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各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东城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一)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取材于满汉名臣传)注释:拨什库:清代官名。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靳辅:清代治河专家。(二)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弭盗为先 弭:消除B召诣京师 诣:到,往C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 短:缺少D寻以病乞假 寻:不久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宜何先 大王来何操B无问所劫为旗为民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上因问 因人之力而敝之D今果何如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B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C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D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B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C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D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13用斜线(/)给文段(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14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4分)于成龙: 康熙帝: 15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4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9(3分)C 10(3分)A 11(3分)B 12(3分)B13(3分)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评分标准:每断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4(4分)于成龙: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知错能改 康熙帝:知人善任/体恤百姓15(4分)答案要点:在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政治清明,有善政;深谙百姓疾苦;兴利除弊;对官员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办事符合民意。评分标准:1点1分,写出4点即可。【参考译文】(一)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被委任滦州知州。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得以回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隶巡抚。皇上诏令询问:“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应兴利除弊,首要的事应当是什么?”成龙上奏说:“消除盗贼是根本。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不敢深入追究。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到任之后,上给皇上的奏章说:“消除盗贼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该制度)民间已经遵照施行了。”只有旗人的村子向来不属于州县(管辖),本旗的统领(又)远在京师,只有拨什库在村里,不能按约定的条件管束(他们)。应当让旗人与民户共同编入保甲制,拨什库、乡长互相检查,发生盗劫,不用问是旗人是百姓,(都)协力救助保护。抓到盗贼的,(一律)赏赐;窝藏或放纵强盗的,(一律)惩罚。”皇上把这事交给相关部门商议执行。先后逮捕惩治了旗兵沈颠、太监张进升和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人,(都)依法处置。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的低薄的堤坝,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成龙回奏:“不会连累(百姓)。”皇上说:“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皇上于是问(他):“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成龙说:“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消去官职,皇上让(他)复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二)于公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所有市井中苦与乐,利与弊的沿袭改革,官员百姓贤能与否,全都了解,无一遗漏。或是兴办、或是革除、或是宽大、或严厉,没有不非常符合民情离开的那天,绅士在官署为他饯行,百姓们在郊外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拥着马头痛哭不已。于公也掉下眼泪并安慰他们,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有一些人甚至送到通州才回来。西城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组文言文,完成8-13题。一谢生应鸾,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一日,坐轿拜客,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及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适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曰:“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不典,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曰南,是鲁当日有两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谬妄。”生曰:“汝何所见而云然?”李曰:“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邾师,获鉏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游弦歌旧邑,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曰:“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所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之。李曰:“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川,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命运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翩翩然置身台省,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二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注】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被戏称为“芝麻通鉴”。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为费县令借司笔札 司:掌管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 适:刚才C伐武城,克之 克:攻下D除其役,拔充礼书 除:任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出视,乃骡车也 僧乃笑曰B令李步随于后 别于两地而言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 而所谈临淄旧典D享重名而邀厚福 僧畏慑,拳足而寝10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B此小人桑梓之地这正是我的家乡C夫与邾接壤,而当吴越之路那与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不意若辈中有此通品。 归述于费令,亦奇之。1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3分)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中的士子都可谓 。不过李升在论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 ,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谓 ,博人一笑而已。(3分)13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却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6分)二(24分)8.(3分)D 9.(3分)C 10.(3分)D11.(6分)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评分参考】“意”“若辈”“通品”各1分,“若”也可译为“这”。(谢生)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评分参考】“述于费令”1分;第二句省略成分 “县令”1分;“奇”1分,“奇”也可以译为“觉得奇怪”。12. (3分)【答案示例】一知半解(才疏学浅、半瓶子醋)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无懈可击)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猪鼻子插葱)【评分参考】各1分,意思对即可。13. (6分)【答案示例】沈起凤借李升的故事表达了对有些人没有真本事、靠运气得到高位的现象的批判。张岱借士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嘲讽。【评分参考】“没有真本事”“靠运气”“高位”“批判”各1分,意思对即可。“不懂装懂”“嘲讽”各1分,意思对即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一谢应鸾,在他叔叔文涛先生任职的临淄县署做幕僚。后来又被费县县令借用担任管理文书的工作。一天,谢生要坐轿访客,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等谢生出门一看,发现竟然是一辆骡车。谢生大怒,斥责李升。李升说:“刚才奉您的指示,只是说备舆,没有说备轿。”谢生说:“你真是个蠢夫,舆就是轿。因为轿字没有典故出处,所以通称为舆。”李升笑着说:“昔日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中就有舆轿逾岭一句,怎么能说没有典故出处呢?”谢生愕然,说:“没想到你们这类人中竟然有这样学问渊博的人。”于是谢生(命人)把骡子解下来,自己骑在骡子上,让李升在后面步行跟从,说:“你既然腹有诗书,也知道费县这里关于武城的事吗?”李升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知道?”谢生问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而记载曾子居住的武城时,却叫南武城以区别,这是说鲁国当时有两个武城啊!是不是这样呢?”李升回答:“一般都认为澹台灭明所住的是费县的武城,而曾子所住的南武城在现在的嘉祥县。这种说法是错的。”谢生问:“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李升回答:“春秋记载,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消灭邾师,并将鉏弱地占为己有。哀公八年:吴国军队攻打下了武城。孟子中记载:曾子住在武城的时候,有越人入侵。因此,和邾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就是现在费县的武城啊。齐乘也说子游担任武城邑令,武城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从来就没有两个武城的说法。”谢生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史记记载的为何独有个南武城这个名字呢?”李升回答:“以我浅见揣度,是因为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这两个武城都在曾子所住的武城的北边)。所以史记里说南武城,是为了与这两个武城区分而说的。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城,也是这种情况。”谢生听后大为叹赏。回(到费县)后向费县县令叙述了(这件事),(县令)也认为(李升)不同寻常,免除了李升的差役,提拔为礼仪文书。不到一年,李升的家产就增至千金,成为邻里间的富户。后来文涛先生编修临淄县志,招谢生前去。谢生认为李升可以充当顾问,于是带他一同前往。然而李升谈及的临淄旧事,都是(临淄下辖的)淄川县的事情。谢生奇怪,问李升缘故。李升说:“小人书箱中私藏之书,只有关于淄川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临淄的内容。谢生十分疑惑,急忙要李升私藏的书来看。原来是两本说铃,破碎不全,只有十多页山东考古录(注:山东考古录是说铃中一卷的卷名),另外还有四五页闽小记。当时李升与谢生所谈到的舆轿之论和关于两座武城的考证,都恰巧是在这几页书中谈到的!谢生于是感叹道:“那些凭借运气享受了重名厚禄的文人,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文涛先生听了,也大笑,赏给李升一些盘缠,让他回到费县去。谐铎论曰:“那些腹中空空无学问的人凭借着残缺支离的通鉴,轻而易举地置身朝廷高位,也不过就是借着十年好运气罢了。”二过去有一个僧人,与一个读书人同宿在(狭窄的)夜航船上。读书人高谈阔论,让僧人很是敬畏,一直蜷着脚休息(不敢伸脚)。后来僧人听到读书人话里有破绽,就说:“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读书人说:“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于是笑着说:“这样说起来,姑且还是让小僧我伸伸脚吧。”海淀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游文山观大水记文天祥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悉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如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谐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峽,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威,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義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仲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同游者发噱。(有删改)【注】禁庐:宫廷。谂(shn):劝告,告诉。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例水瓶,形容水势大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10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B与二客疾驰观焉岂以昔而乐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C洲故垤然隆起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故自今而言 乃令车马从后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B有偃蹇不伏之状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C以庶几其万一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13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_之兴,_之兴和_之兴。(4分)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9(3分)D 10(3分)A 11(3分)D12(4分)参考答案: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评分标准:词语“旧”“负”,一个1分;语句整体通顺,前两句1分,后两句1分。13(4分)参考答案:观水 赋诗(唱和,同游) 感物评分标准:一处1分,共3分;表达通顺,即所填内容与“之兴”搭配,1分。14(6分)参考答案:(3分)第一问:王羲之: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客: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2分)。(3分)第二问,答案略。“理由”视充分程度,分为三个档次赋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朝阳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秦王曰: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改)【注释】郢:楚国都城 离次之典:也叫“鸡次之典”,是楚国统领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大典。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恢:发扬B. 于是赢粮潜行 赢:背负C. 昼吟宵哭 吟:吟诵D. 冯而能立 冯:同“凭”,凭借,依靠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不以禄勉 将何谓也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 水何澹澹 多与存国相若 焉能有之耳若君王诚好贤 焉用亡郑以陪邻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B. 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把敌人)来交给我,那么国家也许就胜利了C. 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D. 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11.翻译下列句子。(5分)(3分)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2分)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12.莫敖子华向楚威王讲述了五个“忧社稷”的臣子的故事,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他们的表现。(5分)1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这一典故的寓意,并自选一个角度谈谈看法。(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8.(3分)C(吟:悲叹)9.(3分)D焉:副词,哪里,怎么(A以: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C若:动词,同,相当;连词,如果)10.(3分)B(应为: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吧)11.(5分)(3分)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诸侯那里去求援。(2分)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一个志士,国家大概就危险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12.(5分)令尹子文: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安于清贫叶公子高: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劳苦功高莫敖大心: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赤胆忠心棼冒勃苏: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忠肝义胆、赤血丹心蒙谷:高识远见、远见卓识、淡泊名利13.(5分)(寓意2分;分析3分)寓意:处于上层和高位的人重视什么或有什么爱好,下面的人就一定会奉承、会喜欢,或重视得更强烈、更极端。角度1: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谨慎,因为直接关系到下级执行的问题,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角度2:讨好上级,投其所好,盲目跟风,其下场可悲;角度3:个人易受权势的影响,故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尤为可贵。【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禄而努力,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有为官清廉,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使自己的爵位尊崇,使自己的俸禄丰厚,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断头剖腹,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也有不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禄而努力,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威王说:“您这些话,说的都是什么人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黎明即起,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长城之外,四方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的土地。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军队之间,士卒已经交战在一起。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息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了吧!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军连攻三次,攻入楚都,我们国君逃亡,大夫都跟随着逃跑,百姓流离失所。棼冒勃苏(申包胥)说: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诸侯那里去求援。于是,他背负干粮秘密出发,越过高山,渡过深水,鞋子穿烂了,脚掌磨破了,裤子穿破了,露出了膝盖,走了七天,到了秦王的朝廷,日夜悲叹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经过七天,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滴水不进。秦王说:我听说,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一个志士,国家大概就危险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于是,秦王派出战车千辆,兵士万人,与吴军战于浊水之上,大败吴军。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着逃跑,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很好地治理。蒙谷立的这个大功,差不多与保全楚国相当。于是,楚王封他为执纒的官位,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并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我是国家的臣子;如果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可做)吗?于是他隐居在磨山之中,至今仍无爵禄。”楚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啊?”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先君楚灵王喜欢细腰,楚国的士大夫就节食,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食物谁都想吃,但人们忍住了不吃;死亡谁都厌恶,但人们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您真是喜好贤臣,上述这五种贤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来的。”丰台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三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1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矣。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以去就力争。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惜不知其详耳。”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甚相得也 得:契合B. 然闻之则已稔矣 稔:成熟C. 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诡: 假装D.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 鬻:卖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 四宝虽被迫胁去 B. 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 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见悖理乱伦而不沮 D.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 以去就力争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三 宝 仍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1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1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3分)2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3分)14.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丰台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三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1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矣。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以去就力争。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惜不知其详耳。”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甚相得也 得:契合B. 然闻之则已稔矣 稔:成熟C. 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诡: 假装D.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 鬻:卖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 四宝虽被迫胁去 B. 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 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见悖理乱伦而不沮 D.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 以去就力争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三 宝 仍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1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1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3分)2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3分)14.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二、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4分。9. B【解析】熟悉。3分。10. A【解析】A.连词,虽然。B.转折连词,然而/代词,这样C.连词,并且/连词,却D.连词,因为/介词,拿。3分。11. A【解析】小户人家不懂得分开来消除疑忌。3分。12.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缘 入 郑 氏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评分标准】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共3分,扣完为止。13. 1郑氏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也是愚笨的乡民,听说违背法令罪行重大,都吓得停止了这件事。【评分标准】“故”“良”“懦”“乡愚”“慑”“止”共2分,错2词扣1分。全句大意1分,共3分。2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的事,不知什么想法,也不知他的结局。但是,天理昭昭,应该不会有好报的。【评分标准】“恶业”“心”“究竟”“善”共2分,错2词扣1分。全句大意1分,共3分。14. 参考示例:我不同意上述观点,本文讽刺了严某的道学家思想和无知的丑态。(1分)“泥古”中的“古”,指古代婚礼规定中表亲不能通婚;泥古,就是指严某不知当下已经没有这一规矩而仍坚持古训。“好名”中“名”,指名声,名望。好名,指严某以读书人自居,通过阻止三宝四宝成亲来维护礼法来获得“君子”的声望。(4分)本文中“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等句子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严某丑恶嘴脸的深恶痛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矿山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及内容课件
- 工业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婴儿喂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年底生产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年年有余课件拓印
- 娱乐主播培训教学课件
- 威尼斯的小艇预习课件
- 矿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6篇
- 平面构成形态课件
- 光伏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模块化炼化设备的设计与集成
-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
- HY/T 0404-2024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海试过程控制规范
- 设备维护服务方案(2篇)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手术前术前准备未执行的应急预案
- JJG 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轻质燃料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 毕业设计(论文)-水果自动分拣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