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葛根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葛根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葛根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葛根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葛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葛根葛根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葛根”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葛根葛根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粉葛(草木便方),甘葛(滇南本 草),葛麻茹(陆川本草),葛子根(山东中 药),黄葛根(四川中药志),葛根条(陕西中药 志)。 基源 为豆科葛属植物几种葛的块根。 原植物 葛(诗经)Pueraria lobata(Willd)OhwiPueraria 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hirsuta(Thunb)Schneid:P 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又名野葛(纲目)。 甘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又名葛麻藤(天宝本 草)。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 纲目载:“葛有野生,有家种。 其蔓延长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 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清背淡。 其花成穗,叠叠相缀,红紫色。 其荚如小黄豆荚,亦有毛。 其子绿色。” 以上描述野生者即为本品。 家种者系指甘葛,中国南方多有栽培。 现两者均作药材收购。 形态 葛 藤本,长达10m,植株被黄褐色硬长毛。 块根肥厚。 3出羽状复叶,具长柄,顶端小叶柄较长;托叶盾状着 生;小叶卵状扁长圆形或菱形,上缘有2或3裂,长8 19cm,宽6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 被糙毛;侧生小叶略小。 总状花序短于叶,花30朵以上,密集于花序轴上部; 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长081cm,萼 齿5,与萼筒近等长,两面均被黄柔毛;花冠蓝紫色或 紫色,长1215cm,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 微凹,基部具2个短耳,翼瓣长圆形,基部有耳,龙骨 瓣略长于翼瓣;二体雄蕊;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长59cm,宽071cm,表皮被黄褐色 长硬毛。 种子扁圆形,赤褐色,有光泽。 花期48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2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阴湿处。 中国除西北外,均有分布。 甘葛 藤本、茎被黄褐色短毛及侧生长硬毛。 根粗壮肥厚。 3出羽状复叶,柄甚长;托叶长圆披针形,被毛;小叶 近菱状宽卵形,长921cm,宽818cm,自叶缘中上 部3裂,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 总状花序短于叶,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萼齿5,长 于萼筒,被黄褐色硬长毛,花冠紫色,长131 8cm。 荚果条形,长1012cm,宽112cm,表皮密被黄 褐色硬长毛。 种子812粒,肾形或近圆形,褐色。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564页图454) 生 境与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潮湿环境,需栽培于土层深 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多用无性繁殖。 在夏季生长繁茂时,选取健壮枝条,用波状或连续压 条法,将葛藤埋入土中或用土堆压节上,未压埋部分 应突起土面,待茎节处生根后切下栽植;或将12年 生的藤茎,剪成插条,每隔23个节剪成1段,扦插于 苗床,生根成活后移栽;也可在春季挖取株旁萌生的 嫩枝,分株栽植。 一般在秋季移栽定植,栽前按行株距151m开穴, 深33cm左右,每穴施入堆肥或粪肥后,覆上薄土,然 后栽植,每穴栽12株。 栽后注意中耕除草,每年追肥12次,以磷、钾肥、 厩肥为佳。 当藤长2m时,须摘去顶芽,促使分枝。 另外,可用种子播种育苗繁殖,于34月播种。 主要虫害金龟子,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 1000倍液防治。 采集 秋、冬季采挖根,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 干燥;甘葛藤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 或再纵切两瓣,干燥。 野葛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以湖南、河南、广东、浙 江、四川为主。 甘葛藤多为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也 产。 鉴别 性状 野葛根圆柱形,商品常为斜切,纵切或横切 的片块,长436cm,直径814em,厚051cm; 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 明显。 质韧,纤维性强。 无臭,味微甜。 甘葛藤根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 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 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灰棕色。 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 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体重,质硬,富粉性。 气微,味微甜。 以块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显微 野葛根横切面:商品葛根皮部多已除去。 木质部射线宽38列细胞,波状弯曲。 导管直径可达300m,1020余个成群,与木纤维束 相间排列;纤维束极多,常数束成群而排列成环,纤 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所有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淀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566页图455)粉 末淡灰白色。 淀粉粒极多。 单粒圆球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37m,脐点 点状、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 约可见。 复粒多,由210分粒组成,较大,直径至48m。 纤维细长,稍弯曲,壁甚厚,孔沟不明显,胞腔线 形,维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几全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 纤维,方晶多横长排列。 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一般较粗大,六面形或椭 圆形,排列紧密。 石细胞少数,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另可见色素块、木栓细胞、木薄壁细胞。 (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51页图69) 甘葛藤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较小,直径达76m,多 单个或少数成群散在,木纤维较少,非木化或微木 化;木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567页图456) 理 化 取样品粗粉05g,加95%乙醇25ml,80热浸半小 时,冷却后滤过,滤液蒸去乙醇,残渣加水溶解后, 用氯仿洗去杂质(3次),将水溶液蒸干,用95%乙醇溶 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葛根素为对照,以氯仿甲醇 (82)为展开剂,展开18cm,在紫外灯下观察,葛根 素显蓝色荧光斑点。 (图见同上图457) 加工炮制 煨葛根,取麦麸撒在热锅 中,加热,俟冒烟时,加入葛根片,拌炒至葛根片呈 焦黄色,取出,筛去焦麸,放凉。 每葛根片100kg,用麦麸3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 【化学】: 根含大豆素(Daidzein)约013%、大豆甙 (Daidzin)约013%、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 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4,6O二 乙酰葛根素,淀粉10%14%1。 从葛根中得到两个新化合物即葛甙A(Pueroside A)、葛 甙B(Pueroside B)2。 另据报道从葛根中首次分得胡萝卜甙(Sitosterol Dglucoside)、6,7二甲氧基香豆素、5甲基海 因(5Methyl hydantoin)3。 从葛根乙醇浸提物中分离出多个非黄酮成分,已鉴定 了5个,分别为羽扇豆酮、甾醇、二十二烷酸和二 十四烷酸的混合物、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Glycerol 1 monotetracesanoate)和尿囊素(Allantoin)4。 上述葛根素的含量以6月份为最高,八月份最低5。 从葛根得到葛甙16(PG16,Pueraria glycoside 1 6),葛酚(Puerarol)(1)、芒柄花素(Foimononetin)6、 大豆素8芹菜糖(16)葡萄糖甙、染料木素8芹 菜糖(16)葡萄糖甙(Genistein8apiosyl(16) glucoside)7。 从葛根和茎得新甙:7(6O丙二酰D葡萄 糖氧基)3(4羟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 (2),本品抑制大鼠眼水晶体醛糖还原酶的IC50为5 2105M,并可制成片剂治疗糖尿病8。 从葛藤茎根得大豆素、大豆甙、芒柄花素、染料木 素、染料木素8C葡萄糖甙、染料木甙 (Genistin)、葛根素、PG1、PG3、香豆雌酚 (Coumestrol)、异甘草素等15种异黄酮7。 细胞培养得两个新的异黄酮二聚物葛异黄酮A, B(Kudzuisoflavone A,B)9。 从葛根分到葛甙A(3),B(4)(Pueroside A,B)和槐甙 A(Sophoroside A)(5),并对三者结构进行了纠正,由原 庚烯内酯环修正为丁烯内酯环结构10。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7;490 2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6,8(6):5354 3 中药通报 1985;(6):3437 4 中国药学文摘 1988:5(5):28 5 中草药 1992; 20(6):294 6 Planta Med1988;54(3):250 7 Chem Pharm Bull 1987;35(12):48461988;36(3):1174 8 CA 1990;112:42557y 9 CA 1992;117:44577g 10 Phytochemistry 1993;33(5):1207 。 【药理】: 对心血管作用 葛根总黄酮530mgkg iv,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20mgkg iv,对不麻醉犬 的血压,先有极短的上升,随之下降;对肾型高血压 犬及原发高血压犬ig葛根酒浸膏2gkg,有部分犬血压 下降;总黄酮1mgkg,给麻醉犬颈内动脉注射,可 使脑循环阻力下降,血流加快,但20mgkgiv,则影 响不明显;总黄酮14mgkg,给麻醉犬股动脉注 射,表明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1。 总黄酮1mgkg,给犬冠脉内注射,可使冠脉血流量 增加,总黄酮20mgkg或葛根素20mgkg iv,也均能 使犬冠脉扩张,总黄酮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痉挛 有对抗作用,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类,总黄酮与葛 根素对冠脉循环仍有作用,表明其作用不是通过儿茶 酚胺类,而是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作用2。 葛根黄酮30mgkg iv,可使结扎冠脉造成的急性心肌 梗塞犬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正常区血流增 加,血管阻力下降,梗塞区返回血流下降,并能改善 心肌氧代谢和乳酸代谢,葛根黄酮缓解心绞痛可能是 通过这些环节而发挥了作用3。 葛根素100200mg iv,可使高血压患者,心绞痛患者 心率变慢,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减少4。 葛根素iv,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可减慢心率,降低主动脉 压,缺血区侧枝冠脉血流并不减少,葛根素明显减低 心肌张力一时间指数(TTI)与左室压力升高速度(LVdP dt);当主动脉调整到给药前水平时,TTI与LVdPdt 恢复,进入缺血区的侧枝血流增加,非缺血区冠脉流 量也增加,葛根素减低冠脉血管阻力的作用比减低全 身血管阻力的作用更为显着,这些结果提示葛根素有 益于治疗心肌缺血5。 葛根素100,200mgkg iv,820mgkgig,葛根乙醇 提取物3420mgkg ig,大豆甙元500mgkg ig,对乌 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对BaC12 引起的大鼠室性异位节律也有对抗作用,对CaCl2引起 的大鼠室颤,大豆甙元及葛根乙醇提取物有预防作 用,葛根素无效;大豆甙元500mgkg或葛根素820mg kg ig,均可减少CHCl3引起的小鼠室颤发生率,对 结扎冠脉造成心肌缺血的大鼠,大豆甙元500mgkg ig,可明显减少室颤发作的时间,葛根素100,200mg kg iv无效;葛根素120mgkg iv,使麻醉猫血压下 降,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复极50%(MAPD50)及MAPD90 均延长,阻断猫冠脉血流形成急性心肌缺血,葛根素 可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6。 葛根素100mgkg iv,可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 兔心律失常,对哇巴因引起的豚鼠室性早搏及室性心 动过速亦效,但对室颤保护不明显,对乌头碱引起的 大鼠心律失常无明显对抗作用7。 葛根素20mgkg iv,可有效地限制犬实验性急性心肌 梗塞范围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iv葛根素45mgkg,4h后再以葛 根素45mgkg静滴,结果,心肌耗氧指数、磷酸肌 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值、心电图ST及Q及心肌梗塞扩 展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 葛根素2mgkg iv,对麻醉犬心肌缺血、再灌流,可明 显减少缺血时心肌乳酸的产生,降低缺血与再灌流时 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并明显减少再灌流时心肌的氧 消耗与心肌水含量,提示葛根素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流 所致的心肌代谢障碍有保护作用10。 1%葛根素溶液1mlkgiv,对局部滴加0001%去甲肾 上腺素50l引起的金黄地鼠脑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 善的作用,局部血流量明显提高,微血管运动振幅明 显增加11。 葛根浸膏055mgml或750mgkg iv,能分别对抗 异丙肾上腺素01717gml或10gkg诱发的兔 和蛙离体或在体心脏的兴奋作用,葛根浸膏750mg kg iv,能阻滞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所致的犬降压 作用(受体舒血管作用),此外,尚能降低正常心率和 血压12。 以测定对大鼠脑皮层、受体和心肌细胞受体抑制特 异结合药物50%的(IC50)的方法,表明葛根大豆甙元衍 生物F8、F11、F12抑制3H双氢心得舒(dihydr。 alprenolol,3HDHA)与心肌细胞膜结合的IC50分别为 60,53和50molL,而葛根素在01molL 1mmclL浓度下对脑皮层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无作 用,也不影响3Hdihydroergocryptine(3HDHE, ergocryptine为麦角中的一个生物碱)与大鼠脑膜受体的 结合;F8、F11、F12对异丙肾上腺素激活腺苷腺环化 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6,72,46m。 lL,而葛根素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无影响,F8、 F11、F121050molL浓度,均能竞争性的拮抗异丙 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左心房肌条收缩,而葛根素无拮抗 此作用,结果表明F8,F11,F12有受体阻断作用,而 葛根素对,受体均无影响13。 葛根素01,3molL浓度,能使离体兔右心房肌和 豚鼠气管条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正性变时性和负性变 力性作用的量效曲线右移,20100mgkg iv能对抗 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麻醉猫心率的加快和血压的下 降,并可为利血平化而减弱或翻转,还能减弱或完全 阻断异丙肾上腺素5gkg引起的降压和心电图变化 14。 葛根素100mgkg ip,能显着降低清醒自发高血压大 鼠(SHR)的血压,并减慢其心率,其作用强于对正常大 鼠的作用,葛根素还能使SHR的血浆肾素活性显着降 低,其作用也强于对正常大鼠的作用15。 葛根大豆甙元固体分散物200,300mgkg ig对BaCl2 致大鼠心律失常,均有预防作用,15mgkg ig,可增 强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100mgkg ig,可减慢麻醉 兔心律、降低血压,此固体分散物的作用,均强于等 剂量的葛根大豆甙元16。 大豆甙元固体分散物300mgkg ig。 2h时可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下降达高峰,收缩压 下降128%,而等剂量的大豆甙元及PVP均无明显影 响,该固体分散物并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血管 紧张素含量明显下降17。 异丙肾上腺素可使猫离体的股静脉及肾动脉对甲氧明 引发的收缩产生舒张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式,葛根素 00101mmolL浓度能阻滞此舒张作用,并呈剂 量依赖式,葛根素不能阻滞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反 应,结果说明葛根素对猫的离体静脉及动脉具有受体 阻滞作用18。 于小鼠肠系膜局部滴加05%葛根素,能拮抗局部滴 加肾上腺素所致的微动脉收缩、流速减慢及流量减 少,先滴肾上腺素造成微循环障碍后,再滴1%葛根素 也同样有效;葛根素52mgkg iv,再于小鼠肠系膜局 部肾上腺素,也可减轻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19。 对中枢神经作用 葛根浸剂2gkgig,对伤寒混合菌 苗引起的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20。 以丙酮、甲醇和水提取,得葛根提取物13个部分,以 PA1PA5、PM1PM5、PW1PW5代表之,其中 PA4、PA5、PM2和PW31gkgip,可降低正常小鼠体 温,而PM4、PM5、PW2则使体温升高21。 葛根素20,30mgkg iv,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兔 发热有解热作用,对正常兔体温无影响35。 葛根煎剂60gkgig,可显着对抗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 记忆障碍,对乙醇所致小鼠记忆再现障碍也有对抗作 用,对正常小鼠记忆获得也有促进作用22。 葛根醇提物3,6gkg或葛根总黄酮15gkg ig,连 续5d,均能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和 乙醇所致的记忆再现障碍,也对抗东莨菪碱降低小鼠 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和海马乙酰转移酶活性 作用,这可能是葛根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之一23。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以丙酮、甲醇和水提取的13个 部分如上所述,其中PA3、PA4、PA5、PM2和 PM451043103gml对豚鼠离体回肠有罂粟碱 样作用,而PM1、PM3和PM531031102gml 却对豚鼠离体回肠呈收缩作用,PA5和PM23103g ml可松弛离体结肠带,而PM331031102g ml却使其收缩,PA3、PA5和PM23103gml对大鼠 离体子宫呈罂粟碱样作用,PA3、PA5和所有PM部分 可使离体豚鼠输精管收缩21。 葛根水溶性提取物MTF101有收缩平滑肌作用,1gkg 注入胃或十二指肠内,对豚鼠小肠的收缩作用,约相 当乙酰胆碱1mgkg,并增加小肠内压,而乙酰胆碱 对小肠内压无影响24。 葛根大豆甙元对小鼠离体小肠有解痉作用,作用强度 约为罂粟碱的13,葛根大豆甙无解痉作用25。 降血糖、血脂 葛根煎剂68gkg ig,对正常兔有降 血糖作用,但不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26。 葛根素250,500mgkgig,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小鼠 有降血糖作用,大剂量的作用明显,250mgkg接近 最低有效量,以葛根素250mgkg与阿斯匹林50mg kg组成的复方,其降血糖作用与大剂量葛根素相当, 且能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葛根素500mg kg或与阿斯匹林100mgkg合用ig,连续9d,能明显降 低四氧嘧啶小鼠血清胆固醇,阿斯匹林单用无降血 糖、血脂作用27。 抗肿瘤 葛根醇提物10gkg ig,对小鼠肉瘤180,艾 氏腹水癌实体型及Lewis肺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8。 葛根成分S86019(即大豆甙元)14gml,可抑制HL 60细胞增殖,使细胞由原始的早幼粒阶段发育为趋向 成熟的中幼粒、晚幼粒以及成熟的杆状核、分叶核细 胞,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表明,S86019对HL60细胞 周期移行呈G1期阻断作用,使G1%增高,S%下降,上 述结果表明S86019是一个有效的HL60细胞分化诱导 剂29。 大豆甙元10gml单独处理HL60细胞,对细胞生长 诱导分化较弱,与乳香成分BC4(5gml)或阿糖胞 苷(006gml)合用,对HL60细胞增殖有明显抑 制,并有诱导分化的作用30。 大豆甙元1040gml浓度范围内,能够明显抑制小 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受药物作用4d的B16细 胞,克隆形成能力及体内成瘤能力均明显降低,大豆 甙元在抑制B16细胞增殖的同时,并有诱导分化作用 36。 葛根提取物10gkg给小鼠ig,10mg只,给兔iv,可 诱导OK432或LPS在动物血清中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F),葛根提取物尚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巨噬 能力37。 其他作用 葛根丙酮提取物PA3、PA5及所有甲醇提取 物PM部分31031102gml,对电刺激蛙坐骨 神经缝匠肌标本引起的肌肉收缩有抑制作用,而葛 根水提取物PW1和PW3加强此肌肉收缩21。 从葛根提取的8个异黄酮类成分:8葡萄糖7,3, 43羟基异黄酮(8c-glucosyl7,3,4 trihydroxyisoflavone),香豆雌酚(Coumestrol),大豆甙 元,葛根素芹糖甙(Puerarin apioside),大豆甙,葛根 素,8葡萄糖染料木黄酮(8c-glucosylgenistein)及7 羟4甲氧异黄酮(Formononetin)对乙二醛酶有抑 制作用,于100molL浓度时,抑制百分率分别为 82,65,63,53,51,48,20及11%31。 葛根素02%浓度给家兔滴眼,02%16%浓度 02ml给豚鼠皮内注射,以测定角膜反射和皮肤反射 为指标,表明葛根素有弱的局部麻醉作用7。 葛根素水提液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 IC50为341103mgml38。 药代动力学研究 葛根大豆甙元500mgkgig,在大 鼠胃肠道内不被破坏,给药1h后,胃肠道回收量为 72%,4h为57%,8h为47%,24h后,尚能回收16%, 此时粪中排出33%,自胃肠道的半量消失时间为小 时,给药2h,血中大豆甙元浓度为054gml,4h 时为0375gml;大豆甙元40mgkg iv,15min 后大豆甙元在血浆、肝、肺、肾浓度较高,其次是肌 肉、脾、心,也能通过血脑屏障,但脑内浓度较低, 大豆甙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424%;大豆甙元 500mgkg ig,24h总尿排出量为给药量的073%,自 粪中排出3312%,15mgkg iv,24h内自尿排出给药 量的109%,20mgkg iv,6h内自胆汁排出给药量的 087%;大豆甙元05mg只iv,给于小鼠1及2h 后,分别可回收5495%及3667%,示在小鼠体内 代谢很快;对大鼠肝、肾、血浆体外试验,表明大豆 甙元被肝脏代谢较明显32。 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葛根素的药动 学,表明葛根素9,15mgkg iv,在大鼠及45,9, 30mgkg iv在犬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 45,9,30mgkg iv,在兔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开 放三房室模型33。 葛根大豆甙元固体分散物300mg(相当大豆甙元的量), 给志愿者空腹服用,根据所测血药浓度,表明该分散 物显着提高生物利用度,与大豆甙元相比,其相对生 物利用度为504%39。 毒性 葛根水溶性提取物MTF101对小鼠的LD50,iv为 1044mgkg,ip为2000mgkg以上,ig为4000mgkg 以上24。 葛根素iv对小鼠的LD50为738mgkg7。 葛根素15000g皿,对Ames试验,无论加S9和不 加S9,对TA97、TA98、TA100、TA102的致突变作用 均为阴性;葛根素00024,0012,024mgml, 对人微量全血培养法,无论加S9和不加S9,染色体畸 变为阴性;葛根素以12、110和120LD50(38 1mgkg)剂量iv,小鼠微核试验均为阴性;葛根素 50,150mgkgig,对妊娠大鼠内脏、骨骼、身长及尾 长等,无致畸作用3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74;54(5):265 2 中华 医学杂志 1975;55(10):724 3 中华医学杂志 1977; 57(9):550 4 中华医学杂志 1979;59(8):479 5 药 学学报 1984;19(11):801 6 药学学报 1985;20(9): 647 7 中国药理学报 1985;6(3):166 8 山东医学院 学报 1984;22(3):9 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5; 13(3):175 10 中国药理通讯 1990;7(2):9 11 中华 医学杂志 1991;71(9):516 12 药学学报 1980; 15(4):218 13 中国药理学报 1984;5(4):238 14 中 国药理学报 1986;7(6):537 15 中国药理学报 1988;9(1):55 16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7(2):123 17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1;8(2):105 18 中国药理学 报 1994;15(2):180 19 药学学报 1989;24(4):251 20 中华医学杂志 1956;42(10):964 21 Chem Pharm Bull 1975;23(8):1789 22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6(5):16 23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6(6):18 24 药学杂志(日) 1975;95(9):1128 25 药学杂志 (日) 1977;97(1):103 26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57; (2):61 27 药学学报 1985;20(11):863 28 中药药 理与临床 1994;10(2):16 29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0;11(2):83 30 药学学报 1993;28(1):11 31 CA 1991;115:214617y 32 中国科学 1977;(2): 182 33 中国药理学报 1992;13(3):284 34 中国药 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2;6(3):223 35 中国医科大学 学报 1991;20(4):250 36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2;6(4):278 37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5;11(1): 16 38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9):556 39 沈阳药学 院学报 1993;10(3):157。 【药性】: 性味 甘、辛,平。 本经:“甘、平。” 别录:“生根汁,大寒。” 中国药典1990年版:“甘、辛,凉。” 归经 入脾、胃经。 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 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 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 气,解诸毒。” 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 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 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唐本草:“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 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 酒毒,止烦渴。 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 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纲目:“散郁火。” 医学启源:“除脾胃虚热而咳。” 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口渴,头痛项 强,疹出不透,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肠梗阻,痢 疾,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强直和疼痛,心绞痛,突发性 耳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 用。” 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升麻,治麻疹初起、透 发不畅。 配山药,治热病腹泻伤津或脾胃虚弱的泄泻。 配黄连,治里热腹泻,湿热痢疾。 配白术,治脾虚泄泻。 配丹参,治血糖高,阴虚血瘀,项背不舒,胸痹心 痛。 配皂角,治急性肠梗阻。 配荷蒂,治泄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配山药、白扁豆,治热病腹泻伤津及脾胃虚弱的泄 泻。 配黄芩、甘草,治热痢热泻,身热口渴。 配麻黄、桂枝,治有表证而又有颈背部挛缩紧张感 者。 配黄芩、黄连,治腹泻、痢疾。 配李根白皮、黄芩,治奔豚。 配升麻、甘草、牛蒡子,治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配天花粉、麦冬、芦根,治热病表证之口渴、消 渴。 配桂枝、甘草、白芍,治热病初起、无汗、恶风、 项背拘恶。 配党参、白术、木香,治脾虚泄泻。 配升麻、芍药、甘草,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 痛,肢体痛,疱疹已发未发等症。 配升麻、荆芥、薄荷,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配生石膏、知母、甘草,治热症烦渴。 配连翘、牛蒡子、蝉蜕,治疹出不透。 (21)配红花、桃仁、郁金,治冠心病心绞痛。 (22)配柴胡、石膏、黄芩,治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项 背强痛。 (23)配柴胡、黄芩、荆芥、防风,感冒发热。 (24)配黄连、当归、白芍、木香、川朴,治赤白痢疾。 方选和验方 葛根汤(伤寒论)治太阳病,项背强 几几,无汗恶风:葛根12g,麻黄9g(去节),桂枝6g(去 皮),生姜9g(切),甘草6g(炙),芍药6g,大枣12枚 (擘)。 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ml去 白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渣,温服100ml,覆取 微似汗。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 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也),喘而出汗:葛根 15g,甘草6g(炙),黄芩9g,黄连9g。 上4味,以水800ml,先煮葛根,减至600ml,纳诸药, 煮取200ml,去滓,分温再服。 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 强,发热恶寒,无汗,伴呕吐者:葛根12g,麻黄9g, 炙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各6g,半夏(洗)15g,大枣 10枚。 先煮葛根、麻黄,去白沫,内诸药再煎。 分3次服。 葛根汤(济生方)治酒疸:葛根60g,枳实(麸 炒)、豆豉各30g,炙甘草15g。 为粗末,每服12g,水煎服。 葛根汤(奇效良方)治酒痢:葛根、枳壳、半夏、 生地黄、杏仁、茯苓各75g,黄芩35g,炙甘草1 5g。 分作2服,加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 食前服。 葛根汤(证治准绳女科)治产后中风,口噤仆 地,头目眩晕,痰盛气急:葛根、生姜各180g,独活 120g,当归90g,炙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 白术、防风、川芎各60g。 为粗末,每服15g,水煎服,每日2次。 葛根汤(证治准绳女科)治临月子痫:葛根、贝 母、牡丹皮、木防己、防风、当归、川芎、茯苓、桂 心、泽泻、甘草各60g,独活、石膏(碎)、人参各90g, 水煎,分3次服。 若末临月者,去贝母,加升麻。 葛根橘皮汤(证治准绳幼科)治冬温未即病,至 夏热寒解始发,肌肉斑斓,隐疹如锦纹而咳,胸闷, 呕吐清汁:葛根、橘皮、杏仁、知母、黄芩、麻黄、 炙甘草各适量。 为粗末,每服9g,水煎服。 葛根汤(疫痧草)治身热神清,痧隐疏稀,舌白脉 郁,而喉不甚烂者:葛根、牛蒡子、荆芥、蝉蜕、连 翘、郁金、甘草、桔梗各适量。 水煎服。 葛根汤(医学心悟)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 漱水不欲咽,脉长,头痛发热:葛根6g,升麻、秦 艽、荆芥、赤芍药各3g,苏叶、白芷各27g,甘草 17g,生姜2片。 水煎服。 葛根汤(疡医大全)治齿痛:葛根6g,赤芍药4 7g,赤茯苓、甘草各17g。 水煎服。 若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 黄、牡丹皮、牛蒡子。 全幼心鉴:“治斑疹初发,壮热,点粒未透:葛 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风各3g,甘草15g。 水煎服。” 梅师集验方:“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 生葛根1000g,捣取汁100ml,并藕汁100ml,相和 服。” 散瘀葛根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跌仆损 伤,瘀血凝滞而致的流注:葛根、川芎、半夏、桔 梗、防风、羌活、升麻各27g,细辛、甘草、香附、 红花、苏叶、白芷各2g。 加葱白3根,生姜3片,水煎服。” 葛根解肌汤(麻科活人全书)治麻疹初起,发热咳 嗽,或乍冷乍热:葛根、前胡、荆芥穗、牛蒡子、连 翘(去子)、蝉蜕各27g,木通26g,赤芍药、甘草、 灯心、桑白皮(蜜蒸)、贝母(姜汁蒸)适量。 水煎服。 冲和顺气汤(卫生宝鉴)治面虚肿:葛根45g, 升麻、白芷、防风各3g,黄芪24g,人参21g,甘 草12g,白芍药、苍术各1g。 剉作1服,入姜3片,枣3枚,水煎早饭后午饭前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胃肠炎:葛根、黄 芩、姜半夏、藿香各9g,黄连、厚朴各6g,六一散 12g。 水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冠心病心绞痛:葛根30 60g,红花1530g,桃仁、郁金各15g。 水煎服,每日2次,20天为1疗程。” 武汉医学杂志 1965;(2):“治风寒感冒:葛根9 13g,白芷、辛夷各9g。 若有咳嗽加浙贝母9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福建中医药 1983;(2):“治糖尿病:黄芪、葛根、 山药各30g,炒白术8g,炒苍术6g,玄参15g,天花粉 90g,茯苓20g。 煎汤服每日1剂。 片剂(每片含生药03g)每饭前服20片,开水送服。” (21)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9):“治心脏过早搏动:葛 根60g,郁金、泽兰各15g,全瓜蒌、灵磁石、珍珠母 各30g(先煎),刘寄奴、当归、炙甘草各9g。 每日1剂,早晚2次煎服。” (22)葛根汤(广西中医药 1991;(2)治坐骨神经痛:葛 根1520g,麻黄1012g,桂枝1012g,白芍15 24g,生姜5g,大枣1020g。 煎服。 (23)葛红汤(浙江中医杂志 1991;(6)治慢性支气管 炎:葛根30g,红花6g,杏仁、川贝母(研吞)、百部、 款冬各10g。 7剂为1疗程。 煎服。 (24)葛根汤(湖南中医杂志 1989;(3)治贝尔氏面瘫: 葛根20g,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5g, 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半,分3次煎服。 15岁以下儿童及体弱者酌减。 (25)葛平汤(湖南中医杂志 1991;(2)治暴泻:葛根、 黄芩、黄连、茯苓、车前子、木香、苍术、白芍各 10g,甘草6g。 水煎服,第1日2剂,以后每日1剂。 (26)葛根汤(中医杂志 1984;(9)治荨麻疹:葛根12g, 麻黄69g,生姜69g,桂枝6g,甘草6g,白芍6g, 大枣46枚。 水煎服,每日2次。 (27)葛藿止泻汤(中国农村医学 1984;(3)治婴儿泄 泻:葛根3g,藿香3g,法半夏3g,神曲3g,陈皮5g, 陈仓米10g,焦白术5g,白芍2g,白茯苓4g,炙甘草 2g。 水煎,加淡糖水引用。 (28)葛根芩连汤(河北中医 1985;(5)治口疮:葛根 15g,黄芩9g,黄连6g,生石膏25g,生地15g,红花 9g,甘草6g。 煎服。 (29)葛根素片(武汉医学情报通讯 1988;(4)治椎体动 脉供血不足:葛根素片,每日2片(每片含生药50mg), 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30)葛根槐茺汤(湖北中医杂志 1985;(1)治高血压: 葛根30g,槐米15g,茺蔚子15g。 煎汤500ml,早晚各服250ml,或泡水当茶饮。 连服1月为1疗程。 (31)葛根连翘当归汤(天津中医 1994;(6)治慢性前列 腺炎:葛根30g,连翘、怀牛膝各15g,当归、丹参、 紫参各12g,乳香、没药、皂刺各5g,穿山甲、车前子 (包)、生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 150ml。 持续用药1个月。 治疗期不再加用其它抗生素药。 (32)桑葛丹(基层中医杂志 1995;(3)治高血脂症:桑 寄生、葛根、丹参各300g,山楂、山药各250g,泽 泻、茵陈、蒲公英各200g,红花150g,大黄50g,制成 丸。 1日3次,1次4g,口服30日为1疗程,最多3个疗程。 (33)三根合剂(湖北中医杂志 1994;(6)治小儿外感发 热:葛根、板蓝根、芦根、青蒿、黄芩均等量。 每10ml合剂含生药25g。 半岁1岁每次服3ml,13岁每次服5ml,37岁每次 服7ml,714岁每次服10ml,每6小时服1次,3日为1 疗程。 (34)葛粉六味汤(时珍国药研究 1994;(2)治肾阴虚型 糖尿病:葛根25g,天花粉20g,生地20g,泽泻9g,山 药20g,云苓12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 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1疗程。 忌辛辣烟酒之物。 (35)葛根活血汤(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5;(1)治颈椎 病:葛根60g,桂枝10g,白芍10g,麻黄6g,羌活 10g,川芎10g,片姜黄10g,鸡血藤30g,王不留行 15g,木瓜20g,没药10g,地龙10g,甘草10g。 水煎2次共300ml,两次分服,日1剂。 加减:气虚加黄芪2050g,寒盛加制川乌10g(先煎), 剧痛加全蝎6g,蜈蚣2条,肾虚加寄生15g,川断12g, 仙灵脾15g。 (36)葛根牵正汤(吉林中医药 1995;(1)治周围性面 瘫:葛根1550g,麻黄1520g,桂枝、白附子、川 芎各1030g,羌活、防风、僵蚕各1015g,全蝎(研 粉冲服)510g,甘草6g,小儿用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 补缺肘后方:“治卒干呕不息:捣葛 根,绞取汁,服100ml许。” 补缺肘后方:“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 欲死:煮葛根饮汁。” 补缺肘后方:“治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 根汁大良。 无生者,干葛为末,水服50g,亦可煮服之。” 千金方:“治酒醉不醒:葛根汁1200ml,饮之, 取醒,止。” 伤寒类要:“治妊娠热病心闷:葛根汁200ml, 分作3服。” 广利方:“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150ml, 顿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早期突发性耳聋:葛根黄 酮片(每片含葛根总黄酮10mg约等于生药15g),每次 服2片,每日23次。” 。 【医药家论述】: 张元素:“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 路,即非太阳药也,故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 加麻黄、葛根也。 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知葛根非太阳药,即阳 明药。” “太阳初病,未入阳明,头痛者,不可便服葛根发之, 若服之是引贼破家也,若头颅痛者可服之。” 李杲:“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止行,生津液, 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 李时珍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 葛根之属。 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