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_第4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检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斜面长3m,高0.6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内将重5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上的摩擦力不做功B拉力的功率是75WC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2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两倍杠杆B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其实质也相同C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D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有关3 .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B根据、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C根据该同学的探究结论可知,通过适当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D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普遍规律4 . 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F1= F2BF3= F4CD5 . 下列四个图中,所作力F的力臂L,正确的是ABCD6 . 如图所示,分别利用不同方向的拉力、和通过滑轮匀速提升同一个物体,这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是( )A最大B最大C最小D一样大7 . 班里组织一次比赛活动,从一楼登上三楼,看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三楼地面到一楼地面的高度从一楼到达三楼所用的时间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一楼到三楼楼梯的长度ABCD8 . 某同学将一圆柱体的底部由接触水面开始竖直缓慢压入水中,圆柱体全部浸入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o,此过程中,圆柱体所受的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ABCD9 . 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C若G1G2,则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都相同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都是直的B杠杆可能是弯的C力的作用线不可能通过杠杆的支点D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11 . 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在2s内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1m,所用拉力F为1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2.5m/sB动滑轮的总重为10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D提升更重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变大12 .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3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1.5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是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D拉力F的功率为375W13 . 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时,能省距离的是( )A笤帚B斜面C滑轮组D羊角锤二、多选题14 .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水平位置,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B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大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1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存在既费力又费距离的机械B氢弹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制造的核武器C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D热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16 .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由滑轮组和吊篮组成)将500 N的砖在5 s内匀速提升3 m,动滑轮重50 N,吊篮重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工人对绳的拉力为200 NB工人做的有用功为1 650 J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1 m/sD此装置做有用功的功率为300 W17 . 下面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单位时间里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C单位时间里通过用电器电荷越多,电功率越大D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三、填空题18 . 使用_都不能_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的原理19 . 红星中学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国旗的重力,旗杆末端的定滑轮可以改变_20 .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_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_牛,此拉力的功率为_瓦(滑轮、绳的重力不计)四、实验题21 .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准备好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个,再把质量分布均匀、带有轻质挂环的杠杆安装在转轴O上已知杠杆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均相等(1)开始实验前发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能水平平衡,需要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选填“左”或“右”)(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转轴O的左侧第4条刻度线处的A环上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在转轴O的右侧第2条刻度线处的B环上挂_个钩码(3)保持A环上挂2个钩码的条件下,在转轴O的右侧去掉所有钩码,并施加竖直向下的动力F,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多组动力F和动力臂l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推算,当动力F0.8N时,动力臂l_cm22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的位置,那么应该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平衡条件的影响;二是_。实验中,杠杆所挂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进行的操作是_(选填 “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钩码”)。(2)如图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其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则杠杆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3)把图丙中P点的钩码取下,在P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23 .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选填“达到”或“没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选填“左”或“右”)端将上翘。(3)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丙所示。请画出F的力臂l1(_),已知每个钩码重0.2N,则在A点应挂_个钩码。24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次数动力F1/N_阻力臂L2/cm1210120(3)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_(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4)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计算题25 . 一台水泵的功率是4.9kW,10min内它能将体积为_的水送到20m的高度。(g=10N/kg)26 . 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一重为1200N的箱子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10秒,已知斜面长6m、高2m,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滑轮重、绳重、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均不计).求:(1)拉力F;(2)拉力F做功的功率;(3)箱子和斜面间的摩擦力.27 . 如图,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操作中,工人用400N的拉力F在半分钟内将总重为600N的泥土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不计轮轴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求:(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4)如果工人质量为50kg,他用此滑轮组提升货物时,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六、综合题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文后问题。“嫦娥四号”顺利着陆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在距月面100m处探测器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匀速垂直下降。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重约1t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南纬45.5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1)探测器距月面100m处匀速垂直下降,反推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对探测器_(填“做功”或“不做功”);(2)探测器距月面100m处匀速垂直下降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