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海芋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海芋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海芋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海芋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海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海芋海芋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海芋”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海芋海芋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羞天草(庚辛玉册),天荷、观音 莲(纲目),独脚莲(分类草药性),野芋(岭南 采药录),痕芋头(南宁市药物志)。 基源 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的根茎。 海芋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有4种,其中有2种药用。 原植物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 历史 羞天草 一名首载于庚辛玉册,云:“羞天草,阴草也,生 江广深谷涧边,其叶极大,可以御雨,叶青紫色,花 如莲花”,这里所说的莲花似指在蕾,即如李时珍所说 的穗如观音像,俗呼为观音莲,所述与本种颇为一 致。 纲目始称为海芋:“海芋生蜀中,今亦处处有之, 春生苗高四五尺,有叶如芋而有干,夏秋间抽茎开 花,碧色,花中有蕊,长作穗,如观音像在圆尖之 状,故俗称为观音莲。” 这里的花是指佛焰花序,碧色者应为佛焰苞,花中之 蕊应为佛焰苞内的肉穗花序,据上所述,海芋即为上 述原植物。 形态 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具匍匐根茎,有直立的地上 茎,基部长出不定芽条。 叶多数,螺状排列,粗厚,长可达15m,基部连鞘 宽510cm;叶片亚革质,箭状卵形,长5090cm, 宽4090cm,后裂片联合15110,幼株叶片联 合较多;前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长胜于宽,1 级侧脉912对;后裂片多少圆形,弯缺锐尖。 叶柄和中肋变黑色、褐色或白色。 花序柄23枚丛生,长1260cm。 佛焰苞管部绿色,长35cm,粗34cm,卵形或短椭 圆形;檐部蕾时绿色,花时黄绿色、绿白色,凋萎时 变黄色、白色,舟状,长圆形,先端喙状,长10 30cm,周围48cm。 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白色,长24cm,不育雄花序 绿白色,长256cm,能育雄花序淡黄色,长3 7cm;附属器淡绿色至乳黄色,圆锥状,长33 5cm,粗12cm,嵌以不规则的槽纹。 浆果红色,卵状,长810mm,粗58mm,种子1 2。 花期四季,但在密阴的林下常不开花。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77页图 版142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热带雨 林林缘或河谷野芭蕉林下。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 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自孟加拉、印度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根茎。 鉴别 性状 根茎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不 一,长者可达30cm,直径36cm或更粗;商品多切成 不规则的13mm厚的薄片,卷曲或皱缩,外皮棕黄 色,光滑,偶有残存鳞叶,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颗 粒状突起及波状皱纹。 质硬,带胶质。 气微,味淡,嚼之麻舌刺喉。 以断面色白者为佳。 显微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 基本组织绝大部分为薄壁组织,含众多草酸钙簇晶, 直径3260cm。 中柱部散有含草酸钙针晶的长圆形粘液细胞,针晶长 88112m,维管束多为周木型,导管直径至110m。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03页图373) 理 化 取样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冷浸24 小时,取上清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谷甾醇为对 照,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距20cm,喷 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所有斑点均为灰蓝 色。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40页图33) 加工 炮制 加工时以布或纸垫手(或戴手套)以免中毒。 用刀削去外皮,切片,以清水浸漂57天,多次换 水,取出晒干或鲜用。 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化学】: 含有毒成分山芋碱1和1种抑制胰蛋白酶 的成分,分子量为374002。 附 同属植物尖尾芋(Acucullata)含多种氨基酸和焦粘 酸、苹果酸、谷甾醇3。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植物志下册科学出版社, 1961:1975 2 Phytochemistry 1989;28(11):3019 3 中草药 1981;12(1):9 【药理】: 从块茎中分离到的1种分子量为37400的蛋 白质,可抑制人和牛的胰蛋白酶,以及牛的胰凝乳蛋 白酶13。 本品含有毒成分山芋碱;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 皮肤接触汁液可发生瘙痒;眼与汁液接触可致失明; 误食可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 心,呕吐,腹泻出汗,严重者可致心脏麻痹而死。 参考文献 1 CA 1978;88:18114s 2 Phytochemistry 1989;28(11):3019 3 CA 1990;113:39058b 。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纲目:“辛。 有大毒。” 广西中药志:“淡,寒。 有大毒。” 广西中药志:“温,辛。 有毒。” 主治 瘴疟,急剧吐泻,肠伤寒,风湿痛,疝气,赤白 带下,痈疽肿毒,萎缩性鼻炎,瘰疬,疔疮,疥癣, 蛇、犬咬伤。 纲目:“治瘴疟,毒肿,风癫。”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恶疮肿毒,末,酒涂。” 天宝本草:“敷疔疮,疥癣。” 广西中药志:“治肺结核,痧症,热病等。” 四川中药志:“治内外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须久煎),39g(鲜品15 30g,切片与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烂,去 渣)。 外用:焙贴、煨热擦或捣敷。 使用注意 不宜生服。 否则中毒而致口舌肿胀,甚则窒息而死。 体虚者慎服。 姚可成食物本草:“误食之令人闷绝。”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岭南草药志:“治 绞肠痧腹痛,野芋头120g(炒黄),扫管叶(岗松)60g(炒 黄)。 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 服。 忌饮米汤。” 广西中草药:“治肠伤寒:野芋头120g,加米 30g及生锈钉2枚(炒黄)。 加水适量煎服。” 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野芋头1厚片。 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 熄,速敷患处。” 岭南草药志:“治痔疮便血:痕芋头1000g煮 鸡,煮12小时,取汤饮之,亦可将鸡共服下。” 岭南草药志:“治背痈:痕芋头和酒糟捣烂敷患 处。”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57;(2):“治慢性萎缩性鼻 炎:独角莲60g,蟾酥09g,麝香06g,冰片1 2g,香油适量。 先将蟾酥用黄酒化,后将独角莲根捣碎,同香油熬枯 去渣,冷凉后,再加上麝香、蟾酥、冰片和原有的香 油混合,成油剂。 用时装入滴管滴鼻。 另外,膏剂配法:依上述处方中的药用量,蟾酥酒 化,独角莲捣碎,挤出汁,去渣,再加上蟾酥,麝 香、冰片和适量甘油,混合成泥膏状,便成。” 单方应用 广西中草药:“治风热头痛;野芋头苗 (切片),贴患部。” 生草药性备要:“治痈疽肿毒大疮:尖尾野芋头 切片,火焙热贴,冷又换热者。” 岭南草药志:“治坐板疮:痕芋头、猪油,捣烂 敷患处。” 岭南草药志:“治毒蛇蜈蚣咬伤:痕芋头60g, 生油柑木皮30g。 用盐水和药捣烂,以湿纸和树叶包裹煨热敷患处。” 岭南草药志:“治狂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