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对马耳蕨根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对马耳蕨根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对马耳蕨根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对马耳蕨根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对马耳蕨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对马耳蕨根对马耳蕨根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对马耳蕨根”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对马耳蕨根对马耳蕨根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小叶金鸡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用 植物志)。 基源 为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对马耳蕨的根状茎。 耳蕨属全世界有400余种,中国有300多种。 原植物 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nense(Hook)J Smith(Aspidium tsus-sinense Hook) 形态 植株高30 50cm;根状茎近直立,连同叶柄基部有黑褐色卵状披 针形和棕色钻状鳞片。 叶簇生;叶柄长1530cm,禾秆色,基部以上疏生黑 色线形鳞毛;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8 15cm,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羽片镰状披针形,基 部上侧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与叶轴并行,通常浅裂, 向上的小羽片边缘仅有刺状尖齿;裂片上有羽状脉, 小脉单一或分叉。 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圆肾形。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32页图4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3000m的林下沟边或岩石缝 中。 分布于华中、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 建、台湾。 日本、朝鲜、越南亦有分布。 。 【药性】: 性味 四川中药志:“苦,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治痢,止血。 主治 目赤肿痛,湿热腹痛,痢疾,痈疮肿毒,烫火 伤,痔疮出血。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目赤肿痛。”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 治痢疾,湿热腹痛,下肢疖肿。” 中药志:“河南作贯众使用。” 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用于痈疮肿毒,汤火伤,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孢子植 物:“治目赤肿痛: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30g,水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