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PPT课件_第1页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PPT课件_第2页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PPT课件_第3页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PPT课件_第4页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风化作用第二节剥蚀作用,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2,一、风化作用的类型二、风化作用的产物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第一节风化作用,.,3,风化作用的概念指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的类型,.,5,.,6,物理风化作用的概念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温差风化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冰劈作用指因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一)物理风化作用,.,7,岩石温差风化过程示意图,.,8,冰劈作用,.,9,盐类的结晶与潮解指充填于岩石孔隙、裂隙中含盐分的溶液,因水溶液浓度的变化,盐类出现结晶和溶解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层裂或卸载作用指岩石因卸载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作用,从而形成一系列平行、垂直地表的裂隙,促使岩石层层剥落与崩解。,.,10,层裂或卸载作用,.,12,化学风化作用的概念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反应)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溶解作用指水溶液溶解岩石的某些易溶成分,使其松软、破碎、崩解的过程。如石盐、方解石等。,(二)化学风化作用,.,13,氧化作用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游离氧起化学反应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黄铁矿褐铁矿(“铁帽”)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指水离解出的OH-离子与矿物离解出的阳离子如Na+、K+等结合形成带OH-新矿物的过程。指CO3溶解于水中时形成的CO32-和HCO31-离子,与矿物中的阳离子(K+、Na+、Ca2+)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过程。钾长石高岭石铝土矿+蛋白石湿热,.,14,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破坏过程。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由生物活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常见形式为根劈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由于生物活动引起岩石化学成分变化而使岩石破坏的过程。这种作用通常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和死亡后腐烂分解出来的物质对岩石起化学反应完成的,形成腐殖质。,(三)生物风化作用,.,15,根劈作用,.,16,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成粗细不等、棱角明显的碎块。如果地形较陡,岩石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坡下滚动或坠落,堆积在坡脚。形成上部岩石碎屑小,下部岩石碎屑粗的堆积体,称倒石锥。,二、风化作用的产物,(一)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17,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倒石堆,.,18,(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化学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溶于水中的可迁移物质;K+、Na+等。二是难于迁移,堆积在原地的残积物。如,石英、高岭石、铝土矿、蛋白石、蒙脱石、褐铁矿,.,19,自然界中各类矿物抗风化能力顺序: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卤化物、硫酸盐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顺序:石英白云母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20,元素的迁移系列,.,21,(三)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重要产物是:土壤实际上它是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22,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的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风化壳在剖面上可分为若干层。如花岗岩的风化壳一般自上而下可分四层,(四)风化壳,.,23,.,24,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之所以能够生长植物,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长期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五)土壤,.,25,土壤一般是在风化壳(如山区土壤)和松散沉积层(如平原、盆地区土壤)的基础上,经生物及其它风化作用的综合改造而形成的。,(五)土壤,.,26,土壤由腐殖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腐殖质是生物、微生物遗体在风化产物中不断聚集腐烂后变成的。土壤的矿物质由风化过程中形成和残存的各种粘土矿物及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组成。,土壤的主要组成,.,27,土壤的垂直分层,土壤的厚度一般5060cm到12m,最厚可达10m以上。根据其成分、颜色和结构特点,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28,土壤剖面示意图A表土层B淀积层C母质层,.,29,A表土层上层为富含腐殖质;下层为淋滤层。B淀积层有机质较少;淋滤下的物质在此层沉积。C母质层受风化作用影响较低。,.,30,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方面。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和湿度,它们是控制风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1,温度一方面通过控制化学反应速度来控制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如温差风化、冰劈作用。降雨量和湿度则是通过介质的温度变化、水溶液成分的变化、植被的生长来影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32,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33,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亦不同。这样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种现象称差异风化作用。,岩石的特征,1、差异风化作用,.,34,矿物分布均匀的岩石,如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如果发育有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往往被切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在岩块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破坏,经一段时间,岩块棱角消失,在其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这种现象称球形风化作用。,2球形风化作用,.,35,球形风化的发育过程(a)岩石被裂隙切割;(b)球形风化初期;球形风化晚期,.,37,第一节风化作用第二节剥蚀作用,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38,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二、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剥蚀作用三、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第二节剥蚀作用,.,39,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意义:它是陆地上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地质作用,塑造了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同时又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剥蚀作用的概念,.,40,剥蚀作用的类型,一、剥蚀作用按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剥蚀作用三种。二、由于其产生的营力特点不同,剥蚀作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风等的剥蚀作用。,.,41,.,42,.,43,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地面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由高处往低处流动,将势能转变为动能,这种动能常称为水的活力,其表达式为:a=(1/2)(mv2)(a表示活力,m为水的流量,v为流速)活力的大小决定了地面流水剥蚀作用的强弱。流水的活力与流量和流速的平方成正比。,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44,河流在地面上沿着狭长的谷地流动,这个谷地称河谷。河谷在平面上呈线状分布,在横剖面上一般近“V”字形,主要由谷坡、谷底、河床组成。河谷两侧斜坡称谷坡,谷坡所限定较平坦的下部称谷底,河床是指常年被水占据的水槽,这三者常称为河谷要素。,河谷三要素,.,45,.,46,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一)河流的侵蚀作用,.,47,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是通过其动能或挟带的沙石对河床的机械破坏过程;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化学反应完成的,尤其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河流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48,即河水及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在河流上游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1、河流的下蚀作用,.,49,.,50,河流下蚀作用形成V形谷,.,51,.,52,不同河段岩性差异,其抵抗剥蚀的能力也不同。坚硬岩石组成的河床抗剥蚀能力强,下蚀作用速度较慢,河床相对凸起;而较软岩石组成的河床抗剥蚀能力弱,下蚀作用速度较快,河床相对下凹。因而在河床的纵剖面上形成缓、陡坡交替出现的阶梯,较陡的河床处流水急,出现水花,形成急流。在长期下蚀作用下,急流陡坡下部软的岩石不断被较快剥蚀,从而可出现直立陡坡,河水从陡坎处直泻而下形成瀑布。,.,53,.,54,.,55,.,56,.,57,.,58,瀑布直泻而下,侵蚀基部岩石,使陡坎下部岩石被淘空形成壁龛。壁龛不断扩大,壁龛上部岩石由于失去支撑力而崩塌形成新的陡坎,于是瀑布不断向上游移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由于瀑布和急流向上游后退,还使河流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称为向源侵蚀作用。,向源侵蚀作用:使河谷加长,.,59,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当河水面与河流注入水体(如海、湖等)的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停止。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控制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常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可分为最终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陆地上大多数河流最终都注入海洋,所以海平面应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60,.,61,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其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2、河流的侧蚀作用(旁蚀作用),.,62,河流弯道的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作用下,凹岸下部岩石不断破碎被掏空,同时上部岩石随之崩塌。破坏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单向环流的底流搬运到河流的凸岸沉积。其作用结果是:河床的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不断前伸,河道的曲率逐渐增加,使原来弯曲较小或较平直的河床变得更弯曲,形成河曲。,.,63,.,64,由于主流线冲击凹岸的点偏向弯顶的下方,而非凹岸的最大弯曲点,所以河弯(曲)的最大弯曲点的位置也不断向下游移动。由于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河谷的凸出地形不断被削直,结果使河谷变得越来越宽和越来越直。最后,河床只在宽阔的谷底上迁徙摆动(达不到谷坡),形态变得极度弯曲,这种河流称为蛇曲或自由河曲。,.,65,侧蚀作用使河谷加宽和形成河曲、蛇曲的过程,.,66,.,67,蛇曲河床相邻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当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冲击力加大,河水冲溃两河湾之间的河岸,河水从上一个河湾直接流入相邻的下一个河湾,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的两个河口,由于河水受阻发生沉积作用,称为牛轭湖。,.,68,.,69,.,70,.,71,河流的侵蚀作用结果:形成各种美丽的山水、风光,.,72,.,73,.,74,片流-洗刷作用对山坡松散层产生的破坏作用。片流流速慢,水层薄,所以它的剥蚀作用弱且具有面状发展的特点,故又称洗刷作用。现今许多地区出现的大量水土流失与片流的剥蚀作用有关。洪流-冲蚀作用以其自身的动力和挟带的沙石对沿途沟壁和沟底的破坏作用。由于洪流的流量较大,流速快,挟带沙石较多,机械的冲击很强,所以常具较强的剥蚀能力,且以机械的方式作用为主,故又称冲蚀作用。,.,75,.,76,.,77,.,78,.,79,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主要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流速慢、水量分散、冲击力小,所以其机械潜蚀作用很弱,但由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常含有较多CO2和各种溶剂,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二、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剥蚀作用,(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80,通常把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岩溶作用的概念,.,81,.,82,.,83,可溶性岩石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如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较大溶蚀能力。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取决CO2的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岩溶作用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84,.,85,.,86,.,87,.,88,.,89,.,90,地下水的垂直运动与岩溶地形在包气带,地下水主要作垂直运动,因而岩溶地形也沿垂直方向发育,主为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等。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与岩溶地形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于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岩石经溶蚀后形成水平方向延伸的溶洞。,.,91,.,92,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其方式有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磨蚀作用又称锉蚀作用,是指冰川以冻结在其中的岩石碎屑为工具进行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二)冰川的刨蚀作用,.,93,.,94,.,95,.,96,.,97,.,98,冰斗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具三面陡壁的围椅状洼地。角峰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尖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刃脊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后退,它们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陵、顶部尖锐的山脊,又称鳍脊。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成的谷地称冰蚀谷。,刨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地形:,.,99,冰斗、角峰、刃脊及其发育过程。,.,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风以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挟带的沙石对地面进行破坏的作用称风蚀作用。它是一种纯机械的破坏作用,其方式包括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吹扬作用风把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尘土扬起并带走的作用,称吹扬作用。磨蚀作用风以挟带的沙石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称磨蚀作用。,(三)风蚀作用,.,111,图515干旱区风的地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