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A.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B. “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C.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D. “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鼻冲水贮存在玻璃瓶中可知鼻冲水不是氢氟酸,根据性质可判断其易挥发,又因为宜外用,勿服,因此可判断应该是氨水,据此解答。详解:A氨水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A错误;B氨水中含NH3、H2O、NH3H2O、H+、NH4+、OH-,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B错误; C由鼻冲水(氨水)可知,氨水为混合物,而弱电解质为化合物,则氨水不是弱电解质,而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C错误;D氨水显弱碱性,不能溶解二氧化硅,D正确。答案选D。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B. 验证草酸晶体是否含结晶水C. 检验混合气体中H2S和CO2D. 制备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详解】A盐酸挥发出的HCl也能和硅酸钠反应,应先除去,A项错误;B草酸受热易熔化,所以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且草酸受热分解也会产生水,B项错误;C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并除去H2S,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的存在,C项正确;D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引起倒吸,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C项。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所含共价键数均为0.4NA的白磷(P4)和甲烷的物质的量相等B. 1 mol 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失去NA个电子C. 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4NAD. 25时,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NA个氢氧根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P4和甲烷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P4的空间结构是,1mol白磷中有6molPP键,甲烷的空间结构为,1mol甲烷中4molCH键,0.4NA共价键,当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4mol时,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4/6mo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4/4mol,故A错误;B、无论是Na2O还是Na2O2,Na的化合价为1价,1molNa都失去电子1mol,数目为NA,故B 正确;C、由Na2O2的电子式可知,1mol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物质的量为3mol,个数为3NA,故C错误;D、题中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选B。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答案】A【解析】【详解】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能,所以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选项A正确;B.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CH3)2CHCH2Cl、(CH3)2CClCH3共2种,选项B错误;C. 聚乙烯为氯乙烯的加聚产物,不含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也不含有碳碳双键,选项C错误;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发生的是侧链上的氢原子被取代,不能得到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产物2,4-二氯甲苯,选项 D错误;答案选A。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单质的沸点:ZWB. 简单离子半径:XWC. 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AZ、W的单质分别为氯气、氟气,二者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氯气较大,则氯气的沸点较高,即单质的沸点:ZW,故A正确;BX为Na、W为F,二者的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Na的核电荷数较大,则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小,即简单离子半径:XW,故B错误;CX为Na,金属钠与O形成的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氢氧化铝、高氯酸,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高氯酸之间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6.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低B. 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负极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D. 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阴极质量增加3.55g【答案】C【解析】【详解】A. 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所以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高,故A错误;B.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 +2e - = Na2FeFe(CN)6, 故C正确; D.放电时负极上应是2Mg-4e - +2C1-=Mg2Cl22+,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0.1 mol Mg,质量减少2.4g,则充电时质量增加2.4g,故D错误。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析判断相关的选项。抓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7.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mL,Va、Vb与混合液的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a(HA)=Kb(BOH)=110-6B. b点时,c(A-)=c(B+)=c(H+)=c(OH-)C. c点时,c(A-)c(B+)D. ac过程中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 0.1mol/LHA溶液pH=3,c(H+)=10-3mol/Lc(H+)=c(OH-),B错误;C.ab酸过量,b点时酸、碱恰好中和,bc碱过量,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A-)+c(OH-)=c(B+)+c(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A-)c(B+),C错误;D.,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在该过程中不变,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8.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M=288)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易溶于水,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可由乳酸CH3CH(OH)COOH与FeCO3反应制得:I制备碳酸亚铁(1)仪器C的名称是_。(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关闭活塞2,打开活塞1、3,目的是_;关闭活塞1,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_,打开活塞_,观察到B中溶液进入到C中,C中产生沉淀和气体,写出制备FeCO3的离子方程式_。(3)装置D的作用是_。乳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及纯度测定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从所得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4)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_。(5)若用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2+的量进而计算纯度时,发现结果总是大于100%,其主要原因是_。(6)经查阅文献后,改用Ce(SO4)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中Ce4+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e3+。测定时,先称取5.760g样品,溶解后进行必要处理,用容量瓶配制成250 mL溶液,每次取25.00mL,用0.1000molL-1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纯度为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案】 (1). 三颈烧瓶 (2). 制备Fe2+,利用产生的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2+被氧化 (3). 3 (4). 2 (5). Fe2+2HCO3=FeCO3+CO2+H2O (6). 液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C装置中,将Fe2+氧化 (7). 防止FeCO3与乳酸反应产生的Fe2+被氧化 (8). 乳酸(根中的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9). 97.50【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实验用到的仪器装置进行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三颈烧瓶。答案:三颈烧瓶。(2)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先要使盐酸与铁粉反应制备FeCl2。先关闭活塞2,打开活塞1、3,待加入足量盐酸后,关闭活塞1,反应一段时间后,利用生成的H2使B装置中的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FeCl2溶液加入到C装置中,具体操作为: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C装置中FeCl2和NH4HCO3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答案:制备Fe2+;利用产生的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2+被氧化;2;3;Fe2+2HCO3=FeCO3+CO2+H2O。(3)亚铁离子易被氧化,装置D的作用是液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C装置中,将Fe2+氧化(4)Fe2+易被氧化为Fe3+,实验目的是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可以防止FeCO3与乳酸反应产生的Fe2+被氧化。答案:防止FeCO3与乳酸反应产生的Fe2+被氧化。(5)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变多,而计算中按Fe2+被氧化,故计算所得的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产品中乳酸亚铁的纯度大于100%。答案:乳酸根中的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6)3组数据,第二组数据与第一、三组相差太大,应舍去,平均每25.00mL消耗Ce(SO4)2的体积为v=mL=19.50mL,有Ce4+ Fe2+Ce3+ Fe3+,25.00mL溶液中含有的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Fe2+)=(19.500.1)/25.00mol/L=0.078mol/L,则250mL溶液中,原产品中含有n(Fe2+)=0.078mol/L0.25L=0.0195mol,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分数为=97.50答案:97.50。9.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常见制备方法如下。(1)氯酸钾氧化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每生成3mol 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向反应后溶液中加_溶液得到KIO3。(2)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图:进行“过滤1”时,需同时对CuI沉淀进行洗涤。在洗涤液中可通过滴加_盐溶液来检验其是否已洗涤干净。“制FeI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第一步IO3-+5I-+6H+=3I2+3H2O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则第_步反应速率快。改变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根据图象,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_。(3)山东省已下调食用盐碘含量标准每千克盐含碘25毫克(波动范围为1833mgkg-1)。测定食盐试样中碘元素含量的步骤如下:称取4.000g市售食盐加入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水、稍过量KI及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12.00mL6.00010-4molL-1Na2S2O3溶液,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反应原理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_mgkg-1。【答案】 (1). 30NA (2). KOH (3). BaCl2或Ba(NO3)2 (4). 2Cul +Fe =Fel2+2Cu (5). I2 +HSO3- +H2O=2I- +SO42- +3H+ (6). 二 (7). 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8). 38.10【解析】【详解】(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I2的化合价由0价到+5价,每生成6mol 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mol,则生成3mol KH(IO3)2转移的电子数为30mol即30NA。根据反应生成的产物KH(IO3)2,要制得KIO3,需向反应后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KH(IO3)2+KOH= 2KIO3+H2O。答案:KOH。(2)“过滤1”操作之前溶液中主要含有硫酸盐,所以只要洗涤滤液中没有SO42-,就表示沉淀已经洗涤干净,检验SO42-离子常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等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稀硝酸(或稀盐酸).答案:BaCl2或Ba(NO3)2。由流程图可知CuI 和Fe 可以“制FeI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Fe =FeI2 +2Cu。答案:2CuI+Fe =FeI2 +2Cu。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第一步IO3-+5I-+6H+=3I2+3H2O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HSO3-+H2O=2I-+SO42-+3H+。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说明第二步反应速率快。根据图像可知,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在30最好,且温度较高时化学反应速率较快;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答案:温度低于30C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C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5)根据题目提供反应原理可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KIO33I2S2O32-,n(I)=n(KIO3)=1/6n(S2O32-)=1/66.00010-4molL-112.OOmL10-3LmL-1=1.20010-6mol,m(I)= 1.20010-6mol127gmol-1103mgg-1=0.1524mg碘含量为:0.1524mg /(4.000g10-3kg/g)=38.10mg/kg。答案:38.10。10.燃煤及工业废气中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消除SO2是减少酸雨形成的有效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4FeS2(s)+11O2(g)=2Fe2O3(s)+8SO2(g) H3412.0kJmol1Fe2O3(s)+3CO(g)=2Fe(s)+3CO2(g) H25.0kJmol12C(s)+O2(g)=2CO(g) H221.0 kJmol1则2FeS2(s)+7O2(g)+3C(s)=2Fe(s)+3CO2(g)+4SO2(g) H_kJmol1。(2)碱性NaClO2溶液脱硫法SO2与碱性NaCl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ClO2-+4OH2SO42-+C1+2H2O,已知pclgc(SO2)。在刚性容器中,将含SO2的废气通入碱性NaClO2溶液中,测得pc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该脱硫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增大压强,该脱硫反应的平衡常数K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燃料细菌脱硫法含FeS2的燃煤可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氧化亚铁微螺菌(Lf)、氧化硫硫杆菌(Tt)进行脱硫,其脱硫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脱硫总反应为:FeS2+14Fe3+8H2O=2SO42-+15Fe2+16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6Fe3+3H2O=S2O32-+7Fe2+6H+;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上述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可视为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该细胞膜为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该方法在高温下脱硫效率大大降低,原因是_。【答案】 (1). 2062.5 (2). 放热 (3). 不变 (4). 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 (5). 阳离子交换膜 (6). O2+4H+4e2H2O (7). 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解析】【分析】(1)盖斯定律计算,利用同向相加、异向相减的原则;(2)由图分析可知,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可知,对于平衡常数,如果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平衡常数减小;如果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平衡常数上升;温度不变,K不变;(3)观察图像可知:反应是Fe3+和S2O32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利用得失电子数相等、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在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为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在原电池负极反应,正极是氧气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正极消耗氢离子,确定细胞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详解】(1)已知: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12.0kJmol1Fe2O3(s)+3CO(g)2Fe(s)+3CO2(g)H25.0 kJmol12C(s)+O2(g)2CO(g)H221.0 kJmol1盖斯定律1/2+3/2计算 2FeS2(s)+7O2(g)+3C(s)2Fe(s)+3CO2(g)+4SO2(g)H2062.5kJ/mol;答案:2062.5。(2)已知pclgc(SO2),pc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温度越高Pc越小,则二氧化硫浓度增大,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若温度不变,增大压强,该脱硫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变;答案:放热;不变。(3)反应是Fe3+和S2O32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答案:8Fe3+S2O32+5H2O2SO42+8Fe2+10H+。脱硫反应中,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Fe3+的形成过程为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在原电池负极反应,正极是氧气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电极反应:O2+4H+4e2H2O,正极消耗氢离子,该细胞膜为阳离子交换膜,该方法在高温下脱硫效率大大降低,原因是: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答案:阳离子交换膜;O2+4H+4e2H2O;温度过高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失去催化能力。11.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3种能量状态、5种空间状态,X是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元素Y的M层电子运动状态与X的价电子运动状态相同;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2价阳离子M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1)X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2)X的氢化物(H2X)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_。(3)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4)Y与X可形成YX32。YX32的立体构型为_(用文字描述)。写出一种与YX3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5)Z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Z(NH3)4(H2O)2Cl2,该配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配离子中的配体是_(写化学式)。(6)Y与Z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gcm3(列式并计算),a位置Y与b位置Z之间的距离为_pm(列式表示)。【答案】 (1). 1s22s22p4 (2). 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 (3). sp3 (4). 三角锥形 (5). NCl3 (或PCl3、等N、P的三卤代物、SOCl2) (6). H2O (7). ZnS (8). 4.09 (或4.1) (9). 135【解析】【分析】元素Z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2价阳离子M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Z是Zn元素;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3种能量状态、5种空间状态,X是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说明X原子2p能级有4个电子,X是O元素;元素Y的M层电子运动状态与X的价电子运动状态相同,Y是S元素。【详解】(1)X是O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2) 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H2S与乙醇分子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3) H2S分子中,S原子杂化轨道数是,S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4)SO32中S原子杂化轨道数是,配位数是3,1对孤电子对,所以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SO32的原子数是4、价电子数为26,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NCl3。(5)配合物Zn(NH3)4(H2O)2Cl2中O的非金属性大于N,O原子吸引孤电子对的能力大于N,所以Zn与H2O形成的配位键弱,所以该配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配离子中的配体是H2O。 (6)S与Zn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根据均摊原则,该晶胞中S原子数是、Zn原子数是4,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其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