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章 研究性学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 必修2_第1页
高中化学第1章 研究性学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 必修2_第2页
高中化学第1章 研究性学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 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研究性学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研究学习之一:你愿意模拟科学家探究“原子到底是由什么样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历程吗?若愿意,那就来体味一下科学研究的乐趣,品味科学发现的意义吧。长期以来,人们曾经一直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它的形状像个实心小球,不妨称为思维模型X。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卢瑟福的老师汤姆逊等一些科学家却预测到:原子内部还有着更小的单位,原子的模样像西瓜,瓜瓣就像是原子内均匀分布的正电荷,而瓜子就是电子。不妨称之为思维模型Y(也可以称为“葡萄干蛋糕”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类似于一个葡萄干面包)。假如你是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你觉得老师的预测可能吗?你觉得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才能验证该预测?假设你设计了一套专门仪器,用一种比原子小得多的叫做“”的粒子(粒子就是氦核,带正电,具有较大的动能,它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作“炮弹”;一个“”射线的放射源,就像一挺机关枪;一个金属箔作靶子。开始轰击原子,通过预先在旁边放置的一个硫化锌的荧光屏后面安装的一架显微镜,来观察实验的情况(可将该实验称之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联想一下,你能观测到什么现象?假如模型X与模型Y的情况先后分别成立,分别该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是全部被弹回来呢还是会很容易地穿过它而笔直地前进呢?资料显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粒子通过;少数粒子偏向;个别粒子反弹。你预测到会有这种可能吗?假如你的实验结果如此,通过分析联想,对原子的内部结构认识,你该作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的每个要点分别是如何分析得出的?研究学习之二:1下表给出了原子序数118的元素的某些信息,请先将表中空缺补充完整,然后再比较分析数据,探寻其中的规律。2.(1)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制一个直方图(A)。(2)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制一个折线图(B)。(3)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常见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用两色笔分别作出两条折线,绘制一个折线图(C)。3.请分析你作的坐标图,有没有发现1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性质变化上存在的规律?若有,你怎样描述这种联系和规律?4.你能找到呈现这个规律的本质原因吗?你觉得掌握该规律会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研究学习之三:从宏观上看,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是,在同一个周期内,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请你按照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借助于以下知识点击、方法导引和工具栏等,研究解决“同周期中元素性质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规律”,并作出科学的解释。知识点击(1)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决定着元素的性质,而性质又能说明和体现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元素周期律却是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因此,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元素的性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是通过其单质和氧化物间接地具体表现出来的。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也叫金属性)强弱的间接判断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越容易,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越强;越难,则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越弱。(2)比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说,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也叫非金属性)强弱的间接判断方法:(1)比较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一般说,越容易化合,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即非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2)比较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一般是,氢化物越稳定,即越不容易分解,则对应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即非金属性就越强,反之则弱;(3)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一般说,酸性越强,对应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即非金属性就越强。(说明:以上是最常用的一般方法。以后还能学到其他方法。)你还知道有哪些方法?请写出来。工具栏硅单质只有在高温下才能与氢气反应,而且生成很少量的气态氢化物硅烷(SiH4)。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SiO2)对应的水化物是原硅酸(H4SiO4),它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磷化氢(PH3),但相当困难。磷的最高价氧化物(P2O5)对应的水化物(H3PO4)是中强酸。硫单质在加热时,其蒸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硫化氢(H2S)。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可以分解。硫的最高价氧化物(SO3)对应的水化物(H2SO4)是一种强酸。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很容易化合成气态氢化物氯化氢。氯化氢很稳定,不容易分解。氯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HClO4),它的酸性比硫酸的酸性还强,是目前发现的酸中酸性最强的酸。【研讨预测】第3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如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及原子半径等)如何变化?由此决定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或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将如何变化?【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并实验,验证你对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试剂:仪器:方案:记录:【分析探究】你对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做何预测?你的预测正确吗?如何证明你的预测是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