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金精石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金精石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金精石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金精石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金精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金精石金精石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金精石”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金精石金精石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水金云母、金晶石(中药志) 基源 金精石为硅酸盐类蛭石族矿物。 原矿物 金精石一般指蛭石 历史 金精石于元、刘河间 宣明方论“菩萨散”中列有此药。 以金精石为正名最早记载的是纲目拾遗。 赵学敏谓:“其石似铁磺而松,色如黄金”。 描述的质地、色泽,与现今金精石吻合。 古代其它文献记载很少,近代对金精石的品种、化学 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研究。 形态 蛭石属于单斜晶系。 有粗细两种,粗者多由黑云母等转化而来,保存云母 本身的片状或鳞片状形态特征;细者是土状,与具它 粘土矿物混在一起(药用金精石系前者),褐色、褐黄 色、金黄色,有时带有绿色调。 珍珠光泽,不透明 硬度115。 底面解理完全。 薄片具挠性,弹性微弱。 密度2427gcm3。 产状 蛭石由云母经低温热液变或风化作用所形成。 其次由基性岩受酸性岩浆的变质作用所形成。 产地 产于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内蒙古等地。 。 【生药】: 采集 采挖后,除去泥沙、杂石。 鉴别 性状 金精石为片状集台体。 多呈不规则扁块状,有的呈六角形板状。 厚约0212cm。 褐黄色、褐色。 表面光滑,有网状纹理。 具似金属光泽。 质软,用指甲可刻划成痕。 断面呈明显层片状,可层层剥离薄片光滑不透明。 具挠性,无弹性,气微,味淡。 理化 取本品少许,置铁片上加热,发生急速膨胀而层 裂,密度迅速下降到0609之间,可以漂浮于水 面上。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金精石碎粉与煅金精石。 金精石碎粉 取净金精石洗净、干燥,研碎、 煅金 精石 取净金精石,置适宜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 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 或用净金精石,加礞石、皮硝拌匀,用炭火烧,使之 成团,煅至硝尽,其色金黄如镀金,取出。 贮藏 置干燥处。 。 【化学】: 金精石化学式为(Mg、Fe、Al)3(Al, Si)4O10(OH)24H2O其中MgO14%23%,Fe2O35% 17%,FeO1%3%,SiO237%42%,Al2O310% 13%,H2O8%18%及其它杂质1。 据光谱全分析含Pb、Zn、Cu、Ni、Cr、Co、V、Sn、 Ga、Ti、Mn、Zr、Be、Ba、Ca等元素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1:254 2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49 【药性】: 性味 咸,寒。 四川中药志:“寒,咸。 有小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肾等经。” 功效 镇惊安神,去翳明目。 主治 心悸,失眠,角膜云翳。 纲目拾遗:“去翳明目。” 四川中药志:“镇惊安神,明目去翳。 治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和夜不安眠。” 用法用量 内服: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