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灭亡原因的是A隋文帝励精图治,厉行节俭B隋炀帝开凿运河,修筑长城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蔓延全国D太原李渊起兵反隋2 .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 .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唐朝结束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朱温建立后梁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4 . 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5 . 小明把收藏了一枚钱币(如下图)带到了学校,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一致确定它发行于A隋朝B唐朝C北宋D清朝6 . 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类的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宦官专权7 . 唐朝时,你如果生活在汉族比较集中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地区,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州、县的长官由唐政府任命 B州、县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C政治、经济、军事与内地一体化D内政自主,政府不向羁縻府、州征收赋税8 .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9 . 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10 . 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原因不包括A重视人才B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文化教育D在边疆设立管理机构11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都重视发展生产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都重视任用贤才ABCD12 .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二、综合题13 . 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会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三 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的“全盛日”指什么局面?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之称。(2)据材料二,指出这首词的作者,并分析这位作者词风的特点。(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4)据材料四,指出图三梦溪笔谈中所记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并分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影响?(5)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1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1)根据材料一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汴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陆游常州奔牛闸记材料三: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一直比较丰富,不仅原有的湖泊面积增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2)材料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四:(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