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1页
《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2页
《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3页
《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4页
《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滕王阁序说课课高安市石脑中学 王勤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 (一)、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二)、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 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四、说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2、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计划分三课时布置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以下设计:(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三楼吗? 生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三大名楼都有题诗。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同时设计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u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二)相关内容介绍1、解题:介绍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u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1、听flash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体会骈文在句式和音韵上的特点。2、初步感知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3、在下列提示下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u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尽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理清文章思路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u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此问题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解答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学习效果。(五)赏析重点段落(2、3段)1、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2、学生先朗读这两段,划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3、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u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六)探究重点段落(4、5段)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2、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3、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4、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5、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u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七)写作特点分析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骈文的写作特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句式错落,音韵和谐2、骈俪藻饰,文辞华美3、多用典故,简练含蓄u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骈文的写作特点。(八)、总结全文,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壮丽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2.文字层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未来)u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九)、拓展延伸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遇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u 设计意图: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整合和探究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