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鉴赏宝典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肃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的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课堂互动探究,艺术特色鉴赏,写作素材积累,第九课,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登高临远。,正是,正当时候。,萧瑟。,念,回想;竞,争相。,连接。,白白地叹息。,只有。,三、名句默写_,翠峰如簇。_,背西风酒旗斜矗。六朝旧事随流水,_。至今商女,_,_。,千里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残阳里,但寒烟衰草凝绿,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四、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_,号_,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人又称_,抚州临川人,世称_。北宋杰出的_、思想家、文学家。卒谥文。散文雄健峭拔,为“_”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今存_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_、诗义钩沉等。列宁称之为“_”。,介甫,半山,王荆公,临川先生,政治家,唐宋八大家,王临川集,周官新义,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开篇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与众不同,应如何理解?【提示】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2“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提示】这一句景物的核心是残阳和西风。落日和秋风向来是悲哀的景色,但是诗人却在悲哀的景色中写出不悲哀的诗意。“征帆”“残阳”,字面的重点是征帆,感情的重点是残阳。这里把残阳和征帆联系起来,残阳送征帆,征帆引残阳。大自然即将消逝的美景,人生即将开始的征途,落日的余辉,征帆的远影,笼罩着一层蓬勃不息、斗志方酣的气氛,没有一丝暮气的伤感颓废的哀愁。,3“念往昔繁华竞逐”有什么作用?【提示】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片。六朝统治者凭借金陵险要的地势和江南一带丰富的物产,穷奢极欲,博采声色,国破家残。“繁华竞逐”四字道出更替的根本原因。“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中,“门外”指隋将韩擒虎,“楼头”指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意思是说,隋兵已兵临城下,陈朝君主还在和宠妃寻欢作乐。这是用艺术夸张手法勾画出的一幅历史画面。,4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作者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词的下片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5词的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并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用意是什么?【名师点拨】词的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并在此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是说从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以此来提醒统治者,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应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6桂枝香金陵怀古的雄奇笔力和浩荡气势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名师点拨】全词空间和时间描写异常恢弘。作者使用了宏观鸟瞰的手法,把宽大的空间和浩渺的时间变成微缩的景观。如开头的“登临送目”就把如簇的翠峰、去棹归帆、斜矗的酒旗,乃至欲坠的残阳,似天上星河滔滔而去的长江,都汇聚到笔下。下阕“念往昔”“千古凭高”,使多少六朝旧事、多少荣辱漫嗟、多少悲恨相续,尽在词人的胸襟气度之中,评说指画之中。,挫万物于笔端,抚古今于一瞬,作者心胸包罗万象,雄视千古,使词作具有浩荡的气势。此外,作者喜欢用大字眼和充满沧桑感的词语,使作品显得豪壮、深沉、凝重,前者如“千里”“星河”“千古”,后者如“初肃”的“天气”“残阳”“西风”“寒烟”等。,细剖深析楼主“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沙发最后三句,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巧用曲笔,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但歌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决定的。可见,实际上作者是在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享乐。,板凳最后三句不是表达愤慨讽刺之意,因为这时的宋朝“百年承平”。这三句的意味应用于张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王安石要表达的是玉树后庭花遗曲竟作了歌女们的演唱资料,竞豪华多么无谓;结合自己,党争多么无谓。这是作者倦于机务而要返回家园的思想的显示。三楼最后三句使诗句的内容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感,把矛头指向了沉湎酒色的当权派,实是警告北宋当局,不可以六朝悲恨相续,嗟叹之意,千古弥永。,1结构层次井然,主次分明词的上片以“登临送目”起笔,先总说景色及观后感觉,依次逐项提出,后总赞为“画图难足”。下片写感慨,先古后今,以古为主,最后借后庭花以警示当朝者。2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流畅词中写江水如练、翠峰如簇,翠峰、彩舟等色彩明丽,不饰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登临所见的景物,对故国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艺术特色鉴赏,3化用贴切巧妙,沉痛悲深词的上片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来写江水的清澈美丽。下片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来形容几个朝代因竞逐繁华而亡了国,以精练的词句表达深沉悲叹之意。,写作素材积累,以乐景衬哀情作者感叹历史朝代的兴衰与变迁,同样也有描绘金陵之景,在写作时,他另辟蹊径,故意绕过萧条衰败的意象,而选择了色彩明亮、生机盎然的景物作为描绘对象,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开阔壮丽的金陵景象,从而进一步联想到六朝的衰亡,抒发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在这里,词人所描绘的景象与所抒发的情感在氛围基调上刚好相反,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方法。随堂练笔请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美景和哀情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1课内素材开发文以载道的传统,培养和浇灌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中国古代,很少有蜷曲于象牙之塔、不问现实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关心现实,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他们对现实往往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在对现实的批判中蕴藏着对人生的依恋,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屈原放逐而有离骚,尽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却又怀恋故国,不忍离去。王安石垂垂老矣,也没有安于投闲置散的生活。他波澜壮阔的诗章,愤激、悲凉的调子也时时可以听到,而且往往更为激越和撼人心弦。,文学家的激情和浪漫,丰富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内涵。寻找王安石生命的意义,我想起了黑格尔写在历史哲学导言中的一段话:“他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人物,正因为他们主持和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幻想、一种单纯的意向,而是对症下药适应了时代需要的东西。”王安石独具慧眼,按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是他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因为变革是对以往的体制或法律的部分否定。,最初是少数敏感的发现者觉察到了原有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努力,更多人有了变革要求,这种要求不只是给朝廷方面造成必要压力促其革新,也提示朝廷顺应多数人的要求来进行改革。王安石的变革思想,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的改革家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这是王安石生命的真谛。可是,这颗伟大的灵魂从来就是孤独的。众浊独清,众醉独醒,几乎没有人理解他。中国历史上几次改革,哪次不是阻力重重,哪次不是遭到激烈的反对?,王安石后来甚至把窝住的半山园改做僧寺,并由宋神宗命名为报宁禅寺,那里有豪奢的安静与孤绝,生一盆火,烤几枚干果,燃一屋松脂的清香。这里,可是他生命最后的港湾?超越是一种孤独。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改革家,往往有一颗痛苦的灵魂。他们是孤独的,可他们的愤怒,他们的超脱,他们的忧愁,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沦丧和沉重,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使中国的改革有了它的独特价值,具有永恒性。王安石在迷茫、凄凉中死去。死亡应该是另一种生存的延续。,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社会责任感”“变革与进步”“清醒与孤独”“思想家”等相关话题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温家宝:消除腐败土壤在于改革制度与体制201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答中外记者问。信心就像太阳一样,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消除腐败的土壤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认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首先,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第三,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五,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为政”“改革”“腐败”“民主”等相关话题作文中。,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风木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尤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唯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美文佳作欣赏,最好的士大夫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和道德都无可挑剔的文人。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20岁的王安石给父亲守满了三年孝,从江宁出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卷子送到仁宗那儿后,发生了意外。,一句“孺子其朋”,让仁宗皱了下眉头。这是周公训成王的话,“你这年幼的王啊,今后要和群臣融洽相处”。区区一个王安石,竟敢用这种口气对答天子考题?再读下去,觉得文笔冷峻峭拔,很不对胃口,便降到第四名。第四名就第四名吧。关键时候,人品立显。王安石没有酸溜溜地说状元本是我的,也没有矫情地说我本才疏学浅,总之,他严肃而平静地接受了平生第一个职务:淮南签判。从这一天开始,他在地方上一呆25年。他喜欢周礼,卷不离手,但他看的不是文学,而是政策,那些上古的朴素政策,有哪些可用于眼下的政务。,到鄞县当知县时,王安石走遍了14个乡,兴修水利、兴建县学。最重要的是,他开始尝试把官粮低息借贷给农民,秋收以后再还给官府这是日后“青苗法”的第一次实地预演。正是试点的成功,让王安石坚信以周礼为蓝图的改革是可行的。于是,王安石给仁宗写了一封万言书,情真意切,告诉皇帝他对国家命运的种种思考。御书房内,人到中年的仁宗,翻开了这卷沉甸甸的奏折。久违的王安石风格扑面而来,冷峻如昨,犀利如昨。,然而以温文尔雅著称的仁宗,正因后宫无子,整日被包拯、韩琦一干老臣催问继承人问题,恨不得撞墙才好。万言书来得实在不是时候。他冷冷地将奏章放回原处,仿佛王安石从来没有递来过。得不到回应的王安石,心里也很清楚,变法时机还没到。他继续埋首自己的改革试验田。朝中不少大臣如欧阳修、韩琦,都非常赏识他,几番邀他入京,却被他一一回绝。,钦差把入京的圣旨带到了王安石家门口,他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他抓起圣旨一路狂奔,还给了钦差。在北宋这样一个崇尚文士精神的社会里,王安石无疑成了士大夫的领袖、精神的贵族。,最超前的改革家直到1067年,神宗继位,年方20。20岁,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上网聊天、结伴出游的青春岁月,但是在943年前,这个毛头小伙子,已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夹击。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清明上河图画的市井繁华,都是脆弱的表象。国库没有一分钱,一年挣了多少,也就花了多少,一子不剩。那么多官僚、那么多军队、那么多佛寺道观,一张张嘴在等着钱;辽、西夏、金,侵之掠之,无一日安宁,开战也好,求和也好,还是系于钱。,20岁的神宗,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他想创造一个比仁宗更好的时代,他想向世人证明自己也能收复山河、堪比汉武。他还是太子时,就对王安石的万言书推崇备至,现在,他急不可待地召王安石回京。那一夜,仿佛是周文王找到了姜子牙,刘备遇见了诸葛亮。神宗急切地问:天下怎样才能大治?王安石答道:先要选对施政的策略。他又问:唐太宗的政策怎么样?王安石肃然正色:陛下应该效仿尧舜,何必要学唐太宗。,神宗的1069年变成了王安石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五个宰相里,除了王安石,曾公亮年迈管不了事,亲历过范仲淹改革的富弼告病假,唐介没多久就死了,剩下一个赵抃叫苦连天。当时就有人讽刺说,我们这五个宰相,正好是“生老病死苦”。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天地所生货财百物,皆为定数”,财富不藏于民,就藏于国。王安石变法,本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经济,达到聚富于国的目的。青苗法,官府是粮食的借贷银行;市易法,衙门做起了垄断生意;均输法,朝廷要进行中央采购;甚至唯一得到众人赞同的募役法,就是劳役的货币化经营你不得不惊叹,王安石,他的思想,他的政策,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几百年,甚至1000年。超前,注定了王安石是孤独的伟大者,宣告了他的改革将惨烈失败。,最“拗”的人变法把北宋王朝拖入“党争”的漩涡,朝廷空前分裂。一边是“熙宁新党”,但除了王安石,没有一个正直的人,可以说,宋神宗和王安石带着一群来路不明的人在办事。另一边是“保守旧党”,非但有司马光、苏轼这样的社会精英,还有韩琦、文彦博这批范仲淹改革旧臣。不仅仅是他们的目光不及王安石深远,更大的悲剧源于改革者自身的性格。北宋谁人不知,王安石浑名“拗相公”?,他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吃什么。有一次仁宗设宴,王安石面不改色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难得请客的包拯招待同事,不胜酒力的司马光都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死活不举杯。变法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常分娩护理查房范文
- 出租房安全培训讲稿课件
- 出渣车行车安全培训课件
- 出海应急避险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培训资格课件
- 出国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出口押汇课件
- 舆情引导算法设计-洞察及研究
- 芯恩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新版本: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范本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案
- 品管圈计划书(模板)
- 湖北厂房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
- GB/T 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 最新低压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表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人像摄影:户外人像摄影课件
- 美丽中国中英文字幕
-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