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1.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A. 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B.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深其耕而熟耰厚(候)之为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刀耕火种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无法体现这些特点,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深其耕而熟耰厚(候)之为宝”,学生应该可以直接分析出这属于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中国A. 农产品的丰富B. 商业的繁荣C. 冶铁技术的成熟D. 纺织水平的高超【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丝织产品技术水平高超,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商业和冶铁业的发展情况,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从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等信息,反映出市镇经济发展迅速,而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繁荣,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与“人口增长”关联性不大,排除A;C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况4.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答案】C【解析】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重视管理土地交易,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D选项错误。故选C。5.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 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 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据材料“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免赴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导致白银的货币地位日益突出,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纳银代役保证了人民的生产时间,不能体现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故B选项错误;纳银代役使工匠可以摆脱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故C选项错误;纳银代役虽然使政府有了财政收入,但这部分收入需要雇人赋役,故政府财政收入没有增加,故D选项错误。故选A。6.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A. 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购田置地体现了农本思想,故材料反映了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选项正确;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该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B。7.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输出量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B. 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说明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即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A选项正确;1920年清政府早已被推翻,故B选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故C选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且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西方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8.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咨价廉而坚。”这一现象表明A. 洋布具有价格优势B. 小农经济迅速解体C. 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D. 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答案】C【解析】据材料“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价廉而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民购买棉纱织成棉布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织布,不是洋布,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小农经济迅速解体,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时,学生容易错选A选项,其原因在于没有仔细阅读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材料“自织,其织成布匹”反映了手工织布,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段。这反映了A. 近代化道路的艰难B. 民众的爱国热情C. 洋务运动亟待开展D. 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群众和政府官员拆毁铁路,这说明交通近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故A选项正确;爱国热情不等于拆毁铁路,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选A。10.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 持久抗战奠定基础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不利于轻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1935年资源委员会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重,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相关产业,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故B选项正确;官僚资本空前膨胀在解放战争时期,故A选项错误;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C选项错误;当时军事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是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与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时间“1935年“和”军事工业“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久抗战需要大量的军事工业的基础和支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1.1942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先后在福建、甘肃、绥远、四川等省进行了以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欲等方式协助农业经营并规定了佃农一系列权利。国民政府此举A. 意图缓解财政经济困难B. 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C. 背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D. 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致【答案】A【解析】据材料“1942年到1948年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协助农业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困难,土地改革、农业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缓解财政经济困难,故A选项正确;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是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基础,不可能被废除,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农业经营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政策无关,故C选项错误;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未涉及该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A。12.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A. 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 官僚资本开始出现C.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D.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各种接收机关林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导致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故D选项正确;政府对经济的统制不利于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故A选项错误;官僚资本开始出现于国民政府建立时期,在1927年,故B选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故C选项错误。故选D。 13.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其产位占中央和地方管理工业的49。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钢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这一制度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C. 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据材料“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故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故B选项正确;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在1956年底已经完成,故A选项错误;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故C选项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再结合一五计划等知识即可正确判断。14.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这A. 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的发展B.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C.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础建设投资总额持续增加,导致重工业和基础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D选项正确;仅仅只有重工业发展的经济不是持续健康的,故A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基础建设投资无关,故B选项错误;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在1957年基本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选项错误。故选D。15.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据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故A选项正确;当时的经济调整没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故B选项错误;对“左”倾错误的调整不等于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市的粮食供应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16.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据材料“1973年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78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包产到组、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选项正确;1973年国家还未改变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故C选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A.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 保证了公有制主体地位D. 形成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1984年之后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选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在1992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A。18.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A. 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B. 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D. 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1985年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政策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故C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证农民收人逐年提高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副产品的问题,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选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选项错误。故选C。19.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A. 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显B.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D.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荷、英经济的高增长,故D选项正确;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故C选项错误。故选D。20.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A.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 使农业保持经济主体地位D. 不利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答案】B【解析】据材料“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等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等条件,故B选项正确;英国的农业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完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故C选项错误;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故D选项错误。故选B。21.下表是1850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变化表(单位:亿马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年14533.8152112.81870年37491.8454234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B. 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C. 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D. 法国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1850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变化表”可知,英国在18501870年的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最大,其原因是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故C选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错误;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选项错误;数据显示法国的增长速度较快,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方法是紧扣时间“18501870年”,仔细分析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的变化,得出英国的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最大,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即可正确判断。22.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建设横贯大陆铁路的方案,鼓励私营公司向铁路投资,政府予以补贴。其后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869年后多条横贯大陆的干线相继竣工。美国交通业的发展A. 导致垄断企业控制国家交通B. 有效防止了南北战争的爆发C.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 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掀起兴建铁路的狂潮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故D选项正确;垄断企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A选项错误;南北战争在1861年至1865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B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选项错误。故选D。2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 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多是工匠,而不是科学家,这说明当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D选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各种经济、政治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对技术改良与发明重视与否,故C选项错误。故选D24.据统计,1920-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只增长了2%。1929年,占全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1/3,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生活在温饱线上。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B. 消费市场的相对狭小C. 供需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效果不明显【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一1929年属于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故A选项错误;工人的工资低、富人垄断财富,这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使消费市场相对狭小,故B选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供需矛盾尖锐,故C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选项错误。故选B。25.1922年5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故C选项正确;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选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属于斯大林模式,故B选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相关的知识点,注意对它们的不同点进行区别,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正确判断。26.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 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B. 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C. 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D.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没有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故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也未涉及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鼓励农民减产,而不是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故C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积极争夺国际市场,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D选项正确。故选D。27.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A. 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B. 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 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D.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实行“撒切尔主义”的改革,最终使英国走出了滞胀危机,故A选项正确;“撒切尔主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故B选项错误;沉重的福利开支使英国财政不堪重负,“撒切尔主义”削减福利开支,不会导致英国财政不堪重负,故C选项错误;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属于福利开支,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撒切尔主义”的含义和措施内容,注意从滞胀危机的背景、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福利国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8.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经济。这一主张的实质是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C.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其实质是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不是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选项错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后的中国,与美国无关;D选项错误,法西斯主义的经济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在二战时期实行的,与美国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 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 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异地流动”说明苏联希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故选A项。B项错误,材料中做法与镇压反革命无关;CD项错误,都属于手段,而不是目的。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30. “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 )A. 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B. 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C. 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D. 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的认识。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打破原有体制,只是小修小补;同样,洋务运动也是如此,正如李鸿章自嘲为“裱糊匠”。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与苏联不符,C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错误。所以应选A。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第卷二、非选择题(31题19分,32题18分,33题18分,共55分。)3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马克思资本论(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原因。(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清时期“新经济的萌芽”又是指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3)在古代中国“资本在它萌芽时期”,国家政权给予帮助了吗?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国家政权采取的政策。【答案】(1)特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原因:精耕细作;水利工程的兴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2)“新型经济”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如: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新经济的萌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体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3)没有。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指出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从精耕细作、水利工程的兴建、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角度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原因。(2)依据材料“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所学可知,“新型经济”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列举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等“微澜”的表现。依据材料“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的萌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体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3)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中国“资本在它萌芽时期”,国家政权并未给予帮助。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家政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列宁语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马克思语材料四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是什么?(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依据材料“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结合所学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方面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33.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联网初级工程师面试题预测与解析实战技巧
- 2025年专业进阶软件开发工程师考试强化训练题
- 【教案版】小学四班级上册 乒乓球2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复习建议
- 2025年汽车销售与服务顾问招聘考试模拟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小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手册及预测题
- 2025年IT企业招聘笔试技术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初中语文模拟试题详解
- 2025年建筑工程师初级职称面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柴油罐及管道防腐施工方案
-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行业标准
- 淋巴漏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板
- 25题后期-剪辑-特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 《寂静的春天》课件
- 石油化工行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 【食品零食】桂格燕麦食品抖音账号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