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韩愈《箕子碑》原文、翻译与解析.docx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韩愈《箕子碑》原文、翻译与解析.docx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韩愈《箕子碑》原文、翻译与解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箕子碑柳宗元作品介绍箕子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箕子碑原文有碑和颂,古文观止只录其碑,柳河东集录其全文。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为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原文及注释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1),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2),尤殷勤焉。【注】:(1)蒙:犯,遭受。难:危难。(2)六经:指书、易、礼、乐、诗、春秋六部儒家经籍。【译文】凡是有德行的人遵从的道理有三种:第一是纠正人违法作乱。第二是把大道传授于圣人。第三是教化万民。在殷朝时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实实在在地具备了这三道,以大德行立于世上。所以孔子在叙述六经的要旨大意时,尤其殷勤。当纣之时(3),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聩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4)”,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5)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6)”,法授圣也。及封朝鲜(7),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8),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在殷纣王之时,大道逆乱,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们警戒,圣人的言论无所用处。臣下拼死进谏,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诚然是仁者的作为了,但无益于殷朝的社稷祭祀,所以不这样做;委曲求全,以保存殷朝的祭祀,诚然是仁者的所为了,但是亡国的预兆很明显,所以不忍心去这样做。这两条路,都有人行了。这样的作为,是保其贤明,与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隐藏自己的谋略,在奴隶中间受凌辱。虽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乱来;虽然颓废失落,但忠心不熄灭。所以易上说:“箕子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这就是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等到天命已经改变,百姓已经走上正轨,就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伦常,后来设立大典章制度。所以书说:“箕子归来作洪范。”这就是把大道传授圣人。到了周朝封箕子于朝鲜地方,他顺应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无论大小,人群不论亲疏远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蛮荒变为中华,这是教化万民呢。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天地之变化,箕子独得其正气,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注】:(3)纣:商代最后的君主,也称帝辛,旧史称他荒淫无道,残暴专横,激起人民的怨恨后被周武王所灭。(4)明夷:周易卦名。明指太阳;夷,灭,指太阳落山。本将引文即出自周易明夷。这里的意思是说箕子能韬晦,在艰难之中,保持正直的品德。(5)彝伦:即指伦理道德。(6)洪范:书经中的一篇。洪,大;范,法。旧说认为是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近人疑为战国时的作品。(7)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箕子到朝鲜之后,教当地人民种田、养蚕,讲习礼义,并为他们制定了八条禁令。(8)厥:同“其”,意为他或他的。躬:身体,自身。於虖!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9),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10),武庚念乱以图存(11),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平?【译文】唉!当周朝还没有建立,殷商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殷商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离去。假如殷纣还没有恶贯满盈,竟然自毙,纣王之子武庚忧虑乱世,图谋保存殷朝,此时国中没有贤明之人,谁能辅佐治理呢?这是人事中或者有的吧。但箕子先生隐忍受辱为奴,也许是有志于此么?【注】:(9)殄:尽,灭绝。(10)稔:谷物成熟,这里指罪恶没有发展起来。(11)武庚:纣王之子。武王灭商后,仍封他为殷君。周成王时,他发动叛乱,为周公旦所灭。唐某年,作庙汲郡(12),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译文】唐朝某年,建箕子庙于汲郡,岁岁祭祀,钦佩先生独自列入易卦象之中,所以我作了这篇颂词:“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注】:(12)汲郡:即唐代卫州,在今河南新乡、汉县一带。赏析箕子碑全文选自柳河东集,碑文部分选自古文观止第六卷,是作者为箕子庙写的碑文。作者在文章开篇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即: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三个标准:一、正蒙难: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二、法授圣:要把法典传授给明君;三、化及民:将教化施及人民。殷商有仁人叫箕子,立身处世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第二段,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对照阐述。箕子所处的时代,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武王灭商,他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灭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劝谏无效,于是佯装疯癫,结果被囚禁起来。所以易经卦象说:“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正蒙难”。箕子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认为最可取的方式。第三段,作者认为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结尾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