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 学习本文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代伟人周恩来少年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并通过阅读当今中国被国外人所欺负的事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导入法,以“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的视频”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从而引入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境导入课文感受周恩来的远大志向的树立过程结合实际进行事情与思想的拓展 (一)课前准备 有关于周恩来资料的搜集阅读。 识字预习:主要包括读音、字形、字词的意思。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深入到各个环节,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为此,我在课前补置作业,并与电脑教师进行协调,让学生在信息课时学习搜索周恩来事迹,并做好摘记。 又根据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我把识字任务放到课前让学生自学自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检查生字词语预习:这一部必不可少,监督是形成习惯的关键,在进行该环节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识字进行深化: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而字意方法的解释放在随文学习。 (二)情境导入课文 情境的创设是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关于中国人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欺凌的视频片段,对于现在出在安定社会心灵麻痹的小学生来说最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同时为感受才12岁的周恩来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做好铺垫。 (三)感受周恩来的远大志向的树立过程 一、由课题进行提问:为什么周恩来会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 二、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解释“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并提问:中华不振在哪里?(1.没事不要到外国租界去玩。2.妇女在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却没出说理。) 三、感受周恩来在看到这种现状时内心的变化过程。 1.疑惑: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2.沉思: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看出周恩来一直在觉思,并适时提问,周恩来在沉思什么? 3.立志:“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4.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四)结合实际进行内容与思想的拓展 毕竟周恩来那个时代的事情离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在时间与思想上都有了些距离,学生并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道理。为此我在网上找了一些现今中国人被凌辱的一些事件在课堂上讲述,并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而读书?从而真正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5.倔强的小红军(1)教案 语文S版 【教材分析】这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赞颂那些热爱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而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倔强的小红军全文共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起这件往事。第二部分:(第自然段):讲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要他同走,却被小红军说服,只好自己上马先走了。第三部分:(第自然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回马救小红军的经过。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进入四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文本感悟的能力。但是由于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知识储备比较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有些难度。【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对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和恶劣环境进行了解,为下面的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在理解课文时,抓住“倔强”一次展开,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小红军倔强的表现,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观察,总结出他是怎样一步步拒绝了陈赓的帮助,思考小红军这么做的原因,学习小红军身上具备的品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带讲。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准备长征的相关资料和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课件展示有关长征途中的资料,导入新课。导入法一:通过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如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疲惫的人和马等,教师配以深情的话外音,使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有形象的感受。导入法二:播放2分钟红军过草地的影视资料,视频可以在走过雪山草地中裁剪。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讲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板书课题)1、师生共同感受长征途中的故事。2、学生交流:听到和看到的感受。课文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适当交待一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情况,目的是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烘托氛围。2、 初读课文、 理解内容。(约15分钟)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自行解决。(2)把全文读通顺,掌握重点词语。2、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红军和陈赓分别做了什么?1、 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 指名读课文,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满不在乎”等词语。练习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3、 回答下列问题:(1)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 找出小红军和陈赓分别做了什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行为语言,为下文深入学习鉴定基础。3、 细读感悟、深入分析。(约15分钟)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2、 分角色朗读课文到自然段。总结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拒绝陈赓的帮助的。3、 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4、 齐读11-16段,体会其中情感,教师指导朗读。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1)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2)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3)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4)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2、 分角色朗读课文到自然段。总结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拒绝陈赓的帮助的。(1) 不肯骑体力强(2) 不肯走等同伴(3) 不肯吃有干粮3、思考小红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心想着别人)4、齐读11-16段,体会其中情感。(自责、悔恨)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带讲,读中感悟。4、 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约5分钟)1、 读完这些内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谈在吃苦耐劳、面对困难、关心他人方面所受的启发。)2、总结全文:同学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像小红军这样不怕困难、善良懂事的孩子还很多很多,生活在幸福社会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为别人着想,关爱他人的人。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可以组织一个朗读小比赛,同学们分别找出自己感动的段落,然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五、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不肯骑 满不在乎 微微一笑 腰一挺倔强 一心为他人着想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轻轻的拍 “鼓鼓的” 六、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重点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