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朝,南朝,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北魏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奠定基础,必要性,可能性,冯太后(公元441490年)是汉族人,是北魏第四位皇帝的妻子。祖父冯弘、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其父冯朗在北燕灭亡后降魏,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她14岁被选为贵人,18岁被选为皇后。献文帝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由丞相乙浑总揽朝政。乙浑图谋篡位,冯太后用计把他杀死。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本身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已经当了皇帝的武则天,没有任何一位太后能够比得上冯太后,被誉为千古第一后。,冯太后,魏孝文帝五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知识整合,冯太后,孝文帝,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迁都洛阳,改革内容,1、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1)主观目的2)前提:3)内容:4)性质:5)影响:,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2、整顿吏治,2)内容:,3)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原因:,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农民,北魏政权,州郡,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知识梳理,设巧计迁都洛阳,平城,洛阳,3、迁都洛阳,目的:意义:,推动改革的深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洛阳伽蓝记卷二,4.革除旧俗,措施: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废鲜卑旧制,改行汉人的典章制度意义: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三、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农业,商业,洛阳,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采用汉族先进文化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C.发展经济D.巩固统治,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汉族地主阶级,巩固练习,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恢复和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三长制D、整顿吏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引自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合同
- 2025官方版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跨国服务贸易合同
- 2025设备采购合同简单范本
- 2025年医疗机构聘请安保服务合同
- 六级舞蹈考试b卷题目及答案
- 化学招教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一礼仪文化考试内容及答案
- 高级中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2025年综合素质文化常识测试题(附答案)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学藏文散文教学课件大纲
- 第4课《乡愁》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兵役法教学课件
- 第六届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无人机测绘操控员)题库(含答案)
- 第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选必上)
- 2025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小学会计入职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