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无为而治”这一成语故事,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西周C商朝D战国3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非攻”“节俭”C“以法治国”D“仁政治国”4 . “全球华人,同根同源,不忘初祖,爱我中华”,这是2019年3月“中华民族万姓先祖报恩祭祖活动”的一段祭文。祭文中“初祖”是指( )A炎帝B黄帝C炎帝、黄帝D尧、舜、禹5 . 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A燕国B秦国C齐国D魏国6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西周的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刺史制7 .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度C郡国并行制D君主专制8 . 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人的典册主要指的是( )ABCD9 .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0 . 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由此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赋役繁重B焚书坑儒C战乱频仍D刑罚严酷11 . 成语是语言文学中的一块宝石。许多成语的形成直接与历史事件相关。请问与成语“揭竿而起”有关的事件是:A诸侯争霸B秦灭六国、统一中国C秦始皇“焚书坑儒”D陈胜、吴广起义12 . 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在于( )A使西域果蔬品种传入内地B使内地的先进技术传至西域C汉与大月氏结成了军事联盟D打击了匈奴势力13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意味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意味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问夏朝建立的标志是A舜结束部落联盟局面B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C启结束部落联盟局面D尧结束部落联盟局面14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记述的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D楚汉战争15 . 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都发生在汉朝时期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C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16 . 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齐B宋C晋D吴17 . 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的夏令营活动,第一站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的遗址,据此可知他们第一站去到了A安徽省B云南省C北京市D浙江省18 . 西汉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19 .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BCD20 . 下图人物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他们都( )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 乾隆帝A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B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或藩王的势力C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是开国皇帝21 .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22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中。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23 .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上印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人制作乐器骨哨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BCD24 . 能够通过史记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商汤灭夏商鞅变法文景之治贾思勰著齐民要术ABCD25 . 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6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工程是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27 . 关于春秋的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背景是周王室衰微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战争具有两面性ABCD28 . 对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29 . 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的第一个国家和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别是( )A夏朝、秦国B战国、汉朝C夏朝、秦朝D商朝、周朝30 . 我国古代的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退避三舍马陵之战B纸上谈兵长平之战C卧薪尝胆桂陵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二、综合题31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材料二: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概括材料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哪一方面的言论和主张?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4)如何保留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32 .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材料一: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1)概括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材料三: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白寿彝中国通史(3)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汉武帝最后接受了谁的建议,确立了什么学说的正统地位?对待这一学说秦始皇曾采取什么政策。材料四: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4)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冒险家是谁?据材料四,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3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初年,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到被征服的地方建立封国,这一制度被称为分封制,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亲族和同姓53国。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在当时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材料二: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的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仍以咸阳为都城。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