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水黾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水黾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水黾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水黾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水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水黾水黾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水黾”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水黾水黾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 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和尚、水豆油(蔡邦华 昆虫分类学)。 基源 为水黾科动物水黾的全虫。 原动物 水黾Rhagadotarsus kraeplini(Breddin) 历史 水黾 始载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曰:“水黾群游水上,水 涸即飞。 长寸许,四脚。 亦名水马,非海中主产难(海马)之水马也。” 纲目载:“水虫甚多,此类亦有数种。 今有一种水爬虫,扁身大腹而背硬者,即此也。” 纲目拾遗载:“按水马,四五月内出浮水面身硬脚 长,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蝇,绳头穿一蝇,掷水面, 诱之即来,以四足抱蝇不放,因而获之。” 从历代本草记载的形态,生态习性等特点看,与现今 所应用的药材相符。 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用动物志均收 载此药。 形态 成虫体长34mm,背部黑褐色带有蓝白色斑 纹。 复眼大而突出。 触角丝状。 胸部宽大。 翅膜超过腹部末端。 前足短;中后足长;中足特别长,为体长的两倍多。 腹部9节,腹基部最宽,向末端变尖,呈圆锥状。 若虫灰白色,在头、胸和腹部有褐色斑块。 触角(除基部外)足(除基节、转节和腿节外)全为灰色。 至第四龄和第五龄的若虫的中区灰白色至淡黄色,褐 色区渐变成黑褐色。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鱼塘、沼泽和较平静的河流。 当鱼塘的食料丰富时,数量很多。 以各种昆虫为食,如一些水面上的虫子及跌落到水面 上的蝇类、稻飞虱等昆虫。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药性】: 性味 有毒。 主治 纲目拾遗:“治痔。”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水乌散(东医宝鉴)治一 切痔:婆子30个,用3个纸包,每包10个,于背阴处悬 挂阴干。 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