axure RP 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课件 第11章 设计制作网页原型
- 行测资料5000题题库
- 铁路退休人员乘车优惠政策
- T-CACM 1212-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产后小便不通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第十三章 类脑智能
- 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数目判断》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 (高清版)DB5134∕T 15.1-2021 康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第1部分:建设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