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保障概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廖瑜2012.2,.,2,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1.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一)辞源:(Socialsecurity)1、1935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2、1941大西洋宪法(AtlanticCharter)两次3、1944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4、1948.12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3,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防不行,不保不行。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新养。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情。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少年、中年、老年。香港产子潮,.,4,香港生子很多好处,1、香港护照享有全球135个国家免签证,国际平台高起点100%就业率。2、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以享受香港12年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3、拥有香港户口孩子的亲人享有三个月多次往返香港,自由出入。4、香港拥有5所达到世界一级的大学,香港宝宝在国内名牌学校免试就读。5、香港宽松的人口政策(香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在香港生二胎不用罚钱)。6、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终生享受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特惠医疗服务。7、香港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8、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为日后节省1000万港元的香港投资移民费用。9、香港宝宝的内地父母60岁后可移民香港,并享受香港的社会福利。10、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申领回乡证后即可自由往返内地,并随意选择在内地或香港居住,.,5,(二)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6,社会保障的涵义,国家和社会(主体),为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对象:普遍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它是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既实施办法的总称,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7,社会保障定义的三个要点,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或政府;2.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3.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8,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a、家庭保障力下降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内需不足)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9,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以及一系列法令,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10,1.2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民生”(二)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英国,莫尔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英国,欧文劳动公社,.,11,大同思想,公元前500多年,孔子在礼记中说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12,二:19世纪初,(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社会改良思想: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福利国家”蓝图。(二)福利经济学: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化。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收入转移:对富人征税补贴穷人。(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三项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原则共计六项。,.,13,1.3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慈善事业1601年旧济贫法1834年新济贫法)一、社会成员的互济行为二、慈善事业:恩赐(一)世俗的慈善事业(二)宗教的慈善事业,.,14,三:社会救济:国家介入(社会政策),(一)15、16世纪法国,官方济贫机构(常平仓:以工代赈)2000年泰安磁窑。(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thepoorlaw)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北洋政府时期:天津、济南设劝业场。(三)旧济贫法的原则:a、亲属责任原则(家庭照顾的原则)。b、教区救助原则(本教区居住三年以上才能得到救助)。c、政府(税收)支持济贫的原则1834年新济贫法。评价:仍属于社会救济但确立了国家承担最后责任的原则。,.,15,1.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建立(标志)德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政府: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5老年预残帐保险法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收现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16,光荣与责任铁血首相俾斯麦,俾斯麦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即将全体人民的福利保障纳入到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从而使人民的命运与国家形成一体,打下了德意志人民团结的坚实基础,而由此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使得德意志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17,(二)社会保险制度发展,1、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国民社会保险法。2、美国1935年罗斯福社会保障法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8,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与技术基础,(一)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互助组织1、原始形式:互助会古罗马:拉奴维姆丧葬互助会(士兵)人寿保险的起源。古埃及:金字塔石匠互助会。2、中世纪(1116世纪)基尔特(Guild)行会互助会.3、近代:德、英已具备近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友谊会(友爱社,FriendSociety)工会俱乐部。我国上海人力车夫1937.5.1互助组织为社会保险的产生奠定了组织基础。(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a.非营利性保险模式b.管理方式:行业、职业、地区、项目c.项目:d、个人缴费制度:三三制。,.,19,(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商业保险,15世纪海上保险(银行、放债人、抵押贷款)17世纪中叶:火灾(英国保险公司)18世纪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商业保险(技术体系)爱德华哈雷:生命表精算技术。詹姆斯多德森:自然保险费法均衡保险费法;之后数学方法与位代方法;二者的区别。,.,20,从第一张保单到世界保险业的兴起,1666年伦敦城大火图,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颁布了第一部有关海上保险的法律涉及保险单的立法,.,21,人身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博士于1693年用数学方法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奠定了现代人寿保险的数理基础。,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绘像,.,2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保险,是指收取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用来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失业而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23,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1.性质、作用不同。2.立法范畴不同。3.保险费的筹集办法不同。4.保险金支付办法不同。5.管理体制不同。,.,24,精算师简介,精算师(Actuary,拉丁语意思“经营”)是一种处理金融风险的商业性职业。精算师采用数学、经济、财政和统计工具主要处理一些与保险、再保险公司相关的不确定的未知事件。另外,还与雇员保险金(医疗保险和退休金计划)、社会福利工程(社会保障和社会护理)有关。大部份的精算师都会于财产保险或人寿保险公司工作,工作范围包括设计新品种的保险产品,计算有关产品之保费及所需的准备金,为保险公司作风险评估及制定投资方针,并定期作出检讨及跟进。其余的精算师主要在咨询公司(主要的客户是规模较细的保险公司及银行)、养老金投资公司、医疗保险公司及投资公司工作。,.,25,1.5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9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初社会保障大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德国、美国、日本)(又名“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或“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最早产生在德国”)(一)代表国家:德、美、日(二)特点:1、以面向劳动者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以其他救助或福利性政策为补充,构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完备的社会安全网。2、基金来源多元化:责任共担,个人与雇主投保+国家资助。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给付以缴费为基础。4、完全社会统筹:(无个人账户)互济互助,共担风险。5、基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6、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进行,.,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评析,1.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经济效率为优先原则。2.社会保障以高税收为基础。3.完善的社会保障法规在福利体系中发挥较强作用。5.德国社会保障人才素质较高。4.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加管理。,.,27,德国福利制度全方位国家照顾财政不堪重负,德国财长史坦布律克一脸沮丧,福利制度用不好,也会滋养“懒汉”,苦了财政。,莱比锡,两万人大游行抗议削减社会福利,.,28,“银色海啸”会颠覆美国社保?,美国即将面临可能导致其社保系统破产的“银色海啸。2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29,日本临时工失业后没保障社会不公日益增加,经济危机下,日本失业率不断攀升。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大部分被裁员的人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成百上千的人不仅难以获得失业救济,甚至居无定所。日本的社会保障网已经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日本急需建立一个更能适应非管制劳动环境的保障系统。,一名日本流浪汉带着全部家当踽踽而行,.,30,从摇篮到坟墓看看日本有多拥挤,.,31,从摇篮到坟墓看看日本有多拥挤,.,32,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瑞典),(一)代表国家:英国、瑞典1、英国:威廉.坦普尔(1941)贝弗里奇(1942)许诺:战胜德国后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1948年7月5日是英国福利国家诞生日。这天可以取得综合国民保险与免费医疗。工党(1945)“福利国家”=普通福利+国家承责英国的“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产生于艾德礼执政时期,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先后对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a、全民医疗: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农民、及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均可获得)b、社会保险:退休金(基本+补助)失业、津贴(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疾病津贴+午餐津贴+寡妇津贴+工伤与残障津贴+额外补助)、战争抚恤金。c、社会服务:社会补助制度:家庭津贴:孕妇、儿童、住房、疾病看护、圣诞节奖金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特殊群体,.,33,2、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居住权高水平+普通型,高税收+高福利=高收入转移“三高”: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二)特点:1、实行全民保障与全面保障,待遇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强调社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2、保障金的筹集方式实行现收现付。3、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税收,福利开支基本上由政府与企业负担,实行劫富济贫与多缴多保相结合(基本金+补充金)的政策。4、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机构统一管理,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小结: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重建(前两种模式)(二战前后),.,34,瑞典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与病休保障失业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首都斯德哥尔摩,.,35,三:“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苏联:革命浪漫主义(好战),爱好文学与酒精,喜欢流浪与战斗。特点:a、受保人不缴费任何保险费。b、社会保险待遇偏高(退休金占工资的70%以上)。c、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劳动贡献挂钩。d、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36,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智利),(一)代表国家:新加坡:中央公基金制度。1、公积金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国家提供支付担保(利率)(18.5%+21.5%)2、会员的个人账户:a、普通帐户(30%工资):购房、教育、投资(公交股票)。b、保健帐户(6%):住院医疗费、重病医疗保险。c、特别帐户(4%):养老、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支付。(二)特点:1.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以其它保障措施为辅助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2.雇主与雇员位责任主体,而政府基本上不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3.公积金采取完全积累制,全部存入个人账户。4.政府成立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与运营全国的公积金,并保证其增值。,.,37,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1.天命主义禳饵论:最原始的救灾救荒思想。(商汤)巫术救荒“乞雨”,天子“天帝”(万物有灵),各种灾祸皆由天帝决定,人类社会想要免除灾难的侵袭,保障生存的权利,就必须向天地禳寿,以求宽恕。2.大同社会论:乌托邦思想(春秋战国)a.孔子:大同社会礼记礼运b.东晋抱扑子记载鲍敬言的话。另外:墨子“兼爱交利”,老子“小国寡民”,庄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3、社会互助论:4、仓储后备论:(西周唐金)贾谊论积贮疏5、社会救济论:贫困救济国家责任,灾后救济皇恩。6、优待抚恤论:,.,38,二:建国前(一)国民党:制度建构:工厂法劳动保险(五大保险):1948(二)中共: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东北解放区:1948东北公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