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复叶耳蕨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复叶耳蕨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复叶耳蕨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复叶耳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复叶耳蕨复叶耳蕨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复叶耳蕨”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复叶耳蕨复叶耳蕨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概况】: 异名 细叶凤尾草(中药通报)。 基源 为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刺头复叶耳蕨的根状 茎。 原植物 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Hance)Ching 形 态 植株高3090cm。 根状茎长而横生,密被棕色或棕褐色钻形鳞片。 叶近生,叶柄长1550cm,禾杆色,连同叶轴和羽轴 被有棕色线状钻形疏鳞片;叶片纸质,三角形或卵状 三角形,长2035cm,宽约20cm,先端突然狭缩尾状 渐尖,三回羽状;羽片58对,互生,斜向上,有 柄,基部一对最大,卵状三角形,长1520cm,宽7 10cm,其基部下侧一片小羽片特长,并为一回羽 状,长810cm,其余逐渐缩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 形;小羽片长圆形,长115cm,顶端锐尖,基部 上侧略成耳状或为分离的耳片,边缘浅裂并具芒刺状 锯齿,表面光滑,背面沿中脉疏生棕色小鳞片;叶脉 羽状,侧脉24叉。 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顶端,位于中脉和叶边之 间;囊群盖圆肾形,早落。 (图见福建植物志第1卷图181) 生境与分布 生 于海拔3001800m的林下沟边或路旁。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河南。 。 【化学】: 根茎及叶柄基部含间苯三酚衍生物,异三 叉蕨素AB、BB(Isoaspidin AB、BB)1。 近研究报道含三聚原花青素,属内酯式的有机化合物 有1L、2L、3L,属酸式的化合物有1A、2A、3A2。 参考文献 1 Bot Mag,1976;89(1016):277 2 Chem Pharm Bull 1991;39(1):55 【药性】: 性味 微苦、涩,凉。 功效 清热利湿,消炎止痛。 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