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4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列方程和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解方程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等式性质列、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难点:分析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设计应用等式性质填空的练习。(复习等式的性质,重点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为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星期日,妈妈去商场购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自主学习例题1。(解方程)1.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本例题重点在“解方程”,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列方程并试着解方程。3.交流时重点通过提问“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方程。(1)重点通过“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启发学生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学会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2)教师指导书写格式:写上“解”字,各行等号要齐。4.初步练习。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的(1)、(2)小题。(二)、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学习例2。(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1.学生观察、发现情境图中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2.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叔叔每分钟用电脑打字的速度和手写速度有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怎样用等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三种可能:(1) 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手写的字数(2)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3)每分钟用电脑打的字数每分钟手写的字数3(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和难点,小组讨论出现在新知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知识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题中存在的所有等量关系,从而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5.列方程教师:如果用“X”表示巴每分钟手写的字数,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列出方程如下:(1)1203X (2)3X120 (3)120X86.试着解方程。(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方程试解)7.再次小组讨论上面三个方程及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个:与算术方法相同;第三个:不会解或者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小学阶段不要求解此类方程)。得出结论:第二个是比较合适的方程。8.规范书写:教师指导:列方程,首先要写出“解”和设哪个数“X”,再写出方程,并示范书写。7.学生再次规范列、解“3X=120”。交流时重点问:为什么两边都除以“3”。教师板书示范,规范解题步骤。8.初步练习。(1)教材28页第1题(3)。(2)根据线段图列、解方程。(3)教材27页例题2。(由实物图到线段图再到具体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解方程。教材28页第2题。2.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材28页第3题。五、全课总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四)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经历猜数游戏、列方程解决问题以及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过程。2.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3.在猜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二、新知学习。1.猜数游戏学生任意想好一个数,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运算:把想好的数加上2,乘上3,减去6,再减去原来所想的数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原来所想的数2.学生分小组探讨其中的秘密3.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25就是方程2x+10=6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2x+10=6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4.练习齐读题目要求。么判断X=19是不是方程的解?检验一下二、作业。独立完成练一练,强调书写格式。三、小结。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后记: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教学建议 西师大版教学建议1.本节建议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及相应的练习;第2课时,教学例2和相应的练习。也可以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第二课时进行深化训练和知识巩固,完成相应的作业。2.例1,重点引导学生描述主题图的情境故事,让他们把山村孩子看到新家电的高兴劲儿给描活。要求他们把看到的东西一一描述出来,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分组探讨,找出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担子两端的质量关系。教学时,要求学生把质量相同的东西排在一起,在比较中写出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对应写出等式,并按教科书的提示,把不知道质量的风扇看作“x千克”来写等式。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些等式,把他们进行分类:一类含有未知数,另一类不含未知数。于是,告诉学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3.例2,教学中要介绍藏文化的重要艺术作品唐卡的知识,以增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唐卡即卷轴画,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西藏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艺术。明清时期,西藏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着色浓艳,属于笔彩的画法。人们现今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她兴起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唐卡一般是以严麻布或粗布作为底布,较为珍贵者是以丝绸作为底布。然后让学生自主构建简单方程。根据对话框里对等量关系和思路的提示,要求学生说出以“总价”为等量:“130万元”与“x张唐卡的总价”相等。还要解释唐卡总价的表示方法:“x张是2.6x万元”。当然允许学生算出方程的解,并验算其正确性。“试一试”,要求学生先自己独立构建方程。汇报交流时,说出等量,再把等量用式子呈现出来。4.课堂活动,第1小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讲明题目的意思以后,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组,组长安排一位同学记录。讨论好以后进行全班交流。也可以由个人依据题意先写出实例,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请组长向全班汇报。第2小题,先自由讨论,相互陈述理由,最后全班交流。第3小题,请学生先自己独立构建方程。汇报交流的时候,必须先讲述等量,再说出等式(方程)。5.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5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等式或方程时,要能说明等量和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等式或方程。第2,3题,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