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1、 近代各国教育制度英国:1、4R:是西欧各国中世纪以及近代初等学校的基本课程。包括宗教(Religion)教育,以及读(Read)、写(Write)、算(Reckon)的基本技能。因这4科的英文名称的第一重音均为R,故称“4R”教育。2、 导生制:起源:1789年,英国非国教派的新教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招收各种基督教派儿童时采用;同时,国教派传教士贝尔在英殖印度招国教派儿童办类似学校。做法:选拔年龄大、成绩好的学生充当导师,由教师培训后转教其他学生。效果:大大增加了学额,适应了对贫民童工施行初等教育的需求;不能给学生以系统、充分的知识。影响:在英国盛行(1803年取代了主日学校)30年之久,后又传至法、美、意、瑞士等国。3、 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由当时的下议院议员福斯特(Forster)主持制定,故又称福斯特法案;规定:国家拨款,设立公立学校;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督学;实施5-12岁强迫教育;承认此前的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拨款;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不能强迫学生上宗教课;意义:宣告了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国家负责、公私并存)正式形成的标志。4、 1868年汤顿报告1868年,以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的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内容:把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古典型学校:上层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升学; 现代型学校:培养军队、义务、法律、文官、工商人才; 职业技术学校:下层子弟,普通职员和文书。意义:奠定了此后英国三类中学的基础;推动了新型学校的开办。美国1、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状况: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 文法学校:1635年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1642年、1647年,马萨诸塞强迫教育法 高等学校:1636年哈佛学院,1702年耶鲁学院中部殖民地 教区学校 文实中学(1751,富兰克林,“美国文实中学之父”)南部殖民地 家庭教育+送回欧洲接受高等教育 牧师学校:1740,詹姆斯莫利牧师创办寄宿学校,华盛顿、麦迪逊、杰斐逊等都从这里学习 高等学校:1693年,威廉-玛丽学院2、 公立学校运动(P186) 19世纪初1860年,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common school)、实施普遍的国民初等教育为主旨的教育运动; 特点:公立初等学校;免费,地方财政支持;普及(但黑白隔离);设立州教育委员会加强管理;3、 贺拉斯曼“美国公立教育之父” 任职于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12年年度报告。曾考察普鲁士教育及裴斯塔洛齐学校,受较大影响。l 提出公立、免费、普及的教育。 他认为:富人应支持公立教育,因为受过教育的工人不会顽冥不化,不会破坏设备,还会提高生产效率; 工人应接受公立教育,因为教育可以提高工人的道德素养,可以有较稳定的收入; 公立教育,是平衡社会阶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l 倡导公立学校:面向416岁儿童;免费,由公共税收支持;由州教育委员会管理;借鉴裴氏教学经验总而言之,贺拉斯曼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是以推广公立免费学校、扩大普及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他善于根据当地社会实际及时吸收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有用的思想和经验,不断批评保守的教育观念。4、 增地学院:1860、1890年毛利法案,联邦土地赠给各州建立农业、工程学院,到1900年,此类学院已有69所,此后大多发展为各州的州立大学。5、 初级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的一种2年制高等学校,于19世纪90年代出现。20世纪上半期,初级学院迅速发展。二战后,公立初级学院改称社区学院。6、 教育领导体制: 特色:建立过程:“自下而上”,学区州联邦 学区 州教育厅 联邦教育部 权力特征:以州集权为特征的地方分权教育领导体制 宪法的相关规定法国1、 帝国大学令:1806-08年,帝国大学令,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在中学、大学方面有较大发展,但此时的初等教育仍由教会开办(由国家监督)。1806年和1808年,拿破仑制定法律帝国大学令,建立了帝国大学;l 帝国大学不是高等教育机构,而是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的最高官员是“大学总监”,由拿破仑直接委派,负责设立审议会和总督学署; 全国划分为29个“大学区”,各自设立学区总长、学区审议会、学区督学署,总督学、学区总长和督学、学区内的各大中学的校长、教师均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命;公私立学校的开办或停办均需报请“大学总监”批准;各级各类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均由国家统一制定和监督实施。l 经过100多年的完善,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成为法国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2、 基佐教育法:1833年,教育部长基佐参照库森的普鲁士教育报告,制定和颁布了基佐教育法。规定: 每个乡镇设初等小学1所,6000人以上城镇设高等小学1所; 每省设师范学校1所来培养小学师资,教师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任教,废除此前由教会颁发教师资格、由教士担任教师的特权;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意义:在法国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3、费里教育法(1881-1882)由法国政治家费里提出的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通过,要旨是宣布实施普及、义务、免费、世俗的初等教育。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通过,是将初等教育的义务性和世俗性具体化,规定:对6-13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在小学开设法语、历史、地理、自然、算术、音体美等多种课程,废除宗教课、增设公民和道德课,增设手工课;允许学校每周停课半天让学生家长在校外自行进行宗教教育,由职业教育家取代教会和教士来领导学校,宗教团体成员不得在学校任教意义:为以后近百年的法国国民教育发展打下了基础。德国1、 义务教育的发展:德国是近代西方最早颁布法令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1763年,义务教育法普通学校规章颁布1787年,中等教育委员会建立(国家控制教育的开始)1794年,普鲁士普通邦法赋予国家监管全国所有学校和管理教师的权力(国家控制的加强)-1807年,第一次普法战争失败,加强施行义务教育-1810年,立法规定教育世俗化,义务教育3年1826年,立法规定义务教育年限为7-14岁19世纪30年代,形成完整的公立中小学体系,为所有14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学校主要经费来源于税收) 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2004:10-111846年,义务教育学生243.4万人1861年,公私立小学的比例达到34:11871年,文盲率12%, 法国文盲率24% 英国文盲率30% 2、 洪堡改革(P166):教育部长洪堡根据人文主义理想改革了这个时期德国的中等教育。第一项措施是提高师资质量;第二措施是整顿各种不同名称的古典中学;第三项措施是整顿学校课程。俄国1、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代沙皇,1682-1725年间在位期间仿效西欧国家,对俄国以军事为中心,包括制度、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为俄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1697年,彼得一世匿名去欧洲留学,到荷兰、瑞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学习先进技术,还曾和牛顿交谈。教育改革:创办学校 专门学校莫斯科数学和海军学院,彼得堡海军学院,还有炮兵学院、外国语学院、工程学院、矿业学院等实科专门学校; 初等学校1714年,国立小学(计算学校) 中高等教育1725年,俄国科学院(下设文科中学和大学)2、 国民学校章程3、 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教育的主体是人民,管理、对象;应当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内容;应当把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日本(一)明治初期建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尝试1871年,设立文部省;1872年,学制令,以法国为样板,建立了“大学区制”为特征的中央集权教育制度;1879年,教育令,以美国为样板,废除大学区制,改行美国地方分权制度;1880年,修改教育令,恢复“大学区制”;1885年,二次修改教育令,以普鲁士为样板,确立中央集权教育体制。(二)明治中期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1886年,在文部大臣森有礼(1847-1889)的主持下,明治天皇颁布了学校令(包括帝国大学令、小学令、中学令、师范学校令),建立起以小学为基础的连贯学校系统。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敕,ch,皇帝的诏令),在二战结束前一直是日本的教育基本法,且确立了此段时期重要教育政策皆以天皇敕令的形式发出。1890,1895年,制定了实业学校的多种法令,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国家主义教育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也为走向军国主义迈开了第一步。(三)明治后期,国家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1896,1899年两次颁布教育费国库补助法,一律实行国库补助制度;1907年修改小学令,把义务教育年限由4年延长到6年。小结:世界各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一般特征)民族国家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逐渐由世俗权力领导;地方分权或中央集权国民教育体系在各国建立:义务教育陆续实施;公共资金投入、免费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获得一定发展:公立小学课程拓展;中学文实并重;新型大学2、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1、新教育运动: 概念: 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代表人物: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关注点: 前期:儿童中心 关注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自由发展及儿童心理学问题,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 后期:社会中心 (经历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德国纳粹政府的建立之后,)关注学校的社会责任及在建立新的民主秩序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主态度和社会意识新教育运动的七项原则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教育应使儿童的天赋兴趣自由施展;鼓励儿童自治;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并保持个人尊严。 新教育联谊会,1921年2、 进步教育运动 指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践活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社会中心色彩: 1.目标是社会的,即让教育与社会变革相适应,并成为后者的一部分 2.方式是以人和人的改善为核心和出发点(在教育中,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作业为课程模式)现代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实践的具体原则: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儿童中心、作业中心 1.儿童:关注儿童,作为有机体的整个儿童 2.教师:向导、调度员,而非唯一权威 3.学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进行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准备,而是生活的一部分4. 教学、课程、课堂:合作、自由、个人兴趣和创造代表人物: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杜威(P303)代表作:学校与社会(1897) 我们如何思维(1909)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教育目的论: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本身的目的; 教育无外在目的:从教育本质出发,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目的,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 教育有内在目的:“生长”,即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让儿童从教育本身,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教育存在社会性目的:“民主”,即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公民素质、民主理想、民主生活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科学思想和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人。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是统一的。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蒙台梭利(315)1、 论自由、纪律与工作2、 论儿童之家的教学3、 现代各国教育制度英国1、巴尔福教育法(1902)与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变化1902,首相巴尔福(Balfour)废除了原来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教育委员会,授命郡、市议会为地方教育当局(LEA),负责本地区的中等教育或初等教育;扩大了地方办教育的权力;形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英国议会、教育委员会(1944年后改称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当局相结合,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2、 巴特勒教育法,19441944,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R.A.Butler)内容: 废除1899年建立的中央教育署(Board of Education),设立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为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法定公共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511)、中等教育(1118)、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15岁;公立中等学校实行免费,并依据学生年龄、能力和性向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纳入国家教育体制,并规定所有公、私立学校进行宗教教育。独立学校须在教育部注册、备案并接受检查;详细规定了地方当局的职责。包括为学生提供免费医疗、午餐,提供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提供奖学金,为18岁以下辍学青少年提供非全日制教育。意义: 形成了初等、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3、 1988年教育改革法教育和科学国务大臣贝克尔(Kenneth Baker)1987年提出,1988年下议院通过内容:实施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成绩评定制度;实施开放入学(open enrolment)政策,扩大家长择校机会;对部分公立中小学实施国家“直接拨款”(Grant-maintained Schools),扩大学校自主权;设立新型中等教育机构(城市技术学校、城市艺术技术学校),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废除高等教育管理的“双重制”特色:提高质量、增加竞争美国1、 “八年研究”组织者: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目标:了解两种课程和教法的优劣,现行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大学学习是否必要时间:1933-1936(进步中学的课程实验);1936-1940(大学生的对比、追踪研究)对象:1475对大学生(29所进步主义中学毕业生 V. 其他普通中学毕业生)结果:进步主义中学的毕业生(除外语)均优于传统中学毕业生;中学专门为升大学所设的传统课程,并不是唯一可靠和成功的方法影响:(1)许多学院和大学修改了入学要求,使中学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设置课程计划;(2)由于二战的开始及战后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八年研究对实践方面的影响未能持久;但其首创的追踪研究方法及教育目标系统分析和教育评估理论,对美国课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2、 国防教育法1958科技: 新三艺:加强普通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数学、外语的教学 职业技术:增设职业技术领导机构,培养懂技术的专门人才和熟练 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中学生上大学;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贷款 增拨经费:1959-1962年,联邦拨款8亿多美元3、80年代以后的教育1983,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A Nation at Risk” 学校课程是“同一的、低质的、分散的”;对各年级考试、毕业和大学入学要求的标准过低;在学术性课程中花费的时间不断减少;师资力量和培训问题“卡潘-盖洛普”调查结果类似2002,不让一个儿童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增加拨款,政府绩效,核心课程,高标准法国1、 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新教育体制倡导者”呼吁建立“统一学校”;1923年初等教育阶段同一大纲,同一课程;1930年国立、市立中学逐步免费;1937年教育部两司改名初等、中等教育同类可续。2、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要培养现代生产者和公民;六条教育改革目标:人人有权受教育;社会工作一律平等;尊重儿童,发展个性;对学生先一般方向指导再职业方向指导;各级学校教育免费;加强师资培养;实行6-18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分2年预科、2年硕士及国家学位阶段;课程要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比重,增设经济科目等。3、 现代教育改革的两大特点:“民主化”制度改革:1919年“新教育体制倡导者”呼吁建立“统一学校”;1923年初等教育阶段同一大纲,同一课程;1930年国立、市立中学逐步免费;1937年教育部两司改名初等、中等教育同类可续;1959年教育改革法统一的7年普通教育;1982年全国工作委员会,为建立民主的初中而斗争;2005年改变学校教育质量不平等考试、分流、定向等不平等。“现代化”课程改革:4、 统一学校运动(1919)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47)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1975)“为了全体学生成功”学校未来导向与纲要法(2004-05)德国1、 汉堡协定(1964)2、 “双元制”职业教育日本1、1947年,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了日本教育和平与民主的性质,以法律取代敕令。学校教育法:学制单轨化,建立“六三三四”学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消除男女不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彩的自我介绍设计要点
- 2025年数字艺术市场创作与交易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
- 消费与零售行业研究报告:2025年家居建材市场发展趋势
-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路径研究报告
- 纳米材料在纺织产业智能化制造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国潮服饰品牌市场细分与品牌差异化竞争研究报告
- 小学生演讲与主持课程教案
- 二年级拟人和比喻句训练全册
- 零利息合同(标准版)
- 出现工伤无合同(标准版)
- 跨境监管合作模式-洞察及研究
- (2025)工会知识竞赛题库含参考答案
- 企业员工激励奖励制度完整方案
- 2025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与参考答案
- 客户项目管理办法
- 西藏建筑业用工合同范本
- 软件项目需求调研报告样例
- 科技公司期权管理办法
- 楼层封顶仪式活动方案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