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新闻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初二新闻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初二新闻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初二新闻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初二新闻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新闻两则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 教学设计 毛泽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五结构,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写新闻。 2、认识中国八年抗日史和中国四年内战史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3、体验新闻两则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4、认识战争的痛苦,和平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2、认识新闻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课时)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在七年级的下册我们刚刚学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课文都是关于解放祖国追求和平的文章,我们也在讲解的过程中谈到中国从受人凌辱、欺压、盘剥等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在那段灰暗的历史脚下我们的民族遭受到了非人的痛苦,然而中国人民有钢铁般的毅力和精神,终于在1948年的秋末,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撕开了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全中国的解放指日可待,人民翻身的日子就将要到来。然而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数中国人民解放军最为英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亲笔之作新闻两则看看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全国即将解放的喜庆日子 (一)老师泛读,学生注意文中重要字的读音及字义。 击溃:打垮;打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据点。 阻遏:阻止。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二)背景介绍。 (三)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又叫消息,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新闻的结构一 第 1 页 共 7 页【篇二: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题 目 新闻两则 总结规律 一、了解背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三、认识新闻 (一)了解一些著名的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二)新闻的特点 消息要、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篇幅一般较。消息的内容必须,要如实地反映情况。“”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或在后面加。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 四、字词掌握 溃退( ) 锐不可当( ) 二十八宿( ) 绥靖( ) 阻遏( ) 杜聿()明 五、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六、问题: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5、新闻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而是们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6、这两则新闻在语言上有共同的特点:简明准确,富有表现力。通过阅读,反复体味,你能感受得到吗? 7、 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法和内容方面的异同 课堂训练 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鄂( )豫( ) 绥 靖 ( )( )阻 遏 ( ) 锐 不 可 当 ( )阌( )乡 杜聿()明 3、解释下列词语 锐不可当: 业 已: 绥 靖: 阻 遏: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篇三:新闻两则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一、预习引入: 1、预习检查: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 芜湖( )荻港( ) 溃退( )绥靖() 高屋建瓴( ) 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 杜聿明( )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二、新课学习,第一则:3、给第一则新闻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4、了解新闻的结构: 5.根据第2题思考: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什么? 要比较详细的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什么? 要更为细致的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什么? 6、文章主体分为几个层次,写出各层内容? 歼灭() 7、这则新闻开头,小体字部分有什么作用? 8、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语言表达特点 9、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有什么作用?10、“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